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模块十三:参与式教师培训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9-09

    三、新课程中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施

    (一)参与式教师培训中的角色特点

    1.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参与者、协作者、合作者

    参与式培训中的教师不再是只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不再是单纯的受训者、学员、学生,在培训中被动接受和消化信息;而是培训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协作者和合作者。这种主动的参与表现为教师有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内容的权利,有权否定专家确定的研究内容,在培训开始自主制定活动主题;也表现为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案例和困惑都会成为培训中的宝贵资料和培训专题。作为培训的协作者和合作者,主要体现为每个培训中的教师不仅要学会倾听和观察,更要学会贡献和分享,要善于积极地想、说和做。要不断地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通过反思与构想、实践与尝试,丰富和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迂回并螺旋式上升,进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大家合作、参与的氛围中,参与式培训对参与培训教师的影响作用可以体现在:

     ● 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发表意见,使每个人的心声都赢得意义的表达和理解,使每个人体会到了尊重与被尊重;

     ● 使教师之间能够了解到不同人、不同人群的看法和所关心的问题,增进了教师间的了解,学习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使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可以拥有相互交锋、辩论、认同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增强了教师对含糊或复杂的问题的关心度和容忍度;

     ● 为教师、校长、行政管理者、教研人员、学生、家长、媒体等多层面的人士的交流、合作、互动提供机会,在角色扮演、采访、对话等活动情境中了解彼此日常的互动状况,增加彼此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 平等参与的氛围使培训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人群有了表达自己、让别人倾听自己声音的权利与机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也使相关的上级人员听到来自下级人员的真实声音和要求。

     ● 使大家都拥有主人翁的感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负责,体会彼此成为思想、观点方法与行动的共同创造者的感受;

     ● 使参与者有机会学会平和地对自己已有的资源进行梳理,学会反思、倾听,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

    2.组织培训的教师是主持者、协作者、促进者

    培训者在参与式的培训中不再高高在上地扮演二传手、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和核实者的角色,而是培训过程的主持者、协作者与促进者。其作用在于支持、鼓励、引导和促进参与者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活动情境挖掘参与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促使教师在原有经验上反思、交流;要善于捕捉培训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引发教师在思考和观点上相互碰撞与交锋;与教师一起通过主动建构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

    在参与式教师培训活动中,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学习者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体现着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平等、合作、互动、发展的理念,也促使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真实地体验着新课程整体改革在教育行为、教育过程、教育方法上的新感受。对教师实践新课程改革在观念、情感、行动上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

    (二)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基本原则

    1.培训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

    参与式培训具有强烈的建构性、生成性,是因人员、目的、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如:为了给参与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讲授的方式仍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使参与者加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理解,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为了增加参与者对教育行为、教育情境的体验,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际参与活动等方法;为了参与者今后在教育工作中学会应用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培训中完成一些小项目、设计行动方案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2.平等合作,共同参与

    在参与式培训中,要将参与者作为发展中的人:通过对参与者进行培训,激发其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其职业的提高和个人的成长。参与者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参加培训,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培训者的安排,或静听其他人的发言。同时培训者应该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参与者,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参与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培训者不要居高临下地批判、揭露参与者的问题,也不要包办代替为参与者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应该引导、启发参与者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参与式培训是在参与中实现着参与者与培训者的共同发展。

    3.利用已有经验建构知识

    参与式培训不是对受训者进行现成答案或信息、知识的直接灌输,而是通过关注参与者自己的主动建构,鼓励参与者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经验;在培训过程中,激发参与者重新认识自己的经验,增强自信心;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增强合作意识。参与式培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个人原有经验的价值,看看已有的实践经验是什么,已经蕴涵着怎样的理论和观点,并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参与者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与式培训强调在问题情境下的高层次学习,激发参与者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常常在培训中老师们会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参与式培训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消极行为也是培训中可利用的问题资源,通过提出问题,使参与者直面矛盾,在自我反思、同事间和与培训者间的交流中积极思考,建构自己的新认识,教师正是在互动式的解决矛盾和问题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获得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在体验中学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会。”参与式培训不仅使参与者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从概念上理解参与式方法的有关理念和操作程序,而且应在自己的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参与者在“做中学”是培训中多种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主旨。同时应重视参与式培训方式本身对参与者的示范作用、生成性和迁移价值,通过平等参与的方式使参与者亲身体验参与式方法背后的理念,促进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此类方法。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培训

    参与式的培训通过“促进者”的引导,使每一个参与者的头脑不断思考问题,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教师需要怎样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参与式教师培训活动的设计、组织没有统一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思考、实施的参与。为了教师、来自教师、服务教师是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组织原则,也使得参与式教师培训具有不尽的创新功能。

    (三)参与式教师培训中的活动与方法

    1.热身活动:

    参与者的身心准备活动。在教师已有的培训经验中,往往培训就是教师像学生一样地接受培训者的讲座、报告,他们更多的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参与式教师培训是将教师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服从要求走向自觉学习。因此当培训条件允许时,参与者教师培训的场地中桌椅的摆设都具有可随意移动、便于参与活动的开展和体现着每个人都能成为活动主角的特点。桌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摆放是较为常见的形式。为使走进参与式活动的教师适应活动场地、方式的变化,在培训开始,设计一个能够快速调动参与者进入参与状态的热身活动十分必要。像重新分组、自我介绍、小组起名、二人互访等活动均可使参与者有言行上的参与,有初步的参与感受,为正式培训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可见,这一环节虽很短暂但却很必要,活动中参与者的情绪调动往往会对整个培训有影响。

    2.主体培训活动:

    参与者进入问题的思考、交锋、互动的重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培训的目标、内容指导着活动的进程。培训效果与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直接联系。在设计活动时,对参与者的身份、经验、发展要求应有所了解从而使活动尽可能贴近他们。活动多是分层次、分问题、分任务一步一步地递进。一个培训单元中的主体活动可以有几个小活动组成,应根据培训时间、人数和培训进程灵活、随机地调整。正像“教无定法”一样,参与式培训因人员的不同而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次培训都会因不同的情境、经验而有不同的思想生成与言行的互动。(可参考《新课程教师通识丛书》中设计的活动)

    3.参与式教师培训中常用的小组活动方法:

    1)“头脑风暴法”:也叫智力激励法、BS法,是一种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小组活动方法。通过小组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励彼此的创意及灵感,以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与教育机智和方法。在参与式教师培训中,为了聚焦教师的问题、了解教师的需求、探究解决的方法、预见可能出现的情境等常运用这种方法。

    2)“问题——解决式法”:结合教育实际和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当教师面临某个具体问题或困难,感到自己想法有弊病希望了解他人的方法与建议时,就会产生加深已有经验、吸取他人经验、思想的倾向,教师们会在讲述自己、倾听他人的过程中,在观察、思考、领悟、争论中,经过共同交流、多向思考找出一个或多个解决方案,使问题在群体合作的智慧中解决。交流思想、填写问题接龙卡等都是具体的活动方式。

    3)“案例分析法”:为参与人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模拟情境或背景资料,让每个参与者都作为事件的主角来设想、分析问题,经过讨论、借鉴、调整,对相关的教育情境或问题有了更深刻、多维的理解“视界”,从而以不同教师之间交流、理解、学习的真实体验促进教师在实际教育情境中提升教育理论,提高合作共事、相互沟通的意识与能力,丰富教师的教育机智。故事续写、案例交流等是可采用的具体方式。

    4)“角色扮演法”:为使教师更多地理解教育工作中上级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之间沟通、理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使有关问题从多方面加以分析、认识,在参与式培训中由参与教师分别置于不同角色的模拟情境中,扮演某一角色,处理某一教育问题或突发事件。通过教师自己对不同教育主体的角色扮演,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加深不同角色、位置人员间的理解与沟通,培养着教师组织协调、分析判断、决策授权等综合能力;同时角色扮演法能将教师的教育情感与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唤起感情的升华,走向自觉发展、学会理解、学会宽容的更高教育境界。小组内的角色扮演、不同小组间的不同角色分担等是角色扮演时可以采取的具体方式。

    (四)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参与式教师培训目前还是我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新事物,尽管体现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但从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状况来说,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适应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培训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要求,参与式教师培训还难以在大范围、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中普遍采纳。我们更多是要理解参与式教师培训对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观念的更新,它在可能的条件下为实现教师自主、合作的发展的教师培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就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实际看,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开展受到来自培训活动的参与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培训活动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大致看来主要表现为:

    (1)来自参与者方面的问题

    结合我们的培训经验,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参与式培训中人们的最大担心是老师们不积极投入?

     其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以我们进行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为例。采取参与式的活动之始,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分析起来:原因一是一些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有实际困难尚未解决,多少存有对课程改革的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如自身生活条件不好、没有晋升机会、教学条件差、领导不重视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参与活动时他们内心的抱怨必然要流露出来、释放出来。对此,在组织参与式培训中我们首先要有对教师抱以理解、鼓励、肯定的态度,对之平等对待,设计调动教师内在动机的活动,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使其放掉防御;“真理越辩越明”。从这一角度看,使教师降低了抵触情绪就是参与式培训的最初成果。原因二是教师担心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领导和上级不支持,评价制度不配套等。应该说这是一种教师中常见的外归因心理,表明参与者对改革仍旧没有信心。培训者可提供改革的宏观背景和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带头“吃螃蟹”;也可以通过大家提供成功案例等打消参与教师的心理顾虑。原因三是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参与式培训的重要性,认为把自己当小孩,“玩游戏”;或认为信息量太小,希望听“高深理论”。这是普遍存在的对参与式培训认识的一个误区。培训者应鼓励参与者回到童心,重新学会“玩”;体验“喻教于乐”。教师应认识到非正式学习、伴随式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而“隐性课程”、“缄默知识”等学习的途径与内容正是以往教师所忽视、欠缺的,参与式培训恰恰是为教师提供了感受“隐性课程”、“缄默知识”的机会。教师在参与中能够对“高深理论”逐渐去掉神秘化,增强对自身、对教育实践的信心。原因四是误认为培训者“偷懒”,认为参与式培训很容易做;只是一些花里胡哨的技术而已。其实要打消这一看法很简单,让这些人自己亲自组织参与式培训、尝试体验一下就可以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总之,教师的参与程度,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培训者的细致分析并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积极、友善、灵活地应对和解决。

    问题二:参与者对培训方式不适应怎么办?

     由于教师培训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以教师被动接受的单一形式进行的,教师在培训中已经习惯于单纯地听和记。教师对参与式培训的适应一定需要时间周期的保证。如果时间太短,参与者无法体验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习惯到习惯,从怀疑、观望到尝试、投入的过程,也就难以理解到参与的真谛。也许有的参与者在培训结束时可能仍旧对这种方式持怀疑态度。对此培训者和参与者双方都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任何改变都是需要时间的,需要进行多次类似的培训。在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组织时,具体培训时间长短与培训任务的类型以及参与者的需要,都应成为活动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进行通盘安排。

     问题三:参与者感到不安全,害怕暴露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当有领导在场时就更有顾虑。对此怎么办?

     教育改革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着学习、发展的课题。在我们组织的围绕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参与式培训中,参与者往往是不同学科的教师、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等来自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者。不同的教育角色、工作风格与特点使大家在参加活动之始容易有不安全感、有顾虑感。因此,设法使参与者在活动中建立信任感、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对于培训十分重要。在活动开始,培训者应首先交代活动规则。为使大家充分讲话,活动的角色分工和角色轮换很重要。如在小组活动时,先明确组内的分工,记录员、发言人、召集人等责任到人,尤其是计时员应严格控制组员的发言时间,使每个人都有表达见解的机会,使可能出现的“话语霸权”得到控制。再如以多样化的分组方式减少参与者固有的“地位感”、“权威感”或“自卑感”,在活动开始时可以先同质分组,等参与者适应了参与活动的方式后再重新组合小组,进行异质分组,使教师在活动中听到更多人的声音。在分组时小组不要太大,4~6人较为合适。在活动过程中,培训者应注意观察各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协助小组开展活动,鼓励最弱的人群先发言、让大家先做起来等,不要讲太多的理论;相信并期待参与者会在做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2)来自培训者方面的制约

    在参与式培训中来自培训方面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问题一:培训者自己缺乏自信和能力怎么办?

     参与式培训是围绕参与者的积极活动、主体需要而开展的动态生成式的学习活动,非结构化、建构式、不确定性是其培训特点,也是难点。因此对于教师培训的组织者来讲是一个考验,也是培训者在参与中的一个“做中学”的过程。培训者不应过于希望圆满地控制培训的结构和进程,应对参与式培训的特点、难点有所认识并有一份宽容、理解。面对参与者的抱怨,应认识到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说获得表达、得到关注的机会并不多,他们正是由于珍视、重视这种机会才会真实地吐露自己的心声,才会说出内心的不满。这种抱怨正是说明培训进入到了参与者参与到活动之中的起始状态。对于每一位组织参与式培训的培训者来说,应认识到培训是对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的检验和提高的机会。通过担当参与式培训的培训者,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自信、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通过组织参与式培训真正诠释着“教学相长”这一古老而常新的教育原则。

     问题二:培训使参与者感到乏味时培训者该怎么办?

     参与式培训是参与者在活动中认识、行为甚至情感的投入过程,因此培训中每个参与者都十分辛苦。然而当活动主题的设计与参与者的需要、兴趣点有距离时,参与者的参与度就会降低,使培训活动流于形式。为此,培训者应从调动参与者深层次的学习愿望为切入点,使大家都加入进来,形成思想上的交锋,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可穿插进行;为完成任务快的小组提供备用活动,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动的兴奋状态中。总之,为了减少培训中的“乏味感”,培训者事先对参与者的需求了解、活动环节的反复推敲、活动过程的多种假设以及活动中的应变方案对策等工作的准备很重要。可以说,参与式培训活动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培训准备工作。

     问题三:培训过程中参与者意见出现不一致时怎么办?

     任何一个事物都能从其不同的角度使人获得不同的认识。参与式培训正是为教师从多方面理解教育、实践课程提供了相互借鉴的舞台。因此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出现参与者意见不一致是非常正常的,这正是以往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师培训难以达到的学习氛围。对此培训者不必担心,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让大家把所有的看法都说出来,能够使参与者同处于思考的空间里,认识到教育因具体情境的不同而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生成性与多元性,认识到教师应学会容忍、学会理解、学习思想。通过倾听多种思想,能够促使参与者在参与中体验彼此的平等、每个个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存在意义,也促使参与者学习在相互冲突的动机、利益、观点、行动中一起参与、探究,感受和实现主体间的“视界融合”。可见,参与式培训中出现的争论或矛盾也是参与式培训的活动成果,在这中间,每个参与者都会体验到文化的冲突与再造,使参与式培训具有生成新的教师文化、新的教育文化乃至推动新的社会文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来自客观条件对参与式培训的制约

    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参与式培训所要求的培训时间长、活动场地大、参与培训的人数也有限。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培训的任务急、时间紧、人数庞大。在组织培训时常有的问题是:

    问题一:培训班名额太多怎么办?

     参与式培训是通过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的积极行动来实现的,所以每次培训的参加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不要超过30人。如果人数超过30,就必须设计在培训中有更经常地分组活动,使大家在小组的氛围内有参与的机会。在培训人数很多时,培训所追求的参与应更多的是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思维,通过设置问题、发放活动卡、参与者的小范围短暂交流等活动情境促进参与者的参与。

     问题二:培训课程内容太多怎么办?

     培训的内容应如何确定?为什么会有这些内容?培训内容是否可以调整?不同的内容应以怎样的方式完成?这都是参与式培训过程中培训者与参与者共同不断反思的问题。面对大量的培训内容,培训的组织者应进行重新思考。毕竟教师是有文化、会思想的知识分子,教师的培训应是多样化的,集中与分散培训的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学习的结合是教师培训的组织策略。教师的参与式培训将培训的任务、目的明确,从而会使参与式培训摆脱内容的困扰。

     问题三:缺少培训设备怎么办?

     参与式培训是在培训中尽可能地发掘培训中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参与式培训是培训的原则,也是培训中的问题。为了提高参与式培训的效果,利用音响设备、计算机及投影设备、录像设备等是必要的。但是参与式培训并不完全依赖于高新技术手段。在现有的条件下,传统的教育环境中的黑板、粉笔、墙壁、大白纸、水彩笔、剪刀、浆糊等都是能够进行参与式培训的有效条件。开动脑筋因地、因校、因人、因时、因设施制宜的设计和组织参与式教师培训是参与式培训的特点所在。

    总之,参与式教师培训是体现现代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种培训理念,也是体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对教师培训要求的一种培训模式。作为一种教师发展的理念,参与式培训实践着促进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可持续发展者、自主学习者的目标;作为一种教师培训的模式,参与式培训表现为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培训方式方法。无论是教师的发展理念还是教师培训模式,参与式培训都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教师的生活经验、教育行动为基础促进教师从教育的真实世界出发,多维度地体察、反思教育的本质,自觉走向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融合,从而使教师的生活品质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得到提升,使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在培训中得以不断成长、发展、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