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继新 孙双金|情智管理(2)——《情智教育十日谈》系列之二十六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戳 上 面  字,关 注 我 呦!

2.人性化管理

【孙双金】对人性的解读有个比较清醒的梳理之后,我们再回到管理中来,这样的管理就有了人性的基石,这样的管理才称之为人性化的管理。

我从教32年,当过6年班主任,5年教导主任,7年副校长,14年的校长。既被人管理过,也管理过别人,所以对管理中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会。我想用几则故事或名言谈谈我对管理的体悟。

第一个故事——《逃家小兔》。故事是这样说的: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不想呆在家里。于是,他对自己的妈妈说:“我要逃跑。” 

“如果你跑了,”他的妈妈说道,“我一定会追上你,因为你永远是我的小兔子。” 

“如果你追上我,”小兔子说,“我就变成一条鱼儿,跳进凉凉的小溪,从你身边游开。” 

“如果你变成一条凉凉小溪中的鱼儿,”他的妈妈说,“我就变成一个渔夫,我会抛下鱼饵等着你。” 

“如果你变成一个渔夫,”小兔子说,“我就变成一块石头,在高高的山崖上,让你够不着。” 

“如果你变成一块高高山崖上的石头,”他的妈妈说,“我就变成一个登山的人,我会爬上山顶,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一个登山的人,”小兔子说,“我就变成一朵番红花,藏在一个秘密的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一朵秘密花园里的番红花,”他的妈妈说,“我就变成一个园丁,我会在花丛里发现你。”

“如果你变成一个园丁,发现了我,”小兔子说,“我就变成一只鸟儿,从你身边飞走。” 

“如果你变成一只鸟儿,从我身边飞走,”他的妈妈说,“我就变成一棵树,让你来我枝头做窝。”

“如果你变成一棵树,”小兔子说,“我就变成一艘小船,扬着帆,离开你。” 

“如果你变成一艘小船,扬帆离开我,” 他的妈妈说,“我就变成风,吹着你,让你开往回家的方向。”

如果你变成吹着我的风,”小兔子说,“我就去参加马戏团,做个空中飞人,在你摸不着的地方荡秋千。” 

“如果你去做空中飞人,”他的妈妈说,“我就做一个走钢丝的人,我会穿过空气,走到你身边。” 

“如果你变成一个走钢丝的人,向我走来,”小兔子说,“我就变成一个小男孩,跑进大屋子里躲起来。” 

“如果你变成一个小男孩,跑进大屋子里,”兔妈妈说,“我就变成你的妈妈,用双手捉住你,把你抱在怀里。 

“得啦,”小兔子说,“也许我还是就呆在这儿,做你的小兔子吧。” 

它也真的这么做了。 

“来,吃个胡萝卜吧。”兔妈妈说道。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大多数人呢,在解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倾向于故事的主题是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可是我在解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故事还能解读为人性渴望自由。你看小兔子那么小,就对他的妈妈说“我要逃跑了”,他要挣脱妈妈的怀抱,他要寻找自己的自由,他要在自由中成长。他一会儿变成小鱼,一会儿变成石头,一会儿变成花朵,一会儿变成小鸟……总之,他就是要冲破妈妈爱的怀抱,挣脱妈妈爱的禁锢。自由啊,是人性当中最宝贵的东西。因为自由,才可以放飞我们的心灵,可以胡思乱想,可以奇思妙想,所以我们的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一旦我们失去了自由,那就失去了快乐,失去了思想,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仰望星空的美好情怀。

【陶继新】兔妈妈爱自己的小兔子,可是,这爱里,更多的是对小兔子的不放心,更多的是束缚。您说得对,渴望自由是人的天性,也是动物的天性。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写得真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生命爱情都没有自由重要,因为没有了自由,就没有快乐,就不可能幸福。而且,没有了自由,连创造力也会消减,甚至连工作都会做不好。

小的时候学习历史,便惊叹于埃及奴隶在建造金字塔时的巨大创造力与艺术匠心。数千年来,对于奴隶创造这一亘世奇迹没有多少人怀疑过。但瑞士一个钟表匠从自身的体验中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因为,在自由的状态里,他可以将钟表制作得误差减少到零;可在监狱里不管如何努力,也不能将误差减少到十分之一。所以,他不相信一个在不自由状态下的群体可以创造出如此伟大的世界文明。于是,他断言:金字塔建造者肯定不是失去自由的奴隶们,而是一批虔诚的自由人。

事实证明,这种思考是正确的。一个行动与心灵都不自由的人,不可能完成一项最壮美的事业。因为,这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更有心态,特别是审美观照。审美必须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完成,而且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灵的自由与愉悦。一个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无法再去审美性地创造。

2003年,经过考古发现,埃及向世界宣布:金字塔是由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创造的。

这给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教育也是如此,老师之教,学生之学,本应当如孔子、苏格拉底一样,相互间一起自由而又快乐地探索求知,而不应是一种身心交瘁的苦役。既然如此,就要给老师和学生以最大化的自由,让他们在审美中享受教育与学习的快感。

是的,没有不喜欢自由的人,谁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限制太多。老师与学生也是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为教师与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呼吸的人文环境。

可是,现在的教育管理往往是以牺牲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为代价的,尽管有的领导很负责任,把教师与学生管得风雨不透,甚至有了“无缝隙管理”的流行提法,可是这种管理,适合的只是工厂制作机器零件而已。

其实,管理的最佳状态是与团队一起创造愿景,只有下属追索你且甘心为你献身的时候,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你们学校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与越来越多的教师乃至学生心灵自由地共同创造着共同的美好愿景有着内在的维系。

【孙双金】《逃家小兔》这个故事给我管理的启示是:在管理中要给教师自由,给教师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自由的教学个性。

怎么给教师自由的时间呢?我的体会是,在教学管理当中,要减少那些形式主义的、繁琐的、低效的管理措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有创造力的工作。拿教师的备课来说,有的领导在查教师备课本的时候,他关注的是老师备课写得详细不详细,字写得工整不工整,教学环节是否面面俱到。而我不是这样考虑的,我认为教师的教案是备课的最终环节,它恐怕只占备课的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教师备课包含哪些内容呢?拿语文学科来说,首先是钻研教材,解读文本;其次,要广泛地搜集资料,建立自己广阔的知识背景;再次,要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做到与自己以前教学思路有所不同,有所创新,跟他人的教学思路有所区别,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最后,还要考虑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在以上几个环节全部思考成熟之后,才提笔写教案。所以我们学校对教师的教案检查就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年轻教师要看详案,中老年教师可以写简案,也允许成熟教师拿往年的教案,但是必须要体现与时俱进,彰显二次备课。这样就把教师从写繁琐教案、工整教案的形式主义的管理中解放出来。

怎么给教师自由的空间呢?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给名师和特级教师以他们个人名义命名的专用办公室。原来一个年级几位老师或十几位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或多或少互相之间总有些干扰。而他处于自己的专用办公室内,所有的空间都是他的,他可以在里面读书,在里面踱步,在里面思考,在里面休息。这是他的空间,这里的一切都是他的。他在里面心灵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身体也是自由的。

怎么给老师自由的教学个性呢?我们的做法是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室内创立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我的教室我做主”!我理想中的学校,就是每一位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沉醉在自己独创的教学方法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校园啊!

【陶继新】孙校长,您是从当教师一步一步地走到校长这个位置的,教师的甘苦,您是一清二楚的。那么,是不是清楚了就一定能给教师自由了呢?不一定。我发现有的校长也是从教师提拔起来的,可是,当了校长后反而变本加厉地管制教师,特别是要求教师都要写详细的教案。这里面不只是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问题,还有一个人格与观念的问题。《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孔子则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白了这些道理,且有了一定的人格作基础,就会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给予教师适当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发挥其生命的个性,从而走向自由高效的教学境界。

您上面谈到的教师写教案的事情,可以说是很多学校老师们的一个痛。其实,教师写什么样的教案,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还是说到您在德州作报告的时候,您说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课,而且对这一课并不熟悉,可是,您随后要上公开课,而且上得非常成功。可以想到,您几乎没有多少备课的时间,教案肯定写得更少,甚至有可能没有写教案。那么,为什么还会如此成功呢?因为上任何一节课,如果教师的文化积淀不厚,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即使备课备了很长时间,即使将教参书背会了,也不会教好课的。而您呢?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一般老师甚至一般名师没有的智慧与品格,对于一篇新的课文,虽然只看了一遍,就可以马上了知其间的内蕴所在,以及相应的教学方略。从表面上看,您没有在这一篇课文上下多大的功夫,可实质上,您已经为上这一节课准备了二三十年了。教学,不但功夫在诗外,功夫也在平时啊!

有一年我去潍坊讲课,原以为他们要我讲我以前讲过的报告题目,可是当天晚上,主办方却要我讲“高效教学”的内容。可是,我从来没有讲过这方面的报告,但是我没有推辞,当晚用了两个来小时的时间做了个PPT,第二天讲了整整一上午,结果是好评如潮。很多人认为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很多年了。那么,为什么突然讲还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呢?因为我在此前就这个问题已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这方面的鲜活案例也非常多。所以,一旦讲起来,就特别有感觉,成功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可是,当年我开始在曲阜师范学校教学“文选与写作”课的时候,却远远不是这个样子。以前没当过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教,也没有名师引路,全凭自己探索着去教。为了教好每一节课,我不但要写教案,而且还要写讲稿,晚上学生自习课结束后,我还要对着空教室讲上两到三遍,直到满意为止。讲完之后,就写反思性的文章,不少文章还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成了特别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了。这也验证了您让不同教师写不同教案的方法是正确的。

成立名师工作室,会给这些名师以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让他们感到很有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这也向其他教师传递了一个信息,只要努力教学,成了名师之后,也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室。当一所学校的老师们都想方设法在教学上下功夫的时候,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少了,教学水平也自然而然地上去了。

【孙双金】第二个故事——《郭橐驼种树》

故事是这样的——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观赏游乐的富豪人家和种树卖果盈利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因为橐驼种的树,即或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它的天性是舒展它的根部,它的培土要均匀,它的土要用原来的土,给它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不再回头看。栽种时就像对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就像丢弃它一样。那么它的天性得到保全并且它的本性能够充分地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就换上新土;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不同的人,却又太过于溺爱它们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甚至有人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验察土的松与紧,这样就与树木的天性逐渐地一天天地相背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做官治民,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而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很好吗?我问种树,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管理要顺性而为。人之本性是什么呢?本性是向善、向上为主流的,那我们的管理就应顺着人向善、向上的本性去作为。但是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许多管理者却未必懂得这个道理,往往做一些忤逆本性的事情来。我曾经在县城小学做过校长,后来来到了省城小学做校长,两相比较,发现省会城市的学校管理更追求精细化、精致化。精细化的管理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带来的是管理过于具体、过于细致。过分具体和细致的管理就把人的时间全部控制住了,给个人的自由发展限制太多。我曾经打比方说,城市的管理是精致化的,因此城市的风景是盆景化的,处处风景都很好看,但是缺乏参天大树;县城的管理是粗放化的,整体风景没有城市好看,但是它能长出参天大树,因为它给个体的自由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美国记者考察团来北小访问

【陶继新】郭橐驼虽只是一个种树之人,可却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不但知道种树需要顺其天性而种,还知道做官治民也是如此。由此我们想到现在的学校管理,尽管有些校长特别关注精细化管理,也不能说精细化管理没有大的作用;可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过精过细,就有可能束缚教师的手脚,让其本然就有的聪明才智难以施展出来。所以,有的可以精细,而很多时候,则要顺性而治,从而让教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校长,正巧赶上省级领导来学校检查。我想,只好等检查过后采访了。没想到,校长说采访照常进行。我问,不是有上级领导检查吗?您这个一把手不陪怎么行?他一笑,说那是分管教学校长的事情,我不能越权行事。我说,上级领导不高兴怎么办?他又一笑说,如果整天想着领导不高兴,当校长的忙得团团转也不行。于是,整整一个上午,都是我们两个面对面而谈。中午学校要招待领导,我想,校长一定要去陪领导的,我不会喝酒,最怕与领导一起吃饭,看来只好与之一起“受罪”了。没想到的是,中午,他按我的提议带我到了学校旁边的一家小快餐店,用了20多分钟吃了一点便饭,便自然地回到学校去了。问起上级领导,他还是一笑,说有副校长呢!

整个采访期间,以及午餐时,他都没有接到一个电话,没有一个前来请示者。

下午,在采访该校的中层领导时,发现他们个个意气风发,看得出来,他们的心灵是处于自由状态的。说起各自的工作,侃侃而谈,多有亮点闪现。问及校长在其中有何指导意见,他们笑了,说,校长不会管得这么细的,他是充分放权,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才智。校长甚至说:“在很多方面,他是我们的小学生。”我想,他们是不是由此就不尊重校长了呢?便问及他们对校长的看法,谁知个个由衷地赞叹。他们说:“校长如此信任我们,干得再多也感觉不到苦和累了。”

上午接待上级领导的那个副校长姗姗来迟,是因为上级领导喝起酒来没完没了,迫不得已多陪了几杯,直到不胜酒力,方才停了下来。问他校长自始至终未与上级领导见面,会不会被怪罪?他说,不会的,我们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哪位学校领导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规定,包括接待也是这样,任何人都不能越权行事,校长更是如此,他从来不会管得这么细的。上午是来检查教学工作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就成了学校接待上级领导“法”定代表人。他说:“我们已经形成了品牌,上级领导也已习以为常了。”

我开始研究这位校长,发现他看了很多书,而且多是高层次的书,包括教育之外的哲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书。他写了很多文章,出了书,在全国课堂大赛中还几次拿到一等奖。

您知道这位校长是谁吗?就是在全国课堂大赛中与您一同拿一等奖的青岛的张伟校长。

在这方面,您与张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上次去你们学校采访您的时候,整整一个上午,您也是没接一个电话。外面来人,您也是让副校长去接待,而且午饭我们也是两个人在一起在你们食堂里吃的饭。

不过,并不是说您与张伟该管的没有管,而是相信了副校长及其老师,让其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形成了一种学校管理文化,进而让人人有了顺其天性而发展的可能。

【孙双金】陶老师,谢谢您的鼓励,我还做得不够,需要继续努力。向张伟兄学习!

陶老师,我还要跟您谈论一个现象:我发现老一批教育名家,很多是在大城市中生长的。例如,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贾志敏老师、霍懋珍老师等等。但是在中青年教师当中,好像大城市土生土长的就比较少了,相反中小城市产生了一大批知名教师。例如,小学界的窦桂梅老师、王崧舟老师、华应龙老师等,都是从中小城市出名之后才调到大城市的。为什么当下的大城市培养不了自己的名师呢?值得好好反思。

我在北京东路小学任校长,看到我们老师那么忙,都不忍心。老师们平时忙什么呢?忙于应付检查,忙于参加各级的培训,忙于参加各种会议,忙于接待形形色色的家长……尤其是城市教师的培训,我感到已经到了没法忍受的地步:有校本培训,有区级培训,有省市级培训,还有片区的各级培训活动。本来我们都是渴望学习的,但是因为那些无效或低效的培训活动,反而倒了教师的学习胃口。这不是把培训活动引向了它的反面吗?这不值得我们所有管理层的同志深刻反省吗?

【陶继新】现在培训那么多,为什么收不到相应的效果,甚至有了相反的作用了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凡事都有个度,过多则会走向它的反面;二是培训的层次与品位不高。一位校长,前些天来见我,感慨万端地对我说,他是来济南参加培训的。可他说,他是迫不得已才来的,这是“任务”,更是“受罪”。一些讲课人,水平非常一般,是靠了关系,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必选之人。这个校长说,我们听课的校长,有些要比讲课的水平高了不少呢。有的人讲的课水平相当差,不听又不行,只好在那里睡觉。其实,培训正如读书一样,也要取法乎上,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而现在的一些培训是取法乎下,得乎下下。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是一种负效应。

再说中小城市产生名师现象。一些大城市里的名校,检查的频率太高,来的人太多,当然,干扰也就多。《学记》有言:“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学生春季入学,教官)不到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可是,现在学校一天就要接受很多次检查。更可怕的是,有的领导并不太懂教育教学,还要发号施令,校长与老师又不得不听。如此下去,怎样出名师和名校长呢?可是,中小城市里则不然,没有那么多人的关注,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的干扰,一些有志之士,则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有的校长与教师积蓄了一定的能量,又来到大城市里之后,就有了卓而不群的表现。您说到前面的几位名师与校长,包括您自己也是这样,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

【孙双金】“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柳宗元先生说得多么的形象、多么的生动啊!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文革的时代,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长每天早晨、中午都要围着村子吹哨子,招呼人们去出工干活。农民们一年四季365天几乎天天干活,但是却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呢?改革开放之后,分田到户,再也没有人催着你去干活了,但是家家却白米饭吃不完。为什么呢?同样是那么多土地,同样是那么多人,仅仅是把管理的方式稍作调整,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看来研究人性,顺性而为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当下教育界小吏们跑来跑去地大喊的场景看不到了,但是今天一个文件,明天一个通知,后天一个信息,大后天一个会议,却是屡见不鲜。因为他们不相信群众,不相信基层,他们总想有所作为,可是他们作为越大,扰民越多,基层就越得不到休养生息,越得不到自由生长的空间。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小鲜是不能折腾的,一折腾他们就全碎了。这样的道理当下不知有多少管理者还能谨记啊?

【陶继新】提到人民公社时期,我的感触太深了。因为我不是在大城市里长大的,而是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而且,直到30岁前,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时我们生产小队一百四五十人,麦收除去交公粮,只有一两千斤麦子了。我是30岁那年才上的大学,那一年,我一家三口,分了36斤小麦。可是,分田到户后,有的一家一年收的小麦多达数千斤甚至一万多斤,今年我二弟弟一家小麦就收了一万六千多斤。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真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而当时之苦之累,是现在人无法想象的,一年到头最多休息四五天,其他时间,都是天不明就起床,天黑了才收工,如果赶上挖河,晚上则要挑灯夜战,有时干到夜里9点多。我就是从挖河的工地上收到入学录取通知书的,浑身是泥地走进了学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人民公社时代,人人干得都不舒服,都不是为自己干的,没有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没有自由;而现在呢,不但是为自己干的,更主要的是自由,一年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农田里干活,其他都是悠哉游哉啊!看来,当给了生命以自由权的时候,创造奇迹就不是什么困难之事,而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教育不也是这样吗?现在究竟给了校长与教师多少自由的空间,教师又给了学生多少自由的空间?校长名义上是法人,其实,只有学校出了事的时候,才承担法人的责任;至于人权、财权等,校长则权力少之又少。这怎能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呢?而教师的自由度呢?也是少之又少,教材由国家或省里决定,成绩由上级考核,即使有的开发了校本课程,也多是一种陪衬。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其他行业都有了很大的改革,可是,教育依然在原地徘徊。这种体制与机制,让本应当有自由的校长与教师,没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当然,也就少了发展的可能。更可怕的是,一任领导一个想法,一任领导一个说法,从而让校长与教师无所适从。任何人,只要没有自主自由的能动性,也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了。

【孙双金】第三个故事是《西游记》。《西游记》的主角是唐僧师徒四人。唐僧一心想到西天取得真经;孙悟空则保驾护航降妖除魔;猪八戒呢,也保护唐僧去西天,但是他贪吃贪玩,一心想留在高老庄做他的快活女婿;沙和尚则默默无语,整天挑着沉重的担子一路西行。

我读《西游记》读出了以下的感受:校长要学唐僧!校长为什么要学唐僧呢?因为唐僧有梦想、有目标、有愿景。他的理想就是一定要到西天取得真经,即使路上遇到九九八十一难,有那么多的妖魔鬼怪要吃他的唐僧肉,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他是多么的执着、坚定,百折不挠!我们校长也要有远大的理想,有坚定的信念,在奔向理想的途中即使有九九八十一难,也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有时我喜欢瞎琢磨,这管理者和领导者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区别就像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管理者这头狮子仅仅满足于让一群羊在一片草地,老老实实地吃草,不许他们互相打闹。而领导者这头狮子呢,则时时想着让这群羊到更丰美的草地去吃草,让他们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陶继新】您读《西游记》读出了一般人读不出来的内在意蕴。一般人认为,唐僧软弱无能,有的时候还错怪孙悟空。然而,他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同时,他还很得上司的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既给袈裟,又给金碗;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唐僧那种不取真经至死不归的精神,昭示的是一种坚强的信念与必胜的信心。如果校长能如唐僧一样认定目标誓不罢休的话,就会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奇迹。

一般人读《西游记》,总是认为孙悟空的本事大,关键时刻,只有他才能力挽狂澜,转危为安。没有他,唐僧师徒休说抵达西天,半路之上便早已为妖魔鬼怪所害。可是,一个团队中不只需要孙悟空这样的人,就是猪八戒,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物。猪八戒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但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团队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孙悟空苦恼的时候,上司不能得罪,老实憨厚的沙和尚又不忍伤害,只好通过戏弄猪八戒来排除心中的郁闷。反正猪八戒是个乐天派,任何的指责都不会放在心上。一件事情做不好,大家都可以把责任推到他头上。这样就节省了内部处理问题的时间。而由于他的存在,其余的人员自然而然就会对自己有一种信心,因为他的能力一定比八戒强。沙和尚言语不多,无怨无悔地承担起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这种任劳任怨的品质,恰恰是当代青年缺失的一种品质。

一个团队,不可能没有摩擦,但不能缺少理解与谅解;在前进的路上不可能没有曲折,但不能半途而废;各人的能力有大小、位置有高低,但不能不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形成合力抵达既定的目标。

【孙双金】您对团队的解读很是精辟,尤其是对猪八戒作用的分析让我深受启发。

我说校长要学唐僧,如果说校长是唐僧的话,那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就是他的教师团队。孙悟空是什么人物呢?他能腾云驾雾,他能降妖除魔,他能七十二般变化,他就如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的台柱,他们是学校的门面,他们是学校的形象。校长要依靠他们,要重用他们,要发挥他们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骨干教师毕竟是学校的一小部分,占到教师团队的五分之一左右。那五分之四的人群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大部分是沙和尚式的人物,默默无闻,但担起了学校工作的大多数。如果把学校比作一艘大船的话,那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划桨的水手。校长对待这批沉默的大多数,要善待他们,要关心他们,要呵护他们。可不能因为他们不能为学校争面子、树形象就轻视他们,忽视他们。那猪八戒式的人物呢?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脸皮又比较厚,他们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大家心里有什么不满,有什么郁闷,有什么烦躁,就向他们身上倾泄。他们就成了团队的开心果、润滑剂,团队也少不了他们。

“创意  让生活更美好”新学期开学典礼

【陶继新】校长在掌握大方向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知人善任,在学校里,教师的人格与水平高下不一,这是一个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所以,不能怨天尤人,而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给予不同的任务,从而让其发挥所长。领导不是凭空想叫谁当就谁当的,必需有本事,能力强。不然,就会影响工作,误人子弟。大家要求进步的心愿诚然可贵,但真正进步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文化品位,才能接近孙悟空的水平,进而成为不负众望的“大师兄”。同时,那些没有孙悟空本事大者,则可能有小本事,有孙悟空没有的另外的本事,那么,就让他们干他们可以干得了、干得快乐的事。二是善待所有老师,特别是那些被一般人认为没有能力的教师。他们之所以没有出类拔萃,原因不是一方面的。校长除了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之外,就是要认可这个现实,要容忍能力平平者。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或者一点成绩的时候,要用放大镜的眼光来看他们,鼓励表扬他们。这正如老师对待学困生一样,要厚待他们。这会让他们感到在这样一个团队里,自己是被尊重的,是有价值的。只有人人工作起来都快乐的时候,整个团队才能形成一种巨大的生命能量,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原载于《情智教育十日谈》,陶继新、孙双金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