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钱儿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小时候一直以为榆钱儿是榆树开的花,那翠绿翠绿的花瓣,似玉佩串在了一起,美不胜收。梨花白,桃花红,杏花粉,都在展现自己的艳丽与多彩,唯独绿莹莹的榆钱,静悄悄的绽放,不和百花争高下,不与树叶争翠色,它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梅花。当榆树花落散果时撒在遍地的种子,才知道那个似花瓣的榆钱片尽是榆树的果实,夹在果实中间的是榆树种子。但还是误以为果实就是花瓣变成的,那绿莹莹的榆钱就是榆树的花。

查看一些资料,才了解到榆树的花,淡紫色小纽扣蛋儿大,极像梨树的花蕾,在人们浑然不觉中依然绽开。不由想起袁牧《苔》中的诗句:“苔花如米小 ,亦学牡丹开”。小小榆树花虽不起眼,却年复一年的结出累累的翅果——榆钱儿,方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有说榆钱就是榆树花的)。小时候吃榆钱时,我一直认为紫红色的那个似小虫子的东西,实则是榆树花的花蕊。

榆钱可以做榆钱饭,榆钱馍等,都说在粮食稀缺的时候用它可以充饥。但是,家乡的好地都栽种了梨树,榆树极少。虽然榆树的生命力极强,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点水就可以生长。以前的大户人家在大门外两旁喜欢种槐树,也没有种榆树的。偶尔有棵榆树都是长在屋后,或者犄角旮旯里。这榆树还真是名不虚传的“榆木疙瘩”,上不了台面。

记忆中生活困难时期,尕爷家的驴棚里有一棵榆树(听母亲说,以前是拴驴的,后来没有驴了,棚子就装柴草),高大的榆树穿过屋顶直插云霄,硕大的树冠散盖在屋顶上 ,一年四季遮风避阳。春天,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像铜钱层层叠叠串在一起,错落有致。翠绿翠绿的榆钱片在阳光的映照下似翡翠,看花了人眼,馋得小孩子们直流口水,招引得我们每天都会在树下转悠。

胆大的哥哥们从大门外的侧墙上悄悄爬上房顶,我们几个小跟班站在驴棚外面,眯起眼睛仰着脸儿,看着他们麻利的捋下榆钱串儿兜在衣服里,临了再撅些小枝条子,哧溜哧溜爬下房,拐个弯藏到巷道里面,开始分享那些榆钱儿。面对着绿油油的榆钱,三个手指头轻轻一捏,一串上的榆钱干干净净的就到手了,放到嘴里,细细品尝,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几个人比拼的不是谁榆钱吃的快,而是看谁榆钱剩得多,谁能拿回家一些让母亲也品尝一下。哥哥们则拿着枝条上的榆钱,边吃边炫耀。物以稀为贵,榆钱的珍贵可见一斑了 。

每年这样的好事也就一、两次,新奶奶发现后就看得特别紧,她拿棍子撵我们 ,嘴里念叨着你们爬上去把房顶踩坏了,树枝撅坏了……。现在回想起来新奶奶还是怕娃们爬房出现危险,奶奶疼孙子的心意都被我们误会了。

哥哥们也会走街串巷,去找榆树捋榆钱。遇到长在大街上的榆树,附近没有大人,立即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树皮粗糙的树身,像猴子一样,唰唰唰,爬到树梢,叉开腿骑在树杈上,使出浑身解数撅些小枝条(榆树枝条很柔,不易折断),顺带捋些榆钱串。主人发现了,就赶紧哧溜溜滑下来,撒腿跑,粗糙的树皮急速下滑撕破衣服扯破裤子的事是常有的。走街串巷他们最不愿意带我们,人多遇到紧急情况不好逃跑,如果非要跟着,就负责提鞋子,而且只需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

榆钱果实成长很快,大约一个星期左右,榆树叶子长出来,榆钱就不好吃了。主要是甜味降低,淀粉含量增加面味更足,水分亦减少了许多,生吃口感就有些干渣渣的了。等榆树叶子盖满枝桠,榆钱儿由绿色变为淡黄色时就要成熟了。成熟后的榆钱借着自带的圆形翅膀(翅果),随风飘扬,散落到各个角落。如有幸遇到合适的时机,即可以发芽生长,但小时候在家乡仍然没有见到几棵小榆树生长发育出来。想必果园里那么好的条件,肯定有小榆树苗破土而出,随即被勤劳的人民当杂草铲除了。

在极度缺乏粮食的那个年代,榆钱更是稀缺,榆树枝低的地方,早早被人们捋光了,特别高的地方有些还在顽强的生长着。一次哥哥捋来了一些已经长出了树叶子的榆钱,母亲让我们摘干净,给我们做些麇馍馍吃。看着翠绿的榆钱,口水早在嘴里打转转,捡起一撮先放嘴里嚼着,浓郁的香甜味弥漫在口腔中,滋润着各路神经。我们边吃边摘,等不及做熟就吃的差不多了。母亲把剩的一点放到开水锅里,上面铺了些糜子面,稍微滚了一会,搅开搅均就好了。说是麇馍馍,实际面太少而软绵绵的,更像榆钱馓饭,舀在碗里配了一点咸白菜 ,真是美味佳肴了。前后生熟榆钱的功劳,当时的肚皮被撑饱了。

榆树不光榆钱好吃,榆树皮也能充饥,听老人们常说,民国十八年天大旱,饥饿的人们扒榆树皮吃,榆树都变成了白花花的光树杆。三年困难时期,有人偷吃榆树皮,尕爹家院子南边大坑的坑沿上有一棵小榆树,不知道被谁剥去了一大块树皮,露出了白乎乎的树干。那天早上我战战兢兢沿着沟沿走过去,使出了浑荒之力从破口的边缘,撕下来了指头宽的一条树皮,放到嘴里就嚼起来了。至今仍记得那个味道,有面味(淀粉味)略带一点甜味,更多的是黏味十足,硬纤维还是嚼不烂,咽不下。如果能煮一煮,可能会好吃些,民国十八年人们把榆树皮都扒吃光了,那是怎样的一种饥饿难忍的情景?家乡的榆树那么稀缺,是否是民国十八年,扒光了树皮而死亡了,从此榆树一蹶不振,再没有兴盛起来。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榆钱已不是充饥的食品,也不是解馋的小吃了。但每到春天,看到绿莹莹的榆钱,心里的那份激动难以言表,摘一把放到嘴里,那儿时的香味甜味,童趣童乐,都会涌上心头;困难时期的榆钱麇馍馍,民国十八年充饥的榆树皮,即刻浮现在眼前。

榆钱儿,永远的牵挂,一辈子抹不去的乡愁。

【民间传说】

“榆钱树”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北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善良的农夫,老两口仅靠着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过得k很苦,但老两口却非常善良,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倾囊相助,是远近闻名的好人。

有一天,农夫出去打柴,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衣衫褴褛、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动了侧隐之心,把老者背回家,老伴看这位老者快要饿死了,就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老者吃饱了,有了精神,看了看农夫的家,叹了口气说:“你们日子过得这样苦,还把仅有的一点米给我吃了,真不知该怎样感谢才好。”   农夫说:“莫说感谢,天下穷人是一家,家里人不帮助,还有谁能帮呢?”  老者听了农夫的话,很受感动,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夫,说:“这是一颗树的种子,把它种到院子里,等到长成大树时,如果遇到困难,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不要贪心。”  说完老者就走了。

农夫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果然长出一棵树来。老两口精心地侍候着,浇水、锄草、施肥,几年功夫就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更奇怪的是树上真的结出了一串串铜钱。虽然有了这棵树,老两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穷人的时候,才到树下晃下几个铜钱来。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来,村里的一个地主恶霸知道了,他带着打手,气势汹汹的来到农夫家,把农夫赶了出去,霸占了这棵树。

老地主来到树下,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抱着树就晃了起来,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下。地主一边晃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喊:“我发财了,我发大财了”。地主从早晨晃到中午,地上一层层铺满了铜钱,最后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那以后,这棵树就再也不结铜钱了。

次年大旱,地里寸草不生,村民们眼看要饿死了。几个淘气的孩子来到树下,看到树上结出了一串串像铜钱一样的绿色圆片。孩子们感到好奇,就爬到树上,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到嘴里,慢慢品尝,嫩嫩的、有点甜味,很好吃。孩子们高兴的告诉了大人,饥饿的村民们纷纷来到树下,吃这种绿色的圆片。奇怪的是人们吃了它以后,消除了饥饿,还浑身有劲了。就这样全村人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 

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这棵曾经救活了全村人性命的树,同时它的果实像一串串铜钱,就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榆钱树”。榆钱携带着榆树的种子,随风飘落,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多年以后,这个村子、以及村子的周围就长出了一棵棵的榆树,长成了一片片榆树林。

从那以后一遇到荒年,人们就吃榆钱来充饥。这个村子有这种神奇的树,人们就叫她榆树村。慢慢的远近村民都搬到这里来住,人口越聚越多,村子规模不断扩大,就成了榆树县,直到现在的榆树市。

亲爱的朋友,这下知道榆钱为什么那么像一串串铜钱?因为它很早以前就是由铜钱变成的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