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疾险是绝症险么?

 且慢陪伴 2020-09-09

关于于重疾险,往往有两种误区:

一是在各种宣传之下,相信“确诊即赔”,感觉只要得了大病,保险公司就会立即雪中送炭送来一笔救命钱。

二是觉得重疾险“保死不保生”,重疾基本就等于绝症,等到保险公司赔钱,命也快没了。

自然,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

小保知道大家对疾病本身没啥兴趣,但其实了解一下重疾还是蛮有意义的。

一来对投保有好处。所谓知己知彼,远离大坑~

二来,查理·芒格说过:“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保险行业都已经总结出最高发的重大疾病了,作为一个惜命怕死的怂人,把它当半本反向健康指南也是蛮好的。

并非绝症,但也不轻

重大疾病有三个特点:病情严重、治疗花费巨大、不易治愈。

内陆从1995年引进重疾险,就是希望通过保险的补偿功能帮助困境中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经济窘困的局面,有利于它们恢复健康。

然后到了2005年,保险界出了一件大事。

先是一篇名为《在中国千万不要买保险》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之后次年1月六位投保人委托律师事务所向X邦保险深圳分公司发送律师函,称其重疾险产品合同条款存在明显的欺诈内容,“保死不保生”,要求全额退保。

这件事情越闹越大,引起了轰动,也直接推动了保监会的介入。

为了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学会联合颁发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规范》统一规定了25种高发重疾以及赔付标准,以后无论哪个保险公司的重疾险,都得照着它来!

所以说,当年官方制定重疾险理赔标准的目的就是出于保护消费者,不能太严苛,要有机会存活;当然也绝不是小病,而是花费大,病情可能威胁生命的。

部分很严,需重视轻症

重疾险的理赔标准可分成三类:确诊即赔、需实施某种手术、需达到某种状态。

确诊即赔倒是好说,但是,需实施某种手术、需达到某种状态,这是什么鬼。

我都心脏病了,难道非要我开胸手术才给钱?

我都尿毒症了,你还非要我肾透析90天才赔,少一天不行么?

细细想来,小保也知道制定《规范》的人也不是傻子。比如肾透析90天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将终末期肾病和急性疾病等区分开来。开胸手术的定义,也和当年的医疗水平有关。

时光如水,转眼10年过去了,医疗技术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而该规范还没有变化。

虽说重疾险的主旨就是保障花费巨大、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对大多数消费者,这些概念过于专业。有些用户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是大病就可以理赔,最后却事与愿违,大失所望。

我们就以最高发的六大重疾为例,来看看相关的“坑”点。

1、恶性肿瘤

我们平时说的癌症属于恶性肿瘤,在重疾险理赔里占据绝大部分,确诊即赔。

该条款并没什么坑,有些人攻击说必须要癌症扩散转移了才理赔,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条款里的“浸润、破坏”是对恶性细胞的修饰,之后的描述是“可以...扩散转移”,实操中只要是正规医院病理检查报告确症是恶性肿瘤,就可以理赔。

另外,条款里排除了原位癌以及部分治愈率非常高的早期癌症。像原位癌一般是通过体检发现的,这个时期病人还不会感觉身体有什么特别的不适,通常切除即可。

从严重性来说,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癌症相差很大。比如甲状腺癌、或者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很高。而夺去乔布斯生命的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五年生存率仅有10%左右。

2、脑中风后遗症

这条标准是很严苛的,在不幸脑出血或脑梗塞后,还需耐心等待180天,如存活再看是否有后遗症,需要三个状态判定条件里至少满足一种。

3、急性心肌梗塞

类似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的定义也很严苛,需满足四条指标里的三条。简直救治太及时达不到,太不及时则会挂。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此定义从严重性上来看倒是没什么问题。但从用户体验上来说不好,必须等手术实施完毕才赔付。

5、冠状动脉搭桥术

这一条是重疾定义跟不上治疗手段的典型。它限定必须实施开胸手术,但随着医学进步,很多患者会选择创口更小的支架植入等。

去年某大公司重疾险就有个著名的理赔纠纷,被保险人徐X因冠心病进行支架手术治疗,住院花费超十万元。但未达重疾冠状动脉搭桥术标准,且轻症不含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所以拒赔。

6、终末期肾病

在确诊尿毒症后,需要至少透析90天,或者实施肾脏移植手术。

这条标准看起来比较严,但真正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肯定能达到,倒不算坑。但从用户体验上来说,需要等90天再理赔,也挺不爽。

从小保的角度看,这里面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三条,在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有点过于严苛了。

幸好,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轻症。比如刚才说到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比不上冠状动脉搭桥术那么严重,但影响也不小,那就按轻症赔付(比如30%的保额)。

所以,从理赔体验来看,高发轻症非常重要。我们在选购重疾险时,像原位癌、轻微脑中风、不典型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微创冠状动脉搭桥),这些轻症都是很重要的。

最后的话

重疾险中的重大疾病并不是绝症,但也相当严重,大多都会对生活、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对符合大病定义的患者,保险能一次性赔付一笔钱,也不规定用途。在医疗险产品不发达的时期,它主要担负着治疗费用。随着百万医疗险的成熟,重疾险的赔付金更多的被用到休养康复、弥补家庭支出方面。

有用户希望重疾险的理赔定义越宽松越好。但要知道,在市场竞争之下,产品的保费、保险责任以及用户体验,三者最终会形成平衡。

如果保险责任过于宽松,保费肯定会高涨。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保障宽泛到致死率很低、治疗费用不高的疾病,这并不是重疾险真正该起的作用。

除了保费与责任,用户体验是三角制衡的另一极。如果产品体验不好,让用户有“保死不保生”的印象,这样产品设计和用户需求脱节,也不利于行业发展。目前重疾+轻症的模式,算是平衡产品体验的不错设计。

随着近些年线上产品不断升级,重疾险产品的性价比以及体验也在不断进步。不过,那些以线下渠道为主的传统老牌公司似乎还没进入到这个竞争圈子,小保也希望这种竞争尽快传导给它们,这样能给消费者更多更好的产品。


重疾险,来一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