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1040

 随缘522 2020-09-05
到底是心主神还是脑主神
《内经》说得好:“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中医把一切疾病归于人体的一把手,即一把手知人善任,该给资源时就给,该不给时就不给,身体就会保持健康状态,如果一把手糊涂,胡乱分配资源,分配资源多的就会功能亢进,分配资源少的就会功能低下,当组织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疾病就产生了。因此,作为一个中医,首先就要弄清楚人体的一把手是谁?如果你连身体的一把手是谁都不知道,又如何来判断病因,找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呢?
现在关于人体的一把手是谁有两种理论体系,一种是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真正的一把手,它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大脑在这里只是按照心的意志来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一个容器。一种是西医,它认为心在人体不过是一个泵血的器官,它是不可能想象的,真正的人体一把手是大脑,毕竟,人体的主要的信息处理都在大脑当中。一个是心主神志,一个是脑主神志,中西医这一点上矛盾重重。
西医认为大脑是人体的一把手,主要依据就是大脑高高在上,信息处理主要都在大脑之中。而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一把手,理论依据是整体决定局部的自然规律,大脑虽然高高在上,但它绝对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服从于整体,决不可能凌驾在整体之上。作为人体的一把手,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控制着全身资源的分配,这个资源显然就是血,人体就是靠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全身的。谁控制着血液的分配呢?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心脏,更确切地说就是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因此,中医认为, 心才是人体的一把手。
现在的问题来了,大脑中的意识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大脑在人体是一个最神秘的器官,虽然它的重量只有人体的2.5%,可用血量却占整体的20%,这些血液到底做什么用的呢?当然是用来处理信息的!至于信息处理的原理,是当代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因为至今我们仍然对大脑具体的工作一无所知。
现在世界各国都把脑科学的突破作为领导世界科学的敲门砖,不过,脑科学之难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因为在这里,现有科学所依赖的精密仪器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它根本就观察不到。要正确地认识它,方法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的思辨。可是,现有的科学早已把哲学抛弃了,人们的哲学思维几乎已经枯竭,这无形中增加认识大脑的难度。
中国是哲学大国,中医就是中国哲学智慧的结晶,那么我们能否用这个哲学体系来指导,正确地认识大脑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医对大脑的认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路。
西医认识大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对神经信息认识的错误。由于西方科学过去一直是用线性思维来研究信息的,因此,在对神经信息研究的过程中,习惯性地用不变的信使传递来解释它。但事实上,神经信息是通过一种媒介的聚散来传递的,信息的区别仅仅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这就象声音一样,所有信息的区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如果你把这种非线性传递的信息当成是线性的,在认识大脑中信息处理的时候就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神经信息到底是怎样传递呢?要正确地认识它,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人体的普遍联系方式,即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能量。神经信息的传递是人体普遍联系各层次中一种高级形式,当然也和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有关。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神经细胞膜上有很多小孔,水分子基本上可以自由穿过,而比它更小的无机离子却无法自由通过,原因何在呢?原来啊,这些无机离子如Na,ka都根据自己的带电性吸引了大量水分子在它们周围有序排列,形成一个有序的大水包,就是它们阻碍了无机离子的跨膜通透,使它们聚焦在细胞膜内外,形成一个外正内负的电压差。如果这样不变的话,神经冲动就不会产生了。不过,这个有序水层并不是固定的,它是由氢键连接起来的,最怕自由氢质子的破坏,当组织液中的自由氢质子达到一定数量,就会打断氢键,使这个有序水层的某个层次迅速离散,无机离子体积变小,从而迅速穿过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
一旦明白了神经冲动的原理,意识之谜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每时每刻由神经传向大脑的信息是巨量的,如果这些信息都反馈回来的话,人体各个部位就是乱动的,不可能步调一致。之所以人能够每时每刻按照同一目标而运动,就是因为大脑中存在一种信息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整体步调一致的生理活动。
在自然科学中,激光就是这样的一个原理,所有的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们只有频率上的不同,如果条件适合,它们可以通过竞争与协同优选出一个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进而产生同一频率高强度高方向性的光。我们的大脑在这里就象一个激光器,通过信息的优胜劣汰实现信息的统一,从而使人体统一步调。
现在的问题来了,到底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主宰人的意识呢?从激光产生的原理就知道,它并不是随机的,而是由当时的环境决定的。大脑中意识的产生也是如此,信息竞争的结果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和血液对各信息的不对称支持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不管这个信息表面上多弱,只要得到了血液的优先支持,它都会迅速由弱变强成为统治者主宰人的意识,不管这个信息表面上多强,只要受到 了血液在供应上的抑制,它都会迅速由强变弱成为统治者的附庸。
从现代科学角度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大脑中信息处理本质上是氢氧化合反应。血液供应的是氧,而体现神经信息的是一包一包的自由氢质子,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取决于氢氧之间的等比化合,即一氧二氢化合成水。只要这个信息能够正好与来自血液的氧等比化合,这个信息就会得到血液的优先支持,从而迅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主宰人的意识。显然,意识的产生和血液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密切相关,是它决定了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意识。
中医讲心主神志,五脏藏神,现代人一般很难理解。不过,一旦我们理解了意识产生的原理,就很容易理解了。意识的产生和血液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有关,而影响血液供氧量的因素主要有什么?
首先是心脏,它是血液的直接动力所在,心功能强,血氧供应就相对充足,心功能弱,血氧供应就相对不足。
其次是肺,它关乎着血氧的交换,肺功能强,血氧交换就充足,血液载上的氧就多,肺功能弱,血氧交换不足,血液载上的氧就相对较少,导致人气虚。
再次就是肝脾,它们关乎着血液的质量,影响着血液的载氧能力。肝脾功能强,血液质量就高,载氧能力就强;肝脾功能弱,血液质量就弱,载氧能力就弱。
还有就是肾,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就是氢氧化合成水产生的能量。氧来源于空气,而氢则来源于自然变化作用于人体的水。肾主水,它影响着氢产生的量,而它会充于心胞,和心胞中的氧化合,产生推动心脏的动力。因此,肾功能强,心动力就足,肾功能弱,心动力就差。
显然,五脏六腑的功能都会影响血液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进而影响意识的产生。形象地说,在人体当中,五脏六腑是人体的董事会,心是董事长,它们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大脑在这里只是按照董事长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一个容器。
明白了五脏六腑的功能,我们就知道中医学上的“心”,并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脏,而是以心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的总称,心主神志,其实是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主宰着意识的产生。
 
 
 
 
 
 
 
 
 
 
肠覃汤
【处方】 柴胡、当归、赤芍、白术、枳实、丹参、昆布、薏苡仁、三棱、莪术、益母草。
【功能主治】 痰湿症瘕(肠覃),腹部肿块,多以下腹部一侧向上增大,呈球形,可移动,无触痛。
【摘录】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肠驱蛔汤
【处方】 槟榔1两,使君子5钱,雷丸5钱,苦楝皮5钱,川朴3钱,大黄4钱。
【功能主治】 利胆排虫。主胆道蛔虫病恢复期。
【用法用量】
寒证,宜加附子、桂枝,以温中助阳;热证,宜加茵陈、栀子、大黄、金钱草、黄芩、三颗针、虎杖,以清热利胆;大便秘结,加大黄、番泻叶,以软坚通便;呕吐,加旋复花、代赭石、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
【摘录】 《新急腹症学》
 
 
 
 
 
补气补血。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血虚少腹疼痛,按之即止
肠宁汤
【处方】 当归1两(酒洗),熟地1两(9蒸),人参3钱,麦冬3钱(去心),阿胶3钱(蛤粉炒),山药3钱(炒),续断2钱,甘草1钱,肉桂2分(去粗,研)。
【功能主治】 补气补血。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血虚少腹疼痛,按之即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傅青主女科》卷七
 
 
 
 
 
 
 
产后血虚,小腹疼痛,按之即止,恶露量少,色淡,大便干结者
肠宁汤
【处方】 当归30克(酒洗)熟地30克(九蒸)人参9克 麦冬9克(去心)阿胶9克(蛤粉炒)山药9克(炒)续断6克 甘草3克,肉桂0.6克(去粗,研)
【功能主治】 主产后血虚,小腹疼痛,按之即止,恶露量少,色淡,大便干结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傅青主女科》卷下
 
 
 
 
 
 
 
肠连丸
【处方】 黄连8两(酒炒),鲜公猪大肠8两(洗净)。
【制法】 将大肠填入黄连细粉煮烂,打匀,烤干,再为细末,照净粉量加淀粉40%,水为小丸,每钱不得少于30丸。
【功能主治】 大便下血,肛门坠肿。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至3钱,食前以开水送下。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肠红丸
【处方】 黄连1两,百草霜1两,乌梅1两。
【制法】 先将乌梅蒸烂去核,加余药打和焙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疮,便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温开水送下。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理论和临床同步是学中医的不二法门
中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理论,一方面是临床,临床没有了理论的指导,就会盲无头绪,理论没有了临床的支持,就会毫无进步,理论和临床是在学习中医当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可现实中人们学中医,不仅忽视了理论,就是轻视了临床,这造成了中医学习的艰难。
民间中医很多人轻理论,比如不少针灸、按摩的,几乎不懂中医理论,要知道,针灸和按摩是讲究补泻的,不是随便扎针和按摩就能够病好的,它需要按照人体各脏腑功能情况,弱者补,实者泻,还要讲究补泻的量。毫不夸张地说,针灸和按摩和中药开方本质是一样的,任何一个病人都可以开出针灸或按摩方,即某一穴位或经络应该补或者泻,补多少,泻多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针灸和按摩的高效。
大学教出来的中医很多人轻临床,当然了,也不是完全轻临床,而是绝大多数老师根本不懂临床,自然没的教!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最缺的是教临床的老师,没有临床,教出来的中医就是哑巴中医,根本不会开方治病。更可悲的是,现在的中医教材绝大多数已经西化,它教的不是真正的中医理论,而是西化的中医理论,按照这种模式教出来的中医基本上都是“废才”,既不懂理论,也不懂临床,如果他们代表着中医的形象来给国民治病,一定会把中医的名声败坏的。
中医难吗?它其实一点都不难。古人说得好:“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是说,如果你懂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真正的中医理论,学中医就象笼子里抓鸡一样,手到擒来。事实正是这样,中医的病因是什么?它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就是先天的体质偏性,外因就是自然变化(包括社会变化),当外在世界的变化不断加剧了人的体质偏性,使它偏上加偏,人就病了。如何来把握疾病的内因和外因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因为根据它,我们不仅可以由生日推导出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而且也可以由自然变化推导出后天对先天体质偏性的加剧量,综合起来,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只需要根据体质偏性,即五脏六腑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的量,然后用中药之偏来平衡它,病就好了。
大家觉得简单吗?这个过程只需要学习三四天,你就可以临床开方治病。当然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不精确,但是在把握大方向方法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治病难以做到立竿见影,但用这种方法疗效都不会很差。由此也可以知道,古人所说的“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并没有胡说,而是实事求是,只是现代人基本上不懂真正的中医理论,才使中医觉得很难。
古人学中医,基本上都是先跟师学中药,再跟师抄方,最后学中医经典。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那就是要靠中医的悟性,中医理论枯涩难懂,如果你悟不出来它讲的本质,你是学不好中医的。现代人学中医,基本上都是先学中医理论,这个中医理论不是经典,而是经过西方科学改造过的中医理论,已经失去了中医的本来面目,这样学出来的中医中不中,西不西,即使学的中医知识再多,恐怕也只会用西医思维——机械的病药对应来看病,这样虽然偶尔也能够治好几个病人,但对绝大多数病人的效果并不好。
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病因。如果不知道病因,那么治病都是瞎治。不过,中医的病因学自古以来都没有明确过,只是散落在各个中医经典当中,悟性好的悟出来了,可以成为不错的中医,悟性差的,恐怕只能用机械对应的套路了,或者说方证对应,这样的中医永远不可能成为大医,最多能够混饭吃。
这个病因学是什么?为了让大家更快更好地学中医,我根据经典把它描述出来,《内经》说得好: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这个主就是心,也就是说,人体的一切疾病都可以归为心病,或者说偏心,更确切地说就是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器官就会功能亢进(热),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器官就会功能低下(寒),当组织器官在外在世界变化的激励下偏上加偏,即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疾病就发生了,西医学上的病因——细胞病变就是组织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所出现的必然结果。
中医治病都是来调平衡的,这是因为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失控了,疾病就是人体管理失控的一种结果;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此时,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中医的本质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五脏六腑之偏,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
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中医,关键就在于精确诊断,即判断五脏六腑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的量,然后是精确用药,即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当然,这样的前提是对中药的药性掌握得非常精确,这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做不到的。因此,要学好中医,学好中医理论是前提,此时你就可以象古人一样“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丰富的临床是根本,越早临床,你学中医的速度越快,如果你想等中医理论学好了,再去临床,浪费的时间就太多了。理由很简单,没有临床,你学的中医理论对不对就没有佐证,如果学的是西化的中医理论,即使你学一辈子中医理论,恐怕也学不好。
 
 
 
 
 
 
 
 
 
中医百病一法,到底科不科学
“科”,分科的意思,学,学问。科学的本义就是分科的学问,泛指西方的还原论科学,它讲究的是机械的一一对应。西医根源于西方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它发现,疾病往往和局部的细胞病变有对应关系,于是就定义局部的细胞病变为病,发现了细胞病变,那就是有病,没有发现细胞病变,那就是没病。与此相对应,西医治病瞄的靶子就是病变的细胞,用外力来杀死病变细胞就是西医的方法论。
中医被西方科学认为不科学,是因为它没有按照西医机械的一一对应的思路入手,而是百病一法,不管什么病,它都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中医就是一门发现人体的不平衡之处,并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的一种技术。
很多人不理解了,平衡和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它背后牵涉到一个系统的控制学原理。西方科学虽然早在一百年前也认识到了机械力学的缺陷,开始发展了系统理论,可至今它仍然连一个最简单的系统问题都无法解释。理由可能你想不到,西方科学的基础从一开始就走偏了,它一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使生命问题永远不可认识,二是不承认物质彻底的统一性,使普遍联系问题不可认识,系统论没有了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当然百无一用。
就拿生命问题来说吧,科学发展了五百年了,至今这个问题仍然是科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同样还有普遍联系问题,虽然它在系统中普遍存在,但至今仍然停留在概念之上,如果你要用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就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毕竟几个死的基本粒子之间是不可能发生普遍联系的。
现在的问题来了,中医学理论能够解决这些难题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更接近自然事实。这个假设就是气一元论,它假定了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
从气一元论角度来看生命问题,它就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统一的物质——气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汇聚而成的。之所以有生命,只是相对于物质系统而言的,气聚成为有中心和层次的物质系统就是生,气散成为无中心无层次的混沌状态就是死。而物质本身是没有生死之说的,或者说永远都是活的,它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紧张地相互压迫与反抗之中。西方科学中之所以出现了生命的难题,只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假定了物质基础是死的,这才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了生命的难题,而且永远不可能解决。
从气一元论角度来看普遍联系问题,仍然是非常简单的,它其实就是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的能量包运动,就是它控制着系统空间的每一个要素都听中心的话,使它们都按照同一目标进行运动,保持着系统的秩序。西方科学之所以解释不了普遍联系,是因为它忽视了物质彻底的统一性,实体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空间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实体和空间之间有普遍联系;系统空间所有要素都是由同一种物质组织起来的不同花样,它们之间仍然可以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进行普遍联系。
系统现象本质上是“一”控制“多”,虽然“一”的力量无法与“多”相抗衡,但自然界所有物质系统都是一控制着多,对于这一点,西方科学是无力解释的,因为西方科学中的物质基础是死的。对于东方科学来说,所有要素都是活的,所以,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而中心要素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竞争,即听中心的话就优先支持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并发展,不听中心的话就强力地抑制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衰退并灭亡,在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普遍联系方式就产生了,它体现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要素的产生)和无序(要素的灭亡)周期变换在系统空间传递,控制着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保持着系统的秩序。
明白了系统的控制学原理,你就知道疾病的本质了。人体的细胞虽然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为什么新产生的细胞基因都是一样的?就是因为普遍联系方式的存在,它使所有细胞都是中心要素意志的一个缩影。如果细胞发生了变异,肯定就是普遍联系方式出了问题,或者说,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和变形,使中心根本不知道细胞已经发生了变异,甚至还把它当成是“好同志”优先供应它能量,这就是疾病的根本。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和变形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不平衡。这是因为普遍联系的本质是一种媒介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信息的区别仅仅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如果媒介出现了不平衡,信息就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和变形,如此一来,整体的管理就失控了,而疾病就是整体管理失控的一种结果。
如何来恢复整体的秩序,让病变细胞改邪归正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这样一来,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也就是说,中医治病和西医是不一样的,西医治病靠的是外力,中医治病靠的是整体的力量,中医只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因为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所有细胞都会听整体的话,此时,百病皆消。
显然,中医背后的支撑是系统科学,遵循的是系统学规律,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决定局部的大自然规律。看看中医的病因学,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中医的治疗学,整体决定局部,只要整体的平衡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秩序就恢复了,此时,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而中医就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
 
 
 
 
 
 
 
 
肠功能恢复汤
【处方】 党参3钱,白术3钱,桃仁3钱,赤芍3钱,枳壳3钱,厚朴3钱,木香3钱,火麻仁1两,大黄5钱(后下)。
【功能主治】 急腹症手术后,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不显着,手术操作顺利,腹腔污染较轻而不使用胃肠减压、不禁止饮食者。
【用法用量】 浓煎成50-100ml,手术后第1天开始服药,少量多次分服,每日1剂。
【摘录】 《新急腹症学》
 
 
 
 
 
 
 
肠风饮
【处方】 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
【功能主治】 肠风便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肠风下血丸
【处方】 石榴皮(烧存性)。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杀虫止血。主
【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以酒调下。
【摘录】 《青囊秘传》
 
 
 
 
 
 
 
利用五运六气远程该病:咳嗽
近来,一朋友替弟妹问诊。女,1990年十月初十生人(阴历)。这几年常年喉咙轻微发痒,咳嗽就是浓痰,乳房有硬块,一碰就痛,月经不正常,有炎症,脾气容易暴躁,屁多,便秘也很严重,还有腰肌劳损,慢性咽炎,皮肤病等。
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有某种体质偏性,而且一生都很难改变,性格就是由这种体质偏性决定的。而体质偏性则由最初的出生环境决定的,在这里,我们独取时间因素来判断他的体质偏性。
90年为庚午年,中运是太金,燥气胜,司天是少阴君火,在泉是阳明燥金,五气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
从生日来看,火燥气一片,最易得胃病(阳明),比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肾阴虚,肝功能极弱。
中医本质上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对应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用中药来平衡它就是正确的方子,此时,君臣佐使都有了。肝功能弱,我们可以来补肝,比如用白芍,燥气胜,我们可以来润燥,比如百合;肾阴虚,我们可以来补肾阴,如用生地;气虚,我们可以来补气,比如黄芪;心火旺,我们可以清热,如用桅子。
中医治病基本上不用看病名,只要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百病皆消。我们需要的是判断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虚则补,实则泻,身体平衡了,疾病就好了。
根据生日,我们组方如下:白术50克,百合30克,紫菀30克,桅子15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升麻10克,生姜10克,灸甘草6克。三付。
治病的思路,病根一切在脏腑不通上,通便是治疗的根本。但中医讲究下病上治,从生日看,病根也在肺上。因此用生麻,紫菀。肺燥则气虚,这也是气虚便秘,因此重用白术,补津液,补气。百合用来润燥,桅子用来清心火,生日补肾阴,当归、白芍用来补肝。总之,根据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我们很容易就组合出一个方子来!
反馈:三付药下去,咳嗽,浓痰好了,便秘好了。
因病程较长,后嘱多吃几付。后反馈,背上的皮肤病好了,月经大有好转,感觉病情完全好了。
利用五运六气来治病,是中医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推理出一个人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此时用中药之偏来平衡它就是治疗方法。此种方法简单易学,基本上几天就可以学会,马上就可以临床。有了丰富的临床,再逐渐积累经验,积累多了,你就成了一个不错的中医了。
 
 
 
 
 
 
 
 
利用五运六气远程诊病
了解易经的人都知道,预测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根本就不算,直接根据体感获得;中间层次者就靠易理推算;下面层次者只能根据眼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医易同源,中医诊断也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者就是望诊,如扁鹊,可以根据体感直接获得;中间层次者就是靠五运六气推算;再往下才是四诊,根据望闻问切的情况进行判断。望诊本质上是一种特异功能,一般人做不到,但靠五运六气推算却是人人可以做到,它是中医诊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下面举一例,让大家见识如何利用五运六气来进行治病。
某男,2013年12月2日(阳历)生人,顽固失眠数十年,长期靠西药强镇静剂入睡。身体很差,几乎没有上过班。
病人家人自述,好像是上热下寒,心肝火旺。请过很多中医,吃过很多药,病情一直没有好转。
根据五运六气,73年是癸丑年,中运是少火,寒气胜。司天是太阴湿土,在泉是太阳寒水。六气主气和客气都是太阳寒水。一看这就是典型的大寒体质,心功能极弱。如果表现出火旺,一定是虚火。根据这种体质,我就采用火神派的方子,用大剂量的附子来调。
开方:附子100克(先煎),干姜40克,龟板20克(先煎),肉桂10克,黄柏10克,砂仁25克,甘草20克。五付。
服药后,效果明显,强镇静剂减半,可以睡一段时间。
 白天为阳,夜晚属阴;白天阳在外而人动,夜晚阳入于阴,阴盛而静,故而入睡。白天阳动则人应该有精神,无精打采则显然是阳气不升;夜晚阳入于阴而静则眠,今阳不入阴,虚阳外越而无法入睡。这就是失眠顽固难疗的根本。因此抓住阳虚这一环节,扶阳潜镇,阴阳交会,顽固性失眠得以调整。
现在不少中医,虚火实火不分,经常就把病治反了,不仅没治好,而且加重了病情。利用五运六气进行诊断,最大的优势就是把握疾病的大方向非常准,而大方向把握准了,治疗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效果。理由很简单,内因是疾病的根本,这个内因就是先天的体质偏性,它可以通过生日推理出来,外因是自然变化,它是疾病产生的条件,它一定是在原有的体质偏性上偏上加偏造成的。因此,掌握了先天的体质偏性,就把握住了疾病的大方向。
 
 
 
 
 
 
 
大肠热盛,肠红下血,湿热郁积,痔漏脏毒
肠风槐角丸
【处方】 槐角2两,炒枳壳1两,当归(酒制)1两,地榆炭1两,防风1两,黄芩(酒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酒调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大肠热盛,肠红下血,湿热郁积,痔漏脏毒。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腹以米饮汤或开水送下。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祛风消毒,解热润脏,宽肠利气,和血定痛。主肠风痔漏,痛痒火盛
肠风槐角丸
【处方】 槐角8两,地榆8两,黄耆8两,当归8两,川芎4两,阿胶2两,升麻8两,生地8两,条芩8两,连翘8两,秦艽8两,防风4两,白芷4两,川连4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祛风消毒,解热润脏,宽肠利气,和血定痛。主肠风痔漏,痛痒火盛。
【摘录】 《鳞爪集》卷二
 
 
 
 
 
 
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肠风黑散
【处方】 荆芥(烧)2两,枳壳(去瓤)3两(2两烧,1两炒用),乱发(烧)1两,槐花(烧)1两,槐角(烧)1两,甘草(炙)1两半,猬皮1两半。
【制法】 上将各烧药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同甘草、枳壳为末。
【功能主治】 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 用法中甘草,《奇效良方》作“木馒头”。
【摘录】 《局方》卷八(淳佑新添方)
 
 
 
 
 
 
肠风下血腹痛
肠风黑散
【处方】 败棕1分,头发1分,木馒头1分,木贼(各烧存性)1分,槐角(炒)1分,枳壳(制)1分,甘草(炒焦)半分,乌梅肉(炒)半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陈米饮乘热调下。
【摘录】 《直指》卷二十三
 
 
 
 
 
 
 
 
 
 
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肠风黑散
【别名】 肠风黑神散
【处方】 败棕(烧)2两,木馒头(烧)2两,乌梅(去核)2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 肠风黑神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摘录】 《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
 
 
 
 
 
 
 
 
 
肠胃积热,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肠风黑散
【处方】 荆芥(烧)60克 枳壳90克(去瓤,60克烧,30克炒)乱发(烧)槐花(烧)槐角(烧)各30克 甘草(炙)猬皮各45克
【制法】 先将诸烧药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再与甘草、枳壳同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 主肠胃积热,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或用温酒调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我这样教你,让你学中医事半功倍
中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医理论,一部分是中医临床,中医理论可以为临床指明方向,临床则可以验证你学的理论是否符合自然事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要想学好中医,就必须将两者同时学,相互印证,才能够更快地学好中医。
现在中国的中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科班中医,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先学基础理论,而临床几乎没有。这一是学理论期间没有临床,浪费了积累临床经验的大量宝贵时间,二是学的理论多经过西化改造,无法通过临床来检验它是否正确。另一部分是民间中医,它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中医基本上都是从临床入手的,虽然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但是基础理论相对较差,这使他们在临床方面缺乏了方法论。
如何既学中医理论又同时学临床呢?一般人是不敢想像的,做临床首先就要学中医诊断,这需要大量时间来学,比如脉诊,很多人学了很多年也没有学精学好,如果等学好了四诊再来学临床,大把的时间就浪费了。其次还要学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中药药性等,这也需要大把的时间。如果等两者都学好了,再去积累临床经验,浪费的时间就太多了。
我教中医的一个特色就是一开始就从临床入手。方法很简单,而且几天就可以就会,这个方法就是从五运六气推算来治病。很多人都知道四柱预测(八字算命),既然可以用生日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为什么不能够用它来预测疾病的原因呢?当然可以!我们可以用生日推理出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再通过发病时间推理出这个时间对人先天体质偏性的加剧量,从而获得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它们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一旦了解了这一点,治病的方法就来了,无非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对于功能亢进的组织就用中药来泻,对于功能低下的组织就用中药来补。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
当然,一开始学中医可能不知道中药药性,更不知道经方。但现在网络特别发达,各种病网上都有治疗经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对症。比如便秘,病因很多,寒湿体质的便秘该怎么治,气虚体质的便秘该怎么治,阴虚体质的便秘该怎么治等,网上都有方子。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五运六气推算推理出病因,就可以直接照抄对应的方子。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具体应用中学习中药的药性和经方等。
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开方?其实,开方非常容易,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真正的病因,即五脏六腑的不平衡,中医都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偏离平衡大的那一脏腑用药往往就是君药,偏离平衡次之的脏腑用药往往就是臣药和佐药,配方还讲究特效药,某一种病都有几味特效药,用上效果就非常好。总之,根据五脏六腑偏离平衡的程度用中药来分别平衡它们,开出来的就是好方。
学会了五运六气,你马上就可以搞养生。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推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功能亢进的就泻它,功能低下的就补它,比如,肝亢我们可以用柴胡、郁金,肝弱我们可以用木瓜、白芍等;阴虚可以用枸杞、黄精,阳虚可以用葱姜桂。一开始我们可以用偏性小的药物,避免风险。等经验成熟了,再逐渐应用偏性大的药物,逐渐积累,从而了解中药药性。
用五运六气推理来治病的优点就是大方向把握比较准确,缺点就是不够精确。如果想进一步把中医学精,就需要学四诊。不过,当你了解了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学四诊也容易多了,因为通过五运六气的推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就在那摆着,有了这个参照对象,让你轻松地知道什么脉象对应什么体质。
学中医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精确诊断难,一个是精确用药难。如果你能把两点都学好了,那么你治病的效果就会立竿见影,效若桴鼓。不过,这没有大量的临床实验是做不到的,唯有多临床,多总结,才能够做到。
学习五运六气的价值有很多,首先就是让你懂得中医学原理,疾病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就是先天的体质偏性,外因就是自然变化,这两者都和五运六气有关,内因可以通过生日查到,外因可以通过时间查到。内因和外因都掌握了,中医的精髓就掌握了。
其次,五运六气是一种高级的诊断方法,掌握了它,疾病的原因就会把握得八九不离十,尤其是治疗的大方向,极少出错。而大方向掌握了,你开出的方子即使不精确,也会有较好的效果。
其三,学五运六气的最大好处就是学了之后就可以临床应用,甚至为人开方治病。这样学习起中医来,就会事半功倍。很多人学中医较晚,记忆力差了,如果单纯地记忆,效果很差,如果你能够多用上几次,不刻意地记也会记忆犹新。
我经常单纯凭一个生日为人开方治病,效果比一般的中医水平好多了。这种方法学中医又快又好。如果你想学中医,可以跟我学五运六气,我会在几天之内把你带进中医的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