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江古村落:莘塔江泽村的前世今生

 吴越尽说 2020-09-08

莘塔江泽村的前世今生​


作者:王小萍


幸福江泽村


美丽的白蚬湖南畔,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她的名字叫江泽。




“江泽”,顾名思义,这必定是个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她北倚白蚬湖,东偎东厅港,西傍排沙港,南有圣堂港。湖内有港,港里有河,河中有浜,浜间有溪。村庄里河流密布,小桥颇多。村里的百姓临水而居,世代以农耕为生,他们有着如水般温和的性情,说一口吴侬软语。在江南水乡的千年润泽下,江泽人在这片富有灵性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圣堂港


江泽村西浜菱荡湾一隅


江泽村明清时期,属久泳乡二十八都三十九图,民国时期属第六区。现隶属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三好村,从地理位置上看,她处于莘塔的最北端,东与昆山市周庄镇交织,西与金家坝社区的蚬南村接壤。村庄以河流分割,如果通过航拍,就会见证当地老人所述:整个江泽村的河流形状就是一条巨龙。南北向的河流叫直河,它宽阔绵长,水流清澈,属龙身;东西向的东横河与西横河是龙的两后爪;靠南端左边东浜和右边西浜为龙的两前爪;龙首部位在村南侧的投字圩。


圣堂港东接周庄



  曹王墓  


关于龙首所处的投字圩(现为江泽村卫生服务站和联华超市用址),据说风水极好。历史上著名的曹王墓就葬于此。


江泽村卫生服务站


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纳巢刺王妃杨氏,生十四子李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封曹王。高宗李洽显庆年间(656~660年),曹王被贬任苏州刺史,施惠政,功德地方,殁后,万民留葬于江苏吴江莘塔镇江泽村投字圩,称曹王墓。壬子年(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墓左为其立祠宇祭祀,供人祭祀敬奉。元至正年间,僧智福将曹王祠宇建为流庆庵。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僧畏如、法如又重建流庆庵。相传曹王墓前立有碑石,有贾勇者挟弃于水。尝有人窥其墓之寝宫,其柩空悬不着地,属王侯葬式。”……“梁开平三年(909年),淮兵围苏,吴越王钱镠在墓前祠宇祷之即应,封昭灵侯,封神自此始。昭灵侯庙观至宋、元间,俗称城隍庙。莘塔江泽属吴江县界,曹王亦即为吴江县城隍。”


柳庆庵旧址


据江泽村上老人回忆,历代下来村民都知道投字圩上有座“王坟”,却不明此坟居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四子李明曹王的墓地。后经官方证实,当地百姓口中的“王坟”即“曹王墓”。1966年,“×××××”初,曹王墓被挖掘,从中出土文物:宝剑一柄,碑石一块。随即送往吴江。但据后来调查人员介绍,至今未在吴江博物馆内访查到宝剑与碑石。也有说法因文物较珍贵,可能是被直接送往苏州或南京博物馆珍藏。


吴江博物馆


村民对曹王墓的来历不甚明了,但对当年王坟左边的流庆庵的印象较深。流庆庵四周用小河沟通,形成水上庵,庵内有棵枝繁叶茂、高大挺秀的千年银杏,像一位巨人撑着绿伞,为江泽的子民遮风挡雨。据说此银杏树树杆粗壮,需五六个成年男子方可环抱。夏天,人们在树底下纳凉休憩;秋季,树上纷纷落下银杏果,村民捡拾回家经过浸泡后剥出颗粒饱满、光亮如玉的白果食用。但这一切都止于1953年银杏树被伐。据年长者讲述:只记得那日清晨,村上突然一声巨响,村民惊恐之余都出门探究,闻声奔去,只见千年古树已应声而倒。冰冷的斧锯无情地将蟠虬般的树根与相拥了千年的大地彻底分离,引来百姓叹息声一片。至于当年有关部门为何要将这棵参天古树砍伐已不得而知。1964年9月,莘塔公社关于会馆、庙宇、祠堂情况登记表中载仅有:流庆庵尚存房屋3间,用作村上校舍及生产队仓库。今已拆除改建。直至今日,投字圩上昔日辉煌已随历史尘封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柳庆庵前的麻字港



  聚宝桥  


在流庆庵东南位置,有一座“流庆桥”与村相连。历史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庵僧友岑重建柳庆桥。”可惜后来流庆桥也与千年银杏一样未能幸免被毁,如今江泽村上再难一见此古桥之风采。除流庆桥外,位于江泽与周庄交界处的聚宝桥也十分有名。聚宝桥在今江泽村鸭食盆滩。史料记载:聚宝桥,在丙湾漾西,跨化字两圩,口阔而流急。清嘉庆间,陶煦(《周庄镇志》撰写人)的先伯父陶保宗创建木桥于此,与(周庄)报恩桥等高。同治十三年(1874年),里人重修。20世纪80年代,改建砖桥。21世纪初,原址改建水泥桥。此桥至今仍承载着江泽周庄两地百姓的日常出行。



柳树掩映下的聚宝桥

聚宝桥远景



  圣堂庙  


江泽村上除了有名的曹王墓、流庆庵等古迹,胜因庵也红极一时。胜因庵俗称“圣堂”,相传为圣姑夫人庙基,现江泽村的前村即圣堂庙旧址。圣姑,据府志载:是晋王彪之女。元至正年间,改建为胜因庵。明代时,由僧颖先重修。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修,直至20世纪60年代,尚有3间房屋。圣堂庙内原有的一棵古老的黄榉树,后被有关部门伐走,年份不详。

           




圣堂庙旧址附近旧舍

时间面前谁都是弱者,王者也不例外。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渐行渐远,如今的江泽村还有一些民国建筑可寻。在西浜张家一套五进老屋拆剩的一间旧房,很短的一段屋檐,仅存的一些瓦当上却有四五种花纹雕刻。木窗虽破旧不堪,但其小方格布局,无意中仍透出一股江南水乡特有的灵秀。当年大院住着张姓好几户人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建房的兴起,老屋分别在20世纪60~90年代间被先后拆除,目前尚存一间小屋及一片长着青苔和野草的青砖场。在江泽村,类似这样带天井的几进院落较多,后因各种因素均已拆除。


民国建筑


瓦当图案


民国建筑国格窗&青砖场



  金允治  


无论时光世事如何变迁,唯有江泽的水依然如故。它以自己的柔韧流过光阴,洗涤年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历朝历代,江泽人才辈出,涌现了一批各行各业的有志人士。如明万历至清初年间的金允治。史书记载:“金允治,字际升,吴江莘塔江泽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顺天乡试特典中举。十六年(1643年)杨廷鉴榜三甲二百五十二名进士。曾任福建晋江知县。”


  徐 达  


江泽出过进士,也有名门之后。前村的徐姓家庭,相传是明代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元帅之后。据历史记载:“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又亲率精兵来援……徐达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后攻下吴江州,进围平江。”史书上虽仅有吴江未有江泽村的详细记载,但传说不会空穴来风,江泽前村徐家祖上确曾有气派的老宅和至今留存的古老石驳岸。况且后来晋王彪之女圣姑选址建庵于此也一定有她的道理,不管是历史真相还是民间传说,在当地徐姓村民的心里,大家早已把徐达元帅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良大将视为自己的祖先。


已修缮的圣堂庙址石驳岸



  管易如  


徐氏后人传说目前虽无据可证,但解放后,居住在流庆庵的管易如先生的确是一位牛人。他似乎是某日从天而降,当地人谁都不知道他是何方人士,又为何独自来到江泽?只知道他一个人住在流庆庵的破庙里,与满屋子的书籍为伴。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善武,却衣食简陋,怪癖颇多。他整日为村里的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江泽人都尊称他为管先生。有人说他曾在南京任蒋介石的秘书,又有人说他在北京给梅兰芳拉过京胡,也有人讲他来自杭州。村上一些儿时曾受教于他的老人,每当聊起管先生,都会记忆犹新:管先生是游泳好手,他水性超强,从江泽的流庆庵游到周庄镇的市河里都是小菜一碟;一把京胡在他手上拉得可谓一绝:急如风轮,密如蛇足,银瓶进裂,燕语呢喃。连外行都听得如痴如醉;他房间里藏有一把大砍刀,偶尔也拿出来耍给小孩子看……”好多村民都说管先生是位书痴,如今看来他是大智若愚。这样一位博古通今、身怀绝技的学者,定是他云游四方后,几经筛选才选中了江泽投字圩这块风水宝地,愿意将他传奇的一生在此画上完美的句号。

除了如管先生这样有大学问的人被人们铭记,江泽还有不少近代和现代的有志人士被载入史册。他们中有用生命捍卫祖国的烈士,有用学问在他乡赢得人生的科研人员,有用智慧才能或医术造福百姓的村干部和乡村医生,有清华学子,有为江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知青,有在各行业引领百姓发家致富的企业家,更多的是一群勤劳朴实,敢于拼搏的普通百姓。



美丽乡村——江泽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今的江泽村正朝着人文生态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新农村方向发展。村内河道清澈整洁,河岸绿树环绕,民居粉墙黛瓦。家家通公路,户户能停车,村内还设有供村民运动的健身园、供村民休憩的凉亭和广场。


村内健身场所之一

江泽村公交首末站台

在建中的村民休闲场所


2020年6月初,江泽村与周庄镇交界处的断头公路彻底打通,这就意味着吴江汾湖与昆山周庄又恢复了历史上这条无障碍的交通血脉,这既是两地发展的必然,也是为民造福的实事。作为周庄最亲密的邻居,受古镇旅游业全方位辐射,江泽将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与周庄通力合作,大力发展农业示范观光区、农庄休闲区等一系列旅游产业,力争打造一个全新的美丽江泽。


江泽村与周庄镇交界处修建前







江泽村与周庄镇交界处的断头公路彻底打通


村民出游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0-09-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