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书:读书与人生——给刚上大学女儿的信(作者:徐景洲)

 文化佳园 2020-09-08

甲子:

   你25日寄的信,我是27日下午收到的。刚到办公室,就听小贾大声喊“徐老师,你女儿来信了”,我拿信时,她还说:“看徐老师乐的!”我说这可是头一次接到女儿的信呢!

     刚上大学时的不适应很正常,独在异乡为异客,不是佳节也思亲。记得二十年前,我独自一人到你现在的这所大学并且是同样的专业报到时,心里也是凄凄凉凉的。那可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第一次来到徐州呢!当然,那时我的年龄比你大得多,23岁。可是我当年下放时,却是你现在的18岁的年龄。那时的感觉,也是时时想哭呢!——其实人生这类的经历会越来越多的,思乡的忧愁,其实很难得也很珍贵的,一者它是人类情感中最美丽的成分之一,二者它能使你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理解得更深,三者古代文学中,最美丽的诗篇大都与离别有关,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也难以真正地理解那些精美的千古传颂的佳句。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乡愁,也是一种难得而又美丽的情感经历和享受呢!深深地经历一场,你会成熟得更快,你会从中看到更多的丰富的生命现象,你也会更深地认识生活,认识你自己。

    让你带去的那一本《新诗鉴赏辞典》是盗版书,朋友送的,我以为只是盗版,不至于有太多的差错,因为和正版的纸型是一样的。没想到竟成了你的“错字练习”。这也很好啊,学中文的,文字关是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关,说不定如我似的,会一辈子都与错别字打交道呢!记得我们那时上大学不久,几个年级搞纠正错别字比赛,我们是文革后首届大学本科生,平均成绩都是优秀,远远高过了工农兵学员。不过得奖却没我的份,那可是靠的硬功夫,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呢!你说你现在与别人比,也有压力,我们那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同学中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十七八岁,有许多都是老三届,而且还教高中语文。与他们相比,无论知识还是阅历,哪样不自惭形秽啊?于是只能苦读多读,时间一长,我也渐渐“优秀”起来,分别当过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和美学的课代表呢,现在文学研究和创作上能有些成绩,也全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读书有所得,再多看,竟发现已为前人所道,是常有的事。但这也说明,“英雄所见略同”,你看书还是有一定眼光的。这其实是好事,用不着“唉”的。此类事,你以后会经历得更多,那时才知,知识宝藏的博大精深,浩无际涯,学无止境。不过,即使你的看法已有人所道,也并不等于就无话可说了。一者相同的看法不一定在具体的细节上完全相同,还可以更深的挖掘,二者横看成岭侧成峰,各人的表述也会大不一样,更何况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呢?书里的是鉴赏论文,你可以写成散文或随笔,更多些个人的感受在里面,像我写那篇《关于“美人出浴”》一样。你看,那本可以写成一篇小论文的,但我用随笔体写,就很个性而新鲜,现在那篇文章已被外地一家报刊发表。——留心处处皆学问,发现很重要,更重要还是有发现的欲望和能力,因为有所发现,是有所深思的结果。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去读书,会有大收获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能意识到身上装个小本子的必要,可真是一大进步了。我当年和现在也如此,身边总是放着纸笔,有想法随手一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灵感一如天上的流星,稍纵即逝,也正因为其短暂,也才美丽奇妙而难得。以后再读些有关读书写作经验的书,会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我从中学时就养成了随手记的习惯,大学读书时还做了大量的卡片,现在还放在一个皮箱里,虽然没有直接的用处,但受用还是一生的。

    《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最基本的最易学的也是最实用也最重要的一门课。基本的概念和定义,确实很繁琐和枯燥,像理科,但你学的是中文专业,就必须不仅懂得怎么运用语言,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语言,只有深刻的在理论上掌握了,你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奥秘,你也才能真正的使用好它。这就叫做学问,先要背许多看似枯燥的东西,像盖大楼时在地下深处打下的基础。

    真想不到你会冒出“其实我觉得我们家挺保守的,为什么不能让我结业在家,那样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呢”的念头。经你这一说,我倒想到了围城的比喻了,怎么大学对你来说也成了围城了啊?没上时想上,上了就想出来 。这想法我上大学时也有过。一是刚到大学时,那时文革刚结束,一切都不像想像的那样美好,更不堪的是,学习的教材基本还是左的那一套。英语学的都是政治内容,没有正规教材,光是毛泽东诗词就讲了一学期,国际歌讲了一个多月,你想又能学到什么呢。到了二年级时,我就巴望快些毕业了。那时想的也是能在创作上有些成绩吧。但有一点,虽然课都不尽如人意,图书馆的书却让我看了个不亦乐乎。可以骄傲地说,我在那时算是看书最多的一个了,以至于十多年之后,偶遇师大图书馆的老师,我认不出她,她竟认出了我。原因就是我借书最多呢!中文学习有别于理工科,课堂教学也不过指个学习的路子而已,浩若烟海的文学又能在课堂上教得了多少学得了多少。所以自己看书最重要,以教材为线索,博览群书,才是学习最好的方法,将来有成就者也如此。所以真正的大学课堂在图书馆呢!

    你现在对大学生活还不习惯,嫌课程安排的太少,不知道大学就如此,更多的是自学的时间。因为大学课程有别于中学。中学吃透教材就可以了,大学的教材却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知识靠你自己到图书馆去寻找呢。当然,课后可以请教老师,看什么书,怎么看,会少走弯路的。

    你的大学生活只是开始,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岁月,充实而又快乐,并且可能会决定一生的走向。大学堂犹如宝山,有些人入宝山而空手回,有些人入宝山收获极丰,全看自己的把握了,当然希望你属后者。

    电影是一定要看的,海明威的名著吗。虽然你看不到,但家里却有他的书,看书可能比看电影更有味道呢!

                                                                       爸

                                      二○○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星期六中午11:33:55秒

本刊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