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重读|兴城文庙楹联摭赏

 文山书院 2020-09-04

青青导读:


兴城文庙楹联摭赏

魏春雷

兴城文庙,亦称孔庙,位于宁远城内东南隅,始建于明宣德五年(公元一四三零年),现建筑面积约一万七千平方米。兴城文庙初建时只有三楹正殿(大成殿),后经历代多次扩建维修,得以相对完好地保存至今。一九八八年,兴城文庙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兴城城墙与城内的文庙、祖氏石坊、钟鼓楼合并为“兴城古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文庙保存有清代至今的匾额、楹联数十件,这里撷得数副,与各位联友共赏。

东庑联:

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
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此联颂扬孔子,“先觉先知”、“至诚至圣”,评价之高,可谓无以复加。或许正因为如此,此联于全国各地孔庙多有所见。

乡贤祠联:

惟英彦堪继圣贤之训;
俾山川长矜化育之功。

此联称颂圣贤、推崇英彦,复有“人杰地灵”之意,而后继有人、见贤思齐、继往开来之类也当为题中之义。俾,使。

戟门联:

生民来未有夫子也;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这也是一副流传甚广的名联。上联出自《孟子·公孙丑》:“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下联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又,《史记·孔子世家》:“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联中的“春秋”,不妨理解为历史——是非曲直,总有公论。

名宦祠联:

作国藩屏,垂千秋史传;
济民功业,在百姓口碑。

此联颂扬有为之士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不但享誉当时,而且流芳后世。下联尤有见识。藩屏,指屏障。

仰圣斋联:

明月清风深有味;
左图右史交相辉。

“明月清风”在历代诗文中俯拾皆是,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广为传颂;梁章钜题沧浪亭联(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瑶山皆有情”也脍炙人口。能从“明月清风”联想开去,“深有味”才好落到实处。“左图右史”,据《新唐书·杨绾传》记载:“(绾)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图、史,泛指图书,正如诗文中常见的“金樽”、“玉碗”,或依平仄或求文采,如此而已,是金是玉,何必较真?此联寥寥十四字,自然、人文错综辉映,而言简意赅、境界出尘,令人神往。

致远斋联:

诸子百家不分门户;
名山胜水各效文章。

此联文辞浅易平实。下联讲山水各美其美,方生无限风光,而自然、人事,其实并无二致。

集雅斋联:

笔战虬龙开异象;
诗成金玉写新篇。

上联以“笔战虬龙”写染翰挥毫风采,怀素在他的草书名作《自叙帖》中引用了“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的句子,而流传甚广的明代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即以“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开篇,可见其渊源。下联由杜甫七律《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化出,尤见风雅。“战”字极有味道,以“新篇”对“异象”也甚工致。

憩缘阁联:

斯文在天地;
至乐寄山林。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康有为讲学西安,曾书赠宋伯鲁一联:“斯文在天地;孤愤寄山林。”“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则题为四川乐山凌云寺月榭。前者不掩郁郁不平之气,后者易见豁达潇洒之情,两字之别,情怀迥异。“山林”在古代常借指隐居,如“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苏轼《王安石赠太傅》)、“种放……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宋史·种放传》)。因此所谓天地斯文、山林至乐,不免让人品出弦外之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