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校之道】乡土文化成为重要教育资源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中心学校:

学校是生命绽放光彩的摇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谐地发展,是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中心学校一贯追求的目标。而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创建,即是其努力实现这一追求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何为“校本”?为何倡导?其实质是什么?这却是瑷珲教育实践者们在践行改革中更为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在探索校本课程特色化发展道路上,“以人为本”思想的引领,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校本课时的充足性与内容的多元化是其重要论域。

一、开展特色教育,把瑷珲文化纳入校本课程

学校教育以激发情感为课堂灵魂,而师与生的情感一定是寓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

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自觉地将学校课堂里的微观世界和社会文化中的宏观世界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寻找生活的意义。就像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在《透视教育改革》中所说:“教师有幸也有责任帮助所有学生成为内心的和外在的学习者,将他们与逐渐扩大的社会领域联系在一起。”学校依托原生地缘优势,融入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创编出校本教材《了解家乡,知我瑷珲》。并根据不同学年段,设定目标分层、内容分块,切割“大饼”操作。一二年级的《风采瑷珲》,让学生简单了解家乡发展历史,如:古城瑷珲名字的由来、陈列馆和知青馆等旅游景点的概貌等,让学生感知家乡美景。三四年级的《灵秀瑷珲》,以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为主,让学生了解历史,体会沧桑变革。五六年级的《沧桑瑷珲》,则让学生铭记瑷珲的屈辱历史,了解瑷珲由兴旺繁荣到日渐衰败的过程,知道1858、1860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背景及由此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豪情。此外,根据学情,还在三至六年级开设《走进知青时代》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分类意味着多元,多元蕴含着民主,民主体现着尊重。由“校本”课程到“生本”教学,人的发展始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追求。而瑷珲文化的融入,则使得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联系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持续地扩大和加强,从而加深了彼此的相互关系。一如富兰所说:“教育的作用就是探索世界范围的认识和更复杂更深的接触和相互依赖。”

基于上述理解,再谈校本课程的实质意义,其即绝非仅仅字词上“以校为本”的表层含义,而是更深刻地指向以学校为主体形式的教育所应该具有的科学、理性的探索和发展路径。基于此道,特色化的发展必然会成为瑷珲镇中心学校校本课程的趋向和结果。

二、师生双向发展,将“以人为本”融入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据金天文校长讲,在开发、实施、编写、评价过程中,改变了教师传统角色,特别是专家引领、外出学习、同伴互助、案例反思等多种校本培训,引发了教师自觉学习,潜心钻研。老师们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过程中提高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2.校本课程的实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校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也让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地理环境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的意志、自信心等得到发展。学生不仅对家乡、历史、文化保持一份责任心,增添一份自豪感,还使长期被忽略的资源再次开发和利用,古老的家乡文化得以普及性的延续。学生在“充分感受、尽情展示、体验成功”的氛围中发展自我,展示丰采。特别是在陈列馆、知青馆、村镇的走访中,形成题材多样、内容不同、有见地的调查报告、小论文、主题演讲稿、情景剧、和手抄报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如同用激情点燃生命的第一缕晨曦,成为瑷珲镇中心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实施、评价校本课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更加明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声誉也迅速提高。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7年7月27日,第3版。)

陶继新

taojixin6789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读书在没有充分的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 点击上方“xxx”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