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曲霓裳风华韵 传承“爱爱”绝代音——记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爱爱腔”传人陈转英

 戏剧传媒 2020-09-06


陈转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皇后”王爱爱的嫡传弟子。
她出生在人杰地灵、人称“戏窝子”的山西太原南郊张花村。
张花村位于太原南郊东南的潇河之滨。这是一个民风纯朴的村庄,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村庄。这里有炽热的戏曲崇尚之风;这里有扛起铁锹种地,放下锄耙能唱戏的文化风尚;这里有曾经代表太原市到北京演出过的秧歌剧团;这里有在“文革”下放到村里的晋剧老艺术家刘吉甫;这里有道行高深的著名晋胡演奏家韩全鸿;这里有获奖无数的著名剧作家乔俊宝。这里,文曲星荟萃;这里,戏曲名家如耀眼的星辰……。陈转英就生长在这个优越的环境中。炽热的戏曲崇尚之风,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培育了陈转英从小的爱戏情怀。
她从小酷爱戏曲,酷爱王爱爱老师的演唱艺术,八岁起便开始学唱“爱爱腔”。
七十年代,是一个没有网络的世界,一台收音机或一台录音机便是人们倾听外界声音、欣赏戏曲的工具。因此,买几盘磁带,认真倾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晋剧唱腔便成了她每天的功课,一遍一遍地跟着刘吉甫老人和韩全鸿老师的晋胡练唱、吊唱便是她每天的作业。学戏辛苦,抵不住她爱戏的执着与痴迷。她如饥似渴地从录音机播放的爱爱腔中汲取营养,她认真地在刘吉甫爷爷和韩全鸿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苦练基本功,在两位艺术家的晋胡引导下探索着“爱爱腔”的真蒂。


韩全鸿老师是她家的对门,韩老师看着她从小长大,后来成为她进入晋剧艺术世界的引路人,成为她学戏的启蒙老师。转英说:韩全鸿老师是她生命里的福星,是帮助过她一生的晋剧艺术家。
陈转英有与生带来的唱戏天赋,更有惊人的戏曲悟性,她有幸遇上了俩位博学多才的老师,进步之大、之快,让人们惊奇。
那时的张花村,文化生活极为活跃,隔三差五便有各种形式的演唱活动。那时,村里每逢节日都要组织节庆演出;太原市、南郊区、北格公社也经常组织各种汇演和庆祝活动。每当此时,张花村的业余戏班便是南郊一带最活跃的演出团体。每次演出,年仅十来岁的陈转英便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童星角儿,一曲稚嫩清脆的晋剧演唱让人们喝彩声不断。
张花村的业余戏班被人们戏称为“黄菜团”。“黄菜”是南郊一带秋末入冬时用芥菜剁碎腌制的一种酸菜,腌菜时杂乱的剁菜声竟然被拿来形容年轻的票友活动。这是一种亲昵的调侃,也是善良的张花人对这帮爱戏的年轻人充满幽默式的鼓励。就是这帮年轻的戏曲门外汉,在刘吉甫老人和韩全鸿老师的调教下,把最初让他们看的眼花缭乱的(二通),到后来竟让他们演奏的和专业水平一般。到后来这个“黄菜团”竟然一不小心出了个陈转英——一位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
陈转英,这位清秀靓丽的小姑娘就是凭着她一副稚嫩亮丽、优美动听的好嗓子,在她12岁的时候一嗓子吼进了南郊晋剧团,两年过后,她又一嗓子吼进了愉次市青年晋剧团,又过了两年,她又一嗓子吼进了山西省戏曲学校。
这不是调侃,这是人们对她真挚率直的赞誉。她天生丽质,生来一副动听的好嗓子,所以让诸多艺术家们慧眼认可。


1975年前后,陈转英在韩全鸿老师的举荐下进入南郊晋剧团,那时她仅仅12岁。
她天资聪颖,声音美丽,悟性很高。1980年,她被著名戏曲艺术家刘元彤老师看中,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学习。四年的戏校生活,让她接受了规范化的戏曲文化教育。在此期间,著名表演艺术家郭美英老师为她排练了【明公断】【算粮、登殿】【武则天】等传统剧目。为她后来的舞台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4年,也就是陈转英即将毕业的时候,山西省文化厅为了解决晋剧从艺人员青黄不接、演出团体内出现的演员结构断层问题,为加速改革,培养艺术新人,便在省戏校表演七班的基础上,吸收六班的部份学员、吸收省内各级晋剧团体中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新秀,成立了“青训班”,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陈转英,陈红、张智,王晓平,孙岚岚、张瑞杰、杨爱莲等……,便是青训班的成员。这是一班青年俊杰,这是一班前途无量的晋剧艺术人才。“青训班”本着培养优秀人才,突出“精品意识”的宗旨,严格训练,从严要求,让这帮青年才俊们受益匪浅,后来,他们成了各个晋剧艺术团体的顶樑柱和台柱子。“青训班”对于陈转英和她的同学们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对她们的艺术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来“青训班”发展为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排出了很多深受人们欢迎的优秀剧目。对晋剧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入山西省晋剧院,陈转英如鱼得水。在这个高人云集的艺术殿堂里,浓厚的艺术氛围,给她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她尽情地吮吸着前辈们的艺术营养。尽情地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
陈转英专攻青衣正旦,唱、念、做基本功都很扎实,尤以唱功见长,她的嗓音条件得天独厚、优美动听。
2001年5月18日陈转英拜在了“晋剧皇后”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爱爱的门下,成为爱爱腔的传人。多年的夙愿与痴迷,终于实现,陈转英欢喜若狂,就如待放的牡丹又沐春雨,让她的艺术人生更具备了特殊的意义。
“严师出高徒、艺精靠磨练”。经王爱爱老师的多年教导和师徒们的朝夕相处与耳熏目染,她以一口味道醇正的“爱爱腔”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受到业内专家们的赞许。
她吸收了“爱爱腔”高亢、激越、热情、奔放的特点,又吸收了“爱爱腔”刚劲中凸现的稳健大方和委婉缠绵。她的声腔韵味地道纯正、悠扬婉转中又具灵俏;她的运腔随心所欲而不张扬,轻松中表现的是飘逸和洒脱;她的声腔一声一韵都是细心雕琢过的精致和悠扬;她的声腔韵味深厚悠长,令人耐品耐读让人无从挑剔;她的扮相雍容华贵舒展大气;她的表演讲究身段美,声腔美,表演美……。
用心练就的深厚功底,让她的声腔张驰有度得心应手。她善于掌控运腔中的回旋跌宕和抑扬顿挫;她的嗓音甜美婉转,音域宽阔,又善于潤腔,在醇美的声韵中讲究灵巧多变和清晰的表达。她从音乐声学的角度对“爱爱腔”的科学发声特点进行探索和学习,结合自己的声腔特点,逐步形成了晋剧青衣唱腔中的崭新风格。
多少年的上山下乡演出是对她舞台人生的艰苦磨练,无数次的舞台实践更是她用心探索表演艺术的宝贵经历。她的表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她用最迷人的声腔,赢得舞台、赢得观众,赢得了人们的喝彩。
她善于用醇熟质朴的艺术,迷人的声韵,委婉的唱腔,大气的风韵来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舞台人物,叙述舞台故事。人物表演中的不温不火和恰到好处体现了她对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准确理解,她对人物情感的精确把握和舒张有度表现的是十足的大青衣风范。
人们赞扬她对艺术的一丝不苟,人们惊叹她在晋剧舞台上的随意挥洒。
对艺术的无比敬畏,和她对舞台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钦佩,人们赞叹她给舞台带来了大美与大雅。
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底和声腔魅力,让她在舞台表演、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中得心应手。


几十年的舞台经历,让她收获了许多荣誉。
1992年,获全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一等奖;
1992年,获山西省第三届戏曲“杏花奖”;
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优秀演员一等奖;
2000年,获中国“唱片金碟”提名奖;
2011年第21届“白玉兰奖”配角奖;
她主演的晋剧现代戏【麦穗儿黄了】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她带着她的优秀剧目曾远赴香港、北京、天津、上海、云南、深圳、广西、四川、河南、陕西、河北、内蒙等地巡回演出,得到众多同行和专家们的广泛赞誉。
此外,她多次荣获全国戏曲汇演的各种奖项,成为晋剧艺术舞台上一颗璀璨的名星。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晋剧艺术家。
艺术上的辉煌,让她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她是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国民党党员、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诸多社会职务的担当,让她在宣扬先进文化、促进艺术传承中更觉的责任重大。
她的代表剧目有《打金枝》(饰沈后)、《算粮登殿》(饰王宝钏)、《明公断》(饰秦香莲)、《富贵图》(饰倪母)、《御碑记》(饰穆桂英)、《金水桥》(饰银屏公主)、《芦花》(饰李氏)、《龙头拐》(饰淑妃)、《三娘教子》(饰王春娥)、《血手印》(饰王桂英)以及现代晋剧《小卒子过河》(饰厂长)、《月缺月圆》(饰赵秋菊)和《麦穗儿黄了》(饰村长)、下河东(饰罗氏)……。
在无数戏迷观众的欢呼声中,她的表演艺术不断升华,成为晋剧舞台爱爱腔的优秀传人,成为晋剧舞台上的一位令人瞩目、倍受人们欢迎的大青衣。
这正是:
一声霓裳风华韵,
传承爱爱绝代音。


2003年,她应中央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邀请,录制了《算粮》《教子》《龙头拐》《打金枝》等剧目。标志着她的表演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引起了省内外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
她是一位不善言谈的艺术家,但她却是用心琢磨唱戏的细心人,就像人们评价她的一样,她为晋剧而生,她是晋剧舞台上的精灵。
陈转英的声腔不仅仅有王爱爱老师的神韵,更有自己的声音。她在“爱爱腔”的学习和继承中不是死搬硬套,而是在自己的声腔基础上吸收“爱爱腔”的特点和神韵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她不在意人们如何评价,更没有在人们的喝彩声和掌声中陶醉,她用精彩迷人的的声腔艺术表现人物,用精雕细刻的舞台艺术讲述舞台故事。
南郊张花,人杰地灵。陈转英的成就得益于这片生她养她的热土,得益于她从小生活在这片浓浓的戏剧文化氛围之中。她的成就来自于她从小对戏曲艺术的挚爱与迷恋;她的成就来自于她念念不忘的恩师韩全鸿给她的引导与培育;她的成就来自于她对舞台艺术锲而不舍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她的成就离不开她的恩师晋剧皇后王爱爱老师的教导与引领。
金灿灿的奖章是对她舞台艺术硕果累累的一次次褒奖,舞台下的声声喝彩体现了戏迷和观众对她的挚爱。戏曲舞台是她叱咤风云的战场,一本本获奖证书是专家和广大观众对她舞台艺术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在三晋戏迷的印象中,陈转英是“晋剧皇后”王爱爱老师的弟子中,声腔非常好听的一位,她是“爱爱腔”的优秀传人。
陈转英不仅追求唱腔和声韵的动听与精致。在舞台人物外形塑造中也同样讲究。她的表演风格舒展大气,她的化妆风格逐步向国粹京剧靠拢。
陈转英在塑造舞台人物时,注意吸取京剧、越剧等剧种的化妆风格,追求旦角化妆的美而不艳、美而不俗,形成了自然雅致、大气耐看的风格,形成了晋剧旦角化妆的新格调。
陈转英,一个舞台美学的追求者;一个和谐社会、时代风尚的宣扬者,一位传统晋剧艺术的优秀传承者。

作者 张同亮

于2020年9月4日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