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史考:又见禹王回首笑——李化龙开挖泇运河(作者 崔学法)

 文化佳园 2020-09-09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市)的守将杜充人为的扒开黄河大堤抵御金兵,使黄河吞汴、夺泗、入淮,给豫东、苏北、皖北、鲁南人民带来无穷的水患,并在徐州、邳州边界形成两个水流湍急的“百步洪”、“吕梁洪”,严重影响南北漕运。元朝末年,朝廷为了保证去大都(北京)的漕运安全,一面治理黄河,一面又把原来隋朝开挖的运河取直,形成今天的京杭大运河,但运河与黄河的水患及漕运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明成祖朱棣为了确保黄河漕运,别出心裁的下旨让人凿去“百步洪”、“吕梁洪”,开展了历时130余年的“跨世纪工程”,至今邳州人仍把“扒黄河”苦役的代名词。本来百步洪和吕梁洪的存在,确实使徐州周围的河道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威胁着漕运的安全,但水流的湍急却可以荡涤河道中的泥沙,俗语道“大浪淘沙”。当年孔夫子来吕梁观洪后发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赞叹。当这两处的险滩去除之后,水流是平缓了,漕运是安全了,但黄河水中所夹带的大量泥沙也沉淀了下来,并逐渐地抬高河床,由此造成更大的灾患:泥沙淤积于河床,河床因此而变得越来越高,每到夏秋汛季,常常泛滥成灾,给徐州、邳州人民造成巨大的灾害。
元明两朝,为了解决南北漕运以及黄河水患进行治理,但由于黄河和运河在徐州、邳州段缠绞在一起,始终收效甚微,明万历前,南北大运河在今江苏淮阴至徐州一段曾与黄河合流,夏秋之间河水猛涨,常决入运河,使漕运受阻。万历三十二年,朝廷用李化龙为总理河道。治理黄河、运河
据《明史》记载:李化龙(1555—1611),字于田,号霖环,河南长垣人,祖籍甘肃陇西,为汉代名将李广的六十六世孙,万历二年进士。李化龙少年得志,二十岁任嵩知县。因政绩卓越,升任南京工部主事,历任通政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工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杨应龙谋反,朝廷“特简李化龙为兵部侍郎,总督川、湖、贵州军务”。万历三十年(1602)秋,李化龙上疏丁父忧兼侍奉老母,乞归故里,“意犹不复出,有终焉之意”。万历三十五年(1607),李化龙被任命为戒政尚书,第二年兼掌兵部尚书,三十九年(1611)八月因操劳过度病故。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享年仅56岁。有《李襄毅公诗文稿》、《平播全书》。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黄河在沛县等地再次决口。“灌昭阳,入夏镇,横冲运道,平地一望巨浸,居民田庐荡然无一存焉,老人皆谓百年所无也”。值此危难之际,在家守制的李化龙被工部举荐为工部侍郎代理河道总督,就近署理河道疏浚事务。李化龙居家年余,对河患情形了如指掌,上任伊始慨然上疏,陈述治河之策。其疏曰:“今之称治河难者,谓河由宿迁入运,则徐、邳涸而无以载舟,是以无水难也;河由丰、沛入运,则漕堤坏而无以维纤,是以有水难也。泇河开,而运不借河,有水无水第任之耳,疏论决排,皆无庸矣,善一。又以二百六十里之泇河,避三百三十里之黄河,二洪自险,镇口自淤,不相关也,善二。运借河则河为政,河为政则河反以困我;运不借河则我为政,我为政则我反以熟察机宜而治之。其利害较然睹矣,善三。粮艘过洪,每为河涨所阻。运入  而安流无患,过洪之禁可驰,参罚之累可免,善四”。李化龙上书“四善之策”,并指出黄河为运河之贼,“舍黄一里即避一里之贼”,与潘季训“治黄即所以治运,不可一日不论”之语大相径庭,深受万历皇帝的赞赏,准奏后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乃议弃王市以下之三十里。河经由王市取直,达纪家集当河深处,以省凿郗山及周柳诸湖百里之险。”继亡“乃修砌王市之石坝,平治大泛口之湍流,挑浚彭家口之浅河”,并先后于旧河口筑石坝,建彭口坝,设三洞闸,修郗山减水闸及韩庄、德胜、张庄、万年、丁庙、顿庄、侯迁、台儿庄八座斗门式船闸等水利设施,整修河道自复镇、李家口(李家港)引水,合彭、承东西泇河之水,至邳州直河口,全长260里,“尽避黄河之险”。“通计挑河建闸、开坝工费(帑银)二十万八千一百(两)有奇”。其间改李家港,以避河淤,开王市、田家口以远湖险,中凿郗山以拓展河渠,建韩庄、德胜、张庄、万庄、丁庙、顿庄、侯迁、台庄八闸及江南境之良城闸,以节宣水利。又建彭家口闸、郗山减水闸、韩庄之湖口闸,以备旱涝蓄泄济运。在开挖泇运河时“有巨商木筏道险利速行,愿以千金为寿,李化龙正色却之。役竣,工部方具疏论功,化龙不愿,遂挂冠归”。“是年,李化龙丁(母)忧去,由总河侍郎曹时聘终其事。
开泇河成功,运道由此大通,粮艘经由泇者达三分之二。”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通过泇河的粮船达7700余只。此后,每年三月开泇河坝,由直河口进;九月开召公坝入黄河,粮船和官民商船皆以此时为准。“时至夏秋,帆樯上下,洵世观也。”的统率下,大兴河工,疏浚了原泇河的南段,即自今邳县北的泇口乡,向南至直河口(今皂河集西)入黄河。又北从夏镇(今微山湖东)的李家口开渠,引运河合、彭、氶水至泇口镇接泇河。南北工程总长二百六十余里,其中在邳州境内一百三十余里。因此河将元代运河(经徐州北)改道微山湖东,故有东运河之称。今天流经邳州城区被称作“古运河”的河流实际就是李化龙开挖的泇运河。
李化龙开挖泇运河,解除了几百年以来的河运缠绞,基本上决定了今天邳州境内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当时解决了南北漕运的困难,特别是陇海铁路的修建,这个金水十字架的货物转运,对推动邳州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当年的这一举措,使大运河畔叫做“大榆树”的小小乡村,发展成为今天苏北的一个漂亮的中等城市。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有古代李化龙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