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lyl物种说】今日--黑鳍基齿鲨(Pondicherry shark)

 rlyl的自然世界 2020-09-04

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

(总第1156篇)

好好学习  天天想上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亚纲: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目: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真鲨科 Carcharhinidae

属:真鲨属 Carcharhinus

种:黑鳍基齿鲨 C. hemiodon

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

中文名:黑鳍基齿鲨(拼音:hēi qí jī chǐ shā);

英文名:Pondicherry shark;

学名:Carcharhinus hemiodon(J. P. Müller & Henle, 1839)

黑鳍基齿鲨,又名印度真鲨,为真鲨科真鲨属的鱼类。在中国,分布于北部湾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部湾。黑鳍基齿鲨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鲨鱼,它是一种小而粗壮的灰色鲨鱼,采集到大多数长度不超过1米,有一个明显长尖吻。这个物种可以通过它的上齿的形状来识别,它的上齿在靠近基部的地方有缺刻较深的锯齿,在靠近尖端的地方有光滑的边缘,它的第一个背鳍很大,基部有一个长的小后尖。此外,这种鲨鱼的胸鳍、第二背鳍和尾鳍下叶上都有突出的黑色尖端。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07)列为:极危(CR)

▲黑鳍基齿鲨线描图,作者:李文亮 吕少屏 路安民

命名者:J. P. Müller & Henle, 1839

有毒鱼类:否

科中文名:真鲨科

经济性:是

科号科名:F029 Carcharhinidae

食用鱼类:是

最大体长:100 cm

观赏鱼类:否

其他中文名:黑鳍基齿鲨

世界分布:印度-太平洋区

栖息环境:大陆架、沿岸、河口、河流

同种异名:Carcharias hemiodon(J. P. Müller & Henle (ex Valenciennes), 1839)、Carcharias watu(Setna & Sarangdhar, 1946)、Hypoprion atripinnis(Chu, 1960)


▲黑鳍基齿鲨

外形特征 Description

体延长,躯干粗大。头中长,平扁,头宽比头高稍大,头长约为全长的2/9。尾侧扁,约等于头和躯干长,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中长,背视弧形,两侧曲线徐窄,前缘钝圆,侧视稍延长尖突。眼中大,圆形,上侧位,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约等于第一鳃孔宽的3/5,几与鼻孔长相等。鼻孔较宽大,外侧位,斜列,距口端比距吻端稍近;鼻间隔颇宽,比鼻孔长约大3.5倍;前鼻瓣后部具一细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口弧形,口宽约等于口前吻长或鼻孔外侧之间的距离,口长约等于口宽的3/5;下颌与上颌紧合,口闭时齿不暴露;唇褶不发达,只见于口隅处,上褶较明显,稍前延,下褶被下唇所盖,不外露。上颌齿侧扁,狭三角形,齿头稍外斜,边缘光滑,基底上具1-4小齿头,1-2行在使用,正中具一尖直小齿,每侧每行14齿,第一齿较小,最后数齿不发达;下颌齿较窄而直,稍上弯,边缘和基底部光滑,2行在使用,正中具一小齿,每侧每行14齿,第一齿较小,最后数齿不发达。喷水孔消失。

鳃孔5个,中大,中间3个稍宽,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第一背鳍颇大,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上方,稍靠近胸鳍,起点稍前于胸鳍里角上方,上角钝尖,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几伸达腹鳍起点上方;第二背鳍很小,起点约与臀鳍基底前1/3相对,上角钝圆,后缘浅凹,下角延长尖突,未伸达尾基。尾鳍颇宽长,比头约长1.2倍,大于两背鳍之间的距离,尾椎轴上翘;上叶位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尖,后缘凹入。臀鳍比第二背鳍稍大,起点距腹鳍基底比距尾基为近,外角钝圆,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腹鳍比臀鳍大,位于背鳍间隔下方前半部,近方形,边缘几斜直,外角钝圆,里角钝圆微突。胸鳍颇宽大,稍呈镰形,外角钝尖稍突,后缘凹入,里角钝圆。背面和上侧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第二背鳍上端,尾鳍下叶前部下端,胸鳍后端均黑色;臀鳍和腹鳍浅色。(朱元鼎 孟庆闻:2001:形态描述:测量标本7尾;全长519-731 mm;采自福建东山,广东广海,海南三亚。)

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

黑鳍基齿鲨栖息于大陆架和岛架上,偶见于河口和河流。主要以小鱼、头足类动物和甲壳类为食。黑鳍基齿鲨濒临灭绝。它曾在从阿曼湾到新几内亚的整个印度-太平洋沿岸水域被发现,并以进入淡水而闻名。已知可供研究的标本不到20个,其自然史的大多数方面都是未知的。

▲黑鳍基齿鲨的大多数记录都来自印度的沿海水域

生长繁殖 Growth and Breed

具体细节尚不清楚,应该其他真鲨科鲨鱼一样,是胎生的,通过与母亲的胎盘连接,胚胎发育到足月已知的最小的标本是一个32厘米长的雌性,可能接近出生时的大小。性成熟的体长超过60厘米。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海峡南部、南海。据报道,它曾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种常见鲨鱼,但现在非常罕见。大多数已知的标本来自印度,更多的标本来自阿曼湾、婆罗洲和爪哇。南海、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其他地区、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也有不太可靠的记录。本种栖息于近岸水域。一些更早的资料显示,在胡格里河和西贡河等河流中也发现了这种鲨鱼。这些报道可能混淆了恒河真鲨黑鳍基齿鲨,如果准确的话,他们将建议这个物种标定为可耐受低盐度水域。

威胁与保育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对人类无害的黑鳍基齿鲨常被捕获并用来食用。博物馆里目前收藏的标本不到20件,大部分是1900年以前收集的。这种罕见的鲨鱼最初让人担心它可能已经灭绝了。然而,2016年,在斯里兰卡的梅尼克河和昆布卡姆河重新发现了黑鳍基齿鲨的踪迹这个物种有两张照片,一张是由一群自然爱好者拍摄的,另一张是由一项淡水鱼调查组拍摄的。鉴于其活动范围内的手工和商业捕鱼活动严重、不受监管且日益加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3年已将黑鳍基齿鲨列为极危物种,并在寻找任何幸存种群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6年9月9日,来自孟加拉湾印度东海岸的戈达瓦里河口有人提出的照片,发现一只疑似鳍基齿的个体,并在网上引起了讨论。后经过各位大佬讨论认为这是一只直齿真鲨(Spinner shark)个体,(某百里面讲到的可能是搞错了图~)感兴趣可以看这里https://www./post/Is_this_Carcharhinus_hemiodon

尽管黑鳍基齿鲨列为了极危物种,但市场上仍发现了这种鲨鱼被售卖,最近的一次是在2019年。在它的整个活动范围内,它可能受到严重和不断升级的捕鱼压力的威胁。鲨鱼是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寻找失踪物种”行动的25个“失踪物种”之一。在2010年末,印度河流中发现了一次黑鳍基齿鲨的踪迹。非常遗憾的是,这一物种目前没有到位的保护措施

(物种利用仅代表资料方学术记录,不代表我方立场。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生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保护鲨鱼,请拒绝鲨鱼制品!给鲨鱼种群多一份保护,给自己也多一份保护。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