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网上的论战往往会发展成骂战?

 羊梨笔记 2020-09-06

最近“散装卫生巾”上了热搜,围绕着“没想到还有人买不起卫生巾”“卫生巾到底贵不贵”“应不应该给卫生巾免税”“男人有没有权利参与卫生巾话题”等等这些议题,网络上群情激愤,吵的热火朝天。

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这样的全民大争论,比如最近的“张玉环无罪释放”,以及再早一些的“婴儿趴睡训练窒息死亡事件”等等,不出意外,每次都会从探讨事件本身演变成网络骂战和对彼此的人身、性别或者地域攻击。

生活中,这种现象也非常常见。争辩到最后,往往早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期我们来讲讲争辩的真相。

最近这几年,每逢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选点非常刁钻怪异的争论,那就是有批人跳出来说,端午节这天只能说端午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然后另外有批人跳出来表示反对,两派互相讥讽,各不相让。这就是一个观察争辩现象的绝佳案例。

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有问题的争辩,都可以拆解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就事论事,就是正反双方关注的点在于命题本身。具体到端午之争,就是一派认为安康对快乐不对,一派认为应该反过来。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这两派分别称为安康派和快乐派。两派各有自己的论据。

安康派拿出来的论据是,端午这天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忌日,这是个沉重的日子,说快乐对他老人家不敬,所以只能说安康。

快乐派则用上了考据工夫,旁征博引地表示目前史学界对于屈原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还有很大争议,现阶段如果按照严谨的学术规范,屈原只能被称为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不仅如此,考据发现,就算屈原真实存在,端午节的历史也要比屈原生活的时代早上好几百年,所以说这天是为了纪念他老人家说不通。

以上是双方PK的第一回合,就事论事。

接下来到了第二回合:安康派一看快乐派从故纸堆里做文章,这么辩下去有点不妙,所以话锋一转,指责快乐派关于屈原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说法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刻意抹黑历史英雄人物,是别有用心。一看这要上升到人格攻击的高度了,快乐派也不甘示弱,对安康派反唇相讥,说你读了点书知道个屈原就出来卖弄装B,想要彰显自己比别人有文化的优越感是吧,等等等等。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论战骂战常常就会演变到这个局面。

实际上,“辩论双方是否有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或者卖弄显摆的性格癖好”,跟“端午安康和端午快乐究竟哪个表述在这天的语境下更妥当”,是两个独立的命题,二者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以及,用对方的人格、素质有问题来证明对方主张的观点有问题,也是人们常犯的逻辑谬误

到了此时,辩论已经开始跑偏。双方力图证明的重心,从“端午安康和端午快乐哪个说法更合适”悄悄转化成了“为什么你是错的我是对的”,并且内心开始不知不觉对对方展开人身攻击,都觉得「自己更聪明,更正确」。这就是辩论的第二个阶段,阿德勒大师所说的人际关系中的权力之争。

为什么说它是权力之争?因为从这个阶段开始,双方将最初自己所主张的辩论议题本身的正确与否,跟个人的权威尊严绑定了,辩论输了,你会觉得丢脸,会觉得自己好没见识,所以你不再是为了主张命题而战,而是为了个人尊严而战。

所以你也会在潜意识里特别青睐那些对你所主张的命题更友好的信息,无论他们的来源和可信性有没有问题。而对那些对你的命题不友好的信息,你会格外挑刺儿,甚至直接在心里屏蔽、无视。俗话虽然常说真理越辩越明,但实际上因为权力之争的存在,争辩的结果却往往是让自己的成见越来越重。这就到了第三阶段,信息茧房。

网络上的骂战,基本也是这样的走向。最开始争辩这件事的真相是什么,后来每个人都要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认为,输掉以后不是在这个事儿上我的看法不对,而是我整个人都不如你。所以当没有明确证据说明谁对谁错时,就会演变成对彼此的人身攻击,只有让对方羞愧、戳到ta的痛处、从心理上战胜对方,才能维护“我的尊严”。

当辩论的双方,从辩求真理异化成权力之争,就会自我生成并强化信息茧房。信息茧房一旦形成,则意味着我们会错失掉很多开阔视野、获取新知、纠偏执念的机会。

所以,要让辩论有意义,要让自己获得成长,就需要双方始终有共识,让理性克制的精神战胜权力之争的本能,把辩论锁定在议题本身,让思考的焦点回归真理所在的地方。

但辩论是两个人的事,很多时候,就算你能保持理性克制的精神,辩论的对手却不一定有这样的认识。当辩论双方在思想境界、智识和逻辑素养上的差距过大的时候,这样的辩论无异于对牛弹琴。

对于那些思想发育得还不够成熟的辩论对手,你不必指望借助辩论去说服对方、改变对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还有句名言叫做“改变之门只能从内而外打开”。真正能改变对方的,只有对方本人,当一切条件具备、水到渠成之际,对方自然会改变的。

就如同我在上期节目里讲到的,人生不是竞争,如果非要比,比较的对象也只应是自己。同理,辩论中,我们真正的对手,是自己。

只要在辩论的过程中,在双方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思考表达的过程中,你能获取到新知、能够打破信息茧房、能够比辩论前的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接近真理,你就已经是辩论的赢家。这,才是辩论的真相。


本期为《被讨厌的勇气》拆书系列节目第九集,前面的节目请点击:

第一集:为什么说《被讨厌的勇气》值得一读

第二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第三集:这个锅,原生家庭”不背

第四集:关于情绪管理,这本书讲得真叫一个稳准狠

第五集:改变自己,首先需要一份战胜“叶公好龙”的勇气

第六集:自卑的真相

第七集:走出自卑情结的四种心理自救术

第八集:注重竞争的人生观,错在哪里?


如果喜欢本期内容,点一下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