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继续 - 10月19日一早,年轻的才女作家、陶继新老师口中的“奇女子”王筱菲老师率先为我们开启《快乐读书漫谈》。作为一个热爱读书并且深受书香陶冶的人,王老师用富有诗意又不失哲思的语言与我们分享了她对读书的独特感受,她分别从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以及读书之外的功夫四个方面谈到她漫步于书香世界的快乐。首先,王老师把“读”视为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书可以用来读,人也可以用来读,天地万物都可以用来读,带着好奇心,带着真诚,带着警觉,带着信任与质疑,打开心扉读一切。帮助我们明确了读书的态度之后,王老师给予我们四个应该而且必须要读书的理由:为了快乐,为了自在,为了觉察,为了服务,其中又以快乐和自在为重。其间金句频出,“快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读书是一种高级的快乐”,正是这种率性洒脱的态度使她从读书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接下来,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选书时的经验,强调在不违背快乐原则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坐标,下成体系的功夫,才能找到属于每个人能够支撑自己生命的书。在讲到怎么读书时,王老师的答案帮助我们解答了诸多读书的困惑,用分阶段、坚持读、花样读、反复读、体系读的方法,不求“记得”,只期“晓得”,这是一种读书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份智慧使在场听众受益匪浅。 接下来,王岱老师用《<雷雨>整本书阅读》带领我们走进经典话剧的解读。王老师先用轻松愉悦的话语帮助学生卸下紧张的情绪,以放松的心态进入经典的学习。正式上课后,王老师带领学生回忆对《雷雨》的最初印象,对比小说与话剧的不同之处,点出话剧在制造激烈矛盾冲突与营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上的独有特点。紧接着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把重头戏放在对主要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的梳理,把八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用五个“三角形”连接起来,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矛盾冲突的强烈。王老师紧紧围绕人物之间的关系,抓住“为什么鲁大海这个人物不能少”这一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不断追问,层层递进,挖掘故事内核。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时候,王老师展现精湛的教学艺术,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角色演绎,直观感受角色冲突,提醒学生阅读经典时要把自己降下来,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品读角色。王老师充分尊重文本,尊重学生阅读体验,教以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态度,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 精彩不断,高潮迭起,随后,王君老师的课堂《<小王子>整本书阅读之<因为爱情>》又让我们接受了一场爱的洗礼,得到了爱的滋养。王老师一上来从自己青春期的“喜欢”出发,与学生探讨爱情的真谛,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出示《小王子》中的精彩片段,带领学生走进对情感的深层探索。在正式上课之前,王老师介绍了整本书阅读小专题研讨的程序,并明确本节课分初、中、高三级挑战,围绕“小王子们的初恋危机探索”依次进行“朗读再现”“发现秘密”“联结思辨”三个环节。王老师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辅以指导,帮助学生打开心绪,让学生感受到情绪的“在场”,进而情感得到释放。随后,她引领学生找到小王子、玫瑰、狐狸、500朵玫瑰的初恋危机,进行危机探源,总结出四个危机是由“由爱生怨”“单恋”“无爱”引发,并让学生从危机出发,向四个主要角色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王老师三段视频材料的启发下,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成全别人,成全自己”“爱你的人还在路上”“变忍受为享受”,句句金言。最后,王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法国改编电影结尾的思考,再次回归文本,探寻爱的本质与艺术,让学生体味到真正的爱情是在经历中成熟、成长,并不断地走向更明亮的那一方。一趟异彩纷呈的《小王子》旅程,不仅启迪学生感悟爱情真义,更使得在场老师再品爱情真谛,就像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的“爱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对方身上的活力以及生命力”。 下午两点,黄玉峰校长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和迷恋与在场听众分享了《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华传统文化的十尚特色》。黄校长深耕教坛五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为推崇,一上来便与我们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彩诗句,让大家浸润于古典韵味之中。随后,黄校长从“尚道”讲起,“道”即育人之道,而育人的本义在今天走向偏锋。“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今教育的乱象不幸被孔子言中,黄校长引经据典,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今教育现状中的问题,并点明这便是失“道”的后果,用纪伯伦的话警醒大家“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其次,黄校长谈到尚“本”,从“识字是读书之本”“读书是学习之本”“积累是创新之本”“接受是研究之本”“敬畏是做人处世之本”等几方面论述只有“本立”方能“道生”。接下来,黄校长又从“尚和”“尚智”“尚诗”“尚勇”等方面由浅入深地为大家进行细致讲解,但限于时间,黄校长不得不在遗憾声中结束了这次讲座,在场听众也不得不中断了这场传统文化之行,带着美好的期盼,等待下一次的相逢。 接下来,高平老师用质朴的态度、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她《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小史》。高老师从自己的童年谈起,讲到了她艰苦的求学环境,曾经多次几乎与上学的机会失之交臂,但是每一次机会她都紧紧抓住,并在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坚持认真学习,刻苦读书。随后,高老师分享了自己毕业后8年的乡村教育经历,在校长的支持下,做自己的“素质教育”,并收获了一段段珍贵的师生情谊。“我喜欢的,也要让你拥有”,学生一个简简单单的想法蕴含了他们对高老师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这也是源于高老师对他们深沉的爱与付出。之后,高老师讲到自己在山大附中的二十年教学经历,从一开始的郁郁不得志,到后来不断反思,不断突破,不断丰富自己,终于一马当先,在自己的领域获得了相应的认可,也带领自己的语文团队走向了“井喷式”发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就是高老师一直坚守的人生态度,她用自己充沛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她的学生,影响了她的团队,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晚上七点,李维新老师不顾喉咙发炎,坚持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e积分,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作为“华之梦教育e积分”的创始人,一句“只有目标,没有问题”是李老师坚持的做事态度,也是一直支撑他走到今天的动力。李老师从事小学教育20年,从自身教育经历讲起,介绍了e积分的缘起。怀揣朴实的教育梦想——“让山里孩子享受城里教育”,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利用每一份资源,仅用88天,把一所穷困潦倒的山村小学变成了“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和“青岛市标准化学校”。为了推广e积分,李老师辞去公职,离开热爱的学校,走下心爱的讲台,走向对e积分的潜心研究。随后,李老师从班级自转、高效课堂、家校合育三个角度,结合教育实例,将自己多年研究的“干货”与大家一起分享,加之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引得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一场八点半就应结束的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支持和强烈要求下一直进行到晚上10点,最后终于在大家的欢呼中结束。 作者:袁亚飞 摄影:信都学校|真水无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