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会议|听课回响:“趣”贯始终 促进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在第十一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曁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有幸现场聆听了林娟娟老师的《猜字谜  有方法》群文阅读课。林老师秉承“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将之与“趣”巧妙结合,贯穿始终,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培养阅读方法与思维,以一篇带多篇文本的阅读,实现阅读效率最大化。

“趣”之读本

很多老师都对课堂上学生手中的那几页迷你的课文纸非常感兴趣,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口袋里的小读本》,体积小,图文并茂,内容巧妙编排,是孩子们可以放进口袋里、便于随身携带的一本低龄读物。没想到的是,它是一本校本读物,是执教者林娟娟老师和她学校的语文团队的老师们共同编写的,用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思维的一本小读本。本节课的《猜字谜  有方法》是从部编一下教材中识字4《猜字谜》引申而来,选取了几则有趣的字谜和一篇故事《杨修巧猜字谜》,由易至难,由浅至深,先教授学生学会猜字谜的方法,再鼓励学生用相关方法实践运用,最终掌握巧猜一类字谜的诀窍,从此间接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趣”之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猜字谜本身符合一年级学生在识字上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学中的诸多环节,明示猜字有方法,吸引学生眼球,从而能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

1.游戏激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在一节四十多分钟的课里阅读几篇文本并掌握一种学习方法,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林老师抓住了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在情境中玩游戏的年龄特点,在上课前夕,跟学生玩猜姓氏的游戏进行简单互动,猜“卞”字、猜“刘”字,林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极富亲和力,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的游戏形式还贴合了本课中的关键主题“猜字谜”,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趣味小助手

虚拟的课堂小助手——卡通“小青龙”贯穿课堂始终,每一次都在“关键时刻”出场,帮助学生作出学习方法的总结,如“默读圈画,找关键信息”“边读边想想结构,边读边猜猜部件”。这样的设计妙趣横生,在“卡通小青龙”的提示下,引导孩子完成了系列“在阅读中掌握默读圈画思考相结合的学习能力任务指标,又使得老师的方法总结不生硬不突兀。同时,“龙”的形象象征着中国传统风俗和文化,也和课程“灯谜”文化的情境设置相契合,暗含了设计者将优良的中国文化进行传承和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和人文情怀的期望。

3.智趣小锦囊

林老师精心制作的字谜谜底的部件——“小锦囊”,也是课堂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它像一块块拼图玩具,以儿童的心理视角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还原童真,将“玩中学、学中玩”相结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整体构想能力。“小锦囊”的出现,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猜字谜方法,让识字变得轻松简单。在自主“猜字谜”的环节,当林老师鼓励学生在猜出谜底后,使用“小锦囊”来验证自己所猜测的答案,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免发出“耶”“猜对了”等愉悦的欢呼声,将课堂活跃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拼凑验证时,既享受了玩乐的过程,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心,为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趣”之方法

虽说是一年级的课,也不放松对学生思维构建的能力培养。教学中,林老师先以趣味游戏,引出议题,再抛以方法引路,阅读单则字谜,再到强化方法,阅读一组字谜和故事,最后进行方法实践,对比阅读,以服务课后的拓展延伸——亲子合作,共同阅读”,其中“字谜”作为载体,实现多个文本的组读,在读的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同时施以“猜”的方法的引导并在多个教学环节中均有回应。学生在不断的操练与运用中,加深体验的认识,掌握方法的习得,实现阅读的量变与质变。在现场的课例中,林老师善于循循善诱,从主文《识字4》中,帮助学生回顾猜字谜的方法“想结构、猜部件、明字义”,重点关注学生找寻上下文的关联信息去猜想谜底的思维,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讲明白,注重倾听学生述说思辨的过程,对此能做出恰当的总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猜谜方法。在课程的最后,还对学生的思维梯度进行了提升,意在关注阅读的内在兴趣。在使用结合信息、联系生活等方法从《杨修巧猜字谜》一则故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人物对话,以培养寻找关键信息的阅读思维。通过这一组组的阅读训练,呈现出多元的、立体的、结构化的高阶思维行为和结果,让孩子们在愉悦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实现双提升。

这一堂课,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开放性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在体现和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方面,是与时俱进的,尤其契合统编版新教材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不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提取信息,整合思辨,还习得猜字方法,这便是“促思增智、获识得法、习语培能、化知蓄养”的过程。

从林老师的“群文阅读”课堂,能感受到她所折射出的教学魅力,感受到“群文阅读”课程对于语文教学赋予的斑斓色彩,这种独特的教学建构模式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将会发挥愈加显著的作用。

广西省柳州市公园路小学  胡  萍  李慧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