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园往事(7):碓窝子 (许广洲)

 文化佳园 2020-09-08

石碓(dui去声)一种用来杵捣豆、谷、米、麦、地瓜皮之类的石制工具。   

我们家乡的石碓叫碓窝子,把石碓放在平整的地方,用碓头来踹碎碓窝里的谷类东西。碓头是石头打磨成圆型的,中间装有一根粗细合适的木把做成的,由于长期使用,碓头把被手磨得光光滑滑的。过去,石碓是农家重要的舂粮食的工具,人们用石碓来抹(音ma,上声)粮食,就是磨煎饼前,将干的小麦、高粱、玉米等在碓里踹踹,将粮食里面的糠皮、小土粒踹碎,踹掉,再用簸箕簸掉,然后放在水里淘洗干净,就可以上磨磨成煎饼糊烙煎饼。为方面食用,石碓可以用来踹去大麦皮、谷子皮,踹碎红薯干,踹扁各种豆类,踹芝麻盐等,总之,石碓在当时用途很广泛,几乎家家都有石碓。 

      我小时候也踹过碓,但没力气,踹几下就停了,更多的是看见母亲及婶婶大娘坐在碓窝旁踹碓。踹碓是力气活,大人踹起来有节奏,有韵律,在碓窝里里放入谷物,然后双手虎口朝下紧握住碓头把,把碓头高高举过头顶,略作停顿,攒足劲向碓窝里里的食物砸去,“咚”的一声,地面似乎都在颤抖,随着碓头的起起落落,碓窝里里的食物就会粉碎,如果没什么劲,碓头举得不高,那食物就不容易碎。踹碓的人有时会停下来,把粘在碓头上的细粒拨回臼心,把臼心底部完好的食物抄上来,然后继续举起碓头踹下去,起起落落……

后来我到南方游览,才发现石碓有“脚碓”、“手碓”和“水碓”之分。我小时候在家乡常见到的是手碓。脚碓的石臼埋进地下,臼面与地面齐平,在距离石臼一米外设一个支点——两根柱子的上方安一个圆木扶手,下方架起一根粗横梁,横梁上装一根一丈多长的方木杠,头部装一只石杵,石杵正对臼心,然后运用杠杆原理,人用脚连续踩踏木杠,脚碓就工作起来。我看到南方人就是用这个石碓加工糯米面,用来打年糕,做汤圆。先用清水将碓臼和碓锤冲洗干净,舀几勺已经浸泡晾好的米放入石碓中,站碓后一侧,左脚单立,右踏在转轴后端,用力一踩,另一端“碓锤”便高高的升了起来,再一松脚,那碓锤便落下来打在碓坑中的米之上,然后又用力一踏,那碓锤便又升起来了。实际这些动作是连在一起的,极有节奏感,反反复复,时间不长便舂·好了。 

水碓是利用水力代替人力,脚碓和水碓我们这儿可没有,我都没亲眼见过,倒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石碓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农产品加工工具。有资料记载2007年6月,山西柳林县杨家坪村发现一件珍贵的远古石臼,这件石臼质地为白石砂岩,呈圆台状,做工粗糙,没有任何纹饰,从出土时臼里同时出土的几件石斧判断,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农产品加工工具。

    进入20世纪后叶,我们家乡村里的石碓几乎都沉睡了,往往用来砌墙基,盖猪圈,铺垫脚石,或随便丢弃在宅子边,无人问津。现在,作为古老文化的载体,落满灰尘的碓窝子已经成为文物收藏者的稀罕收藏物了。

    如同石磙和石磨一样,昨日那沉重的石碓渐渐消逝,一如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间。人们告别了那费力费时的石碓时代,唱了7000多年的石碓谣已飘落在历史的烟云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