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有人知的端午节四来历,看看你知道几种

 玥儿文史 2020-09-0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人深深为之着迷,而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则为人们的生活文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来源内涵,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被传承,被发扬光大,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重大节日,关于它的来历说法,一共有四种,除了与屈原有关的说法外,其他三种一般少有人知,来看看你一共知道几种吧!

第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在战国时期,楚怀王不听忠臣屈原的肺腑之言,反而是一个劲的亲近宠信奸臣,还把屈原给流放到了穷苦之地,最后楚国在秦国的攻打下亡了国,爱国忠君的屈原看到这悲惨的结局心如刀绞,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五日,选择了跳进汨罗江,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共存亡。江上的渔夫为了让江里的鱼虾蟹不再伤害啃咬屈原的身体,便纷纷将食物倒进江中,喂饱鱼虾蟹,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

第二种说法是龙的节日。在近代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所写的《端午的历史教育》这一文章中,有着对端午节的详细而精辟的考证,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为了祭祀龙图腾而举行的一个节日,而最近这些年大量的考古研究跟出土的文物也证明,闻一多先生的说法比较科学,现在学术界也大多是沿用闻一多先生的说法。

第三种说法是源于夏至。这是学术界近来才提出来的一种新说法,因为在《后汉书-礼仪志》中有记载,汉代时期,五月五日的时候,人们会有用“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的做法,而这正是夏商周三代时期有关夏至的一些习俗。

第四种说法是源于恶日。在《论衡》、《封神演义》以及《后汉书》中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意思就是说不能将五月出生的孩子抚养成人,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就是五月初五日出生的,他的父亲田婴便不让家人养他,所以在那个时候五月初五日便已经是俗忌了。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来历的四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纪念屈原说,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了解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