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园往事(10):去污佳品——胰子(许广洲)

 文化佳园 2020-09-08

    20世纪50年代后期,农村有些家庭洗衣开始使用暗黄色四方块状的洗衣肥皂(那时人们叫胰子),后来才逐步在农村出现了小块的洗手脸用的香肥皂,叫香胰子。

据史料记载,魏晋时候还有一种洗涤剂叫“澡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据说,在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还保留有大量的澡豆制作配方、工艺。现代医学家也已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分析和还原古代澡豆的去污、溶脂、护肤的奥秘  

古人在澡豆的制作工艺方面逐步加以改进,他们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钠(纯碱)代替豆粉,并加入熔融的猪脂,混和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这就是“胰子”了。

   古法制作的胰子

猪胰子皂,又叫草趣猪胰子皂、黑肥皂。人们把肥皂称为“胰子”,其原因是胰子采用猪的胰脏,加土碱与猪大油、蜂蜜以及冰片、樟脑、麝香等香料、及防腐药材搅拌、捣制、成型而成。

  猪胰子皂的配方和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尽管价格低廉有广泛的用途和很高的价值,既具有很好的涤污去垢作用,又有护肤润面柔嫩皮肤的的妙用。冬天代替香皂使用可使皮肤在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下保持光泽、细嫩。冬天都用猪胰子皂洗手不皴,不裂,手上的皮肤光滑细腻。

当时,猪胰子是家庭作坊式的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外观不美观,包装也很简单,只在农村集市上有小贩叫卖。它的制作售卖也很有季节性,一般秋后快冷的时候上市,春天天气转暖后就逐渐没有了。

纵观肥皂的发展史,远古的人只能到江河湖海里洗澡。在洗涤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些泥土抹在手或身上,再用清水洗去,比原来还干净。于是泥土成为最早的清洁剂,当手沾油脂时,用泥土揉搓,再用水清洗,油污很容易去掉。就是现在,我们也用搓泥土来去汽油、柴油、动物的油污。

  但是泥土毕竟不能洗涤面部和细嫩部位,于是人们从一些颜色暗红的潭水里熬制出结晶体状物质,可以洗去衣物和发际间的污垢。这就是原始的“碱”。碱有很强的去污能力,用于洗涤也已经是很久远的事。即使现代人,各种皂类也有碱的成分。

  猪是人类家饲并食用的主要动物,人们利用猪的胰脏加碱制成最原始的肥皂。猪的胰脏和碱都有很强的去污力,将二者结合,可以缓解碱的刺激力,再搀加些香料,使气味更适宜。百姓把这样制出的皂叫“猪胰子”,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可以清洗身体各个部位,还能润滑皮肤,防止干裂,也是很好的护肤品。

  古人也用胰子、皂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如今,洗涤剂、化妆品琳琅满目,大多用化学方法制造,有不少含铅或其他重金属成分,都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皂角、猪胰子等作为清洁剂还没完全退出舞台。乡间仍有使用猪胰子的农民,在城市里不多见了,在北方的一些中小城市,在寒冷将至时,偶尔还能见到几个小贩叫卖。现代人主要通过网店购买草趣猪胰子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