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半夏洗、半升(12g),炙甘草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所组成,是清热调气益气的重要治病方,可治热郁气虚证。治病用方既要重视方药用量比例关系,又要重视方药煎煮时间。 肝硬化是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35~5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雷某,女,43岁。有20余年乙肝病史,5年前又发现肝硬化伴肝结节,在当地及郑州多家医院诊治,症状改善不明显,近因腹胀、乏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胁肋脘腹疼痛,痞塞不通,短气乏力,口渴,舌质红夹瘀紫,苔薄黄,脉虚弱。辨为气虚瘀热证,治当健脾益气、清热化瘀。给予小柴胡汤、四君子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柴胡24g,黄芩15g,姜半夏12g,生姜10g,大枣12枚,桂枝12g,桃仁12g,牡丹皮12g,白芍12g,炙甘草10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胁肋脘腹疼痛减轻,以前方20剂。三诊:短气乏力好转,以前方20剂。四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治疗80余剂,诸症悉除,经B超复查,肝脏结节消失。五诊:病情稳定,未有不适,经B超复查,提示为轻度肝硬化。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随访4年,身体状况良好。 【用方提示】根据短气乏力、脉虚弱辨为气虚,再根据口渴、苔薄黄辨为热,因舌质红夹瘀紫辨为瘀,以此辨为气虚瘀热证。方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小柴胡汤清热调气,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