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经方治疗 黄煌.转载棨

 藏经阁990 2020-09-07

肝病经方治疗 黄煌 

(2015-09-28 16:22:54)转载▼

标签: 肝炎 乙肝 经方治验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 (效用無)

 

一、茵陳蒿湯:

    【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山梔子14枚 大黃2兩

    黃煌:茵陳蒿10~30g 山梔子10~15g 制大黃6~12g。(茵陳蒿→退黃專藥)。

1.本方適用於 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ICP)。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水煎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

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

 

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柴胡5~10g 黃芩5~10g 薑制半夏5~10g 黨參6~12g 生甘草3~6g 乾薑3~6g 紅棗3~10g。(小柴胡湯治療肝炎藥量要小)。

1.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2.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沒有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

3.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

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 調代謝補虛。

 

三、小建中湯:

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 甘草2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飴糖(麥芽糖)1升。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

2.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

3.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

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 牛膝 石斛 丹蔘)。

 

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原方:茵陳蒿10分 五苓散5分。

黃煌方:茵陳蒿10~20g ,豬苓10~20g ,澤瀉15~30g ,白朮10~20,g 茯苓10~20g ,桂枝6~12g/肉桂5~10g。

1.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若無黃疸者→去茵陳蒿。

2.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為有五苓散),即濕、水、瀆身困重】。酗酒者,或伴有腹瀉者→可加葛根30~60g。(比較葛根芩連湯、半夏瀉心湯)。

3. 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腫時,白朮可重用至60g。白朮→天然白蛋白 (蘇州某名老、南中醫孟景春…等→善重用白朮保肝)。

4.五苓散服法:上五味,搗為糊,以白飲(米湯)和服,方寸匕(量器單位),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癒

→期間多飲溫熱水,忌生冷。5.建議使用散劑(五苓散)→療效較好、易服、便宜

 

五、真武湯:

原方:茯苓3兩芍藥3兩 生薑3兩 白朮2兩 附子1枚。黃煌方:茯苓10~20g 白芍或赤芍10~60g 乾薑5~10g 白朮10~20g 制附子10~20g。(傷寒82: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心下悸,頭眩,身瞤(ㄖㄨㄣ)動,振振欲僻地者)

1. 本方為傳統溫陽利水劑,陽虛有水,陰寒體質。陽虛→脈沉細無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大病重症)。有水→浮腫(檢查小腿腓腸肌),小便不利,舌胖大苔滑。

2. 本方多用於肝硬化失代償期,即低蛋白血症(易腹水)。腹水難消醫案:真武湯合五苓散、牛膝 (附子量可加至30g,要先煎30分,赤白芍各30g)。

3.比較:真武湯→器質性失常,心肾多有不全,精神萎靡、昏迷、浮肿重。五苓散→功能性失常。心肾正常。精神尚可。浮肿輕。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乙肝治验 李东海 

(2015-09-28 16:10:11)转载▼

标签: 健康 经方治验 乙肝 肝炎 便秘

李东海辨证治疗乙肝经验

    李东海先生幼承祖训,精研岐黄,业医50余载,善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对肝病的治疗更是独具特色。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他重视辨证,针对不同证型总结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重辨证,祛邪解毒贯始终

    李氏认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是湿热毒淤郁,其中尤以毒为根本病因,并与湿热淤郁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因此在治疗上应把祛邪解毒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邪祛正自安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毒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病毒,而是广义的毒,湿热淤郁等病因本身就是邪毒,因此祛湿、清热、活血、解郁也是解毒,祛邪解毒决不能理解为加用一些苦寒的清热解毒药,而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轻重,病程的长短,辨证而选用不同的解毒药物,其常用的有以下诸法。

1.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早、中期,病程较短,体质较壮,热象明显的患者,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苦参、板蓝根、山豆根等。

2.祛湿解毒法:湿邪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浊,缠绵难愈

,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湿邪停留的部位,偏寒偏热的差异而选用不同的祛湿方法。

    芳香化湿法适用于湿邪偏于中上焦,脾为湿困,运化失职,症见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者,药用苍术、川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蔻仁等。利水渗湿法适用于湿邪偏于中下焦,症见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身目黄染、小便淋漓、脘腹胀满等,利之使湿邪从小便而解,药用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金钱草、茵陈等。清热燥湿法适用于湿从热化,湿热内蕴,症见胁肋胀满、黄疸、泄泻、痢疾、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药用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等。分消走泄法适用于湿邪较重,湿热弥漫三焦者,常用三仁汤、蒿芩清胆汤加减,以宣畅气机、开郁行滞、疏通三焦,使湿邪从三焦而解。温化寒湿法适用于湿从寒化,寒湿内阻者,常在化湿药物的基础上加附子、干姜、桂枝等。

3.通下解毒法:适用于病程短,体质壮,伴有大便干结者,常用药物有大黄、虎杖、芦荟等。

4.凉血解毒法:适用于急性或重型肝炎,热毒入于血分,症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安、黄疸如金、吐血衄血等,药如赤芍、牡丹皮、生地黄、金银花、板蓝根、牛黄、水牛角等。

5.助阳解毒法: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服苦寒药过久者。李老根据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的理论,常在解毒的同时配伍温阳助阳的药物,如仙茅、淫羊藿、桑寄生、黄芪等。

(二)倡活血,宜曲宜缓分四级

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早期即应抗纤维化治疗,而活血化淤药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并能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加快肝功能的恢复,因此,活血化淤是治疗肝炎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应用时必需根据病程的长短,病人的体质,淤血的程度而选用不同的药物,并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切不可急功近利妄自贪功。李氏常把活血药分为如下四级,根据病情选择应用。

1.养血活血药:作用缓和,通过疏通血脉推动血液运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适用于淤血轻症,药用当归、丹参、川芎、鸡血藤、丝瓜络等。

2.活血化淤药:具有开淤通络、祛淤生新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淤较重者,常用药物如红花、赤芍、延胡索、三七、郁金、瓦楞子、泽兰、月季花等。

3.行血破淤药:具有祛淤散结作用,适用于淤血凝滞症,药如没药、桃仁、姜黄、刘寄奴、醋大黄等。

4.破血软坚药:作用猛烈,具有破血消积作用,适用于淤血凝聚、肝脾大、癌肿包块、疼痛剧烈者,药如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穿山甲、地龙等。

(三)退黄疸,详辨湿毒痰淤积

古人有

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之说,李氏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吸取当代名家之精华,总结出一套自己的退黄方法。

    1.利湿退黄法:黄疸的病因主要是湿热蕴蒸,胆汁外溢,退黄就必须给湿邪找出路,利小便是基本的方法,常用药物有茵陈、车前子、滑石、泽泻等。

    2.利胆通腑法:肝与胆互为表里,利胆即能疏肝,湿热蕴于中焦,通腑泻大便能使湿热从大便而解,肝胆疏泄正常,湿热去,黄疸自退。常用药物有大黄、虎杖、芦荟、金钱草、郁金等。

    3.解毒退黄法:肝炎的病因既然是湿热淤毒,祛邪解毒就必须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治疗黄疸时配伍解毒药物,能加速黄疸的消退,具体用药参考前述。

    4.化痰退黄法:水湿痰饮均是体内水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相互影响,湿邪最易酿痰,痰阻血络则黄疸胶固难化,因此配伍化痰药物能加速黄疸的消退,药用全瓜蒌、杏仁、川贝母、莱菔子、海浮石、旋复花等。

    5.活血退黄法:黄疸的发生主要是湿热蕴于血分,随血行而弥散全身,因此退黄疸必须在清热利湿、解毒化痰、通腑泻下的基础上加入血分药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凉血活血法常用赤芍、丹参、牡丹皮、小蓟等,李氏不但在治疗淤胆型肝炎时应用赤芍,在治疗高度黄疸或黄疸日久不退时均擅长用赤芍,且用量较大(60~90 g),常常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养血活血法药用当归、丹参、白芍、泽兰、益母草等。血得寒则凝,若寒湿凝滞血脉,或湿从寒化,淤阻血脉发为阴黄,则需选用温通血脉的药物,如附子、肉桂、桂枝等。

(四)降酶法,清通和敛活与补

ALT、AST能灵敏反映肝脏的炎症情况,是反映肝功能的好坏、病情轻重的指标,医患双方都非常重视,李氏常用以下方法保肝降酶。

    1.清降法:是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的重要方法,适用于肝炎的早、中期,ALT较高、HBVDNA阳性者,药用苦参、金银花、垂盆草、叶下珠、鸡骨草、龙胆草等。

    2.通降法:适用于病毒性肝炎血淤证及大便秘结者,药用大黄、虎杖、芦荟、桃仁、全瓜蒌等。

    3.和降法:适用于中医辨证属肝脾不调、肝胃不和及肝胆不利之肝炎患者,常用方剂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汤等

    4.酸敛法:适用于病程较长,转氨酶反复升高,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用药如五味子、女贞子、乌梅、酸枣仁、何首乌等。

  5.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淤血明显,转氨酶日久不降者,常用药物如丹参、川芎、郁金、桃仁、红花、延胡索等。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服药初期转氨酶会轻度升高,坚持治疗即可复常。

    6.补降法: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慢性肝炎转氨酶低水平增高者,常用健脾益气、补肾温阳的药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五)药有毒,顾护胃气为保肝

肝脏是机体的

化工厂

,任何中西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本已损伤,治疗时若用药过杂,用量过大,往往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中药非

无毒

,中药同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选药处方时药味不宜过多,用量不宜过大,对一些已经证实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坚决不用。另外病毒性肝炎患者消化功能差,服药时间长,因此在辨证立法、遣药组方时要时时注意顾护胃气,脾胃功能正常,则疾病容易康复,正所谓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