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兰新片《TENET》热映,但中文片名《信条》译得太烂?

 侃英语 2020-10-30

侃哥的第 1359 次原创分享

首先提醒,本文没有剧透,请放心阅读!

昨天,影迷期待已久的诺兰的新片《信条》(tenet)终于上映了,我也是第一时间去看了。

相信很多人是通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认识并喜欢上这位鬼才导演的。

Christopher Nolen(克里斯托弗·诺兰)

《盗梦空间》四层梦境的设置依然为人津津乐道,《星际穿越》里黑洞以及五维空间的展示,让人们脑洞大开。

这一次的《信条》(Tenet)依然很烧脑,讲述的是时间的正叙和逆转,看完后有一种智商被碾压的感觉,还好看之前做了些功课,不至于被碾压得太惨。

今天我不做任何剧透,单纯给大家讲讲电影片名,就一个单词 tenet

首先理解一下它的含义:

牛津词典的定义为:one of the principles or beliefs that a theory or larger set of beliefs is based on(一套理论或信仰的思想基础),简单而言就是“信条”或“原则”。

可见,tenet 的同义词是 principle 或者 belief,那么 tenet 这个名字妙在哪里呢?

仔细观察,tenet 是一个“正过来、倒过去”都一样的单词。正序、逆序皆为其本身,特别神奇。

语言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回文”,不是“回族文字”的意思哦,而是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

“回文”的英文是 palindrome,这个词其实来自于拉丁语 palin dromo,即“running back again”。

除了tenet,英文中还有别的,比如:

eye(眼睛)

eve(前夜)

level(水平)

radar(雷达)

rotator(旋转体)

回文现象不仅出现于单词,还有出现于句子,比如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Elba)时,相传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这句话正读反读都能读通, 里面的 able 表示“有能力的”,ere 是介词,相当于 before,Elba 就是“厄尔巴岛”。

所以句子的字面意思是“我看见厄尔巴岛之前是有能力的”,但这样去翻完全破坏了回文体的特色,我最服的翻译就是:

落败孤岛孤败落

真正做到了“信、达、雅、形”的完美翻译,佩服!据说译者是翻译家马红军老师。

因为汉语是方块字,单个的字不存在回文现象,但是具有回文特色的句子可数不胜数,历代文人骚客都以这种文字游戏为乐,比如: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喜欢的少年是你,你是年少的欢喜

无论是英文中的“tenet”,还是“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还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都蕴含了一个哲理:周而复始。

回文从头开始念,念到结尾,突然发现又回到了开头,这又让我想到了物理学上的“莫比乌斯环”(Mobius band)。

一张纸条,如果扭转一头和另一头相连,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

试想,你把一只蚂蚁放上去,这只蚂蚁从正面爬着爬着就爬到了反面。正和反在莫比乌斯环上完全没有了边界,正即是反,反即是正,周而复始。

电影《信条》或许讲了一个莫比乌斯环的故事,正叙倒叙,同时进行,最后两个方向汇合达到闭环,颇有佛教中因果轮回的意味。

大陆版译名

可以说,“tenet”作为片名太赞了,但大陆版翻译《信条》只是做了直译,并没有翻出精髓,我一开始还以为《刺客信条》又翻拍了...

港版翻译也不太好,叫《天能》,只是一个不知所云的音译,还不如叫《神鬼倒放》、《刺激2020》呢...

港台版译名

那应该译成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tenet 是“回文体”,是轴对称的,同时又与电影主旨相呼应。

看到 B 站上有人给出了一个翻译,挺妙的,叫“业非业”。

“业”是一个佛教概念,指人在这一世中所有思想和活动的总和。“业非业”的含义就是事情不是你看到的那样,还有别的可能。

同时,“业非业”也做到了中心对称,跟 tenet 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还有其他译法不?一会儿可以分享到评论区~


最后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如果你是男性观众,带女朋友去看这部电影,发现看不懂,而女友又问你“电影讲了啥”,请问你如何礼貌而不失尴尬地回答?

你可以这样答:

“不要试图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