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的五个原则:帮你改善重要人际关系

 昵称535749 2020-09-08

神译局

 · 5小时前

解开或疏通无法好好沟通的“心结”或“症结”。

神译局是 36 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 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不管你处于亲密关系困境,还是有普通关系或职场关系的困扰,本文或可以帮你解开或疏通无法好好沟通的“心结”或“症结”,提供主动、积极、负责任地改善人际关系的五个技巧。本文编译自nickwignall.com,作者为网站主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兼作家尼克·维格诺(Nick Wignall),原文标题“How to Be an Exceptionally Good Listener”。

图片来源:Pexels

詹妮弗走进我办公室的时候,她已经在哭了。她一屁股坐进我对面的椅子里,说她与丈夫在一起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

“我是说,他是一个好人”,她解释道,“但是他的情商就像一块石头。任何时候,我有一点点的不开心或者压力——或者仅仅是有点累——他就会逮着我,开始质问我出了什么问题:

  • 你为什么又不开心了?

  • 我希望你能够开心点……

  • 我应该做些什么呢?

  • 你为什么不多看看心理医生呢?

  • 我跟你说过了,你还不能放弃药物治疗。”

“我知道他只是想帮帮我”,她告诉我,试图止住眼泪,“但是他越想要帮我,我就越感到糟糕。每一次他开口说话,我都感到很焦虑、很内疚,我没有让他过得很开心,我也很恨他,他不能用我期待的方式跟我沟通,我感到很孤独,因为我同一个根本不懂我的人结婚了。”

这样的故事格外悲剧,因为其实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法。詹妮弗和她的丈夫都是很好的人,都想要对方开心,都想要让他们的关系良好。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人完全不懂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即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这个理念是如此闻名,可谓老生常谈,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并不擅长。就像要吃得健康、经常运动一样,我们都知道这对我们好,但是我们总是挣扎着、难以做到。

幸运的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并不难,只要你知道从哪儿着手,并且愿意练习。以下是五条实际的建议,任何人都能够使用并成为更好的倾听者。持续培养这些技能可以帮你改善所有重要的关系。

1. 关注“人”,而不是“问题”

大多数人都是天生的问题解决者。

一种强烈的生存本能推动着我们去识别并解决问题,加之一种广泛的文化价值观,看重个人成就和分析能力,毫不惊奇,我们一直都在寻找问题,努力去解决它们。

虽然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有用的,但在一些情景下,它是完全不好的。也就是,当人们只是想要被聆听、被理解、感到与人连结的时候,解决问题和给出建议是有害的。

当一个人感到害怕、生气、沮丧或者不开心,他们最不想要的事情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累赘,或者他们本身有什么问题。而当你自以为是地提建议时,而你所做的正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问题。

提建议有其适用的时间和空间。幸运的是,你完全能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出建议:当别人寻求建议时!

如果对方没有寻求建议,请保留你自己才华横溢的智慧之辞,把注意力放到当下。

2. 提开放式的问题

在生活中,问问题往往是为了得到答案。通常,问题越明了、简洁,答案就越清晰、有用。这就意味着,我们都倾向于提一些问题,能让对方给出单一、简短、简洁的回答。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提封闭式问题。

但这对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来说是一个麻烦。当然,一个好的倾听者通常需要问问题。但是,如何提问很关键。

谈话不仅仅是为了交换信息。它们是为了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举个例子,当你的家人或者配偶不开心的时候,一个好的倾听者的目标不是要去找到使他们不开心的事实、了解他们想要如何解决问题。相反,我们的目标通常是要去支持他们、感同身受,给予鼓励,并且让他们感到你站在他们身后,他们并不孤单。

开放式问题告诉对方,你对他们感兴趣、关心他们。而封闭式提问则告诉对方,你关心的是信息。

  • 与其问:你为什么不开心?不如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 与其问:工作压力很大吗?不如说:工作怎么样?

  • 与其问:你妈妈又说你了吗?不如说:你跟你妈妈聊得怎么样了?

当你不确定的时候,有一些通用的开放式问题可以试一试,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用:

  • 你觉得那个怎么样?

  • 你能给我仔细讲一讲吗?

  • 你对它有什么看法?

  •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 你现在在想些什么?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是要关注你身边坐着的那个人,而不是信息。

专业建议:当你问问题的时候,不要从“为什么”开始,使用“什么”或者“怎么样”。为何要让对方感到自己被质问或评判了呢?“怎么样”和“什么”让人感觉更中立和实际。

3. 印证你所听到的内容

当我刚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师训练的时候,我记得我觉得“印证式倾听”是我听过的最蠢的事情了。七八年之后,我觉得它可能是最棒的东西。

“印证式倾听”意味着重复(通常是换句话说)你所听到的内容。比如:

  • 陈述:我不敢相信托尼竟然对我说了这些话!在我心里,我默默地想“你以为是你谁啊?”但是更糟糕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我辩护。印证:听上去你有点猝不及防啊。

  • 陈述:我非常不开心,非常生气,非常难过。百万件事情从我的脑子里穿过,我就是不知道该从何开始,或者如何继续前进。印证:听上去你真的非常崩溃啊。

  • 陈述:你一直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从来没真正听过我给你说了什么。印证:听上去你在说我不是很好的倾听者。

当我刚开始做这些练习的时候,这让我有点恼怒,因为它几乎是故意放低姿态——他们完全知道自己有多么悲伤……我为什么要重复给他们听呢?

再一次,简短的回答是,这不是为了交换信息,而是为了让人感到被理解和连结。

当我们印证对方所说的内容时,就是向他们表明,我们关心他们,我们在认真地倾听他们。

换句话说,印证式倾听让人们感到自己被听见。当人们感到自己真的被听见的时候,很多好事情就会自然发生,不管情况本身有多么糟糕。

图片来源:Pexels

4. 确认对方的情绪

在上文,我们谈到了印证对方所说的内容能建立信任与信心,你理解并关心他们所说的内容。

同样,当我们承认并确认对方的情绪感受时,我们传达了一个更强有力的信息,就是我们在内心深处理解他们,我们与他们在一起。

“情绪确认”听上去有点技术性和复杂,但是,它实际很直接的:它意味着告诉别人,他们的情绪是正当的。

仍旧是上文的陈述:

  • 陈述:我不敢相信托尼竟然对我说了这些话!在我心里,我默默地想“你以为是你谁啊?”但是更糟糕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我辩护。印证:听上去你对托尼和你的同事们真的很生气和失望啊。

  • 陈述:我非常不开心,非常生气,非常难过。百万件事情从我的脑子里穿过,我就是不知道该从何开始,或者如何继续前进。印证:我明白这会让你感到很难过和生气。

  • 陈述:你一直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从来没真正听过我给你说了什么。印证:是啊,我知道你为什么对我这么生气,因为我没有好好听你说话。

情绪确认就像哈利波特一样的魔法。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对方确认了我们的压力细节,一些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这不是一种智力的或者问题-解决的方式,而是朴实的、直接的,是“我可以看见你的感受”。

从小到大,大多数人都习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看成是不好的,需要清除或修复。这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埋下了焦虑和内疚。

但是,当我们确认另一个人的情绪时,仅仅是告诉他是什么情绪,承认我们理解他的情绪时,我们就给予了那个人无与伦比的礼物:去感受自身的真实感受的权利,不论是什么感受,都不必感到羞愧或恐惧。

如果你让自己习惯性地确认其他人的情绪,你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关系都将得到改善。

5. 确认你自己的情绪

没有什么比防御性更能削弱良好倾听的能力了。

“防御性”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说的是人们一段关系中感到受威胁时,他们会做些什么。

  • 你的配偶在出门的时候看似尖刻地评论了一下你的新鞋子……

  • 你感到被冒犯、受伤,很生气,你怼了回去,说她总是这么负面和苛刻。

  • 你的另一半也感到受伤和生气,变得沉默,你们同琼斯一家人的晚饭就变得很安静和尴尬。

  • 你开始想,她这个人就是这样,开始幻想,如果你当时跟另一个人结了婚,生活将多么美好(是的,就是这样……)

和所有动物一样,当我们感到被攻击的时候,我们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有时候是身体层面的,但更多时候是心理层面的。“防御”最初是由恐惧所导致,它很快会演变成其他种种令人难受的情绪,比如生气、憎恨、内疚、羞愧等。

问题是,你的防御系统以及所有它所引起的火热情绪,在你真正被攻击的时候(比如被一头熊追着跑)是有用的,但在你仅仅是感到被攻击的时候,是非常没用的。

令人难受的谈话通常会演化为争吵和打架,因为有人变得自我防御了,最终出于自我防御说了或做了一些伤人的事情,在某个点上,最初的那件事情已经不重要了,它演变为了翻旧账和泄愤。

当你生气时,避免自我防御、让自己继续好好倾听的最佳方式是,练习确认自己的情绪:

  • 当你的老板指责你最近的销售数据时……向自己承认,你很生气也有点受伤。提醒自己,自己的这种感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在你老公那个充满讽刺的评论之后……承认你决定讨论这个话题时你所感受到的上涌的恐惧和焦虑。告诉自己,你的感受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的,但是你仍要决定接下来该采取什么行动。

如果你不确认自己的情绪,它们会侵蚀你内在最好的部分。而当我们本身充满了痛苦的情绪时,我们很难好好倾听。

请记住:

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这是改善关系的最佳方法,不管是与你配偶、子女,还是同老板、同事。

  • 停止提出建议。

  • 问开放式问题。

  • 印证你所听到的内容。

  • 确认对方的情绪。

  • 也确认自己的情绪。

图片来源:Pexels

译者:沈晨烨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