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战老美权威 这台一上市便月销破万的国产SUV做到了!

 玩车教授 2020-09-08

10-15万 降价排名 免费询价

“嘭!”,随着一声巨响,一场碰撞测试从开始到结束仅仅经历了短短几秒钟……

 

这是一场美国IIHS标准的碰撞测试,50km/h垂直侧面碰撞。IIHS碰撞测试是目前业内最严(bian)格(tai)的,在它的影响下,美国市场在售车型发展得更安全,交通事故死亡率也更低。

1. 可变形壁障重1500kg,业内最重;

2. 壁障为楔形,压强比部分机构的长方形壁障要高;

3. 壁障高于测试车辆的门槛,有点像是SUV防撞梁的高度;

4.驾驶位是5%女性假人,原为50%男性假人,后排5%女性假人(5%小个子,50%中等,95%大个子),个子越小受伤几率越高;这一点上,这次测试的难度是提升了的。


1.车门变形均匀,且变形幅度较少,远未到达座椅的1/2;

2.前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均已顺利弹出为假人做缓冲;

3.假人状态良好,坐姿没有明显变化,头部、手臂、腿部均没有明显的挤压。

有关的数据还在进一步的采集和整理中,我们发文的时候仍然未收到最新的报告,这个日后官方会进行公布。

配置详情 图片实拍 

车主们为何买它?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在国内采用如此严格的IIHS碰撞测试的情况真的是少之又少,而敢这么做的,正是才上市了两个多月的长安CS55。

长安CS55采用HEEAB高强度钢吸能框架式车身,高强度钢用材重量占比高达61%,最高强度1200MPA,其中在本次碰撞测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B柱就是大于或等于850MPA的超高强度钢。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安全配置能起到作用,包括6个全尺寸气囊、预收紧式安全带、溃缩式转向管柱(减少驾驶员胸部受到冲击力)。关键的安全部件都是采用一流供应商,例如气囊来自为宝马X1、X3提供气囊的百利得,方向盘也是,传感器来自博世。

在行人保护方面,目前很多国内车厂都还没有真的去考虑这个问题,而CS55已经达到了欧洲标准,例如前挡风玻璃下端和引擎盖都采用吸能式设计、保险杠采用上中下均衡性支撑、前大灯采用隐藏式设计等,减少对行人重点部位的损伤。

据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碰撞安全总工程师赵会博士介绍,CS55在研发过程中经历了5轮车体结构CAE仿真分析及优化,80多次台车匹配优化测试,40多次整车碰撞测试和100次DYNA高速碰撞匹配优化。不仅能够轻松达到C-NCAP五星,像这次的侧面碰撞,甚至能挑战国际高标准。

2008年,长安汽车投入1.5亿建立了碰撞实验室,由整车碰撞实验室、台车模拟碰撞实验室和零部件冲击实验室三部分构成,碰撞实验室到现在有120多个专业工程师,每年要撞400多辆车,每一款车上市之前都要撞40个整车。

于是乎,拿到C-NCAP的好成绩仿佛是必然的事情:2012年长安逸动得到中国第一个五星,13年XT也得到了五星,14年睿骋得到自主品牌最高分,CS75打破了C-NCAP的记录达到了最高分,今年长安CS95也获得了五星成绩。

赵会博士打趣说,长安拥有目前自主品牌中最全面的安全测试体系,现在长安想生产出不安全的汽车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大概是2个星期前,长安CS55也举办过类似的体验活动,那一次主要是动力和底盘部分的体验,感兴趣的你可以点《要吊打哈弗H6?这台8万起的国产新SUV全车都是亮点》回顾一下。

那么这次,除了碰撞测试和安全性方面的亮点之外,还有什么呢?答案是,智能。

以上这些名词,6个中有3、4个的话,这台车分分钟就要20万以上。而长安CS55,一台定位为紧凑型SUV的车,其13.29万的顶配车型就都已经有了。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院长、有限自动驾驶技术研究项目总监何举刚先生跟我们说起长安的“654战略”, 打造六大平台,掌握五项技术,分四个阶段达到自动驾驶。

首先,成立了智能化研究院,预计2025年达到1500人,持续投入130亿。在硅谷成立办公室,在底特律设立研发中心,和百度、腾讯、英特尔、博世等建立合作关系。

把汽车智能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级包括速度和方向能够实现自动化,自动控制速度,自动转向。二级是速度和方向能够融合了,三级需要驾驶员在特定、危急情况下接手管理。四级就是特定场景下人就不用去管理车了。

还有,长安还在研发智能互联和智能交互,前者包括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后者主要是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功能。

很多人让教授推荐车的时候,教授都会下意识地推荐一些有实力大厂的车型,真的不是他们看起来名气大一点那么简单,而是这些大厂更有实力,更能投入做研发。譬如上面大家看到的长安,它有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又有全面的安全测试和智能化发展体系。就像赵会博士说的那样,以现在行业领先的标准,他们想生产“烂车”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几乎生产出来的都会是行业领先的。

所以,也才有了今天这样一台长安CS55,一台上市首月就销量破万的车。

再来一点小思考

国内的一些自主大厂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整车品质、安全和智能等方面都有挺大的投入,不少甚至都有展示出赶超合资的魄力,例如长安的BlueCore系列发动机、众多大厂联合研发的DCT变速箱、长安/吉利/上汽等的车载互联和智能交互系统等。个人觉得这些自然是好的迹象,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技术逐步跟上了,出厂时候的品质也不差,可耐用性方面依然及不上很多合资品牌,一些车的行驶品质在数年后下降明显,一些车内的配置也不能撑上很长时间。因此,我认为各大厂在三大件技术、安全、智能等方面加大投入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可靠性、耐用性的问题。

品牌选车

条件选车

购车计算

车型PK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