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茶,归去来兮,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响品有约 2020-09-04

一饼白茶送入老郑手中,乐开了花的他便忙不迭撬了一块开始“验收”,响响自然是被坐留品茶。

老郑边淋水热壶边问:“听说这白茶是‘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真有这么神么?”

“说是药是宝有点过吧,不过这白茶越陈口感越好,越陈茶性越温和倒是真的。”

“哦,怎么说?”老郑顿时来了兴致。

“这头春的白茶刚做好,那口感是相当鲜嫩甘爽的,所以有不少人喜欢。只是因为这时水汽初褪,所以茶性较凉较烈。存放个两三年后,茶中的水汽已褪尽,不单凉性褪了,经过氧化后,营养物质增加了,口感也就越发稳定醇厚。若是存放了5-7年,就是‘老白茶’,会带有独特的蜜枣药香,口感越发醇厚饱满,收藏价值也更高。”

“原来是这样啊,受教了。”老郑点头推来一杯醇美的茶汤。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人生如茶,经历风吹雨打,方能口有回甘。人生如茶,经历雨过天晴,方知成功来之不易。人生如茶,回首过往,归去来兮,方感叹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福鼎吴氏家族,因茶而兴,因茶而旺。因福鼎白茶而富甲一方的茶商,秉持着一颗如白茶般纯粹而不加雕饰的心,凭借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洒脱,在时间的长河中,巍然屹立…… 

生于康熙年间的吴氏祖先,起初只是个小小的茶农,日子凄苦,食不果腹。为不至饿死,甚至曾将掉入粪桶的口粮拾起,在山间溪水中洗一洗,又拿起来吃。祖先不曾发迹时,祖先婆便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感情中没有猜忌与背叛,只有信任与支持。开始发迹,吴氏祖先不忘糟糠之妻,将财政大权全权交付祖先婆。祖先的运筹帷幄与祖先婆的精打细算,使吴氏家族事业如日中天。

再看看今天的快餐感情,爱情是何等浮躁!今天还爱得死去活来,明天就可抛之脑后。纵然其中一方“且行且珍惜”,却终是无法回到曾经的曾经。

或许,真正的爱情,就应如祖先与祖先婆之间的爱情,相知相许,相伴相依,从不缺席彼此的人生。亦如他们的福鼎白茶一般,入口虽淡薄苦涩,回甘却余味悠长。回首过去,展望将来,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白茶”一词,最早出现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于宋徽宗“大观年间”备受推崇。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以一句“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对白茶做出了高度评价。至于“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这句,则更是毫不吝啬的褒赞。陈橼先生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系白茶原产地。”可见,“白茶”品种在唐代长溪县(今福建福鼎)已有培育。

白茶作为一种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晒或文火干燥加工而成的茶,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大学问。制作白茶,“萎凋”是第一道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对光线、晾晒时间、空气中的含水量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白茶的萎凋需要将鲜叶中的含水量降到40%以下,在所有茶类中要求最为严苛。

吴氏家族为制好茶,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将整座古宅采用木质材料建造,且不上任何彩漆,为的是不影响茶的味道和质量。而吴氏家族的人,品性也像白茶一般,待人坦率,质朴率真,真诚友善。

清朝大学士刘墉下江南微服私访时,在茶楼中与吴氏主人不期而遇,在茶香中品茶论道,结下深厚友谊,回京后依旧书信往来,更是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尽管与朝中大学士关系密切,吴氏家族主人依然不骄不躁。在他心中,刘墉就是知心朋友,仅此而已,绝非为攀炎附势而有意结交。与人交,他本着最为纯净的心,淡泊名利,与人为善,与世无争……

人生如茶,经历得了雨露恩泽,亦能经历阳光曝晒。无论四季更替,岁月消逝,对人对事,“真心”恒久不变。思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望未来,一蓑烟雨任平生……

福鼎白茶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被冠以“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名,声震天下。它“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可茶可药,可饮可藏,备受世人推崇。古有苏轼与王安石品茶斗诗,苏轼以白茶取胜。今有英国凯特王妃结婚纪念茶以福鼎白茶配置而成,备受皇室喜爱。古有宋徽宗对白茶的高度褒赞,今有泰国皇室青睐,一举成为御用茶。在中国六大茶类中,无人问津时,它不骄不躁,不温不火,只是专心做好自己,如今被推举为“茶中的白雪公主”,走向世界的舞台,它依旧初心不改,纯粹如一。

吴氏家族的遭际,像极了这白茶:一开始平淡无奇,到最后茶楼由南往北一路开到京城,从本土一直销往海外,创下绝世辉煌。人生,正如这白茶:不在于出场的主次与先后,不在于繁琐的加工与包装,而在于自身的品质与态度。归去来兮,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点击商品    抱走好物



茶瓯屡煮龙山白,酒椀希逢若下黄。

—— 宋 · 黄庭坚《次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美酒》

茶文美句


响品有约  有温度的茶文化


茗香开启交流 

茶趣拉近距离 

一杯茶 

一场心与心的融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