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坛彩照:运河中学元老陈兴之老师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杨玲)

    晨光熹微,运河师范体育场外,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烁的老人,鹤发童颜,慈眉善目,步履轻松,在围着场地散步,不少人见到都是尊敬地打招呼:陈老师好!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位90多岁高寿的老人,大家可能想不到,他是默默无闻对邳州教育事业贡献一生、1956年邳县第一所高中——运河中学创建时就在运河中学工作的元老、离休的陈兴之老师,我在运中读书的恩师。

               光荣人家,青年才俊

陈老师,江苏省铜山县人,1926年出身于小学教师家庭,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兄弟姊妹5人成才。上世纪40年代家中有土地三四十亩,可供家庭生活开销和供他们求学,大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起义成为刘邓大军的一员,随军向大西南进军,家里成为光荣军属,挂上“光荣人家”的牌子。1949 71日陈老师在徐州二中高中毕业,因当时江北一些大城市刚刚解放,大学尚未走上正轨暂不招生,学校另招南下工作团,青年陈兴之报名参加了,实际就是参加人民解放军,家里就成了光荣的双军属革命之家。南下工作团先到济南南下干校学习,后因形势发展不需要这些学生随军南下,就把他分配到山东行政学院政法系学习两年,院长是邳州籍干部建国后卫生部副部长郭子化。当时邳县属于山东省临沂地区,毕业后分到邳县人民法院工作。第一次“三反”运动后,又调到中国人民银行邳县支行。当时清退一些有问题的旧干部,任命调入的丁松任副行长,陈老师任人秘股负责人,一直到1955年。

支援教育,急调运中

建国后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中学以上文化的人才,邳县只有邳城和八义集两所初中,运河师范学校是为徐州地区培养师资的,大力发展中学就提上邳县政府的重要日程,中学教师更为缺乏,当时邳县县委宣传部孟庆平副部长分管文教,从二区调来的丁如浩区长当文教局长,组织上就动员陈老师支援教育战线,虽然陈老师在高等院校深造过,学的是政法,不是师范专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到教育战线工作,不是科班出身,属于半路出家,必然产生一些心里障碍。那时候,党教育青年“做党的驯服工具”,在组织分配上要“一切服从党安排”,“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是绝对服从不讲价钱的。陈老师二话没说,就到八义集中学报到。工作之后,陈老师想:我虽是在山东行政学院毕业,也是大专学历,但学习内容对教育工作作用不大,要一边教,一边学习,才能教好,我虽然是外行也不能误人子弟。恰巧,江苏师范学院函授科到八义集中学招生,我就积极报考数学专业,一面教学一面挤时间自学,认真学习发下来的函授教材,认真做布置的作业,及时上交,考试卷自觉独立完成。离职学习,两年毕业,带职学习要三年毕业,寒暑假要集中到师院上课面授,老师重点讲解再考试,很紧张。邳县筹建第一所高中运河中学,要调陈老师参加开学前的招生工作。陈老师又二话不说,背着行李到运中报道,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了。

                严于律己,不负众望

     当时的运河中学招生工作简言之就是跑腿的活,到一些初中、小学当说客,动员老师、学生报考运中。高初中学生是在邳县范围内招生,速师班是在徐州地区招生,要到铜山、睢宁、丰沛招生,虽然不是一个人,因陈老师是铜山人,叫他到西部招生是义不容辞。当时只有火车是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汽车的班车很少,自己没有自行车,,出差的困难多多。盛夏酷暑,骄阳似火,雨天也多,这是陈老师在教师报到上课前的艰巨任务,这是对陈老师的考验。陈老师以强烈的责任心,出色完成了这项艰苦又鲜为人知的工作。

     运河中学在紧锣密鼓中开学,崭新的校舍,五湖四海的教职工,邳县的初一高一新生,徐州地区的速师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充满憧憬的邳县的最高学府,她要培养出邳县第一批天之骄子,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期盼,她要为徐州地区培养出一批中师水平的教师,去充实人民教师的队伍,真是重任在肩。刚到而立之年的陈老师分到的是教两个速师班算数教材教法兼(1)班班主任,我是速师(2)班的学生,学习委员兼算术课代表,是在运中学习的一年中和陈老师接触最多的速师(2)班学生,一年来我受陈老师的谆谆教诲,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尤其是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对我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老师在运中任教期间的前两年,是最紧张的,带两个班的课務,兼班主任,是一个中学教师最大的工作量,今天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的满工作量也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曾记否,当年不仅每周是6个工作日,星期日和有这样那样的“中心工作”。基本上是没有休息的7个工作日。这还不说,还是早晚都要在办公室上班的“坐班制”,早上和住校生一样起床,上操学习,晚上晚饭后也和学生一样,学生上自学,教师在办公室不是政治学习就是业务学习,教研组活动,挤时间备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班主任跟班或开班干会,和个别学生谈话等等,忙的“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从早到晚连轴转,现在的人听起来,认为就是天方夜谭。陈老师在百忙中,一如既往坚持南师院的数学专科的函授学习,既当教师又当学生,寒暑假到师院上课,在传统的新春佳节,一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师院也放3天假,因学校在苏州,路近的可以回家过节,陈老师等徐州地区的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都不回家过节,继续在校学习、专心致志地做作业。陈老师经过三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毕业,事想心成拿到数学专科毕业证书,成为双学历合格的中学教师。90多岁高龄的陈老师回忆起来,动情地说:那个时期真的紧张啊!

                教学专业,精益求精

     陈老师这时已从教学工作的生手“门外汉”,经过3年艰苦的历练,华丽转身,毫不夸张地说成了数学教学的“行家里手”,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陈老师时间观念极强,上课从不迟到一分一秒,上课铃声未响,他一端着课本、备课本,在教室前门等候,第一声铃声响起,陈老师就健步走上讲台,师生问好后开始讲课。陈老师的语言特别简洁,从未有一句废话,逻辑性也特强,板书也简洁有序,从不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45分钟的教学效益。听陈老师上课无异于艺术享受。陈老师的班务工作也很出色,工作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同心协力,班级成为日新月异、团结向上的集体。我特别得到陈老师的厚爱。1957年春天毕业前,陈老师带领速师班几十个学生到土山小学实习。土山小学是邳县小学名校,名师济济,教学质量很高。我和部分同学分到四年级实习,结束前为了检验实习成绩,实习生要举行一次公开课。陈老师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我。可以说知我者陈老师也。我在1954年初中毕业报考运河师范,名落孙山,30年后,我已在运中任教,访问运师教育前辈余老师才得知,当年我考试成绩足够录取的标准,因某种原因除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辍学在家务农的日子,本村大顾小学一位老师请病假,李校长找我代课,教四、五两个班级算术,六年级自然、体育,教学三个月。大顾小学也是一所名闻遐迩的历史名校,是陈楼乡的中心小学,我当代课教师的三个月,就是最有价值的教学历练。陈老师叫我举行有全体实习生和土山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听课。我教的是:自编应用题。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原任课的南方的青年教师徐俊,以及部分实习生参加备课,集思广益备好了课,上课时我胸有成竹,镇静自若,上了评价较好的一节公开课,完成陈老师交给的光荣任务,60多年过去,和陈老师共同回忆起来,恍如昨天,情景历历在目。

陈老师90高寿,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语言清晰有力,侃侃而谈。他老人家说:我在运河中学每年都是带两个班的数学,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教师缺,大家都是这样的。另外兼做数学教研组长,做过运河中学第一届教育工会主席。工作再繁忙也只有咬牙坚持再坚持。陈老师在教学上从不满足自己的成绩,而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教学,再创佳绩。每年出色的工作业绩,多次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正直无私的、从省里下放挂职的陈克良校长曾当面告诉我:“你在教学上不仅在学校是出色的,在县教育局、县教研室也是比较有名气的。”在文革前的十年里,县教研室搞数学教研活动时,来运中指名听我的课,大型观摩教学有三次,文革中有两次,最后一次全县有数学老师及教育局领导、教研员一百多人在运中大礼堂听课,我教的是高一数学,获得一致好评。当天罗德安也在另一地方举行大型观摩课,形成“唱对台戏”的戏剧场面。陈老师教初中数学的时间较长,也教了5年高中。

陈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贞坚持,个人感到最难忘的是三年函授学习期间,每周12节课,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这是每天必做还一定要做好的,就够忙的了,还有繁琐的班务,教研活动,工会活动等等。函授每周也有一定内容的作业,要用钉子精神,挤时间有质有量地完成,白天根本无暇考虑,更谈不上安心去做,这三年每天都得到深夜12点才能休息,寒暑假集中在苏州师院学习、考试。春节都没有回家过节,享受过阖家团聚的天伦之乐。总之是坚持下来了,再苦再累,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用文化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就是不断充电,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为了给学生一杯水,陈老师不仅通过教学业务知识的不断汲取,有一桶水,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教学相长,常教常新。

陈老师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我们那届速师都是陈老师的弟子。毕业后分到徐州地区丰沛县,连云港市东海县、邳县几十人,都能在艰苦的年代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多成了中小学的业务骨干,有的担任学校和乡镇教办的领导,有的评为小学特级教师和县、地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没有给呕心沥血培养自己的母校恩师丢脸。我上世纪从教20多年后,调入母校任教,与恩师的引荐不无关系,成为同事的十多年里,最初我们都住在运中早先的平房教工宿舍,学校建了4栋宿舍楼之后,我们都住在2号楼东头,陈老师住第一单元,我住第二单元,近在咫尺,相处甚密。有几年在一个级组里朝夕相处,甘苦与共。陈老师仍然无微不至地关爱我和我的家人,还无偿辅导过我孩子,亲友孩子的数学,是我特别感恩的老师,师恩难忘。

                立场坚定,无私无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相当多,涉及面较小的不说,全国性而涉及面大的有1957年的帮助党整风大鸣大放,接着是反右斗争,在这次运动中,陈老师有个原则,不管别人鸣放什么,他说对党及国家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是绝对不放的,结果在整个运动的始终,陈老师没有错误言论。在1966年开始的文革,陈老师是积极参加的,为人正直无私的陈老师,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不随声附和,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更不做某些人无中生有陷害他人,落井下石的亏心事。也有个别心怀叵测的人,以阶级路线这个“纲”想陷害陈老师,昧良心罔顾事实,恶毒攻击陈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不问学生的家庭出身。党的一贯政策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重在表现”这个完整的看人用人原则,而不是个别的人出于个人目的曲解、断章取义、用有色眼镜看人家的出身,不看积极学习或努力工作的表现。陈老师毫不讳言在工作中是表扬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更热情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这有什么错?最后个别人在事实面前理屈词穷,没有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既看学历,更看能力

 采访到最后,陈老师从自身的阅历和当今社会上的现象,表达了对学历和能力的唯物辩证观点。陈老师说:一个教师的学历实际是他们的门面,象人的一件外衣,是表面的东西。而真正能代表一个教师水平、能力的还应当看这个教师的真才实学,课讲得怎么样,工作成绩如何。陈老师举个例子,在文革期间,运中从华东师范大学分来三个学生,两个学语文的,一个学物理的。通过他们一个学期的工作,那两个语文教师教学水平还比不上运师毕业也是教语文的教师,结果那两位还不到一年都调出了运中。教物理的就是后来被评为特级教师的孙凯惠老师。谈到这里,陈老师说:总之,这件事有力地说明一个问题:你没有真才实学,牌子再硬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我也有感慨地补充:不仅教师如此,各行各业也是如此,马云不是什么名牌工商管理学院的高材生,他能把电商做得风生水起。莫言也不是高等学府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不也获得百多年来本土第一个文学诺奖吗?屠呦呦是“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留学背景和院士头衔),不也照得医药学诺奖吗?陈老师接着总结道:一个教师能力就体现在在教学上,对学生的培养上,自己修养的文化水平上。半路出家的人,往往独出心裁,不受框框限制,不按常理出牌,做出令人惊异的成绩。

              仁者高寿,晚年幸福

     陈老师今年已是92岁的高寿老人,古人云:仁者寿。有仁爱之心的人健康长寿。陈老的心态、健康、日常生活验证了古人的经典名言。陈老师的一生是大爱的一生,是位充满大智慧的智者,是宽厚仁慈的师长,他勤学苦干,一专多能,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从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品德高洁,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是邳州市教师学习的榜样!

陈老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师母生前在商业部门工作,也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先进工作者,充满爱心、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与陈老师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在80 多岁高龄不幸去世。陈老师有一女一子,都在运河中学高中毕业,都很孝顺,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取得大专学历。女儿在商业工作,孩子已上高校。儿子在新华书店任副经理,有一双子女,品学兼优。大孙女已在邳州物价局上班,小孙子是运中高二学生。儿子和离休后的父母都住新华书店职工宿舍楼,门对门。现在他们为老父亲在高档银河湾小区买了新房子,小区里有多种健身器材的广场,陈老师是锻炼的常客;距御华府儿子家很近,步行只要十分钟,安全、有利陈老师的健康。陈老师有着令人羡慕的幸福晚年,弟子也倍感欣慰幸福。在此文封笔之时,弟子衷心祝愿运河中学德高望重的元老陈老师健康更健康,茶寿可期!

              弟子杨玲采访,根据素材整理

                            2017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