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镌刻在儿童心灵深处的学校课程

 王婷4h932oy4bh 2019-02-13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分校从1996年办学以来,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I类标准化学校”,被省教育厅、体育局授予“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被温州市教育局授予“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三小”(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培育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被授予“温州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窗口学校”。我分校多年来积极探索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特色学校的建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建设。我们把力争让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方面的个性特长在学校都能找到发展空间,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以实现我们的办学愿景:“办温暖教育,建和谐校园,铸百年品牌”。


一、学校课程发展优势

1.完善的教学设施。占地面积186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园林式布局,造型别致,分区科学。教学区:教室、办公室宽敞明亮,教室配置闭路电视、空调、多媒体小平台等设备;育英网站、校园网络、育英电视台、育英广播站、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课件制作室、音乐、舞蹈、书画、琴棋等专用教室俱全,配套设施完备。生活区:师生公寓干净卫生,设施齐全,24小时热水供应。学生公寓装有空调、电话。学生、教工餐厅用具均为不锈钢制品,备有烤箱、高温消毒柜、冷库等设施。伙食实行营养配餐(套餐);还设有24小时值班巡逻的安全保卫科、全天候服务的医疗保健、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区:拥有400米塑胶环形跑道的标准田径场、200米环形跑道塑胶田径场、小学生塑胶运动场、体育馆,2个塑胶网球场以及各类球场。建有2个校内小公园。校园绿化面积4.9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2.5%。

2.灵活的办学机制。学校创办者与管理者的职责权限明晰,“条块结合”式的管理体系功能完备。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校执行校长负责制,执行校长全面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并按温州市非公有制企事业建制,成立了学校党总支、工会、团委组织。总校执行校长室下设高中分校、初中分校、小学分校、总校办公室、督导室、后勤部。各分校、部室下设处、科、中心若干。管理体系人员精干,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为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确保激励作用的正确方向,小学分校还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学毕业班奖励考核办法》、《小学分校岗位职责》、《小学分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措施,使分校管理精细化、人性化、系统化。

3.斐然的教育成绩。小学分校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0名,实行准小班化的寄宿制精品教育模式。自建校以来,小学分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夯实日常教学管理,对于优生培养、学困生帮扶等工作,摸索出了一套有“育英”特色的管理办法。近几年,小学分校毕业班在瓯海区语、数、英、科教学质量调研中,成绩处于区A类学校领先地位,在家长、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4.前瞻的教育理念。2013年,小学分校以“和谐发展,追求卓越,建设温暖校园”为文化统领,狠抓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正能量,打造软实力,用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登高远望。以“爱”为校魂,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生涯发展作为小学分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科学治教、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从而优化基础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注重特色教育,构建和谐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立志培养德、智、体、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围绕“四强”即:知识功底强、创新意识强、身体素质强、自理能力强,“四证” 即:孝德修养证、知识技能证、兴趣特长证、生活技能证的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优质的教育服务。小学分校拥有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生活指导老师队伍,教学区和生活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学生安全管理、养成教育的无缝对接。“孝进万家”、“班级管理手册”等德育品牌的深入扎实的创建,逐渐形成了小学分校师生的独特精神风貌。稳步推进的《小学分校学生生活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家校联盟活动等,逐步落实创建温暖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两大目标,学生、家长满意度日益提升。

6.蓬勃的课程发展态势。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从1996年建校之初,就开始思考和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所以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我们认为:在我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校本课程开展是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继承我校多年来课外科技文体活动的传统与优势,结合学校师资、场地、经费及学生喜爱和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大小课程,它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校特色的拓展,它既在课堂35分钟内,也在课外。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始探索一些适合育英孩子的校本课程,让这些寄宿、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的孩子们能真正爱上这些“校本课程”,真正从校本课程中收获知识、兴趣、快乐、技能。我们把学校课程分成国家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



二、学校课程哲学

我们学校以“温暖教育”为学校教育哲学: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以“爱”为校魂,把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生涯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科学治教、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优化学校教育内涵,推进特色办学。

我校“温暖教育”的主要观点如下:

 1.教育是饱含激情的书写。凡称得上教育的东西,绝对不能缺少温度,不能缺少人性需要的精神气息,不能缺少让孩子心灵富足的温度。

2.教师应该是内心温暖的人。一名内心缺乏爱、缺乏温暖的教师,我们很难想象他会去传递温暖给学生。

3.教育是一个洋溢温暖、注足温馨、充满温情的过程。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温暖的性情,这是“温暖教育”的立场。

总而言之,“温暖教育”是学校制定的未来办学理念,教师应该是制造温暖的人群,校园应该是传递温暖的场所,教育应该是激发温暖的途径,最终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温暖的种子,温暖的干群关系、温暖的同事关系、温暖的师生关系、温暖的课程、温暖的课堂,组成了温暖的学校文化。

基于“温暖教育”之哲学,我们提出这样的课程理念:留给孩子最温暖的记忆。

1.课程即情绪研究。课程需时刻以儿童的需求为前提,要准确掌握儿童的兴趣点、兴奋点。课程应与儿童的情感方式密切相关,是温暖的而非冷漠的知识。当儿童对学习知识、学习场所、学习导师产生了情感,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课程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都尽量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这样才能把冰冷的知识转换成温暖的学习记忆。

2.课程即生命场景。“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场景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这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关,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发现,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意味着课程须臾离不开儿童的生命活动本身,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景游戏等多种授课方式,真正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过渡。

3.课程即细节教养。儿童是教养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教养”是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全过程来养成的,这也是一个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递的过程。因为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学校工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养育不同孩子而组成大家庭的过程,课程培养其教养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课程的细节教养应该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即:爱国有根、待人有情、谈吐有节、处事有理、言而有信、学习有法。

4.课程即生活原型。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生活即课程”的课程理念倡导让儿童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让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构建儿童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习得各种本领,使儿童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自身,真正让生活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基于上述课程理念,我校将学校课程模式定位为“暖记忆课程”。“暖记忆课程”是一项立足当前,惠及未来的重要工作,对提升学生在校快乐、幸福、温暖指数,对丰富学科教学内涵,满足学生对学校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校课程目标

我校培养德、智、体、艺全面发展,围绕“四强”的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知识功底强。热爱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知学习方法,了解世界,了解自我,感受学习的温暖。

——创新意识强。能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独立思考等思维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技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把部分观点、看法尝试实施。

——身体素质强。能通过校本课程的各项活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学习行为。

——自理能力强。提高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能适应新时代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求。

根据“育英”的育人目标,从“留给孩子最温暖的记忆”的课程理念出发,我们努力开发出形式多样的,给学生的小学生活留下深刻的“温暖的记忆”。根据上述育人目标,我们把课程目标的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表1:“留给孩子最温暖的记忆”课程目标及具体表现

 

课程目标

具体表现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知识功底强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倾听会质疑,留心观察事物,会操作简单的实验。

有主动自律的学习态度,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搜集资料,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规划自己的和家长一起规划旅行学习计划。

创新意识强

学会观察并做简单的记录,会进行绘画创作,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会操作简单的实验,并在实验操作中,做出简单的实验结论。能进行七巧板、美画板操作、创作。

学会分析实验数据,会发现问题并思考。能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小报制作。会动手制作一些小发明、小创造。

身体素质强

积极、愉快地参加课内外体育锻炼,并且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体育游戏。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

乐于参加体育游戏、比赛,初步掌握球类运动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一些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性休息,感受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乐趣,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的耐力。在团队互动中形成合作精神。

自理能力强

自爱:懂得交通安全、地震、火灾等基本知识;自律:不影响他们,学会礼貌用语;自理: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自爱:学会自我保护,学习食品安全;自律:学会集会礼仪;自理:学会整理学习用具,学会洗小件的衣物袜子。

自爱:学会疾病防治知识,了解青春期知识;自律:尊重、帮助弱势群体,学会主动整理公共卫生;自理:学会自己内务自己整理。

 

为了落实我校“留给孩子最温暖的记忆”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校着力构建与学校课程文化内涵相匹配的、以使每个学生都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为特征的“暖记忆课程”模式。


四、学校课程设置

为了保证课程的均衡性,我校把学校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类,通过整体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发挥课程的不同功能,在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要实现温暖课程的目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万能的课程。

(一)基础课程

根据国家、省、市各级要求,开齐开足语、数、英、科、音、体、美等课程,还根据我校寄宿制的特点(我们是7天上课、月底连休几天的上课制度,所以周课时比普通学校多出了整整2天课时),对基础课程的内容、节次等进行了增加,例如,语文学科,国家规定小学第一学段9节、第二学段7节、第三学段6节语文课,我校一周增加了3—4节“说话与写作”课程,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表达能力培养。类似这样的考量,我们在数学课程下增加“思维训练”、英语课程下增加“口语与表达”。针对低年级家长的需求,我们还在一、二年级开设了形体课、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

(二)拓展课程

拓展性课程是国家课程、学科课程的延伸,实施总体要求是普及项目与个性特长发展项目相结合。在传统兴趣活动的基础上,立足普及,以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并能在活动中体现自我,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其项目可分门别类,学校不作具体规定,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在学校条件许可情况下,力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依据自身个性特长,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其中一至两个活动小组的课程指导,在辅导学生发展特长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

根据我校多年的课程推进实践经验,概括为“六家”课程: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小外交家、小艺术家、小实践家。其内容分别是“传承经典 润泽心灵”全科阅读、诗词大会、主题联读、戏剧演绎;“开拓思维 启迪智慧”校园生活数学调查、生活中的数学探秘、数学思维进阶、数学小论文写作;“探索奥秘 创想未来”放飞梦想的纸飞机、 炫彩泡泡龙、丫丫创客达人、科学趣观察;“放眼国际 明理尚德”外语文化节、交际礼仪、孝德养正、小编辑部;“徜徉艺术 美化人生”传统国乐、欣新器乐、翰墨丹青、 玩转舞林;“走向社会 体验生活”研学旅行、社区调查。

表2:“六家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型

课程目标

课程名称(具体内容根据需求细化开发)

小文学家

传承经典

润泽心灵

全科阅读

主题联读

诗词大会

戏剧演绎

小数学家

开拓思维

启迪智慧

校园生活数学调查

计算“酷跑”

数学思维进阶

数学小论文写作

小科学家

探索奥秘

创想未来

放飞梦想

的纸飞机

炫彩泡泡龙

模拟实验室

科学趣观察

小艺术家

徜徉艺术

美化人生

传统国乐 

欣新器乐

翰墨丹青

玩转舞林

小外交家

放眼国际

明理尚德

外语文化节

孝德养正

交际礼仪

小编辑部

小实践家

走向社会

体验人生

研学旅行 

社区调查

丫丫创客达人

steam

 

(三)特色课程

学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具有“育英”特色的课程:如我校的“孝进万家”教育已经实施了将近10年,《德育报》头版整面介绍了我校的“孝徳”教育,并且被评为“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再如我们的书法教育、抖空竹活动的开展,都是颇具特色的,特别是特色双节——男孩节、女孩节给在校的每个孩子留下温暖的回忆,在瓯海区、乃至温州市有一定影响力。这些课程符合我校提出了教育哲学——办“温暖教育”,学生在这些课程中渡过育英六年的小学生活,留下了许多“暖记忆”,让学生成为“知识功底强、创新意识强、身体素质强、自理能力强”的育英学子。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表3:“暖记忆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亲近母语

经典诵读

(1)“请你读一读”:图文并茂的诗篇原文;(2)“请你说一说”:对诗文辅以注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3)“请你唱一唱”、“请你画一画”、“请你演一演”、“请你填一填”等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技巧。

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英语视窗

(1)播放英语歌曲;介绍西方国家人文风情;(2)英文歌曲演唱秀;(3)英语日常用语口语秀;(4)英语手抄报秀;(5)英语小短剧秀;(6)英语故事演讲秀;(7)英语百词争优秀。

营造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节日文化知多少

(1)编撰《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教材;(2)开展“传统节日知多少”、“传统在身边”、“我与传统节日”等主题活动;(3)借助古代蒙学读物、古代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了解不同节日的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传统节日民俗,从而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民族精神,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

男生女生向前冲

每年的5月20日为女孩节,11月11日为男孩节,每个女孩、男孩们在这一天里,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参加游戏、游园等活动。

通过校本节日的设立,加强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升住校生的幸福感和温暖指数。

孝徳文化

(1)编制《孝徳教材》;(2)践行《孝敬卡》上的孝心孝行项目;(3)亲子阅读;(4)写家书· 表孝心;(5)开展“十佳孝星”、“百名孝子”评比活动,举办十佳孝星家庭颁奖晚会;(6)亲子义工;(7)亲子运动会。

 

融合传统孝道文化精华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使孝敬教育系统化、生活化、多元化、常态化,促进学生知恩、感恩、推恩品质的形成。

走进艺术殿堂

(1)演唱一首喜欢的歌;(2)学习演奏(欣赏)一种乐器;(3)参加一次表演;(4)创作一幅美术作品;(5)听一场音乐会;(6)创作一幅书法作品。

发挥“校中校”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校成为艺术育人的宣传和示范窗口。

争做空竹大将军

(1)开发出具有育英特色的“抖空竹”体育校本课程;(2)我会初级空竹“12式”;(3)争做初级空竹大将军;(4)我会中级空竹“24式”;(5)争做中级空竹大将军:(6)我会高级空竹“36式”;(7)空竹达人秀

将“抖空竹”这一传统运动技艺与现代体育课程相结合,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

 “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综合性”是我校课程的主要特色。我们拥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综合学力的培养,始终让我校的语、数、英、科四门基础学科成绩保持区域领先地位。拓展型课程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厚实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未来和终身发展服务。特色课程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诗意的生活。优化的课程结构,完善的课程体系给每位育英学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体验,满足了每位同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五、学校课程实施

(一)以多元智能为切入点,分析儿童的课程需求

1.搭建学生发展的温暖舞台。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温暖记忆课程”开发主旨在于开启学生的多元智能,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持续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最温暖的记忆”搭建了温暖的舞台!

2.多元课程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将母语阅读、英语视窗、孝徳、节日文化、空竹、艺术等课程纳入“温暖课程”,这意味着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教师在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中,将目标指向学生特定的智能发展,并将每种智能与相关的学习工具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尽量丰富、综合地运用多元智能。确保每一位学生有机会使用某一种智能,包括他最弱的和最强的智能。

3.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儿童时代的温暖记忆”的各个课程内容,都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份围绕主题进行活动的清单,允许学生选择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展示方式,通过绘画、舞蹈、歌曲、讲故事、手抄报、调查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多元智能运用,真正做到培养出“四强”的学生,并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留下“温暖的记忆”。

(二)以多样课程来源为抓手,推进课程深度变革

我们把课程分为三种:场景课程(直接的、体验的课程)、语义课程(转述的、间接的知识)、内隐课程(自我反思的课程)。在“暖记忆”课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场景课程、语义课程、内隐课程进行分类,争取以丰富多彩的场景活动、鲜活有趣的文字读本、深刻有趣的自我反思,让学生在“温暖的记忆”里获得多元发展。

以“孝徳文化”课程为例,我们可以把课程内容按照场景课程、语义课程、内隐课程进行以下规划:

表4:“孝徳文化”课程内容

 

名称

目标

分类

年级

内容

孝徳文化

融合传统孝道文化精华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使孝敬教育系统化、生活化、多元化、常态化,促进学生知恩、感恩、推恩品质的形成。

场景课程

一年级

亲子游活动

二年级

讲孝敬故事比赛

三年级

 “让‘孝’驻心间”主题诗歌朗诵会。

四年级

育英电视台观赏爱心电影。

五年级

举行“传唱爱心小歌手”比赛

六年级

毕业感恩典礼

语义课程

一年级

校本教材:《单衣顺母》《学会感恩》《孝子鱼,孝女绳》

二年级

校本教材:《走进刘翔心灵》《感悟亲情》《感母恩,忆母情,谢母恩》

三年级

校本教材:《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家庭礼仪,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从心做起》

四年级

校本教材:《难报三春晖》《孝敬父母,子女责任》《无私的爱》

五年级

学习校本教材:《我和父母的故事》《小故事 大道理》《家,温馨的港湾》

六年级

校本教材:《都是因为爱》《孝顺 孝敬 孝心》《感恩母亲,拥抱亲情》

内隐课程

一年级

评选“孝星”;实践“十五个孝行”

二年级

评选“孝星”;实践“十五个孝行”

三年级

评选“孝星”;实践“十五个孝行”;讲自己的孝徳故事

四年级

评选“孝星”;实践“十五个孝行”;开展“采访父母·算亲情账”活动

五年级

评选“孝星”;实践“十五个孝行”;写家书· 表孝心

六年级

评选“孝星”;实践“十五个孝行”;制作孝徳手抄报

(三)以“课程地图”为方法,推进课程研修活动

“课程地图”是把多元智能发展和课程进行整合的一种设计理念,例如“温州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绘制课程地图如下:

 

表5:“课程轮结构”示意图


这种课程地图的描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如何围绕智能设计一门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考虑课程的多种选择和观念。对于课程匹配的选择,教师可以放大、扩充、完善;对于与课程相悖的选择,教师可以舍弃。

六、学校课程评价

温暖课程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温暖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基于以上特点,制定温暖课程的评价方案。

(一)搭建温暖的课程评价框架

1.课程内容的评价

 “暖记忆课程”评价应以“温暖”为主题词,进行评价。以“温州传统民俗文化知多少”为例,课程评价表如下:

表6:多元评价表

 

课题 

温州传统民俗文化知多少

设计者

XXX

课程类型

  场景课程       语义课程      内隐课程(在  内打“√”)

下列活动与各种智能的相关程度如何?

XXX:非常相关    XX:中等相关    X:有一点相关    不相关空缺

活动

多元智能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温州传统民俗文化的信息?(网络资料说明、绘画展示、歌谣演唱等等)

语言智能

XXX

数学逻辑智能


音乐智能

XXX

身体运动智能

X

自然智能

X

自我认识智能

X

视觉空间智能

XX

人际关系智能

X

教师介绍部分温州独有的传统文化:拦街福、瞿溪二月初一集会等等

语言智能

XXX

数学逻辑智能


音乐智能

XX

身体运动智能


自然智能

XX

自我认识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XX

人际关系智能


以温州民俗节日文化为主题,分组讨论并设计制作手抄报一张。

语言智能

XX

数学逻辑智能

X

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自然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

XX

视觉空间智能

XXX

人际关系智能

XXX








按照场景课程、语义课程、内隐课程的不同分类,其评价的方向也不尽相同:语义课程主要在课堂进行,评价时要摆脱以往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主观印象,不沿用按既定项目、分支打分的方式,用“多元评价表”考察其兼顾学生智能发展情况,并注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语义课程中容易提供学生发展契机的课程内容设计;场景课程则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的多元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内隐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多进行“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发展。场景课程、语义课程、内隐课程数管齐下,学生的多元智能才能得到均衡发展。

一种智能就是理解“温暖课程”的一扇门,每种智能也是一种独特而令人兴奋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每个课程环节中自由发展自己的智能,同时收获终身难忘的“记忆”。所以课程设计者应该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智能均衡发展的课程?

2.展示参与评价

展示参与评价,既是一种评价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评价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个语义课程、场景课程、内隐课程的补充。

(1)依据课程内容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参与评价,如:主题探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家长社会参与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而每种展示参与评价又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家长社会参与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这些展示参与评价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环境,融合了场景课程、语义课程、内隐课程的不同特点,给学生留下一个个生动的“暖记忆”。

(2)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

(3)依据材料特点,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另外,成果展示的范围不同,采用的方式也可不同,按范围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

(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根据成果展示开展课程活动评价。成果展示是“暖记忆”课程的评价过程,还是反馈交流过程,更是是经验共享过程、调整深化过程,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教师包办或者置身事外,成为局外人,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成果展示的呈现形式、展示方法、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从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动的效益。同时,展示参与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而不是终结性、甄别性的评价。

3.晋级考证评价

晋级考证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是课程评价的有效补充。小学分校提出“四证四强”的育人目标,把“四证集结”(知识技能证、兴趣特长证、孝徳修养证、生活技能证)作为推动课程开发与开展的重要途径。如“孝徳修养证”的晋级考证评价操作办法:

 孝徳修养证评定内容(36项):

表7:“孝徳修养证”评价内容

 

序号

评 定 内  容

1

“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成为我最亲密的朋友。

2

每次月假见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能和他们亲密拥抱一分钟。

3

在电话里我大胆地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你们!我爱你们!”

4

我很开心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递送水果、糕点、毛巾等物品。

5

我记住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

6

我也能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日小礼物,祝贺他们生日快乐!

7

我珍藏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给我的一些小礼物。

8

我会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爱我的、让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9

我会称呼不同的长辈,如堂哥、表姐、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

10

我会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和学习用品,乐于收拾房间。

11

我养成了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12

我懂得了孝敬,会认会写“孝”字。

13

我喜欢与我的亲戚朋友、邻居同学分享我的生日蛋糕。

14

我会自己主动洗澡,勤剪指甲。

15

我在家能有计划,有安排,自觉地完成作业,不让长辈操心。

16

长辈休息的时候,我会尽量保持安静。

17

我会双手接过长辈的奖品、礼物、红包,面带微笑,鞠躬道谢。

18

我会常给异地工作、生活的长辈打电话问好。

19

有好东西我会与长辈分享,比如:把美食送给长辈,给长辈盛饭夹菜等。

20

我会陪长辈逛街、散步,在相处中感受美好时光。

21

我能协助长辈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和他们分享劳动的快乐。

22

长辈生病时,我会嘘寒问暖,倒水送药。

23

我爱光盘行动,把节约用水、用电、用粮、花钱当成一种光荣,一种习惯。

24

我会招待客人,如倒茶,递水果,给客人让座,为客人开电视机等等。

25

我掌握各种安全知识,懂得自救自护并积极向长辈宣传。

26

我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不吵架,不打架,不随便拿别人的钱物。

27

我身心不舒服,会主动告诉家长、老师,会按要求服药。

28

我不跟长辈赌气、吵架,发现长辈不对,会委婉提示,不横加指责,大声吵闹。

29

我会关注长辈的安全、健康、情绪,会提醒、安慰他们。

30

长辈面前,我会主动谦让,比如:美食、座位、遥控器等

31

我不会嫌弃长辈,能体会长辈唠叨中的关爱。

32

外出前我会主动征求长辈意见,同意后才行动,并能按时返回。

33

我会提醒、陪同父母做一些孝敬长辈的事。

34

我懂得做客的礼仪,如打电话预约,先敲门,感谢别人的邀请、款待,谦让等。

35

我会用我的零花钱支助需要帮助的同龄人、灾区人民。

36

我乐于帮助社区孤寡老人,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②孝徳修养证评定方法:每通过3项,晋升一个级别,颁发一本证书;每学期晋级一次,最高级别为12级;每学期的第一个月申报,第四个月评定。12月份没有顺利通过的,第二个学期继续参评。

学生通过晋级考证,获得课程学习评价结果,同时每个月的晋级考证结果作为当月“育英骄傲人物”评选的重要参考,每个学期的晋级考证结果和“育英骄傲年度人物”的评选挂钩。做到以评价推动课程实施,用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发展。

(二)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温暖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校本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原则 学校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和延伸,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原则 学校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至少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的选择是校本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广泛性原则 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校本课程,只要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评审就可以列入校本课程目录。

动态性原则 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校本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校本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校本课程将淘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