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家山印象】应满云:许家山游记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许家山游记

文/应满云


  春天,是一种情绪容易渲染另一种情绪的季节。春暖花正开,我情不自禁地在微信群里忽悠起来:“不负春光,走起”,没想到即刻就有好几个文友点赞响应。周未的午后,我们选择了驾车前往距县城13.5公里的许家山。
 


  或许,是久违的乡愁,我们的心情灿如阳光。出城区,穿花山隧道和项莲山隧道,经西林水库,右转弯就到了许家山的盘山公路。黑色油路两旁,满目春色,各种野山花竞相开放。车在景中游,景在车外飘,转眼就到了游客集散中心的停车场。
 
  碧空如洗,天显得特别高远。明媚的阳光下,村口岩石上锻刻的金黄色的“许家山”三个字熠熠发光,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AAA级旅游景区、中国100个最美古村落的历史厚重。

  许家山海拔200米,西高东低,呈梯度开阔形。地貌为下侏罗纪的盆地沉积,属西北向的断裂带,黄土浅层下布满成片的武玄岩。因石材呈青铜色,所以当地又叫铜板石。据史料记载,南宋未年叶大卿父子从东仓避乱至此定居,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先人利用铜板石为材料,像燕子筑巢般建成了石屋。石路、石墙、石巷、石窗、石院、石板桥等随处可见,仿佛是一个石头王国,构成了许家山最大的特色,是迄今宁波市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村建筑群,也是浙东沿海石屋建筑群的典范。
  沿着石阶而行,绿树掩隐的“许家山石头博物馆”牌子吸引了我们。800平方米的展馆场地,室外,石条、石柱、石臼、石磨、石桌、石凳等,仿佛精美的石头在唱歌;室内,各种奇岩、秀石和石制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仑美奂,展示了深厚而独特的石头文化,为许家山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村庄整个呈铜板石色,空气中透着三门湾的潮声和海味,还揉和着草木花香和黄土气息。特别是6万平方米的石屋核心区,三合院四合院的格局设计讲究,造型古朴又不失精致,街巷相通, 颇有建筑价值。一堵堵石墙,长满了苔藓,仿佛是一页页历史,记录一段段风云。巷路全部采用铜板石铺墁,鳞次栉节,时宽时窄,两边不时有青草探出,小花点缀。清一色铜板石砌墙的村文化礼堂引人注目,“美丽乡村,魅力党建”红色字标分外耀眼,石香书屋、乡贤议事厅给古色古香的村庄注入了现代元素。

 
  村最热闹的地段,当属“四贤广场“,全部用铜板石铺就。因为由叶、王、张、胡四姓为主迁居,祖祖辈辈,和谐相处,枝繁叶茂,所以命名为“四贤广场“。这里犹一个世外桃源般那么原始而朴真,既保留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式的农耕方式,又延续着闪烁民族文化之光的家规祖训和各种活动。每逢节庆、社戏、祭祀等,都要在此举行。庆典活动时,常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双龙戏珠、双狮抢球,精彩叫绝,令人流连忘返。
 
  广场上,祠堂、洪天庙和古戏台相对而建。祠堂建于明代,整个石砌墙体爬满了枯黄的滕蔓,新长出的小片新绿反差出岁月的沧桑。洪天庙也建于明代,是先人为纪念洪武帝朱元璋收复江山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爱情而建,取意洪福齐天。不少游客在旁边的许愿池挂同心锁、吊同心结,“原古石村,许你千年”已成为许家山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古戏台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堪为精湛。斗转星移,几度春秋,瞬间眼前重浮看戏情景:后场吹拉弹唱,前场花旦小丑,马前卒的连续空翻翻出了喝彩,也翻来了赏钱。戏里戏外,戏如人生。想象潮起潮落的人生舞台,似一场春天的马拉松。因为这里曾是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的十部重点影片之一《春天的马拉松》的拍摄地,也是影片《一生有爱》的拍摄地。

  一生有爱,何惧风沙。许愿池犹恋人目蕴清波,眸若秋水。一声亲唤,吹开碧涟,羞上眉梢。环许愿池有二个进出石门,顶上长满了木莲藤蔓。穿过石门,就是花海梯田,依山而造,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如诗如画,恍如仙境。

 
  千年黄杨也是许家山一绝。石门左转,顺着巷子前行,就到了千年黄杨的石屋。黄杨四季常绿,生长缓慢,又称“千年矮”、“万年青”。有诗云“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干重:叶深圃翡翠,据古踞虬龙”。杨根扎石基,树冠高大,枝干青灰,呈斜扇状生长,遮住了一方天地。恰逢黄杨开花,呈淡黄色,香气扑鼻,引来蜂闹蝶舞。传建村前黄杨树就生长在此,历史比建村还要悠久,实属罕见。

 
  如果说千里黄杨能许你千年,那么紧连着的“情人巷”就是穿越时空的爱情隧道。青苔斑驳的高墙与石路构成的空间,狭长幽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诗写出了多少痴情男女为爱而生、为情而活。情深深,雨濛濛,美丽的故事生动成朵朵花伞,浪漫进巷子石窗的花格。

  石头是许家山的灵魂。有的石屋顶“全秃”了,只剩下四周墙基的发根,爬满滕蔓和仙人掌;有的石屋留了个“筛子”,只剩下几根椽子 ,仿佛屋架上残存的肋骨。衰落的院子,无规则地生长着野草、芭蕉、桃花、油菜花,原生态的。院角落里,有半掩半埋的石槽、石磨,还有刚拱出泥土的雷竹笋、紫色的月兰……,与整个院子的铜板石墙浑然一体,美得难以舍此心灵的家园。
 
  骡马古道,是象山至宁海古道的穿村段之一。自古以来,商贾们为运送盐、米、茶叶等货物,驱赶骡马穿行在这条石路上,渐成许家山的一条商业老街。站在古道上,仿佛感到丝路花雨,马铃叮铛,尘烟远去。时代变迁,再也难觅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路边,不少老人坐在石屋前聊天,脸上透出远居山上的安逸和宁静。他们守望着这片石屋黄土,守望着日月星辰,守望着历史沧桑,守望着希望和情怀。他们的幸福如此简单,就像荒野中的莹火虫,尽管微弱、渺小,但依然一闪一闪。

 
  石墙黛瓦,石桥流水。许家山的水,潺流自山腰石壁里的清泉,十分清冽,还沁着丝丝甘甜。奇异的是“母井”与“子井”,紧挨着,一年四季碧水盈盈。村民们习惯用水桶提起太阳,也提起月亮。我拍水井,水井拍我。井沿石壁,长着青苔和绿色水草。由于水质土质好,再加光照雨水足,种植的茶叶、花生、土豆、萝卜、蔬菜等,都是绿色产品,还有甘冽芳香的蕃薯酒、农家婚嫁“十二碗”深受游客的青睐。

 
  凑巧,一个石屋院子里在捣青麻糍,原来清明来临期间当地都有这个习俗。只见石臼内青滋滋的糯米粉团,一石棰下去,“梆”的一声,粉团就留了个坑。另一人娴熟地往石棰上抹水,再翻下团。一会儿,青麻团出臼,木板上先撒点金黄色的松花粉,然后用擀面杖反复推平,再刀切分块。主人笑着用胳膊抺了把额头的汗,“这糯米是自己田里种的,青是自己坡上剪的,松花粉也是自己上山采的,你们带点去让家人品尝“,还特意让我们醮点红糖。”真客气!”咬一口,香甜到心里。这满院子的欢声笑语穿墙而出,荡漾成一路缤纷的日子。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瞧,一头黄牛牵出一曲童谣,牛背上的夕阳逝成绕绕的炊烟。柴灶前的火光,煮熟了天边的晚霞。

  “村外又村千户荫,树间生树四时青”。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许家山这棵古树焕发出蓬勃生机,已绽放出七届“中华许家山石头文化节”的节庆之花。石舍民宿、开元颐居、石头迷宫、房车露营基地、七彩玫瑰园……,这些将为原古石村添上浓抹重彩!
 
  许家山,我们还会再来,带着澎湃涌动的诗情!

【许家山印象】系列作品欣赏

泪目:闻许民村好书记叶全奖离世
木子叶寒:浙江宁海许家山十二时辰
 林巧玉:许家山的“桥”   
杨小娣:春行许家山  
天健:许家山村石头风   
王方:许家山老井    
小乔:许家山石屋     
周晓绒:许家山的石     
浦子:石头王国许家山    
南溪生:石屋许家山    
木子叶寒:石头之外    
应芳芳:烟雨迷蒙石头村
许家山石头村“迎财纳福”巡游活动精彩纷呈!
小年到啦!本周许家山石头村招财纳福活动等你来~~  

⊙编辑/林海燕

⊙图片/应满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