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利琴| 挖掘对话教学趣味点 提升英语课堂实效性

 凌哥英语 2020-09-08

挖掘对话教学趣味点 提升英语课堂实效性

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  周利琴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学生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了。”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贯穿始终,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对话教学,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真正实现“用英语做事情”的语言学习目标。教师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常利用歌曲、游戏等活动来增添教学趣味,以此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其实对话教材本身,就隐藏着“趣味”,教师应将其充分挖掘,引领学生体验语言本身的“趣味”,促成他们主动思维、探索、学习和运用的能力。

英语对话是小学英语教材中,以对话模式展开的语言交际文本。对话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蕴藏于对话文本中的语言趣味点,是能够激起学生欢乐情绪的语言素材。其趣味性建立在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基础之上,并实现于他们自身对新趣信息沟的观察、发现之中。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本身所投入的关注,势必影响他们对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关注越多,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越强。

在借鉴相关教学理论、其他教师的教学实例与笔者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英语对话教材中的趣味语言素材进行梳理、渗透、拓展等,以此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引导他们自主观察、体会其中的语言趣味点,同时创设出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全新语言趣味点,引导他们再次自主观察与体会。在这样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其核心素养发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挖掘语言趣味点,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其中的乐趣,以此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挖教材内的语言趣味点

(一)梳理对话文本中的趣味语言

1. 怀揣童心 发现彩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笑点较低:一个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梗”,也许就能令他们笑得前仰后翻。孩子们的情绪波动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教师应利用好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把握好教材内容,努力发掘其中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趣味亮点,进而展开教学。

在发掘对话教材内的语言趣味点时,我们应如同孩子般,怀揣着一颗童心,俯身接近他们的“低笑点”世界。当我们尝试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事物时,会发现:原来对话教材中,存在着这么多的趣味彩蛋,值得我们寻来体会一番。

2. 梳理归纳 聚焦趣点

以PEP Book1教材为例,其中大部分对话内容都较常规,中规中矩,无笑点。但也有小部分内藏语言彩蛋,如:

P31: U3 C Story time
P32: Recycle 1 Read aloud
P38: U4 A Let’s talk
P45: U4 C Story time
P55: U5 C Story time
P65: U6 C Story time
P66: Recycle 2 Read aloud

整册教材的语言趣味点大多藏身于Story time、Recycle与Let’s talk的对话板块。如,P38: U4 A Let’s talk,主要描述孩子们在玩手影猜动物的游戏,突然出现一只大熊的身影,一开始吓呆了,接而发现原来是Zoom。从Oh,no! It’s a bear!到Oh, it’s Zoom.这种虚惊一场的心理落差,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乐趣。他们在语言交际中体验到的欢乐情绪,就是学习乐趣。

对我们来说索然无味的事,也许孩子们能乐上半天。因此,教师应以孩子的视角,俯身去探寻对话板块中的语言彩蛋,将它们梳理归纳,利用这些语言趣味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二)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词句乐趣

1.引导自主 体验乐趣

保持事物的新鲜感是引人入胜的关键,对话教学中的语言趣味点也是如此。如在教学U4 A Let’s talk一课时,教师在铺垫环节就早早提及Zoom is a bear.将它讲解了之后,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将体会的语言趣味性。这种告知式的乐趣,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势必剥夺语言信息本身具备的新鲜感,继而磨灭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发掘语言趣味点后,应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这部分内容的含义,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其中的趣味所在。即让学生的自主观察、发现去代替教师的讲解、告知。

2.逐级辅助 逐步放手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语言含义、体验语言趣味,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时完全不辅助。不管是top-down,还是bottom-up,又或是两种教学方式的整合运用,在英语对话教学的铺垫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辅助他们逐级往上爬。待到他们站稳台阶后,教师再逐步放手,引导他们自己去打开文本中的信息窗,自主领略语言信息沟中的风景。

二、掘教材外的语言趣味点

桐乡市小学英语教研员凌应强老师所撰写的《如何让一张烂表格产生超级“笑”果》一文,就是把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他原本要引导学生完成一张中规中矩的采访表,但是他“逼”着学生不能用相似句型提问,就“逼”出了五花八门的有趣问句。接着,他把学生的答句再进行东拉西配,又生成了趣味十足的新鲜事物,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能够听到笑声的课堂,总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过程。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可以通过创编新趣对话来拓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适应学生知识基础 延续原有文本主题

要掘出教材外的趣味语言,首先,应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改编,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促使他们顺利完成对新信息的认知。

在上述U4 A Let’s talk教学中,笔者尝试掘出的就是一篇手绘的Story time——这个故事,是连接Let’s talk主题内容的,在对话文本中的最后一个场景,Mike和Wu Yifan发现了进来的熊就是Zoom,他们虚惊一场。接着,笔者创编成Zoom说了句“Hello, Mike, Yifan! Let’s play! OK?”然后正式衔接到新story,展开故事。创编内容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层面,激发他们主动认知与生成、输出能力。

基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教师创编的文本趣味点,还应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这个范围不是局限在学生学过的词句里,而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依靠自身的语言能力去观察分析新事物所要传达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运用语言能力。

(二)适宜学生自主体会 拓展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所创编的新对话,不管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策略,都应适宜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体会其中的语言趣味点。

相较于上述U4 A Let’s talk文本中的看手影猜动物环节,笔者在拓展部分延伸的是一个拼贴花瓣的故事情节。在创编的story中,Zoom利用花瓣拼贴出了一个个事物,由此展开故事。利用花瓣拼贴的趣味环节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并在创编的对话文本中,设置语言趣味点,如最后拼贴出的“Yum! It’s an ice cream!”等,以此引导他们自主发现与体验语言乐趣。同时,新文本采用挖空形式,如What’s ______? It’s ______.到故事最后则为_______? ______.这样的交际任务设置,既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教材文本)

(笔者原创故事文本)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探究、体验教材之外的新内容所包含的趣味点,是一种乐趣体验,也是一场自主学习发现的经历。

挖掘教材内、外的语言趣味点,是对对话教材内容的预设剖析、继续创编,是发展和拓展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梳理对话教材的过程中,将各语言趣味点进行归纳,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继而创编教材外延的新对话,并设置新趣味点,吸引学生关注,助推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须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与品格完善的结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英语对话教学的趣味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