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城旧事:臭盐豆子(徐景洲)

 文化佳园 2020-09-08

有句口头禅,叫“臭盐豆子转莲米”。转莲米是葵花籽,臭盐豆子是盐豆子。两者组合在一起表达何意,说得清。

盐豆子叫“臭盐豆子”,就像腐乳叫“臭豆腐乳”,缘自一身臭气。把煮得半熟的黄豆装进蒲包放进瓦缸焐上半个月,拿出来时,豆粒子上长满白花花霉毛,像几天不洗的脚丫子,臭烘烘刺鼻难闻。加上盐和辣椒腌制,再放进大萝卜块搅拌,臭味渐消,香气四溢,佐餐胃口大开。制好的盐豆子,放久了,又有臭味了,还易变馊。只能晾晒成干制品,叫“干盐豆子”,储存在罈子里,能从冬天吃到夏天。从罈子里取食时,总有微臭扑鼻,又得名“臭盐豆子”。它和臭豆腐乳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为家过日子,少了它,还真不行!

正因为“臭盐豆子”是贬意,邻居家生第五个孩子,想要男孩却还是女孩,一气之下,取了个“臭盐豆子”乳名。这一臭不要紧,下一胎还真生出一个香喷喷的儿子。

城里人腌盐豆子,不易。黄豆难买,粮店偶尔供应几斤,质量还不好,自由市场难得一见。找亲拜友,拿大米白面和农业社的人调换,好不容易凑上一二十斤,勉强够腌一回。

煮黄豆很热闹,院子里支上地锅,左邻右舍大娘大姨跑来指指点点。也是技术活,煮得不生不熟,不软不硬,腌出来的盐豆子才好吃。煮豆子时,总在夜晚,烧地锅的柴火熊熊燃烧,映红家院。小孩子在拉家长的大人中间窜来窜去,递柴递草,打打闹闹,快乐得像过年。

豆子出锅了,引来一片欢呼。煮熟的黄豆有奇香,慷慨的主妇,会拿出小碗来,分给大人小孩尝鲜。大人们边品尝,边评论煮得到不到家。小孩子则将黄豆捧在手里,撒腿跑出院子,与别人家孩子分享美味。

晾干的黄豆要装进蒲包焐起来,放进塞满麦草的瓦缸,再把瓦缸埋在邻居家锅屋的草堆里高温发酵。邻居是农业户口,没有计划煤烧,天天要用柴草烧地锅,锅屋里温度高。好几家的瓦缸挤在一个小锅屋里,隔几天大家就去翻翻看看,怕焐烂了。焐得最好一次,是1969年挖防空洞备战,没防到苏修原子弹,倒用它焐起盐豆子。地道深,保暖好,焐出的豆子是从未有过的香。

焐好黄豆,就磨干红辣椒,切大萝卜块,花椒大料一搅拌,香喷喷的盐豆子大功告成。随吃随舀,鲜红鲜亮的盐豆子盛在盘里端上桌,再滴上几滴香油,是一辈子忘不了的鲜辣之香。

冬去春来,气温升高,盐豆子不易保存,就将吃剩的盐豆子晒干,做家中四季常备菜,别具风味。盐豆子特有的臭烘烘味道,随天气转暖,长年弥漫于家家户户。

盐豆子确切叫法,是“萝卜豆子”,萝卜块才是主角。豆子贵,萝卜贱,吃时,要不断加萝卜块,美其名曰“吸味”,吃到最后,只见萝卜不见豆。晒干的盐豆子,几乎都是萝卜块,黏附在萝卜干上的盐豆子成了点缀。腌过的萝卜干经过盐豆子熏化,味道更奇特,还筋道,嚼起来,像牛肉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