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在这里,与美相遇——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的“尚美教育”(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七大工程,促进专业发展
【牛秀娟】师德工程:学校开展师德活动月,将教师家访活动常态化、每年评先选优,在教师中树立典范,强化教师的基本素养。

【陶继新】《大学》有言:“德者本也。”“本立而道生”。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教师尤其如此。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会在有形无形之中将其美好的品德传递给学生,并生成一种高尚品德的场域。你们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既抓住了教师成长之本,也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有了保障。

【牛秀娟】读书工程:为全体教师配齐了重点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学校制定实施方案、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引领教师广泛阅读,撰写读书笔记、教育教学随笔等。开展“读书报告会”“好书好文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让教师浸润书香,提高师能。

【陶继新】读书是最好的备课,也是教师持续发展之要。一个经常读好书的老师,不但能不断优化自己的语言,也会持续提升生命的境界。于是,教育教学就有了更高的品质,不但会将课教好,还会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而教师生命质量的高下,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生命质量的优劣。如果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话,我们不妨这样说:“不读书,无以言。

【牛秀娟】基本功提升工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普通话、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培训与考核,并作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陶继新】基本功是一个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正像医生要有基本的医术素养一样,不然,就遑论为师。重视教师基本功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不但会让他们教学的时候更加专业,还能让学生真正学到正确的知识与技能。

【牛秀娟】与名校名师手拉手工程:近几年学校邀请全国名师于永正、窦桂梅、薛法根、吴正宪等40余人次到校授课、讲座,我校的骨干教师多次与名师同台上课,推动了教师成长。

【陶继新】请名师来校授课与讲座,不但可以观摩他们精彩的课堂艺术,聆听其报告的精彩内容,还可以从中感悟他们之所以走向成功的内在密码,激发其走向发展之路,以至于让自己也坚持不懈地去为实现自己的名师梦而积极努力。

【牛秀娟】教师梯度培养工程:学校对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分层级培养,在新教师中制定“一、三、五”培养规划,积极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为青年教师安排师傅“新老结对”。在骨干教师中实施名师培养计划,给他们提供全国省市各级展示交流平台。分层次实施“五课”活动,即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中年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新教师上亮相课,形成教师培养的梯次格局。

【陶继新】孔子强调教学要“因材施教”,培养教师亦然,也要量体裁衣。青年教师有热情,有干劲,但缺少经验,你们的“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则为他们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孔子说“后生可畏”,当青年教师有了生命成长的自觉意识,并有了相应的成长环境与支撑的时候,就有可能脱颖而出,甚至呈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育景观。在骨干教师中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则会让取得一定成绩的名师不满足,不骄傲,保持初心,更加努力。这样,不但没有了倦怠,还有可能生成更大的发展欲求,如果坚持下去,若干年后,也可能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名师。这样,不但会让其感受实现生命价值的喜悦,也会让更多受到帮助的青年教师与所教学生受益。

【牛秀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程:每学期组织多媒体使用、微课程制作等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或博客,加强与名师、与家长、与社会的交流。

【陶继新】荀子在《劝学》中有一段极其精彩的论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教师,就要“善假于物”,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让它为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如果在传统的以文本形态为主的教学中,增添上图画、视频、超链接等元素,就会让课程与课堂摇曳出更美更丰富的风景,不但会让学生爱学,还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牛秀娟】教科研工程:树立“科研兴校”理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科、级部、教研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研水平,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通过主题式教研的方式让课题研究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切实解决学科中、课堂上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课堂会诊、案例分析、专题研究、教学沙龙等活动形式,提高教师把握教材能力和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这样浓厚教研氛围的影响下,我校多项课题成果荣获省市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多次举行了课题的成果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

【陶继新】你们的教研与科研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好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基于现有问题的研究。这样的研究由于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吸引老师主动自觉地投入到研究之中。这并不是说不让教师学习与理论了,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老师们更关注的是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增强其学思结合的意识,以及形成教科研的优质思维品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