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请远离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很“危险”

 谢耳朵馆长 2020-09-05
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基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从大哥大到小灵通到黑白机到智能机,手机的发展史也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变迁史。
但是手机功能日益完善的今天,“低头族”却越来越多。
其中,社交作为手机具有的一项重要功能,基本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手机用户。而其中的代表就是微信。
微信在上线后便迅速爆火,除了可以通过语音来沟通之外,朋友圈功能也是其一个亮眼的组成部分。与之前类似的功能不同,这一互动方式只限定于自己的好友范围,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功能。

社交行为是否有意义?

有的人做出了分析,在朋友圈进行的社交行为,如发送状态、晒照片、发视频以及留言、点赞等等行为,表面上是一种彼此间的亲密行为,实际上却不然,这种社交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矛盾?这种社交究竟为什么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由于这种行为并不能在精神上给我们积极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虽然正常频率的发朋友圈行为是对于自己好友间的一种积极的互动——沟通彼此近况,互相交流,但是不恰当的发送频率则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比如过于频繁的发送就会刷屏,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厌烦。

因为社会交往本身是积极的,目的是为了让朋友之间互相保持一种了解,彼此之间可以在直接的聊天之外也始终有一种“温度”在。
然而没有意义的社交会浪费我们的精力与人情,适得其反。
当我们处于真正的社交场合之中时,比如在朋友们的餐桌上,却总有人低头看手机,沉浸在虚拟的社交中,这失去了社交原本的意义。
所以有的人会索性将微信的其余功能都关停,只留下聊天功能。
这种行为看似偏激,其实是为了减少生活中没有意义社交的比例,提升生活品质。

将自己的生活隐藏起来

而对于这些从不发送朋友圈、也不在朋友圈中进行互动的人来说,他们的动机除了减少没有意义社交对自己的干扰之外,也是由于其自己的性格如此,喜欢将自己的生活隐藏起来,不向外人展示。

你无法从社交软件上窥见这些人生活的任何痕迹,他们只是想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完完全全展现给朋友圈中的朋友们。
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样性格的人有的会比较有心计,只是自己默默的生活,自己的想法、心理等等完全不会袒露出来,所以一旦他们要加害于人,便是无从防范的。
此外由于他们性格原因,想要去像和正常人交往那样去通过感情去“融化”他们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几乎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独树一帜的价值观

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性格如此的原因也和他们独树一帜的思维和价值观有分不开的关系。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不会接受外界的任何劝告。
所以不要妄图去改变他们,也不要轻易想评论他们的生活,因为后果往往是不好的。

同样的,他们不参与朋友圈互动的原因也是不愿对他人的生活评头论足。
著名的心理学测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里,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在“掩饰性”这一指标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擅长过自己的生活,与社会交往隔绝。
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无论在什么领域中都会保持其原有的状态。所以往往性格内敛的人在朋友圈中也是少言寡语的。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他们本身就是你这样,不爱说话,性格随意,对万事都没有看法。

但是不然,真正的他们被深深的隐藏在表面之下,也许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涉足。
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你并不了解这些人真正的性格,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好是坏,是否会突然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需要保持警惕。
这一说法自然是一种推论,并不具有绝对性。也许有的人仅仅是不习惯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但是本性不坏。所以他们性格究竟如何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