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发明 : 谁该对谁的心情负责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  李发明


该对谁的心情负责


    “你凭什么影响了我的心情!”

         “你不仅影响了我的心情还影响了我朋友的心情!”

        “没看到我在忙吗?眼睛是不是瞎了。”

        “你挡着我的道了!”

       请问你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这样霸道的话?又请问这样的话能随随便便说出吗?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甚至你还会遇到让你厌恶和痛苦的事情。这个时候,你是否也会对别人说:“就是你影响了我的心情!”我就想问一问:“是不是别人生来就改对你的心情负责呢?”,“你的情绪又为什么要交给别人去主宰?”实际上,这个时候你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了,这个时候暴露的不仅仅是你过分追求自由的欲望,而且也暴露了你个人心理的极端自私。

人的心情总是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人的心情总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变化。一天之内,喜怒哀乐等七种感情色彩都会存在于你的言行举止中。而不同的是,有的人喜怒无常,有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有的人郁郁寡欢,有的人飞扬跋扈......可谓是大千世界,众生百相,但总的说来,所相同的是,我们都在追求快乐和满足,幸福和得意,谁也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痛苦,即使现在过得并不如意。当你不高兴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将你的情绪宣泄在别人身上,说脏话、吵嘴,甚至由于对方一句玩笑话就大大出手,兵戈相见,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但最终的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两败俱伤,害人害己,因小失大,后悔莫及。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是:“尼玛,你影响到我学习了!”、“尼玛,你影响到我心情了!”。我就很想对他说:“当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时候,你有对人家说谢谢吗?”当别人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你是否感激过别人,如果从来没有这么做,那你凭什么有资格对别人大吼:“你影响了我的心情”。这种霸道的做法简直就是不可理喻。貌似这个世界上他高人一等,只有他有喜怒哀乐,而把别人别人看成是幸福的局外人,别人都是没有过感情的动物,别人在你的世界里都是多余的。为什么人要这么自私?为什么人们总在为自己的需要而不断的索取?你在满足自己需要的时候是否想过别人的感受呢。

人是各不相同的个体,但生活中存在的最基本的人情事理,大家都各自心知肚明,而并不是不知道。既然你自己都没有怀着感恩之心谢谢过曾经给予你快乐和幸福的人,你又有何面目要求别人什么都要满足你。这个就是个人道德的偏私,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是偏执型的人格障碍症。无论是从道德哲学上,还是人际心理学上,甚至是法理学上讲,这种思想都是不正常的,都是对为人处世和社会和谐有害的。简单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由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整体,每个正常人都会有个人意识和各种情绪,每个人都有独立存在的基本人权。因此,我遇到这样的人,我也只好对她说:“你的心情为什么不属于你自己,你的心情被别人奴役了”。


     一个人站在自私的立场上说一些自以为很公道的话,往往很容易造成一些很可悲的笑话。明朝有一位皇帝,当他感觉自己即将大病归天的时候,有感于自己给百姓带来了太多的苦难。于是他下诏书说:“朕素来爱民如子,恩施四海,今感此生气息将尽,遂广恩天下,一律免交矿监税”。明朝时期的矿监税一直是百姓肩上的一项巨大负担,由于明朝官员肆意搜刮矿监税,使得很多百姓吃苦受穷,民不聊生。减除矿监税,无疑是对百姓减轻了一项巨大的负担。可是诏令下达不久,皇帝奇迹般的又活了过来。皇帝立马又下令把圣旨追了回来。矿监税依旧照收不误,农民依旧负担沉重。皇帝的丑恶嘴脸由此可见一斑。这个皇帝就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前期因为有张居正辅政,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人性反弹,欲望膨胀,骄奢淫逸,贪婪爱财,把万历新政带来的大好前程白白断送。因此有的历史学家说:“明朝灭亡,实则亡于万历!”

 可见,人性的自私会给别人和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自私自利的人还要说出自以为很公道的“豪言壮语”,这比掩耳盗铃更容易遭人耻笑。就说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大奸臣,是从来没有哪个老百姓给他们建祠庙、立碑文的。甚至也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理学家,所谓的卫道者,堂堂朱子大儒,应该是够正经的了吧,口口声声的喊着“存天理、灭人欲”,背后却做着纵情声乐,醉生梦死的事。他们所说的那些“豪言壮语”从来都是假道学,是夹在人民头上的枷锁,也是从来不会被人民奉为人生哲学的。


    回到现在生活的现实里,是不是一个人就可以随便对人吼:“凭什么你要影响我的心情!”、“凭什么你要影响我的心情还要去影响别人的心情!”、“凭什么你要挡我的道!”、“凭什么-------”,这种话能随便说吗,这种话到底体现的是谁道德的无知呢,中国的传统处事哲学说:“君子喜怒不形于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待人如己”、“君子骄而不泰,威而不猛,惠而不敏”。可《论语》里这样的处事箴言如今会有谁去理解和实践吗?


     漠视一个人的存在是对一个人的最大的不尊重,漠视别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举动。而互相不尊重就是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的直接动因。如果项羽不会这么傲慢,不会这么沽名钓誉、刚愎自用,可以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可以听一听韩信等人的意见,以君臣之礼对待韩信之流,以帅才风度不拘一格重用韩信,或许还不至于落到乌江自刎的地步,抑或许汉朝的江山未必就得姓刘。所以事实证明,没有比肆意挑战一个人生存权更危险的事情。即使不是挑战,忽略一个人的存在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你的心情不只是属于你一个人,一个人的情绪从来就是个人化和社会化的统一体。因此,再想想,你的心情可不可以漠视别人的存在?你的心情可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吗?你的心情是不是可以随便发泄在他人身上?

从心理学上分析,说这种不可理喻的话的人肯定也是极度自私的人。自私的人通常会觉得别人都很自私,而善良的人通常会感觉别人都很善良。你在山谷里喊的是什么,回应的就一定会是什么。这就是心理学上永远不变的人性法则。以此,我们在生活中听一个人说话,往往可以一语道破天性。“凭什么要我扫地!”、“凭什么我要出钱!”、“凭什么就没有我的份!”。想一想,是不是经常会有人说这样的话。宋朝的苏东坡和章敦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和章敦结伴游玩来到一崖壁旁,章敦就对苏东坡说:“我敢去崖壁上题字,苏东坡,你敢不敢去?”。苏东坡连连摆手,说不敢去。话刚说完,章敦已经攀着藤条爬到石壁上题字了。苏东坡对章敦说:“你日后一定会杀人。”果不其然,后来章敦为相,大肆排除异己,杀死了很多人。苏东坡从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中就料定了一个人的人格品味,不可不称为不智。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不合适做朋友的人,应该尽早敬而远之。以免受其牵连。也正因为这样,看一个人的人格好与坏,只要看他和什么人交朋友就可以看的出。也无需从太多方面去考虑,因为黄河里的水从来没有哪一滴会是清的。


      从哲学上讲,心情是意识的能动反应,是意识作用于外界的产物,是自我作用于客观的观感。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个体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奢求对方就一定能提前预知你的心情,也不能奢求别人就一定能理解你的心情。从来没有哪条法则规定谁就一定得理解谁。如果要按照这样错误的逻辑推理下去,那么领导训斥下属是不是也要考虑下属的心情如何,老师布置作业是不是也要考虑学生们的心情如何,国家搞经济建设,是不是也得考虑你个人的心情如何,两国交战,兵团对垒,是不是也要考虑敌人的心情如何?如果真的是那样,那就是毛泽东嘲讽宋襄公一样了——“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一个人的心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满足的。如果一个人过度情绪化,要么只能是比周公瑾还要英雄气短,要么只能是比南唐李后主还要幽怨,要么就是比渔夫的老婆还贪得无厌。最后弄的人缘尽失,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个人是必须要对你的心情负责的。哪怕是父母亲,都不可能什么事请都能理解你。再如在婚姻生活中,有些妻子一直埋怨丈夫不解风情,不够浪漫,不够关心妻子,不了解女人的心。动不动还要说丈夫是大男子主义。试问一下,丈夫就一定得对妻子的心情负责吗?丈夫在外忙活了一天,本来就疲惫了,回来还要听妻子的唠叨和数落,试想一下,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西方的爱情哲学家奥维德曾经明确指出,自私的爱永远不可能长久!聪明的妻子永远知道懂得理解丈夫,分担丈夫的负担,相夫教子,其乐融融。而不聪明的妻子则是整天抱怨丈夫无能,抱怨丈夫不够浪漫,不体贴自己,最后这个家庭肯定闹得不和谐。人不能太自私,因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假如你觉得爱人不够爱你,那就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你的爱太自私了。据科学调查,爱的自私是导致离婚的最重要的主观原因。罗素哲学三个理论框架:“对爱的追求,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普遍的同情和怜悯”。罗素明确标榜了无私的爱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

 如果你还是不能明白自私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的话,那就请你继续往下看。胡适曾经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容忍与自由》,很多高校的语文课上都会学到这篇课文。里有一些话使我印象颇为深刻:“宗教自由史给我们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胡适还引用了布尔先生的话:“我年纪越大,就发现容忍远比自由要更重要”。人生在世,总是生活在容忍与自由的两极。我们一直在追求自由,“万类霜天竟自由”,以至于我们后来忘记了到底什么是自由。如果只顾及自己的自由而忽略甚至藐视别人的自由,那这个人也就太坏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说:“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绝对的自由只能导致权利的滥用”。我从来就是崇拜思想家,这是相对于文学家而言的。胡适虽然在文学上也并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成就,但是胡适是我一直喜欢的思想家。他与其他革命家不同,胡适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改良,一个一个的解决好社会问题,中国才能进步。他与李大钊不同,胡适提出了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但是,在中国当时是崇尚革命激情的年代,胡适的思想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呢。革命后来的确是成功了,但是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又有谁仔细思量过。倘若中国革命没有成功,我想胡适至死都不会瞑目了。后来,只是到了后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胡适的温和主义思想又重新得到重视,认为胡适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确具有现实意义,岂可怪也哉。解决社会问题,靠暴力解决实际并不是最科学的方法。一味的穷兵黩武只能耗尽所有的资源和人力、财力、物力。和平的年代,我们要提倡的是文明和友善,这也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法国哲学家卢梭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恶,人性总在时善时恶中摇摆”。而我们的社会要做的就是“惩恶扬善”,齐心协力以强制手段惩罚恶势力,齐心协力维护、支持和弘扬善举,把人类普遍的恶彻底祛除掉,把人类的普遍的善发挥出来。如果中国可以做到这样,中国人就不会饱受兵隳之苦,中国人就不会饱受封建奴役之苦,那么《礼记》里面描绘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不就早实现了吗,那又何必在革命战争年代大谈共产主义的美好呢?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从来就是分不开的。社会和谐则百姓和谐,社会遭殃则百姓遭殃。我们都不希望生活在冷漠自私的社会里。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难道和冷漠无情的社会没有关系吗?我们都不会否认。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因此,我们需要自由,我们也需要无私,需要容忍和真诚。

也许你会说我把一切说的太过简单,诚然,早在以前,中国古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就在《传习录》中就已经说:“凡人言语正得快意之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刚发扬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胜沸时便豁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勇者不能也”。“动心忍性”的确很难做到,但却是加强内心修养的绝佳途径。他又说:“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所悟”。“动心忍性”才能让一个人停下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王阳明被杜维明誉为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包括徐阶、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等无不对王阳明顶礼膜拜,我想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王阳明没有失去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起码的良知和责任,王阳明勇于担当了,所以他最终成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死后牌位搬进孔庙与孔孟平起平坐。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能永远被后人铭记。王阳明的“心学”说:生气和愤怒,无非是需要上的一种失落,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握自己的情绪时,本身也就是一个受害者,当对发生的现实无能为力的时候,抱怨和愤怒就成为唯一释放的选择,发怒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甚至发怒本身就是一种无理取闹。既然如此,夫又何为?


     因此,回到原点来说,其实没有哪一个人要对你的心情负责。无论是法治时代,还是人治时代,没有人会永远满足你的心情需要。无论是和你相关的人还是陌生人,没有哪一个人会彻底明白你心里在想什么。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无法预测情绪的千变万化。我向来十分赞赏中国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也不妨重读《墨子》,重新体会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民本思想。我也从来不愿意做一个什么卫道者,因为真理不需要我去正言。墨子的学说也不需要我去正言,因为它本来就是万古流芳的思想。那个崇尚春秋无义战的年代,墨子的学说和孔孟之说一样被统治者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履,没有理解和理会它。而现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又该怎么认识墨子的博爱思想呢?我们每个人只有真正做到去伪存真,人心才能归善,人情才不会被漠视,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我从“谁该对谁的心情负责”这个话题入手,敢竭虔诚,发起议论。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END—


作者简介

       李发明,江西省遂川人高坪镇青草村人,现为小学语文老师。原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专攻文史哲,平时喜欢谈诗做赋,以茶待客,以文会友。 工作之余,阅读泛滥成灾,涉猎面广,诗歌风格豪迈飘逸,个性突出,喜欢用文字抒发性灵与哲思。作品见于《鄱阳湖文学》、《鄱阳湖诗选》《散文中国》《庐陵诗词》《明月诗刊》《作家驿站》《武功山文学》《长江诗选》《现代新诗派》《当代诗人猎头》《今日遂川》《遂川诗刊》《井冈山文学》《未来作家》等多种期刊。 作家心语:从小学时代就热爱阅读与写作,语文一直学的比较好。文字流香,岁月馀情。于文学百花园里无所不窥,在矮纸斜行里笔耕不辍。尤其精于中国古代文学,对孔孟老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陆王心学、六大才子书等文化与文学经典情有独钟,并从中裨益颇多。从中学时代开始陆续在《长江诗选》《鄱阳湖文学》等各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情景剧等作品,收获了很多读者的好评和板砖,更结识了很多对文学事业对人生有理想有志趣的文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