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平老城片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优化调整方案

 七里山人 2020-09-09
新平老城片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优化调整方案
[ 新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9-07   进入社区    来源:   点击:0 ]

《新平县老城片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优化调整方案》





一、规划概况

1.地块区位范围

项目用地位于新平县城中心,距离玉临高速收费站5km,东至育新路(县委东侧)、南至平山路、西至西园路、北至富春街,总用地面积276.82亩(开发净用地191.29亩)。

1

项目区位图

2.规划背景

1)2015年9月2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棚户区和城市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云南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云南省棚户区改造的三年计划:制定城镇棚户区和城市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计划(2015—2017 年)。2015 至2017 年,全省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城镇棚户区住房 42.6 万套(其中 2015 年 17.42万套),在此基础上,力争将更多任务数纳入国家计划;加大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运行安全、服务便捷,确保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住得舒适。

2)2019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未来城市建设将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方式从“空间管理”向“综合治理”、从“增量发展”向“存量更新”的转变;注重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通过“ 留白增绿” 等方式适当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来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

3)2020年1月新平县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成为玉溪市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县。新平县即将围绕提升县城整体风貌气质,带动改善县域人居环境展开工作,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目标要求,发展新平县的地域特色,在“共建干净家园、营造宜居环境、打造特色风貌”三个方面下功夫。棚户区改造对于新平县老城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整体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项目定位

1. 总体定位

基于对项目用地的区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结合上位规划及城市轴线对本片区的定位,本次规划认为该片区在新平县城市中心位置,几百年来新平县城围绕该片区发展,是新平县城最热闹的传统商业区,居民在该区域内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本次规划应该考虑城市改造、风貌更新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将该地块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且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城市核心。成为老一辈居民记忆的载体,新一辈对新平县城历史发展认识的窗口。

2. 功能定位

1)商业

本次规划项目用地东边地块位于城市轴线“历史人文生态绿廊”上,考虑到延续该轴线,地块东部作为商业街区,控制建筑高度,融入当地历史文化适量恢复新平大小城城池格局及风貌。使该片区商业街能形成小而精的地标性区域,与周边已经形成的较为成熟的商业区域产生互动连接,起到功能相互补充的作用。

2)居住

本片区作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要承担一定的拆迁安置任务。本次规划地块西部为居住区,由于居住区距离商业区较近,本次规划以底层裙楼商业的形式围合高层居住小区,形成较为封闭的居住组团的同时也过度整个片区的商业氛围。

三、规划思路

1.规划理念

1)城市全局视角,研究区位价值,提升发展动力

基于场地特点和地区更新改造的新平县城是沿河呈组带状结构成长的城市,规划研究认为,规划区虽地处老城区,但从城市整体来看,其仍处于城市东部(生产功能为主)、西部(生活功能为主)组团联络的枢纽地区,现状新平大道以南的城区已无空间承担城市东、西部组团联络的功能。

老城片区通过更新改造建设联系城市东、西的联络通道,并加强与南部城区的联系,其区位条件将大大改善,同时,利用城市南北向空间景观视廊功能提升契机,设置传统商业街区,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地区的发展动力将被激活,地区的土地价值将得到提升。

2)融入城市历史记忆,延续地方文脉

尊重新平县城历史文化,融入有当地特色的历史。在传统步行商业区中,还原新平古城池中的小南门、富春门等历史建筑,结合商业街融入景观水系,结合戏台等公共建筑打造小型广场营造古新平城池当年繁盛景象,延续古城街巷肌理,唤醒居民历史记忆。

3)结合自然山水,营造山城相融的特色景观环境

营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是提高地区投资吸引力,提升地区土地价值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利用邻接五桂山的自然优势,规划通过加强城市南北绿廊及局部恢复护城河水景,将五桂山绿色空间引入规划区内,营造与五桂山融合的各级绿色开敞空间。并结合地形变化安排建设空间,形成错落有致,山城相融的城市景观,提升地区的环境吸引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区的开发建设中。

4)因地制宜,分区差异化布局。

结合规划区南北高差变化大的特点,规划形成高层住区、传统步行商业区的发展分层。顺应地势高差,打造传统风貌商业区,以商业业态、文化元素作为创新突破,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的营造生态宜居的高层住区,规划采用“再开发”的更新模式,高强度使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价值。

5)延续城市景观视廊,确立区域开发底线

“历史人文生态绿廊”是新平县城重要的城市景观廊道,现已基本形成。规划遵从“历史人文生态绿廊”确立的理念,确立规划区建筑高度控制的底线。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规划目标。

6)注重城市设计,提升城市风貌

综合考虑项目区域的特殊性,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并在建筑设计上融入传统民居元素,实现高层片区与低层区相互呼应,协调融洽,形成新平县城“新地标”。

2.  规划结构

本片区规划结构概括为“两轴,两片,一核”。

1)两轴为文化展示轴和城市空间联系轴

文化展示轴:大致以顺城街向南延伸,平行平山路向西连接西园路,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重要的商业轴线,同时在其中展示新平古城遗迹及恢复的古城商业格局。

城市空间联系轴:以规划一号路形成东西向主轴线,该轴线东接和睦广场,西接西园路,是本次规划片区与周边片区联系的主要空间轴线。

2)两片为生态宜居新区和历史风貌街区

 生态宜居新区:规划二号路以西,以底层裙楼商业围合的高层居住区。

历史风貌街区:规划二号路以东,以低层商业、小广场及水系组合而成的步行街区。

3)一核:主题文化核

指地块东南边与商业街区结合的戏台广场。

2

四、地块设计方案示意

1.总平面布局

3

总平面图

2.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表

规划用地面积

184543㎡                 净用地面积140310㎡

净用地:规划用地面积减去市政道路面积、清真寺、文保单位、县委政府办公用地

其中

一期用地面积

46201㎡


二期用地面积

16323㎡


三期用地面积

61290㎡


县委政府地块部分用地

16496㎡


总建筑面积

355890.03㎡

一期建筑面积19374.1㎡
二期建筑面积66287.07㎡
三期建筑面积76659.87㎡
停车楼19200㎡

其中

高层住宅

187777.88㎡

1490套(其中一期在建400套)

纯商业

51022.19㎡


沿街底商

17962.94㎡

含集体经济组织用房、社区配套用房

商住楼

25686㎡

60套(4.5F)

停车楼

19200㎡


商业连廊和平台

1000㎡


幼儿园

3500㎡

9班(3F)


地下面积

49741.02㎡


建筑占地面积

47943.51㎡


计容面积

306149.01㎡


建筑密度

34.17%


毛容积率

1.66


净容积率

2.18


绿地率

30.17%

绿地面积42333.2㎡
含屋顶绿化

停车位

1830个

其中地上243个,地下 1137个,立体停车450个

3.效果示意

4

5

6

7

9


编辑:周晓婷  终审:周宗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