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会议|听课回响:培养文化的种子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教什么

2011年10月,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建社三十周年特排印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限量线装本,他在扉页题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自觉圣智,完成人格!——九四顽童南怀瑾。

邓老师的课,选材特别有意义。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体内容与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一切教育都是人的教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经典浸润人生,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

中华经典素读教学第一人陈琴老师认为: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

卡尔维诺曾说:“(经典)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经典是有“种子”的能量啊!

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认为,中国人至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们肉体的物质母亲,一个是给我们灵魂的精神母亲——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就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母亲。

从2000年创办伊始,诺贝尔摇篮就大力倡导家长、老师、孩子诵读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幼稚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老子》、唐宋诗词……

2015年,教育部在官网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2015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调整以下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增加综合探究的考查内容;适当增加古诗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作文的分值比重。

未来的语文考试让传统文化从新回到试卷里来,从而引导日常的语文教学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也必将是未来高考和教学的大趋势。
怎么教

经典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具备深厚的学养。

《道德经》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如果搜罗广泛一点,也许可达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达到了数百万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而各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学的各家”。

《道德经》如此深奥,如何教,很多老师无从下手。但是,邓老师巧妙地将《道德经》第八章和第六十三章放到一起,组成了《<道德经>“处世篇”》。

接下来,如何教呢?

邓老师由成语导入,简单介绍《道德经》,带着孩子们一起读,扫清字词障碍,用歌诀乐读法,找准节奏,学生和老师PK激趣,镂空背诵,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已经轻松背诵两章内容。

这些都解决了,我们如何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其中内涵呢?

现行语文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是要求教师“教透”课文,要求学生“读透”课文,对一篇课文的字、词、句、段、节、章,无所不至地加以过度阐释,把作者可能根本没有想到、根本不曾表达的意思,额外地硬加在作品上,从而用“完全消化”的模式来加以“寻章摘句”,来加以考试和评测。这种教法和学法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遮掩了唯有这种完整性才能发出的语言和思想的辉光。

我们今天的教师和家长,都太忽视学生的理解力,甚至打压他们的理解力,总以为他们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但孩子们的理解力永远超过我们。他们也许缺乏足够的经验,但是只要我们不打压他们,他们就能磨砺自己的认识,拥有自己的思考天地。

邓老师的做法不同。从邓老师地解读中,可以看出她的深厚学养。她将两章内容,前后联系,相互印证,同时引用孔子的话、引用《易经》进行补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所学内容。

南怀瑾先生也提出:今天我们要想读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经解经。别人的很多注解,先不要看它。因为先看了别人的注解,有些观念就会先入为主。如果你的主观先被人拉住了,以后便很难变化。所以我主张以经解经。有时你读它的本文,前边不懂的地方,等你读了后边,那前边的也就懂了。即使错了,也错得很少,不会离谱。假使看古人的注解,有时候错下去,一错就是几十年,回都回不来,临死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一家有一家的注解,各家的注解太多了,多得让你没有辨识的能力。所以说,以经解经才是读经最好的方法。

在邓老师旁征博引地解读中,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处世的道理,理解了文字内涵。

当然,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们的理解会越来越深。邓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数年,2006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有培养文化种子的使命。

在历史的断层上,席卷全球的现代思潮呼啸而过,硝烟弥漫。古老的文明犹如孤独的琥珀,被封存在透明的松香里,静静等待着基因解码。

让我们溯流而上,在经典中辨认独特的文化密码,也萃取永恒的人性奥秘。

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  贺云香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