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坛彩照:访邳州市中考状元赵景鸾的班主任李敬章老师(戴聪)

 文化佳园 2020-09-09

       近日,笔者采访了2019江苏省邳州市中考状元赵景鸾的班主任李敬章先生。李老师为人友善谦和,治学严谨有方,在教育树人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李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尤其是读写教学方面经验丰富,注重言传身教,经他指导的学生在江苏省历届作文大赛中,有十多人次获得一等奖,个人获邳州市优质课、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名次。

         他从事一线教学十多年以来,兢兢业业地工作,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各级各类杂志报刊上发表生活散文及教学随笔数十篇。

       笔者采访记录

笔者:你好,李老师。首先祝贺你班学生赵景鸾摘取2019年邳州市中考状元。赵景鸾同学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们觉得与你的教学与管理是分不开的。李老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李老师:谢谢!说句实在的,赵景鸾是个学习勤奋的同学,基本功十分扎实。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于她从早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她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位出色的雕刻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根据学生心理的迫切需求,塑造他们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知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多渠道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培养中学生建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要抓住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注重因材施教。中学生处于青春的花季,每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加灿烂地绽放,这是一个心理学教育课题。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每个人的成长行为,需要教育者给它一种正面刺激,或者是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认可。鼓励是个体行为最好的奖赏,可以促进个体心灵的良性发展,对具体行为的强化可以塑造个体的自信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一株苗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悉心栽培。一朵花的盛放,需要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是身心发展之中的个体,师者要具有阳光般的情怀,用爱去温暖他,用智慧去启迪他,用榜样去引领他。

        笔者:是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栽培。赵景鸾在中考中语文考了127分,这个分数在全市名列前茅,她的作文分数接近满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请问您在作文教学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

 李老师:赵景鸾同学作为班级的语文科代表,在语文方面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意外,作文是她的特长。平时写作课上,抓审题,抓立意,抓构思,抓选材,抓段落结构的布局,抓语言艺术的构建,抓细节的刻画,我们是下了一番硬功夫的。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审美的情趣,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活素材,并让它付诸于笔端,让岁月留下点点滴滴的印迹。

        作文教学是一座艺术宝库,五花八门的技艺可以瞥见冰山一角。那些潜伏冰下的山脉,才是艺术创作不竭的动力源泉。每个人的禀赋不同,洞察事物的能力或深或浅。有的是一坛劲道老酒,愈品愈浓;有的是一幅挂在壁上的画,只能远远地瞧着;有的是镜中开着的花,娇艳诱人却难以触及;有的是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大方雅典别具风格;有的是一场荒诞离奇的戏剧,除了表演也无其他元素。

        写作本应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发现一点一滴,一沙一叶,真实呈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抒写人生的百种况味。所以,没有技巧便是技巧,自然流露是艺术的臻美。写作如酿酒,“酝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浇胸中块垒,先要胸有成“竹"。蓄养文气,运足功力,下笔如有神,一气竟呵成。写作如乘舟闲游,即兴而往,志满而返。沿途风光,皆为见闻;景为情生,借物感怀。闲游之趣,水到渠成;遣词造句,构建篇章,顺水推舟即可。

        作文求真避虚,才是正道。写作应是“有米之炊”,无米如何煮饭?他处佐引,必精选句段,是谓“借米煮饭”,也未尝不可。家中无“米”,久借不是常法;多贴近生活实际,方可得“米”。种植“稻米”,离不开辛勤耕耘,悉心栽培禾苗,经常灌溉并施以化肥,青苗茁壮成长,稻香十里,颗粒归仓。彼时,何愁斗中无米?新米煮酒,胸中自然才思敏捷,灵感自来,作文便成。

笔者:看来,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还有许多新领域亟待人们去研究去挖掘。您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中语教研方面有何新的发现和见解?

李老师:我认为语文教学说白了无非就是读写教学。读写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关于读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读写教学的方法很多,每个人研究课题的中心大同小异。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读写教学的专题研究和各种尝试,最后是要返璞归真回到语文本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教学一定要务实求真,不能仅仅侧重外在形式的多样化,却因此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人文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