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娄德平俳句》后记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娄聪玲)

一叶知春秋,

   万古风云一杯茶,

心头醉流霞。

近日,得知娄德平先生的俳句创作已逾千首。读了又读,喜欢这一首,不因别的,只因描绘出了我印象中的娄先生:一位充满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人,带给我们鲜明而璀璨的意像、大气而沉着的诗画、焕发着勃勃生机的人生哲理。

2016年新春佳节刚过,就接到娄德平先生的电话。

北京的春天似乎还没有完全苏醒,娄德平先生的话语里却暖意浓浓。

喜欢跟娄先生通电话,因为每一次听到他爽朗的笑声,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这几天,我写了几首俳句。”娄先生在电话里就开始朗诵他最新创作的俳句。以前常听他读他创作的诗歌,每次都是激情澎湃!

我心有根绳,

    扯起银河放风筝,

你哪看得清。

娄德平先生的朗诵又一次感染了我,“扯起银河放风筝”,这正是娄德平式的豪情与浪漫,而一句“你哪看得清”,又把场景转到一些俗人身上。这种转换正是俳句的奇妙之处吧?

娄先生的诗歌天马行空,山河日月、宇宙万物都游刃有余地掌握在他的笔下,读他的诗歌,常常感受到压倒一切的磅礴气概,就如他的诗集《冰与火的对话》,真切反应出他的个性,一方面是火一样的热情,一方面是冰一样的冷静,冰与火合奏出完美的人生节奏。他的气场如此强大,这大约也是很多朋友围绕在他周围的缘故吧。

他又读了一首。

悟空结婚了,

   唐僧听见吓一跳,

眼泪哗哗掉。

听到这样的句子,怎能不笑出声来?没想到娄先生这么幽默。 

他写的俳句在延续诗歌风格的同时,又添了娄氏诙谐和对世事的点评。短短三句,想象力丰富,场景巧妙转换,画面感极强,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这个年头怪,

    雾霾常常来逼债,

谁敢把门开

这样通俗写实的作品,以前在娄先生的诗歌里的确少见。而他本人的言谈举止,似乎也跟这些俗事无关。所以,我着实有些惊讶。

我对娄先生说,非常喜欢他写的俳句,希望多看到他的俳句。娄先生却说,写俳句仅为一时娱乐。

慈云眼前过,

    心里苦闷对天说,

不行唱支歌。

这首俳句似乎平铺直叙、轻描淡写,却饱含人生哲理。娄德平的俳句风格独特,有情有景有理,有悠然自得的诗意,也有玄思妙想的禅意。他的大部分诗歌有着巨大的冲击力、爆发力和震撼力,而他的俳句却更加凝练而亲切。

我说:“您的俳句好丰富!不写下去可惜了!”

做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我曾多次采访娄德平先生,他不仅艺术成就斐然,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创办的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在海内外举办过一系列的大型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

娄德平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出生于江苏徐州诗书世家却成为了黑龙江鸡西的煤矿工人,历尽艰辛;一张字迹工整的请假条改变了命运,一笔好字在矿区出了名,成为黑龙江年轻书法家和诗人;为培养女儿娄正纲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的“北漂”一族,娄正纲如今已是世界著名书法艺术家;不仅自己是书法艺术家,还培养三个女儿和儿子成为书画家,连原本没有学习过美术的夫人也能信手涂抹出令人称赞的画作,造就真正的艺术之家。而他本人的书法艺术磅礴大气,巨幅大字“一笔龙”吸取名家书道的精髓,重传统而不拘泥,自成一格。

娄德平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诗,对诗歌的热爱伴随一生,越写越有激情,最多的一天竟写出20多首诗,2011年,出版诗集《冰与火的对话》共收录近年诗作188首;正在酝酿出版第二本诗集,他将该书定名为《我要把太阳喊出来》。

“我觉得您写的俳句可能更接地气,更符合当下人的阅读心理呢。”我跟娄先生可以说是老朋友了,所以说话直截了当。

听到这句话,娄先生动心了。

那次电话后,娄先生又写了几首俳句,读867给朋友们听,大家都跟我一样特别欣赏,大赞其言简意赅、奇思妙想的诗句和诙谐滑稽、情长味浓的文风。

指间春风起,

    扯落天上一片云,

雨里听蛙声。

这样的俳句更富禅意,与中国传统诗歌艺术一脉相承。春风起于指间,天上的一片云被扯落,却怎的在雨里听见蛙声?大自然那么梦幻又那么真切,与诗人的冥思构成独特的悠远意境,令人遐想。

月牙勾不住,

    摇晃风云的马腿,

飞响阵阵雷。

何等飘逸不羁、自由奔放!

又过了一个月,娄德平先生告诉我,他已经爱上俳句创作了,每天文思泉涌,拿起笔就写下好几首俳句。

是啊,以娄先生的人生阅历、文学造诣、艺术成就,一旦俳句的创作开闸,那就是奔腾汹涌。

果然,又过了一个月,娄先生已经创作出三百多首俳句。到6月底,娄先生已经创作出六百多首。到8月底,娄先生已经创作出九百多首。而近日我得知,娄先生已经创作出一千多首。

那天日子黑,

    台风掀倒红楼梦,

碎片满天飞

娄先生越写越感兴趣,日月星辰、历史典故、文学作品、风土人情、社会现象……无所不入娄德平的俳句。而写作手法也是多样化,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情深意长;有的鲜活灵动,有的巧用俗语;有的似乎信手拈来却饱含情愫,有的峰迴路转却道理直白。娄先生可谓把俳句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人读时喜悦,读后思想。令俳句的独特妙趣和审美风格带给我们心灵的撞击和久久的回味。

                                            刘聪玲

                                  2016年9月6日于美国波士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