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眼闲言:被欣赏的脚

 赤脚闲侠 2020-09-09
                          被欣赏的脚
                                                  鲁人

        今日是颜值被商业化的时代,不论男女,颜值是颇能换实惠的。而女性除了颜值,脚也是颇得关注的,而且从古至今未变过。
        古时候,中国妇女的缠足,与西方延续至今,并为全世界女性追捧的高跟鞋一样,是一种审美。缠足的起源至今没有准确的考证,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源自南唐的李煜。李后主的南唐小朝廷偏安于江南一偶,在北方的大宋虎视眈眈地凶光中,随时有亡国之虞,后主却并未思卧薪尝胆,只是终日浸淫于末世的声色之中。
        传说,一次,李煜扮着公子哥模样泛舟秦淮河上,忽闻河畔飘来悠扬甜美的歌声。他寻声觅去,原来是一妓院的歌妓,芳名窅娘。这窅娘本出自官宦人家,只因家道衰败,沦落风尘。后主心生怜爱,纳为宫嫔。一天,他们同游御花园,后主见满塘婷婷的荷叶摇曳,突发妙想,对窅娘道,若有人脚似红菱于莲花上舞蹈,岂不妙哉美哉。谁知说者无心,听者却上了心。那窅娘为报后主知遇宠爱之恩,便开始以帛裹脚,经过漫长痛苦的过程,生生裹出一双三寸“红菱”。后主自是喜欢异常,也对窅娘越发宠幸有加。于是,宫女竞相模仿;于是,民间也竞相模仿。
        高跟鞋的历史应该比三寸金莲晚。来历也众说纷纭,一说是法国路易十四国王武大郎身材,为显英武,便有人为他设计了这样的鞋;一说仍是路易十四时,宫女们耐不住宫中的寂寞无聊,常溜去民间消遣。国王为约束她们无拘无束的行动,让人在鞋上加了很高的跟,并令全体宫女一律改穿此鞋;再是说一位威尼斯商人常年在外,家中妻子年轻如蕾,貌美如花,商人怕她守不得枯寂的时光,为使她不良于行,安稳于空宅,便请人设计了一款跟很高的鞋。对于高跟鞋,宫女和商人的妻子最初都抵触,但适应之后,到更出风头。于是,很快便风靡宫廷和上流社会并变为时尚。至今仍令世界每个角落的女性都爱不释“足”。
        缠足产生于一个男人畸形的喜好,之后又深得男人的追捧,甚至许多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大加赞美。苏轼有《菩萨蛮咏足词》,谓:“纤妙说应难,需从掌上看。”清代诗人袁枚在《答人求妾书》中说:“今人每入花丛,不仰观云鬟,先俯察裙下。”从中皆可窥古人审美心理。清代初虽曾禁缠,却终未得逞,可见裹脚的深得男人欢心。直至民国后一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文人对此深恶痛绝,大加鞭挞,缠足现象才慢慢减少,但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才彻底消失。高跟鞋过高过细对脚都是伤害,这其实是早有定论的,但至今女性们仍在将鞋跟增至令脚备受伤害的高度,高跟鞋不但未被深恶痛绝,反愈加风靡,被冠以时尚,使它变成一种普世的审美习惯,这到是颇耐人寻味的事。
        欣赏颜值是一种审美,本无可厚非。可欣赏到要将一种自然的状态以病态和近于病态的方式呈现,就让人质疑这欣赏的境界和目的了。缠足先是自愿,后变为强制;高跟鞋则先是强迫,后以时尚美名,使女性心甘情愿地去摧残自己的双足。到显示了东西方文化在处理事物方式上的迥异。不过,有些事不管形式上是强迫还是自愿,最娓婉地说,也不过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轻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