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书重读似前生,你读过的书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嘟嘟7284 2020-09-05


一本书有重读他的必要吗?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如何重读一本书?  

重读一本书是什么感受?  

博尔赫斯说过: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阅读没那么绝对,在不同年纪里遇到不同的书都有当时自己的领会,在茫茫书海中,会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一本书,也会有重读一本书的机缘。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洪子诚先生:书的重读。


有些书我们可能读一遍,有的可能会重读,甚至会读多次。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说,对重读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有点害怕,怕重读可能会破坏当初美好的感觉。读巴金的小说是念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年轻,新中国又刚成立,对未来有一种热切的、浪漫的期盼,也偏爱那种激情的文字,巴金二三十年代的青春式、抒情式的写作,当时很对我的胃口。

台湾淡江大学吕正惠教授,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小十来岁。他是岁数比较大的时候才读巴金的,因为在国民党政府“解严”之前,大陆作家的书籍在台湾都被列为禁书;所以他读巴金,可能要到80年代以后。他就提出一个疑惑:巴金为什么评价那么高?在他看来就跟中学生作文一样。他说的可能有点过分,但是巴金作品的艺术性,包括文字,确实有许多问题,有的文字比较粗糙,感情不够节制。但是我初中读的时候,感动得不得了,有的地方还痛哭流涕,哭得不行。90年代初我在日本,一位日本教授上汉语课,选用巴金《家》的鸣凤自杀的那一段,有一些词句的解释他不太拿得准就来问我,我就重读一遍。我顿时对年轻时候的痛哭流涕产生疑问,真有这样的事发生吗?所以这次重读,对我来说其实是不好的,不必要的。觉得如果不重读的话,保存50年代的那种心情,在我这里就是一笔财富。但是重读就把这个“财富”丢掉了,有点可惜。所以,有的时候,就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去重读过去喜爱的书。

巴金著作《家》

不过,总的来说,随着知识、鉴赏力的增加,重读通常还是利大于弊。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几年前我到俄国旅游的时候,还专门到莫斯科近郊的别列捷尔金诺的“作家村”参观他的故居。有人说他的诗比他的小说写得更好,他主要是一位诗人。不过,他的长篇《日瓦戈医生》反响更大。这部长篇是在50年代中期出版的,不是在作家生活的祖国,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出版社。当时是冷战时期,因为它的出版,也因为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这部长篇,引起了轩然大波,《日瓦戈医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角力的平台。结果在苏联当局的压力下,帕斯捷尔纳克写了检讨,发表公开声明拒绝去斯德哥尔摩领奖。

我知道这个作品的名字,是因为1958年读了《文艺报》上的批判文章,留下的印象是这部小说很反动、很恶毒。可是当时,以至直到8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大陆都没有中译本,写批判文章的人也没有读过这部小说。中译本在中国大陆1987年才出现,1987年读的感觉,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反动”“恶毒”。当然,它的确是对苏联十月革命的质疑。主人公日瓦戈是贵族出身的医生,开始的时候,也是对革命很向往,至少是抱有好感的,因为旧俄的专制制度非常黑暗、腐败,许多人都认为需要一场革命来改变这个旧世界,改变人民群众痛苦的生活。但是,革命之后,日瓦戈发现情况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样。他主要是从精神的角度,来观察革命造成的新的精神病症。他发觉空谈、说大话空话、说违心话和做违心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日瓦戈把这个现象叫作“心脏微细出血”。

帕斯捷尔纳克著作《日瓦戈医生》

我想,这是这些知识分子最感痛切,也最感失望的事情。当然,在冷战时期,这种从精神层面对革命的质疑,在当时环境下面,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批判它反苏反革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我重读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关注点已经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我想和我的思想不再执着于一个点有关系。

我在《我的阅读史》中的《一部小说的延伸阅读》有提及此变化。我觉得里面也不只是被动地忧虑革命产生的精神后果,也还有一些积极的东西,尽管是微弱的。在强大的历史和相对无助的人的生活关系上,书里似乎也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历史”虽然拥有巨大的对个人生命的裹挟、吞没的力量;但是,个体生命的“节律”,也不见得就能被取消,生活里有“不能”的悲剧,也有“可能”的争取。在帕斯捷尔纳克看来,人的生活中的常度恒性更为重要。而且,我也对书里写到的俄罗斯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当初没有的好奇。感觉大自然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被征服,也不是欣赏的对象,他们的生命就融合在里面,形成他们有关爱情、死亡、苦难、幸福的理解。

洪子诚著作

《我的阅读史》

所以,日瓦戈最后因落魄而死,他的恋人拉拉并没有过分悲伤。书里这样写,“植物王国很容易被看作是死亡王国的近邻,在大地上的绿色植物中,在坟地上的树木间,在一排排花苗中就隐藏着生命转化的奥秘,这正是我们一直要解开的谜”。也就是说,这个作品不仅包含我们通常理解的政治命题,而且有更丰富的内容。重读中这些跟过去不同的发现,来的虽然有点晚,但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正文/洪子诚

图片/侵删


 新 书 推 荐 




《文学的阅读》

洪子诚 |著

北京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