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的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贴春联,是过春节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除非家里有老人去世,三年不贴春联之外,即使混发迹成了城里人,过春节也要回到农村,把老房子打扫一遍,在门心、门边、门楣上贴上火红的春联。 农村人贴春联,不仅有辞旧迎新、驱邪纳福之意,更能体现出农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家里有老人的,堂屋门心上大多会贴上“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字样的春联,以祈求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做生意的人家,门心上大多会贴上“财源广进纳百福,生意兴隆红似火”之类的吉祥话,门楣上挂满大红的福字头,水缸上贴“满缸清水”,水井上贴“清水长流”,粮囤上贴“五谷丰登”、车辆上贴“日行千里”,院子里贴“满园春光”,大门口贴“出门见喜”,厨房里贴“年年有余”等等。 贴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到大年三十之间,当地还有一种风俗,那就是贴上了春联,讨债人就不能登门讨账了,所以,以往的农村人,总是早早把春联贴上了,而现在的农村人,往往都是大年三十才贴春联,已示身无一债,安心过年之意。 贴春联有讲究,写春联也是有讲究的,小时候,村里人识字的不多,家家户户都是买了红纸,在家里用竹篾裁好,买上墨汁和毛笔,当然还有香烟,恭恭敬敬拿到村里的识字先生家去求字,那时的农村,一个村里识字的不多,毛笔字写得好的更是寥寥可数,所以,每到临近春节,村子里最繁忙的就数这些写字的先生了,有时候一写都是大半夜。 后来,村里读书的年轻人多了,一些喜欢舞文弄墨的小伙子,不管字体如何,过春节写春联再也不用求人了,大年初一,前来拜年的邻居站在春联前,如若再夸奖几句,那便是无比的动力和鼓励。 逐渐的,农村人对春联上的字体也不再苛求了,只要毛笔字写得不是太难看,只要吉祥的话写得够到位,年轻人写也是无所谓的,毕竟这样不需要排队等候,而且还不用拿毛笔和墨汁,直接把裁好的红纸拿来,往那里一扔,直接撂一句“写工整点啊!”,便可放心离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轻人也不热衷写春联了,村里人都热衷到集市上买现成的,又便宜又漂亮,可贴在门上,总感觉那些漂亮的字儿没有灵魂,村子里也没了四处请人写春联的气氛了。 年味儿的淡,可能就淡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吧,那些喜欢舞文弄墨的年轻人,不是外出做生意,就是外出打工去了,自家的春联都顾不得写,何况为别人服务呢! 不过也有念旧的邻居,村里的老张,今天就夹着红纸,来到村头的农资店,找农资店老板写春联,老张表示,对于逐渐消失的传统,能找回的还是尽量找回一些,回家过年,看到这些手写的春联,感觉过年的氛围,会更浓郁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