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小学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明德小学大门

发小儿子大婚,我去贺禧。早餐是头肴汤长面,真正的家乡美味。吃完了,几个小学老同学站在街头聊天。发小的家旁边就是我上过的南庄小学,高高的围墙里,有漂亮的楼房校舍。当年读完小学,几乎再未进过这校门。如今已是半百之年,自己的孩子都已大学毕业,我和几位老同学皆已满目沧桑,真是岁月无情呀。大家一倡议,就顺着熟悉的街道,一起去看看我们当年读书的小学。

平房校舍变成了三层楼房

我的小学的校址原来是城隍庙的所在地,文革时,拆了隍庙建了南庄小学和长坡小学。两所小学原来分开的,如今据说都合在了一起。穿过龙山、南庄、中庄街,上个小坡就是当年的校门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南庄小学没有校门,走进敞院,就是一排排坐北朝南的整齐校舍,一条路径直向前,路两边的教室是土木结构、房顶为两流水,记得路东一排三间教室,路西两间,总计有四五排,一二三四五个年级由南到北依次排开。


走后门吃了闭门羹

当年的南庄小学门口现在已安上了铁栅栏门,大门上锁,没法进入。我和五位老同学就站在校门口看。尕白、周胜、乐贤、周荣,我们都是同班同学,如今站在小学门口,个个人高马大。我掏出手机,拍下一组照片,记下这美好时刻。有同学认识学校看门人,给打了电话,说我们走了后门,南庄长坡两个小学早已合并,大门在原来的长坡小学一侧。五位老同学于是信步向学校正门而去。


比比划划,就像回到了当年。

这是个星期天,但学校似乎在加班。虽然看不到学生,但有员工教师在忙碌。走进校园,过去的样子早不见了,土平房早已改为四五幢四层楼房,院子空间比原来大多了,居然有一排整齐的田地里种着笳子笋子等各种蔬菜,菜地边有不绣钢的牌子上写着几年级几班的开心农场。看来,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搞得挺不错。


校园里的开心农场


老师画的孔子周游列国

几个老同学走在校园中,指指点点,说这里原来是我们上一年级时的教室原址,那里原来有个水渠,渠边是操场,还有篮球和水泥块搭的乒乓球案子...大家七嘴八舌,好似又回到了当年的流金岁月。大家边说边向校园深处走去。

与过去相比,校园的环境比天地之别,成片的牡丹花在盛开,老远就有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刺柏、柳树等青翠婀娜,校舍窗明几净,励志的大字写在楼上:勤奋守纪,活泼向上。严谨、求实、奉献、创新。看着这些大字,由不住让人想到当年的校舍上写着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代环境在变,守纪、严谨、创新是今天时代的追求,小学对学生的要求显然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五位憨厚的哥们

我们在校园徘徊之时,一位年轻的教师来到我们身边,当听说是过去的老同学们故地重游时,他高兴得向我们介绍起学校的变化。原来,今天的南庄小学与长坡小学已经合并,学校名改为明德小学,是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捐建。现有的六个年级十二个班的360多名学生分别来自南庄、北庄、长坡、河口、上河、接官亭等多个村社。学校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多门课程。还开办了兰州鼓子学习课程。学校开展学以致用为目的的学生实践活动,在校园里辟出开心农场供学生实践。

听着顾老师的话,心里与我们就读时的小学就有了鲜明的比较。那是一个贫困得连新衣服都穿不上的年代,记得我常常在上课时抬头出神看土墙教室的屋顶,那是梁木檩条搭建的房子,屋顶的木梁上有一片片彩绘的图案,那些木头原来都是隍庙上拆下来的木料,后来就成了盖教室的用材。想着这些,随手发了一条微信:我的小学...半百之年,旧地重游,童年记忆恍如昨日...恰在这时,有家乡一爱好文史朋友王平回复:南庄小学建校对联一一

古建庙,今建校,此应运而生,

曩立神,现立人,乃顺世且存。

横幅是:麟吐玉书

魏德谦书写

王平对南庄小学建校对联又进行了解释:

魏运生是前街队魏新虎的叔父,魏存顺是斜路队魏正中的父亲,创作对联的人将建校的二人名字贯穿其中。


多么珍贵的历史记忆呀!我发微信感谢有心人王平。大家说笑着,追昔述今,感慨万千。转遍校园,所有人文环境几乎都变了,唯一没变的是哪棵歪脖老槐树。几位同学如发现至宝,兴冲冲在树下留影,回忆偷进老师办公室看卷子的经历。有人提起小学一年级的党步君老师(音),还有陈世秀(音)老师等等。仿佛可敬的老师就在校园。


岁月已逝,只待追忆。我的小学今非昔比,但永远是我的小学,也是后来人的小学,永远的小学。走过漫漫人生,岁月如歌,童真如梦,多少童年时光,多少依稀往事在沧桑岁月中无情流走,多少珍贵记忆沉淀心底难以忘怀,如珍珠般越来越亮。就留几张合影吧!让人生在我的小学有一刻瞬间的驻足,留下一份真情,定格一份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