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杰 现任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开小学校长,兼任德州市小学校长联盟主席、山东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山东省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曾获得山东省首届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长、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德州市劳动模范、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市优秀科技校长、市青年科技奖、市美丽校园工程指导专家等称号。 成立名师俱乐部,让一群人走得更远 【孟 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于2008年任德开小学校长,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关键不是硬件也不是资金,而是教师。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对于学校,有如太阳对于宇宙,他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运转的力量和源泉。 【陶继新】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小学亦然。七年来,您不正是在培养学校名师上下功夫吗? 【孟 杰】在培养名师方面,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开展了诸如“青蓝工程”“外出培训”“能力比武”等举措,但这些举措并没有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经过认真反思我认识到,在传统意义上,教师大多是在行政命令的逼迫下被动成长,正如“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我们叫得很响的“名师培养”工程,其效果往往难如人意。 【陶继新】教师的发展,需要外因,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教师并非不想发展,不少教师也有过名师梦想,可若干年后,这种梦想并未成真,也就失去了信心,以至懈怠起来。这些年,你们学校教师发展意识强,有些原本默默无闻的教师,已经脱颖而出成了名师。 【孟 杰】李振村校长说:积极主动的成长状态,一定因为有安全的环境,一定来自内心的驱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就应该在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动力,以及给教师创设安全的成长环境上动脑筋、做文章。 【陶继新】李振村所说安全环境很有意义,教师成长不仅要有一个安全环境,更需要您所说的内动力,这才是发展的核心元素。 【孟 杰】几年来,德州市教育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从师德中寻找教育发展的力量”,升华师德建设阶段的核心内容就是出名师。2014年2月26日,在市教育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正式成立。 【陶继新】刘民生主任很有思想,也很有责任感。“名师成长俱乐部”,我也很喜欢这个名字。俱乐部就有自愿的意思,而且还有心理的安全感。当然,目的是明确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 【孟 杰】成立俱乐部的目的就是培养名师。什么是名师?是首先需要我们明确的问题。 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国家、省级名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但我们一致认为:一名老师有特长,经过努力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色,用自己的职业特色培养出有特色的学生,并带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这样的老师同样可以称为名师。也就是说在俱乐部里名师的第一个标准是有职业特色。 【陶继新】有不少拥有名师头衔的教师是很有水平的,可是,有些也是名不副实。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在其名气有多大,而在其品质之优与业务之强。只有学生高度认可与特别喜欢,又能对学生终生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您所说的职业特色,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 【孟 杰】再就是名师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去年我参加第五届新学校会议,有幸听了俞敏洪的精彩报告,他用自身的成长经历总结出: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认为,教师成长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陶继新】习惯是情商的核心要素。一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人说需要21天才能形成;其实,有的时候还要更多,不但要重复,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 【孟 杰】与老师成长密切相关的习惯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主动发现、研究学生的习惯,具体到教师的工作实际中,更应该养成发现、创新、反思、研究、勤奋、写作的习惯。 【陶继新】是的,教师不但要自己形成好的习惯,还要通过发现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的习惯好了,也就为其一生成长种下了一颗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这颗种子破土而出,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孟 杰】所以,俱乐部的工作原理就是以教师职业特长发展为载体,进一步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职业理想,激活教师的发展潜能,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境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最终成长为名师。 【陶继新】每一个教师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只不过有的时候被漠视甚至压抑了而已。当像您所说的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之后,其内在的潜能就会喷薄而出,于是,之前想象不到的奇迹就有可能出现。这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激励,也会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继续前行,去攀登另一个高峰。 【孟 杰】在俱乐部吸收会员上我们也动了一番脑筋。俱乐部是一个群众性组织,教师在俱乐部里发展不会受到行政命令的约束,所以,教师成为俱乐部会员没有任何门槛,全凭个人自愿。当宣布俱乐部成立时,有50多名教师报名,但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之所以报名,只是不想给大家留个不积极的印象。据此情况我们提出:入会要认真学习俱乐部章程,庄严宣誓,并自愿交纳1000元保证金。并且规定会员一次无故不参加俱乐部活动,要从保证金里扣除50元,确保俱乐部所有会员都是发自内心主动发展的。起初有些老师对交钱表示不解,但我们认为,老师能把钱放到学校,这样的老师肯定是抱着“壮士断腕”,迫切渴望发展的心情加入的,这1000元钱就是衡量老师发展决心的“试金石”。最终有37名志同道合的老师齐聚一起。 【陶继新】俱乐部成立伊始,就有了自主、自由、自愿的特点,当然也就有了发展的内在动力。37名教师义无反顾地要踏上发展之路,为自己,也为学生,为学校。形成一个团队之后,就有了同行者、同心者,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会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解决。再说,当人人都在发展的时候,也就形成了一个群体向上的发展场;这个场又在悄然地推动着每个人前行,于是,发展就有了“身不由己”的特点。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习惯,甚至步入乐此不疲审美状态。 【孟 杰】对,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只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陶继新】脚印与脚印的组合,才是力量的象征。不但会走得远,而且会走得好! 构建“13665”模式,让名师养成六个习惯 【孟 杰】经过一年多探索,我们形成名师培养“13665”模式:俱乐部教师,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行“六微”研究,培养六个习惯,认定五个职级,实现教师成长,我们把它称为名师培养的“德开模式”。 【陶继新】“德开模式”因为来源于实践,才有更强的生命力。于是,教师沉在“水底”的潜能就会自发地浮出水面,进而闪烁出熠熠的光彩。 【孟 杰】教师加入俱乐部后要找到职业特长,根据自己的职业特长确定发展目标,根据发展目标,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俱乐部倡导大家一年找准自己的职业特长,至少培养三项好习惯;两年成为校内外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至少四项好习惯;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努力争做教学名师,力争有专著出版,培养六项好习惯。 【陶继新】好习惯养成越多,发展也就越快。还有一点,那就是好习惯会让这些教师更有修养,更具品位,具备名师风范。尤其是第三年要求教师力争有专著出版,应当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真正的名师,就要有“立言著书”的功夫。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不少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写书已经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甚至有水到渠成之妙了。 【孟 杰】教科研是名师成长的根本路径,俱乐部成员要完成“六微”研究任务,即微型讲座、微型报告、微型课题、微型论文、微课、微课程研究,教师通过“六微”实践逐渐达成自己的发展目标。 【陶继新】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这正是“微”的妙道,它让教师敢于尝试,从小、从细做起,并从中获得自信。再深入探索,便可以“微”中见大,见微知著。若干年后,持久的耐力和积蓄的力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壮丽“开屏”。 【孟 杰】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更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根本的特点是分享。每周三是俱乐部雷打不动的分享时间,大家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自己的思想通过“开讲了”与同事们分享。李希贵校长曾说过: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因为一个关键人物、一次关键事件、一本关键书籍。我认为“开讲”就是关键事件,很多人就是通过在某一场合一次成功的演讲,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树立了成功的自信。所以俱乐部积极为老师们创造开讲的机会,现在已经有20余人次到省内外成功开讲。 【陶继新】古人就有厚积薄发之说,有了厚重的积淀,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将其不凡展示出来。机遇总是垂青有功底、有准备的人。教师成长俱乐部让教师们通过它来展示自我,并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 【孟 杰】培养“六个习惯”:俱乐部鼓励老师们在明确自己的职业特长的同时,努力培养与老师成长关系最密切的发现、勤奋、写作、创新、反思、研究六种习惯。职业特长和习惯就好比种子和阳光、雨露,二者互相作用,方可长成参天大树。 【陶继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则说:“日新之谓盛德。”意思是说,每天推陈出新,不断改变创新,才称得上深厚的品德。一个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让自身生命价值提升的同时,也让学生大为受益。学生受益,当是教师的“盛德”啊!持续不断的创新,还会在教师的心里积淀成一种创新的品质。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学生有着巨大的生命张力,当有了创新品质后,也就拥有了日渐丰满的发展前景。 【孟 杰】认定“五个职级”:俱乐部借鉴“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目标设计,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推行教师职业特长与习惯养成定量积分制评价与认定管理办法。依据教师养成习惯和积分的多少,将教师认定为不同的职级,以激励教师更主动地成长,引导教师树立可触的标高。 【陶继新】在与俱乐部老师们交流的时候,我感到他们不只是在侃侃而谈,而且谈得很有品位,很有内涵,语言表述富有条理与色彩。他们已经具备了走向名师的内在潜质,有的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名师。 【孟 杰】俱乐部发展,学校一定要做好服务。我们规定为每位俱乐部成员每学期报销外出学习经费不低于1000元,给大家提供的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培训机会;俱乐部成员只要听说某项培训能给自己的职业特长发展提供帮助,在自己调好课的前提下就可参加。俱乐部成员每年订阅两本杂志,订什么杂志,教师自己选择;每学期报销200元购书款,买什么书教师自己选择;这也为教师的职业特长发展提供时间、物质方面的支持,教师同样可以选择。我认为,真正让老师们满意的服务,都是可以“选择”的。 【陶继新】通过交谈,我发现你们学校的老师深知读书是要“取法乎上”的道理。读一本好书,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还可让其中的真善美走进自己的心灵。培训亦然,当下的培训也是鱼龙混杂,你们的老师具备了选择的眼光与能力,所以,他们就能从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中,感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幸福。 【孟 杰】同时俱乐部有固定的工作机构,包括社会督评师、顾问、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俱乐部从校内外聘请名师、专家组成成长团队,为每个会员的发展方向和步骤进行把关,真正实现“私人订制”。省教科院李文军副院长是俱乐部的指导专家,市教育部门领导是俱乐部的总设计师,市教科所尹品华所长是俱乐部的技术总监,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俱乐部且行且思,辛勤播种,收获满园芬芳。 【陶继新】刚才尹品华所长还发来短信,说刘民生主任要前来济南,专门与我交流俱乐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真诚热情令我感动。当专家感到学校发展是其一份责任,并时时挂系在心的时候,指导的力度与热度就会大大增强。 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快速成长 【孟 杰】在“德开模式”的引领下,在学校和专家团队的服务下,一批教师实现了健康、快速成长。 我校有一名青年教师叫李彦峰,他曾是学校专职体育老师,平时酷爱研究点小发明、小创造,加入俱乐部后他确立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方向,组建了“科技制作”社团,带领孩子们研究出了很多在全国获奖的小发明作品。他还开发了《快乐发明》的校本课程,带动全校掀起了学习科技的热潮。去年,全省科技创新教育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德开小学向全省的兄弟学校成功地亮出了“科技牌”,知名度大为提升。李彦峰被评为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2014年11月,他以首名的成绩考取了德州市总辅导员,他的发展也给其他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陶继新】一个专职体育老师有了这么多发明,并被评为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真是创造了奇迹。这不但给你们俱乐部的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看到了发展的前景;而且还给大家一个启示,只要具备了创新意识,以钻研为至亲,创造则无处不在。 【孟 杰】他的成长经历,也很好地诠释了俱乐部“张扬一项特长,收获一种行动,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特色,奉献一种规律,产生一位名师,创造一生幸福”的文化构建。 在俱乐部中老师与学校是这样的关系:你愿意,我服务;你成长,我给力;你唱戏,我搭台;你收获,我发展。 【陶继新】你们构建的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将教师发展放到了第一位。学校领导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教师发展的服务者。这一意识的转变与角色的变化,让老师们的发展有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他们虽然身在小学,可却有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长的心胸有多大,视野有多广,教师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当越来越多的老师发展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成长也就会越来越快,学校的发展也就会越来越好。 【孟 杰】在俱乐部中,教师在成长目标引领下,自主、自愿、自发成长,成立一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4年,德开小学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家成长实验基地,我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长,马小红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名师提名奖,马小红开发的童话课程获全省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教师申报国家、省级课题立项数全市小学之冠;省级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德开小学教师获奖数全市之冠;2015年上半年,马小红、段俊环、秦琳、朱静、王凤静同时获评德州市教学能手,获评人数全区之冠;2014年,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德州电视台、《未来教育家》《中小学校长》等媒体对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多次宣传。 名师成长俱乐部成立的一年,是德开小学发展、进步最快的一年。 【陶继新】命运之箭的每一次离弦,都注定会留下许多故事。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令人惊喜。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端,您与老师们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名师俱乐部会有更多的名师走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同样,德开小学,就不只是在德州有名,还会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孟 杰】2015年1月23日,全省名师成长现场会在德开举行,名师培养的“德开模式”向全省进行了推广。随后,我们还先后应邀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及郑州、福州、杭州、吉林等地介绍俱乐部的做法,今年10月18日,我有幸在第六届新学校会议上做了10分钟的主题演讲,“德开模式”已经走向了全国。 【陶继新】教师通过艰辛的付出,不仅仅有了收获,更品尝到了特殊的幸福感。毋庸讳言,一般老师是有惰性的,如果长期没有奋争精神,没有积极追求,就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甚至让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痛苦起来。我去你们学校,看到老师们意气风发、士气旺盛,真是令人感动。如果再往深处想一想,这改变的何止是教师本身,还有他们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名师俱乐部,真的是功莫大焉! 【孟 杰】《人民教育》2015年14期《价值观管理“管”出教师内动力》有这样一句话:学校管理者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唤醒师生内在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更多的机会,赋予更多的权利,实现从他控到自控的管理过程。“德开模式”就是这种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名师成长俱乐部,团结有发展、成长愿望的教师,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大家自愿自发地成长,在个人提升的同时,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幸福的教育。 【陶继新】当老师们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时候,就会同心协力,共同向前,就会有教师的发展,也会有学生的幸福。相信你们:再唤一声春风,“德开模式”肯定花海漫卷。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2)》,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