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下而求索”于“尝试”之路上 ——邱学华老师的创新思维与大胆实践(2)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2  村小任教显露峥嵘 

1951年9月,刚刚开学的武进县郑陆桥塾村中心小学教师紧缺。而在此任教的张惠芬老师就前来动员邱学华的姐姐到校代课。不过,姐姐认为自己基本未读过书,实恐难以胜任,她委婉回绝了邀请。然而没想到邱学华在旁听到后,鼓足勇气自荐能否去尝试一下,张老师听闻16岁的他,原在常州中学读高中,这在当时可谓是凤毛麟角了。所以,张老师当即立断:“什么都不用带,那里有床,有被子,明天跟我走吧!”

第二天,邱学华就跟着张老师起程了。行船五个小时到达郑陆桥镇,又步行土路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天色将晚之时,到达了塾村。

在张老师的引领下,邱学华见了许汉璋校长。许校长一听邱学华只有16岁并不满意,但碍于张惠芳老师的情面,同意暂时留下代课试用。于是,他立即布置教学任务:“你主要教五年级一个班的算术课,另外再教体育和图画课。”

其实,整个学校只有四个班,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各一个班。也就是说,邱学华初出茅庐,就担当起了这所学校四分之一的教学任务。

当晚,许校长即交给邱学华一本课本,通知他明天按时上课就行了。

真算得上大道至简,寥寥几分钟,任务交待完毕。

可邱学华从来没有教过课啊!这课本里到底有什么内容也一无所知啊!他整整一夜没有睡觉,觉得自己还是无法教好明天的课。

然而,临近天明,邱学华突发奇想,小孩子喜欢听故事,不如给他们先讲故事吧!多年的学生干部经验,以及自己对于故事书的喜爱体验,他相信讲故事一定会很好地吸引学生的。

可走进班里的时候,原本还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邱学华还是有点慌了。这些学生与他年龄相差不多,他们一看教师竟然是这么个毛头小伙子,就不由自主地纷纷议论起来。

不过,邱学华反而镇静下来了,毕竟是常州城里的,且在常州最好的高中上过学,比起这些农村孩子来,绝对称得上见多识广。

他沉着地对同学们说,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我先给你们讲几个故事好吗?

学生齐声说“好”。

邱学华以前看过《西游记》,可农村的孩子大多是没有看过这类书的,当他给学生一讲起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西天取经的故事的时候,学生个个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邱学华听了起来。英国哲学家洛克曾在他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就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邱学华在课堂上,由故事引入而创设了美妙惊奇的课堂情境,学习场域的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点和专注力。要知道,兴趣与关注即是思维的开始。

许汉璋校长担心邱学华讲不好课,管不住学生,就悄悄从教室外面看动静。那时候还没有校长听课之说,所以,许校长的室外巡视,并不能听到邱学华所讲内容。可他却看到了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听课的样子,于是,心中窃喜:这个小老师好厉害!

但算术课还是要讲的,如何讲?那个时候没有教参书,没有到其他教室旁听教师上课取经的规定,更没有前辈教师为他专门指导。无奈,他只好蹑手蹑脚地走到其他教师上课的教室窗台下,侧耳细听。之后,便是一遍又一遍地看算术书,再回想当年自己的老师是如何教学的。慢慢地,邱学华竟然探索出了算术教学的套路,甚至有点驾轻就熟了。

他喜欢上了算术教学,学生也喜欢上他的课。朱熹曾经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正是因为邱学华自己发现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与研究的乐趣,所以他拥有了更想要和他人分享和表达的内在渴望。

其实,何止于算术课?邱学华的体育课也很有看点,曾在武进中学篮球队训练的他,在这个偏远村庄小学的篮球场打起球来,真有点叱咤风云的味道,经常会引来声声喝彩。而高年级学生在他的指导训练下,有的还喜欢上了篮球,且学会了一些招势。课余时间,他还会带领学生去爬山,给他们讲故事。恰若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说:“人类的教育活动源自交往。”而前苏联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中也提出:“在儿童那里,发展来自于社会活动与交往。”可以说,无论是在学科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中,邱学华与孩子们的交往是真诚而平等的,是灵动亦是广博的。它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温和却强大的力量。短短一年时间,他成了学生崇拜的偶像,也成了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

于是,许汉璋校长见人就讲就夸,说学校里来了一位年轻的优秀老师!

第二年,许汉璋校长决定留用邱学华当正式老师了,并提拔他当了教导主任。时年,邱学华只有17岁。

邱学华越来越受到校长的器重,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不管安排什么课程,他都让其他教师选,而剩下的不管什么课,他都接受下来。小学里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图画、体育、音乐等八门课,他全都教过,而且教得都非常好。

其中最难的当属音乐课了。邱学华没学过弹风琴,可他虚心向其他会弹风琴的老师学习,悉心研究他们的指法和技巧。一有空闲,就弹琴苦练;二胡没拉过,也是天天学,天天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年轻教师,后来再弹起风琴与二胡来,竟然让专业教师都称道不已。

学习任何东西,都会遭遇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这是两种生命状态,当然,收获也迥然不同。如何选择,在于内心是否有责任担当。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言:“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责任的本质是什么?是爱。而教育之爱更在于以整颗心灵,去呵护儿童的心灵和思想的慢慢成长,且不懈追求。于此,邱学华做到了。他始终以一种“白刃可蹈也”的精神,奉献着大爱。他感动了学生,也成就了自身。

而这个时候,美好的前程也在邱学华面前闪现出亮光,他开始申请加入共青团组织。可是,上级组织讨论三次都不能通过,因为他的父亲是个历史反革命。

这时候,他遇到了教育局下派的焦溪区文教助理员戴祖祺。戴祖祺既是一位很正派的领导,也是很有教育情怀的人。他在全面了解邱学华的情况之后,担着风险,做了邱学华的入团介绍人,从而扫除了他成为团员的障碍。入团之后,又在这位助理员的推荐下,他走上了校长的岗位。

这一年邱学华年仅20岁。

邱学华不但把这所中心小学办得风声水起,而且使下属的四所村小也大有起色。

邱学华,在这个村小及其全镇,已经颇有影响了。

(原载于《新教师》,2016年第4、6期。)

陶继新

taojixin6789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读书在没有充分的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