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的慢性胃炎其实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别再傻傻的反复做胃镜了

 我爱你文摘 2020-09-0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但不能用胃部器质性、全身系统的其他疾病解释其产生原因。发病原因认为与胃功能调节障碍、精神因素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非常常见,据某数据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在20%-50%之间,占了消化专科门诊的40%-50% 左右,但是因为胃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故临床区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还是慢性胃炎很难,唯一有效的检查手段就是胃镜检查。但胃镜数据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慢性胃炎同时存在,大约有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都同时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且症状的多少与轻重与胃炎的病变程度无相关性,因此国内外有的学者倾向于把这一类的慢性胃炎归纳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范围!那么如果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那应该诊断慢性胃炎还是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区分两者又有何意义?

50%的慢性胃炎其实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别再傻傻的反复做胃镜了

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胃炎是因为胃粘膜发炎,引起部分胃部不适的症状,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则认为是胃功能调节障碍而引起的部分胃部不适的症状,如果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比如糜烂溃疡,那么诊断慢性胃炎没有异议,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则应优先考虑功能性消化不良,再结合罗马III,罗马IV诊断标准进一步验证。然而事实情况是除了科研,临床上区分两者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不明显。

但是诊断的不同给病人带来的主观体验千差万别,为什么这么说?

病人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很多时候都是借助网络的力量,网络上对慢性胃炎的健康宣教多倾向于早癌的筛查,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但是反复做胃镜对病人的心理负担很大,如果多次做胃镜,长期服药后症状却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此时患者会非常焦虑,尤其是恐癌的病人,会很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长期胃炎不愈发展成胃癌,这样的病人我遇到很多,所以有感而发,有的病人甚至做完胃镜更加不舒服,认为是做胃镜导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诊断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那就不同,网络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宣教更多倾向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情绪上的调节,更强调健康生活、养胃,致癌的说法基本没有,病人的心理负担会小很多。

总结: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很常见,但临床真正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却很少见,很多病人做完胃镜都会得到一个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结论,医生通常会诊断一个慢性胃炎,尤其是非消化专科,而实则现在胃镜下诊断的慢性胃炎已高达90%,而其中大约有50%慢性胃炎患者其实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于这部分病人,我认为区分是慢性胃炎还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对医生来说实用价值不是很大,但对病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