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论坛|用心感知教育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教师应该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情感引燃情感,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班主任相比任课教师,承担了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承担了整个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处。”因此,作为班主任,不能仅“用脑”管理班级,要用心感知教育,因为,“用脑”时给出的是教导,而“用心”时给出的是爱。


一、班级管理要有仪式感

“学校的班级有很多,但你和学生的班级只有一个”,郑立平老师用通俗直白的话语为我们点明了班级管理的特殊意义所在。原本,我们可能认为设置班名、班风、班训等班级标志物早已是老生常谈,不再有新意,变得可有可无。这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每一个班级的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独属于这个班级的名称和班风班训等标志物永远是崭新而富有生机活力的存在,对这个班集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教育需要仪式感,班主任应当引领学生积极进行班级建设,组织班级活动,用活动为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珍珠”,串成可以永久珍藏的“记忆项链”。

班级管理的“仪式”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班级组织的建设,如取有意义的班名,设置班徽、班训、班歌等班级标志物;二是班级日常的管理,如健全班级规范、班级文明公约,坦诚布公约法三章等;三是班级活动的管理,如欢度班级节日,共同阅读经典书籍,观看优秀电影,倾听精彩演讲,互写班级书信等;四是教育力量的管理,如提炼班级精神,共建班级追求,内化班级誓言,设计常态提醒的每日问答,固化催人反省的每周反思等。郑立平老师也指出:“活动不在大小,重在坚持。”班级活动可以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但要持之以恒,不断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充分体现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平凡的池水,因为临照了夕阳,便成金海”,班级管理工作就是这样一件赋予平凡事物以不平凡意义的工作。班主任借助班级管理工作,“把形式的东西变成仪式”,把日常的班级生活变得深刻,用心感知教育,用美好点亮学生,彼此润泽,共享美好。

二、班级管理要有方向感

魏书生老师指出:“其实,班主任工作也跟教学一样,要简化形式,直奔规律,需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学生需要什么咱就提供什么。”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引领着班级活动的动向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向。班级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很难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切实走入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突出问题和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高效性地开展工作,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方向盘”。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班会课是班主任的主阵地”,班会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类拓展课程,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班会课具有集体性、针对性、自主性等特点,有助于班主任面向全班学生,解决班级突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向善向美,不断成长发展。组织一节有效的班会课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郑碎飞老师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以“和书包零食说再见”为主题,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到辣条的不卫生,达成不吃辣条的共识。二是注重形式多样,环节丰富,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林志超老师创意地提出了班会课所需的四个场景——引入戏、情境场、模拟剧和两难题,展示的班会课课例形式创新、设计巧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三是主题和内容要具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崔小英老师提出“用主题班会架起一座智慧桥”,她根据男孩、女孩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男孩的教育”和“女孩的教育”主题活动,走进学生内心,感化学生心灵。

林志超老师提出:“每一节德育课例的设计,要本着‘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促进成长为目的’的原则展开,走入学生生活实景,唤醒学生真正感悟,让班会课‘接地气’。”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挥好班会课的方向引领作用,让班会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让班会课的教育意义照亮学生人生。

三、班级管理要有存在感

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又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占有主体地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班级中具有存在感。

不断思考“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的于洁老师,永远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当借助不了家庭力量时,她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能为学生做点什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对于有生理需要的学生,她从容地说:“你负责起床,我负责早饭”,三年如一日为学生准备早饭;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她一点点为这个“套中人”拂走黑暗,带去世界的光亮与美好;对于失去父亲的女生,她处处留心,为学生送去一本盛满父爱的家校联系本;对于“油盐不进”的学生她给予充分的耐心,等待、观察、感化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对于特立独行的“洋葱头”,她充分理解,与他站在一边,为他指引发展的方向,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于洁老师用自身一点一滴的行动为学生“计深远”“谋成长”,教会学生感恩、励志、审美,与学生同成长、共命运。正如郑立平老师所说:“走进班级内部,发现美好风景,走进班级深处,你便成为风景。”于洁老师已然成为学生心中最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描绘最美的风景。还有不断坚持“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个学生都获得益处”的万平老师,在初为人师时就在心中种下两颗种子——孩子和文化,做好学生的童蒙奠基者、习惯养成者和生活辅导者,坚持日记教学,为学生不断送去教育的温暖。不断坚定做“学生眼睛的延伸”的林幸谊老师,用十万张照片、有情感的分数和批语、涂鸦板书、有声文字等别样形式与学生、家长搭建起沟通的智慧桥梁,丰富装点着学生的生命,也丰富装点了自己的生命,永远阳光,永远热情,永远灿烂。

“落叶尚可那么灿烂,何况孩子们正在枝头”,这不是来自诗人的歌颂,只是一名平凡的一线班主任发自内心地情感流露。让教师文采斐然的不只是文化知识,还有充盈的内心,那是源自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让我们用仪式感、方向感、存在感感悟班级管理工作,用心感知教育,用爱感染学生。

山东师范大学 綦小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