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概论(八)

 冬藏春发 2020-09-09

8.99五苓散证治诀

 (2015-01-20 11:36:49)



五苓散水液代谢和剂,
通内外上下各处气机,
汗尿渴涎吐泻肉上栗;
外郁滞则表里不和兮,
内阻滞则上下不通利。

8.96滋养肝肾二二汤

 (2015-01-15 20:13:41)

转载

标签: 

杂谈


方药:
当归、仙茅、仙灵脾、黄柏、知母、巴戟天、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何首乌、杜仲、桑寄生。
.功效:
2.1温肾补精,泻肾火,调冲任。
2.2强阴益精,滋养肝肾,平补肝肾。
2.3用于更年期男女综合症。
.歌诀:
二二汤,益肾肝,
二仙二至桑椹添,
失眠多梦腰膝软,
高压热烦更年安,
壮骨首乌效更显。

8.93引经药歌诀

 (2015-01-08 18:50:28)

转载

标签: 

杂谈


.使药:
使药是引药归经:
藁本引药上巅顶,
下瓜龙膝上桔梗,
羌活上独活下行,
桑枝引治四肢病。
.头痛:
头痛引经药归经:
太阳少阳和阳明,
葛根柴胡白芷用,
川芎引药归六经。
.头面:
头部藁本川芎妙,
面部菊花和凌霄(花)
眼睑部用谷精草,
眉棱骨用白芷好,
鼻部辛夷花奇效,
耳轮部用龙胆草,
口唇部用芡实巧。

4.5中医诊断学歌诀4(15-18)

 (2014-03-26 19:36:21)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学术论著

十六、六经辨证施治

16.1 六经证治:

歌诀:

太阳:头痛、脉浮、发热、恶寒。

经证——表实:身痛、脉紧、无汗,麻黄汤痊。

        表虚:自汗、恶风、脉缓,桂枝汤解肌玄。

腑证——蓄 水:尿不利、口渴、躁烦,

欲饮即吐,化气利水五苓散。

         血:如狂、尿利、少腹急结,

脉沉、便黑,桃仁承气也。

阳明:身热、自汗脉大、恶热、不恶寒

经证——脉大、自汗、大热、大渴、心烦,

白虎汤服之玄。

腑证——便秘,腹硬满痛、拒按、

苔黄厚、晡热、手足出汗,

脉沉实,大承气汤痊。

少阳:目眩,口苦,咽干,

胸胁闷满,喜呕,心烦,

往来寒热,不食,

弦脉,小柴胡汤效专。

太阴:不食、呕吐、腹满,

时腹痛、苔白,脉缓弱,

理中丸温中散寒。

少阴:脉微细,欲寐。

虚寒——手足厥冷,脉沉微,

下利清谷,尿白,四逆汤对。

虚热——口燥,心烦、少寐兮,

舌尖红,苔少,脉沉数细,

黄连阿胶汤宜。

厥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

饥不欲食,食则蛔厥,

消渴证见、乌梅丸也。

16.2 六经头痛

歌诀:

后头疼,兼项强,

属太阳。

头角疼,颈项强,

胸胁满,少阳乡。

前额痛,连眼目,

阳明乎。

头疼重,腹满汗,

太阴全。

连脑痛,指甲青,

少阴病。

疼在顶,四肢冷,

吐涎沫,厥阴经。

十七、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歌诀:

卫:发热、头痛,

微渴、恶寒、舌边尖红,

苔白、脉浮数、咳嗽证,

桑菊饮加牛蒡子用。

气:壮热大汗,渴喜冷饮,

苔黄,脉洪大数,白虎汤诊。

营:身热、夜甚,斑疹隐隐,

心烦不寐,言语神昏,

舌红绛,脉细数,清营汤饮。

血:高热夜重,透露斑疹,

吐血便血,狂躁甚,

舌质绛,苔黑芒刺,脉数存,

犀角地黄汤

十八、三焦辨证施治

歌诀:

上焦:肺、心,

脾、胃、大肠中焦诊,

下焦:肝、肾。

上焦——

肺:发热、头痛、口渴、汗出、

咳或喘、苔薄黄、脉浮数,

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服。

心:高热、神昏,言语躁动,

舌骞,舌质红绛,四肢冷,

脉细滑数,清瘟败毒饮用。

中焦——

胃:发热、恶热,口渴汗出,

面红目赤,呼吸气粗,

苔黄躁,脉洪大数,

把白虎汤服。

大肠:潮热便结,语声重浊,

腹疼拒按,苔黄燥焦黑,

便干结,尿短涩,脉实数,

服大承气汤加生地乎。

脾:身热不扬,体重肢倦,

头晕纳呆,胸脘痞满,

泛呕欲吐,舌苔白腻,

脉濡滑,三仁汤痊。

下焦——

肾:身热、体倦,口燥、咽干,

手足心热,不寐、心烦,

舌红,脉细数,面赤神倦,

黄连阿胶汤加减。

          肝:低热、肢厥,手足蠕动,

心中谵谵,甚至抽风,

脉细微弱,舌光红无苔,

大定风珠对症。

4.5中医诊断学歌诀3(11-15)

 (2013-12-28 15:57:01)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学术论著

十一、脉     诊

可以判断疾病之病位、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还可判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未病的发生)。

11.1 脉诊概说

11.1.1 寸口分候脏腑:

歌诀:寸关尺相应脏腑诊,

      左:心膻中、肝胆膈、小膀肾,

      右:肺胸中、脾胃、大命门。

11.1.2 诊脉方法:

歌诀:掌后内侧动脉处,

高骨定关用中指,

食中无名寸关尺。

举法轻按称浮取,

按法沉取较用力,

寻法适力左右推寻兮。

11.2正常脉象

歌诀:常脉寸关尺,    45至时一息;

      要有胃神根:    节律要整齐,

      有力中不失柔和,和缓中不失有力,

      尺部沉取,应指有力,以候肾气。

11.3常见病脉

歌诀:脉纲:浮表、沉里、寒为迟,

      数热、虚虚和伤暑,

      举按充力实平实。——提纲六脉主病。

      阳脉:浮、大、数、动、滑,

      阴脉:沉、涩、弱、弦、微;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总纲十脉主病。

脉类共同点:浮脉类轻取即得,

            浮洪濡散芤革。

            重按始得类沉脉,

            沉伏弱牢四脉哉。

            迟一息不足四至,

            迟缓涩结脉中四。

            数一息五至以上,

            数疾促动脉四样。

            虚脉类应指无力,

            虚细微代短五矣。

            实脉类应指有力,

            实滑弦紧长大齐。

脉象及主病

浮:举有余,按之不足,

    主表证,阳虚。

洪:脉大,充实有力,

    来盛去弱,热盛兮。

濡:浮细无力而软,

    主虚证,湿困现。

散:浮取无根散漫,

    脏气将绝,元气离散。

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失血,伤阴全。

革: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亡血、失精、崩漏、半产。

沉:轻取不应,得重按取,

    主里证兮。

伏:重按推至筋骨,

    邪闭、厥病、痛极乎。

弱:沉细无力而软,

阳气虚衰,气血虚见。

牢:沉按实大长弦,

    阴寒内积,症积、气疝。

迟:慢一息四至不足,

    寒症及邪热结聚。

缓: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湿病、脾胃虚弱、平人见。

涩:轻刀刮竹,艰涩不利,

    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痰食内停齐。

结:气血少,阴寒凝,

    迟慢时止无一定。

数:息超五,七至不足,

    热证及里虚。

疾:一息七八,脉来急疾,

    既主热证,亦主里虚。

促: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热亢盛,瘀滞故,

    痰食停积,脏气败乎。

动: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疼痛、惊恐兮。

虚:举按松软无力,

    气血两虚。

细: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气血俱虚及湿证现。

微: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气血大虚,阳气暴脱乎。

代:迟而中止,止数定,

    脏气衰微,疼痛,

    跌仆损伤,惊恐。

短:首尾俱短,不及本,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实:举按充实有力,

    实证或平人矣。

滑:如盘走珠,往来流利,

    痰湿、实热、食积,

    青壮年,孕妇齐。

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痛、病在肝胆,

    痰饮或健康老年。

紧:状如转索,绷急弹指,

    实寒证、疼痛、宿食。

长:超过本位,端直首尾,

    阳证、阳气有余,

    热证、实证、平人俱。

大:脉宽大,无汹涌势,

健康人或病进式。

11.4兼脉主病(复合脉)

歌诀:浮数风热,浮紧伤寒,

      浮缓伤风,浮滑风痰,

      浮芤失血,浮虚伤暑完。

      弦浮外感,肝气沉弦,

      弦滑痰饮,弦迟虚寒,

      弦数肝火现。

      沉细肝肾虚,

      沉滑宿食兮,

      沉浮霍乱腹痛剧。

      迟浮气虚,

      迟沉里寒,

      血少迟涩,

      寒迟缓,痛迟弦。

      数沉里热乎,

      阴虚内热细数,

      洪数实热故。

      数虚阳,虚迟阴,

      虚浮气虚,阴虚虚沉。

实数内结顽痰,

实数内结热寒,

肝气郁结实而弦。

11.5诊小儿脉

11.5.1 小儿正常脉象特点

歌诀:小儿之脉部位短,寸关尺脉难分明,

      何况诊脉易惊啼,脉随惊乱至不清。

      三岁小儿用拇指,一指三部测病情;

      三岁以上拇指滚,关前寸部后尺定;

      次第下指定三部,七岁以上可应用;

      三指定位寸关尺,十五岁后诊同成。

小儿脉快应记住:三岁七至脉为平,

五岁一息常六至,二三、五十两年龄。

11.5.2小儿病脉

歌诀:儿脉弱强定虚实:腑热数、脏寒迟,

      滑食疾,沉数积食,紧主寒、缓主湿,

      大小不齐属于滞,脾虚、湿困脉为濡,

      伏脉厥病痛极至,芤脉亡血伤阴之。

      数脉主热寒为迟。浮表沉里腑热是;

      无力属虚,有力实。

11.6 诊妇人

11.6.1 诊月经

歌诀:妇人左关尺忽洪,     不热不胀将行经;

      尺脉弱、细涩不通。   尺虚细涩亏虚闭;

      弦涩实闭,气滞血淤; 弦滑湿阻胞宫兮。

11.6.2 孕检:

歌诀:

孕妇脉搏早晨按摸:

滑数冲和,左关微觉。                                

孕妇中指与无名(指),

呈发射性脉搏动,

二、三月则一节行,

五、六月则二节呈,

八、九月则三节动,

指末若动十月整。

压拇指甲检孕征:

红活鲜润为胎呈,

暗滞属于月经病。

妇女停经:

神门脉动,

呈圆滑性,

即为孕征。

11.6.3 辨胎产

歌诀:

活胎好分辨,

沉按脉洪弦,

腹部呈温暖。

孕妇将产之象征:

尺脉转急如切绳,

中指顶节有脉动,

目出金花腰腹痛。

11.6.4 血(按经血颜色和腹痛于经前后定病性质):

歌诀:

经先期血色深红紫黑:为血热。

经后期血色淡白:血虚也。

气滞血瘀:经前少腹痛硬。

血虚有寒:经后少腹痛。

11.6.5 带

歌诀:

带白色、稀、腥属寒

带稠粘黄臭:湿热现

11.6.6崩漏

歌诀:

月经不止:崩漏病,

色紫黑成块痛:热症,

冲任脉损:无块无痛,

中气下陷:亦无块痛。

十二、经络诊

——对十二经的外经病称之是动病(是症),多因感受外邪、邪气偏盛、经气闭阻所致;对其十二经之内脏(腑)病称之所生病(是病),多因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把该经之症候与疾病分别归属于该经之经脉(外经)与脏腑进行分类诊断的方法。

12.1手太阴肺经

歌诀:

肺:洒淅热寒,伤风自汗,

          冷痛肩背、臑臂前廉。(——是动病)

          诸气愤郁,诸痿呕喘,

          咳唾脓血,咳嗽气短,

          不卧遗矢,小便数欠。(——所生病)

12.2 手阳明大肠经

歌诀:

大(肠):齿痛喉痹,

颈肿口干,

鼻衄目黄,

咽梗寒战,

大次指痛,

发热食减。〈——动病〉

肠鸣脱肛,

大便闭结,

里急后重,

泄痢下血。〈——所生病〉

12.3足厥阴肝经

歌诀:

肝:头痛、目赤、疟热寒,

      面青、耳闭、怒吐涎,

      颊肿女卵缩、男颓疝,

      妇腹肿、阴病、筋挛。(——是动病)

      诸风晕眩、惊痫证,

      僵卧强直、胁痛肿,

      症瘕疝疼与痛经。(——所生病)。

12.4足少阳胆经

歌诀:

胆寒热往来,痁疟病,

      瘰疠胸胁头角痛,

      结核与耳痛鸣聋,

      马刀、小次趾不用。(——是动病)

      心中澹澹如人将捕,

      呕苦汁、善叹息,口苦,

      目昏不眠乎。(——所生病)

12.5足少阴肾经

歌诀:

肾:发热,不恶热、舌干,

          头疼痛又晕眩,

          痛在脊股后廉。(——是动病)

          诸寒厥逆,骨痿腰痛,

              少腹满疝,腰冷如冰,

              大便闭泄足胻寒肿,

              消渴饮引,吐利秽腥。(——所生病)

12.6足太阳膀胱经

歌诀:

():发热恶寒,鼻塞头痛,

      腰脊强,足小趾不用。(——是动病)

      小便短数,白黄红,

      遗失与气痛。(——所生病)

12.7手少阴心经

歌诀:

心:肌热、战栗畏寒,

          面赤、舌不能言,

          目黄、胸胁闷满,

          腰背肩痛,心烦。(——是动病)

              诸热惊或谵,

              痛痒、疮疡、自汗,

              健忘、怔忡、烦乱。(——所生病)

12.8手太阳小肠经

歌诀:

肠:身热、恶寒、头痛,

       颔肿痛、口糜、耳聋。(——是动病)

          大便后血、水谷利,

          小便自利短血闭,

          气痛夜热旦止兮。(——所生病)

12.9足太阴脾经

歌诀:

脾:四肢不举、体肤痛,

          舌本强痛、九窍不通,

          重快嗜卧、大趾不用,

          诸颈项痛脾是动病。(——是动病)

          诸湿肿胀、痞满噫气,

          黄疸痰饮、大小便闭,

          吐泻霍乱、腹痛齐。(——所生病)

12.10足阳明胃经

歌诀:

胃:发热蒸蒸、发狂谵,

           身前热、身后寒,

牙痛、口眼偏,

鼻衄痛、鼻渣全。〈——是动病〉

噎膈、反胃、中满肿胀,

呕吐、泻利,食滞食伤,

霍乱、腹痛,满在支俩,

胃管当心痛,善饥慌。〈——所生病〉

12.11手厥阴心包经

歌诀:

心包:臂肘挛急、腋肿,

            甚胸胁满,心澹动,

            面赤目黄、喜笑不停。(——是动病)

            掌中热、烦心痛,

            是主脉所生病。(——所生病)

12.12手少阳三焦经

歌诀:

三焦:耳鸣聋、战栗畏寒,

            如伤神守,喉痹嗌肿干。(——是动病)

            汗出目外眦颊痛,

            惊骇小次指不用,

            是主气所生病。(——所生病)

十三、八纲辨证施治

13.1 八纲

歌诀:

表症:恶寒发热头痛,

鼻塞,苔白脉浮形,

有或无汗,四肢痛。

里症:脉沉、发热不恶寒,

脘腹胀痛,心悸气短。

二便失调,腰脊酸软。

寒症:脉迟、恶寒手足冷,

面白、口不渴、尿长清,

便溏、苔白、喜热饮用。

热症:发热、恶热、脉数形,

面赤、烦躁、口渴喜冷,

尿短赤、便秘、苔黄、舌红。

虚症:少气、自汗、食少乏力

形廋神不振、心悸,

舌淡无苔、脉弱细。

实症:声高、气粗目赤面红,

腹满拒按、便结身痛,

脉实有力、谵语躁动,高热尿涩、苔黄厚征。

阴症:语声低微身冷畏寒,

精神萎顿、面色晦暗,

喜温、口不渴、动作迟缓,

脉沉细迟、苔白舌淡。

阳症:发热口渴、身热喜凉,

脉浮滑数、舌红苔黄,

便结尿赤、神奋声壮,

面赤气粗、甚或谵狂。

歌诀:

亡阴:汗多味咸不粘,

呼吸气粗,四肢畏热温和感,

渴喜冷饮舌红干,

脉洪数无力现。

亡阳:汗多味淡如油粘,

呼吸气微,肢厥冷畏寒,

不渴喜热饮,舌白润般,

脉虚大空或微细欲绝见。

13.2治疗方法:

歌诀:

温、和、汗、吐、下,

清、消、补八法。

治风、袪寒、理气,

清热、逐水、散瘀,

去湿、除痰、驱虫兮,

祛邪法九种齐。

扶正法有四样: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辅佐祛邪与补正:

通利、固止法两种。

十四、五脏辨证施治

14.1  心病

歌诀:

心阳虚:心中空,动颤,

面白、心悸气喘,

脉弱虚大,苔白舌淡,

喘动重、自汗、肢冷、形寒,

养心汤、参附汤选。

心阴虚:虚烦,心悸,多梦失眠,

脉细数、舌尖红、健忘、盗汗,

面色少华,服补心丹。

心火亢盛:面赤,口渴,心烦,

舌红、苔黄、脉数、舌溃烂,

尿黄、导赤散、安神丸。

痰迷心窍:精神抑郁,

哭笑无常,胡言乱语,

脉弦滑,舌红,苔黄腻,

面赤躁动,导痰汤医。

心血淤阻:唇青面白,

心悸,胸闷疼痛剧烈,

舌暗红、紫斑,脉细涩,

血府逐淤汤善哉。

心肾不交:虚烦失眠,

面赤耳鸣,目眩咽干,

梦遗滑精,腰膝酸软,

脉细数,黄连阿胶汤痊。

14.2肝病

歌诀: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

目涩口干,面热头疼,

脉细数,舌绛红,

急躁心悸,失眠多梦,

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汤)。

肝气郁结:肋疼嗳气,

烦躁易怒,腹痛嗝逆,

舌白脉弦,有梅咳气,

柴胡舒肝散宜。

肝火上炎:目赤头疼,

易怒口苦,眩晕耳鸣,

呕吐苦水,胁肋灼疼,

脉弦数,苔黄舌红,

便秘,。龙胆泻肝汤用。

肝风内动:头抽掣疼,

四肢挛急,昏仆人事不省,

口眼歪斜,眩晕抽动,

脉弦,苔黄,舌红,

镇肝熄风汤中。

肝肾阴虚:目涩头眩,

五心烦热,颧红咽痛干,

盗汗胁痛,遗精腰酸,

舌红、脉细数服一贯煎,

杞菊地黄丸,镇肝熄风汤玄。

14.3脾病

歌诀:

脾阳虚:畏寒肢冷,腹胀,

脘闷呕吐,食少便溏,

脉沉细,舌淡白,理中汤。

脾气虚:面黄、腹胀、溏便,

四肢乏力,倦怠懒言,

脉细弱,苔白舌淡,

补中益气汤痊。

寒湿困脾:胃脘饱胀,

头身沉困,饮食不香,

口干不饮,饮则吐往,

苔白腻,脉细滑,胃苓汤。

湿热蕴脾:鲜明黄疸,

厌食油腻,呕吐腐酸,

脉滑数,苔黄腻,口苦干,

茵陈蒿汤合四苓散。

脾肾阳虚:肢冷畏寒,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

便溏、肾泻,浮肿疲倦,

脉沉细、苔白舌淡,

用附子理中丸。

14.4肺病

歌诀:

肺气虚:痰多清稀,咳而气短,

声音低怯,倦怠懒言,

面色胱白,畏风自汗,

脉细弱,苔白淡,

补肺汤,玉屏风散。

肺阴虚:干咳,痰少稠粘,

午后潮热、颧红,痰带血盗汗,

脉细数,音哑,舌红,口干,

五心热百合固金汤痊。

风寒束肺:咳喘痰稀,

恶寒发热,鼻流清涕,

苔白,脉浮紧,头身疼,

杏苏散、麻黄汤医。

风热袭肺:痰黄咽痛,

口渴引饮,身热畏风,

气喘息粗,咳引胸痛。

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用。

燥热伤肺:干咳少痰,

苔黄脉数,鼻燥咽干,

津少,桑杏汤痊。

痰湿阻肺:胸闷,咳痰多,

喉中痰鸣,喘不能卧,

苔白腻,脉滑二陈汤卓。

14.5肾病:

歌诀:

肾阳虚:肢冷形寒,

面色胱白,腰酸腿软,

阳痿滑精,便溏气短,

脉沉细,苔白舌淡,

温肾填精用右归丸。

肾不纳气:面浮色白,气短喘逆,

尿随咳出,苔白,脉沉细,

人参胡桃汤加紫河车。

肾阴虚:耳鸣晕眩,

五心烦热,舌燥咽干,

梦寐遗精,腰膝酸软,

脉细数,舌红,苔少口干,

   滋阴六味地黄丸。

肾虚水乏:咳逆气喘,

周身浮肿,肢冷形寒,

下肢肿甚,按之凹陷,

痰多清稀,苔白舌淡,

脉沉细滑,真武汤痊。

肾亏火旺:口咽苦干,

颧红唇赤,虚烦不眠,

阳兴梦遗,腰膝疼酸,

舌红苔黄,脉细数弦,

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14.6五脏气、血、阴、阳实证

歌诀:

五脏气实共同点:

憋闷、疼痛、胀满,

舌质较暗,脉见弦。

肺气瘀滞——喘急,

胸闷胀疼,咳逆。

肝气郁滞——胸腹满疼,

呃逆,乳房疼,痛经。

脾胃气滞——呕吐嗳气、

脘腹满疼,呃逆,矢气。

血瘀证:疼处定点,

肿物、积块、局麻、唇暗,

脉涩有力,舌暗有紫斑。

心脉淤阻——舌尖瘀斑,

脉结代,心区阵疼牵肩。

肝脉瘀滞——肋下疼,

肢体时麻,肝脾大硬。

阴盛证:寒邪内侵,

水湿相凝与痰饮,

舌淡,苔白,脉迟沉。

水寒射肺——喘咳、痰多、白稀,

胸疼,恶寒,无热兮。

水气凌心——阵发心悸,

心区疼痛,遇寒则剧,脉结代,浮肿矣。

寒湿困脾——脘腹满闷,

呕吐清水,便溏,头身困,

白带稀多,脉缓滑诊。

寒滞肝脉——少腹胀痛,

疝气,睾丸坠胀,湿冷,

呕吐白沫,头疼于巅顶。

阳盛证:苔黄、舌红,

火热内炽,脉滑数洪。

肺热内蕴——咳痰黄稠,甚带血,

胸部热疼,鼻咽干也。

心火炽盛——心中烦热,失眠,

高热神昏,狂躁舌烂。

脾胃蕴热——口唇红肿,

口腔溃疡,渴欲饮冷,

便秘热结,脘腹热疼。

肝阳上亢——眩晕头疼,

目赤多眵,口苦耳鸣,

急躁易怒,胁肋灼痛。

14.7 五脏气、血、阴、阳虚证

歌诀:

气虚:语声低、懒言,

面白体倦,气短自汗,

脉虚大,苔白中裂,舌淡

肺气虚——喘咳,短气,

痰多清稀。

脾气虚——食少,便溏,

失血过多,食后脘胀。

心气虚——气短,心悸,

脉结代或细弱,

闷满痛在心前区。

肝气虚——头身麻木,

疲乏不耐劳,胆怯乎。

肾气虚——腰腿酸软,

小便清频,甚失禁。

血虚:面黄,唇舌指甲色淡,

毛发枯落;舌淡,脉沉细全。

心血虚——健忘心悸,躁烦,

脉细或结代,多梦失眠。

肝血虚——惊惕,头晕,易怒,

目暗,肢体震颤麻木,

经少、经闭,脉细弱。

阳虚——怕冷,四肢厥逆,

舌淡胖润有齿痕,脉弱细。

心阳虚——如心气虚

脾阳虚——同脾气虚

白带多而清稀,

腹冷疼,泛清水齐。

肾阳虚——下肢酸软,发冷,

阳痿滑精,便溏、腰疼,

脱发齿摇,耳鸣聋、浮肿,

夜尿多,白带多稀清。

阴虚:潮热心烦,颧红盗汗,

舌红,脉细数,咽燥、口干。

肺阴虚——咳血,咳嗽无痰,

喉痒,声哑,潮热,咽干。

心阴虚——同心血虚症状,舌干尖红,口舌生疮。

肝阴虚——如肝血虚

肾阴虚——腰疼,下肢酸软,

梦寐遗精、健忘晕眩,

发脱齿摇,耳鸣聋全。

脾阴虚——干呕呃逆,

不思饮食,便燥结矣。

十五、病性辨证施治

15.1 八种发热证治

歌诀:

气虚:低热,怕风,出汗易,

肢倦懒言,食少便稀,

舌质淡,脉大无力,

补气固表:补中益气(汤)。

血虚:低热、面白,疲倦,

头晕,心悸,月经量变,

脉细弱,舌白淡。

益气补血:归脾汤痊。

津虚:手足心热,口干,

渴饮,消瘦,皮皱,躁烦,

苔少干,脉细弱数现。

沙参麦冬汤妙玄。

阴虚:午后潮热,不恶寒,

阵发头面火热感,

烦躁,多梦消瘦,盗汗,

咽干,胸肋疼,腰酸,

舌质红,脉细数般。

滋阴泻火:知柏八味丸

虚阳上越:不觉热感,

面赤如妆,心悸气喘,

口干不饮,尿少下部寒,

脉微细数,舌胖淡

右归饮,引火归元。

阴阳失调:阵微热,阵微寒,

食如常,神不振,体倦,

苔薄白,舌质红淡,脉缓,

归芪建中汤,桂枝汤健。

气郁:阵微寒微热,情激故,

情郁不食,心烦易怒,

头胁疼,经不调,口苦,

苔白微黄,脉弦乎。

解郁合欢汤,丹栀逍遥服。

血瘀:低热,不恶寒,

体内局刺疼,面暗,

出血、肿块,皮肤紫斑,

脉细涩,舌紫暗或有瘀点,

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煎。

15.2 五种类型恶寒证治

歌诀:

 卫气虚型:恶风多汗,

面色淡白,易患外感,

脉弱,舌质淡,

服玉屏风散。

脾阳气虚:怕风多汗,

肢冷,面白,饮食减,

体倦无力,气短,

脉缓无力,舌质淡。

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丸。

肾阳不足:怕冷畏寒,

背部寒冷特别明显,

面白,尿多,冰冷于肢端,

脉沉细舌胖,舌质淡。

芪附汤,参茸丸。

阴阳失调:阵微热微寒,

精神不足,无力体倦,

苔白,舌红淡,脉细,

黄芪建中汤,桂枝汤痊。

食滞恶寒:脘腹胀满,

嗳气腐臭,肢冷畏寒,

呕吐不食,苔腻,脉滑现,

枳术汤或保和丸。

15.3 九种多汗证治

歌诀:

卫气虚——多汗易外感,

怕风脉弱,面白舌淡,

服玉屏风散。

脾气虚——容易出汗,

食少,便溏,神倦,

脉弱,苔白,舌淡

补中益气汤痊。

心虚——心跳受惊出汗,

失眠,神倦记忆力减,

脉细,舌红淡,服补心丸。

阴虚——烦躁易怒盗汗,

脉细数,形瘦,唇红口干,

低热、颧红,便干,尿黄短,

舌嫩红,苔少,失眠,

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

阳虚——面白微肿,尿频自汗,

恶寒怕冷,腰疼腿软,

脉沉细,舌胖质淡,

加味芪附汤玄。

阴阳失调——体倦手足多汗,

精神不振,舌淡红,脉缓,

桂枝加黄芪痊。

阳脱——大汗不止,四肢冰冷,

面色灰白,脉微细欲绝形,

加味参附龙牡汤中。

胃热——吃饭时头额出汗,

口气热臭,口渴热烦,

脉滑数,舌红苔黄干

凉膈散和玉女煎。

淤阻——头或半身出汗,

局部疼,舌紫或有蓝色斑,

复元活血汤加减。

15.4 七种水种证治

歌诀:

风水:眼脸面部突然浮肿,

尿赤少,咳嗽,咽肿痛,

怕风,脉浮,苔黄,舌边红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

麻黄石膏汤,消风散中

水湿困脾:肢体浮肿,身困倦,

尿短少,脘腹满,食减,

舌苔白,脉沉缓,

防已黄芪汤,五苓散

阳虚:全身浮肿,面白、神倦,

四肢无力,手足冷,恶寒

头晕、心悸,腰疼尿短,

腹胀,气促,怕冷、食减,

脉沉细、苔白,舌淡或紫暗

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气滞血瘀:腹大如鼓,

面暗肋疼,摸有硬物,

颈胸血痣,脉络张怒,

食减形廋,齿鼻时有血出,

舌暗红干,脉细弦乎,

逐水治标,调荣饮服。

气血两虚:四肢及面部浮肿现,

食少、神倦,心悸,气短,

头晕、脉细弱、舌质淡,

归脾汤、养荣丸,

参芪白术散加减。

水邪上逆:全身浮肿,腹水膨兮,

脘胀,胸闷气粗,平卧加剧,

不食,尿少,苔白,脉沉滑矣,

十枣汤、黑白丑丸医。

经前水肿:眼脸或下肢微肿

血色瘀黑,量少或错经,

经期乳房胀,小腹疼,

苔白腻,脉沉紧,经后消肿,

温经汤,调经丸行。

6.45复方大黄制剂延缓衰老

 (2013-07-07 17:58:20)

转载

标签: 

杂谈


.复方大黄制剂:
酒大黄,人参叶,枳实,肉苁蓉,栀子,石菖蒲,黄芩,银花,白芷。
.功效:
2.1可以抑制肠道内细菌产生毒素;
2.2可促进排便,减少毒素吸收,从而减轻机体自身中毒;
2.3能维持人体内正常6斤细菌的平衡,从而达到延缓衰老

6.46外敷穴位抗衰老

 (2013-07-09 12:25:52)

转载

标签: 

杂谈


.外敷药:
保真膏一肉桂,阳起石,仙灵脾,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丹参,当归,麝香……
.外敷穴位:
关元,肾俞,阳关,腰眼,八髎.
.方法:
将膏药敷在穴位上,5d換药一次,连敷68
个月.
.功效:
明显改善肾虚,使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比值显著提高,从而有抗衰老功效。

6.47二种抗老口服液

 (2013-07-09 12:34:36)

转载

标签: 

杂谈


.石斛口服液一石斛,枸杞子,黄芪,五味子……
.神草冲剂一冬虫夏草,灵芝,香菇,黑豆……

分享:

6.48黄芪为主的三种抗衰老方剂

 (2013-07-09 12:41:18)

转载

标签: 

杂谈


.防已黄芪汤;
.芪附汤;
.玉屏风散。

8.55血证辨治十六种

 (2013-07-11 15:54:47)

转载

标签: 

杂谈


.血虚血滞一四物汤.
.气血两虚一八珍汤.
.心脾血虚一归脾汤.
.脉结代一炙甘草汤.
.下焦蓄血症一桃仁承气汤.
六少腹宿块一桂枝获苓丸.
.中焦瘀血一血府逐瘀汤.
.周身血瘀症一身痛逐瘀汤.
.身体四周血瘀一通窍活血汤.
十肝脾血瘀一膈下逐瘀汤.
十一.少腹血瘀一少腹逐瘀汤.
十二.外伤性血瘀一复元活血汤.
十三.气虚血瘀一补阳还五汤.
十四.各种血瘀一活络效灵丹.
十五.宫寒血瘀一温经汤.
十六.脾胃虚寒便血一黄土汤。

8.58痰饮证辨治十种

 (2013-07-11 18:12:37)

转载

标签: 

杂谈


.寒痰一二陈汤,
.痰迷心窍一涤痰汤.
.痰热上扰一温胆汤.
.痰结胸滿一顺气导痰汤.
.肺寒留饮一苓甘五味姜辛汤.
.肺热留饮一贝母瓜蒌散.
.悬饮初期一柴枳半夏汤.
.饮停胸胁一控涎丹、十枣汤.
九脉络不和一香附旋复花汤,
.阴虚内热一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8.59郁证辨治七种

 (2013-07-11 18:32:41)

转载

标签: 

杂谈


.肝气郁结一柴胡舒肝散.
.痰气交阻一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一甘麦大枣汤.
.心肾阴虚一六味地黄丸、补心丹.
.食积痞滿一枳实消痞丸.
.六郁百病一越鞠丸.
.早期梅核气一半夏厚朴汤。

8.60痹证辨治七种

 (2013-07-11 18:55:05)

转载

标签: 

杂谈


.风湿在表一羌活胜湿汤.
.气血虚关节痛一蠲痹汤.
三气血虚又有热一大秦艽汤.
.风寒湿痹一桂枝芍药知母汤.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一白虎桂枝汤.
.寒湿凝痹(关节肿痛)一阳和汤.
.顽痹(关节畸肿僵硬)一大活络丹。

8.61痿证辨治六种

 (2013-07-13 17:11:11)

转载

标签: 

杂谈


.肺热痿证(突然发病)一清燥救肺汤.
,湿热痿证(下肢微肿)一四妙丸.
.肝肾亏虚(发病缓慢)一虎潜丸.
.血虚挟寒(经络不通)一当归四逆汤.
五气虚挟寒(经络不通轻症)一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虚挟寒(经络不通重症)一加味黄芪五物汤

8.62眩晕证辨治八种

 (2013-07-13 17:32:40)

转载



.肝火上炎一龙胆泻肝汤.
.痰浊晕眩一半夏天麻白术汤.
.气血亏虚一归脾汤.
.肾虚眩晕一左归饮,肾气丸.
.肝阳亢挟热一羚羊钩藤汤.
.肝阳亢挟风一天麻钩藤饮.
.肝阳亢中风一镇肝熄风汤.
.肝阳虚风内动一大定风珠。

8.63胃脘痛证辨治十六种

 (2013-07-13 18:13:08)

转载

标签: 

杂谈


.气滞胃痛一柴胡舒肝散.
.胃热一清胃黄连丸.
.血瘀胃痛一失笑散.
.脾胃虚寒一理中丸,
.阴虚(胃热空疼饥不食)一一贯煎.
,胃火一清胃散.
.脾胃伏火(口臭)一泻黄散.
.胃虚火一玉女煎,
.肝胃虚寒一吴茱萸汤.
.中焦虚寒一小建中汤.
十一.肝郁胃痉挛一延年半夏汤.
十二
.肝胃寒热夹杂一半夏泻心汤.
十三.脾胃虚寒便血一黄土汤.
十四.胃虚热又胃气上逆一橘皮竹茹汤.
十五.胃寒上逆一丁香柿蒂汤,
十六.肝气上逆一五磨饮子。

8.64不寐证辨证八种

 (2013-07-14 16:49:02)

转载

标签: 

杂谈


.心脾两虚(多梦)一归脾汤.
.心肾不交(虚烦)一黄连阿胶汤.
.痰湿内扰(胸闷)一温胆汤.
.心火亢盛一朱砂安神丸.
.痰火上扰一生铁落饮.
.肝血不足一酸枣仁汤.
.虚证心悸一天王补心丹·
.心血不舒一血府逐瘀汤。

8.66咳嗽证辨治十一种

 (2013-07-14 17:44:50)

转载

标签: 

杂谈


.风热(咽疼.痰黄稠)一桑菊饮.
.风寒〈痰稀白.清涕)一杏苏散.
.肺燥咳轻症一桑杏汤.
.肺燥咳重症一清燥救肺汤.
.痰湿(痰出咳平)一二陈汤.
.肝火(气逆痰粘)一咳血方.
.肺火一泻白散.
.肺痈一苇茎汤.
.肺阴虚咳轻症一麦门冬汤.
.肺阴虚咳重症一百合固金汤.
十一.肾虚咳一舍水六君煎.

8.67感冒十类辨治二十二种

 (2013-07-14 19:09:05)

转载

标签: 

杂谈


.外感风寒:
1.1无汗一麻黄汤.1.
1.2有汗一桂枝汤.2.
1.3有湿热一九味羌活汤.3.
1.4内有气滞一香苏散.4.
1.5无汗.有里热一大青龙汤.5.
1.6无汗.有痰饮一小青龙汤.6.
1.7喉中痰呜一射干麻黄汤.7.
.外感风热:
2.1喉肿痛一银翘散.8.
2.2有肺热一麻杏石甘汤(9.
2.3有皮疹郁热一升麻葛根汤.10.
.外感风燥(初起)一桑菊饮.11.
.阳虚感冒一麻黄附子细辛汤.12.
.阴虚感冒一加减葳蕤汤.13.
.气虚感冒一人参败毒汤.14.
气虚郁热一升阳散火汤.15.
.气分热一白虎汤.16.
营分热一清营汤.17.
血分热一犀角地黄汤.18.
.少阳证一小柴胡汤.19.
少阳、阳明腑证一大柴胡汤.20.
.中焦湿阻又有表寒一藿香正气水.21.
.暑湿外感一新加香薷饮.22)。

8.68头痛辨治十种

 (2013-07-16 11:39:57)

转载

标签: 

杂谈


.风寒头痛(恶寒)一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咽疼)一桑菊饮.
.肝火上炎(刀劈疼)一龙胆泻肝汤,
.肝阳上亢(疼轻眩重)一镇肝熄风汤.
.血虛头痛(牵引痛)一四物汤.
.痰浊头痛(昏蒙胸闷)一半夏天麻白朮汤.
.瘀血头痛(定处锥刺)一通窍活血汤.
.湿性头痛一清震汤.
.风邪头痛一菊花茶调散.
.面部有风一牵正散。

6.43抗衰益寿的水与激素

 (2013-07-07 17:19:14)

转载

标签: 

杂谈


.水:
1.1水能治血管病(血中含80%的水);
1.2水能防肌肉萎缩(肌肉含70%的水);
1.3水能坚骨质(骨中含30%的水);
1.4水能调体温、清毒防癌(汗、尿)、有利
于呼吸功能(润呼吸道等);
1.5水能养颜美容。
.激素:
更年期后妇女采用激素补充疗法,可明显延长寿命(美.研究发现寿命延长35岁)。

6.41古代抗衰老名方

 (2013-07-07 12:48:25)

转载

标签: 

杂谈


.二黄丸(《寿亲养老新书》)
1.1处方一生地黄50g,熟地黄30g,天冬30g
,麦冬50g,人参30g.
1.2用法一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
大,3050/次,空腹服,温酒或盐开水送服。
1.3功效一益气养阴,轻身不老。古人云:服十日则明目,十日而不渴,长服可长生。
.少阳丹(《名医验方类编》)
2,1处方一A.苍术1000g(入洗米水中,浸半天后,刮去皮晒干为末);B.地骨皮1000g(温水洗净去心,晒干研末);C.熟桑椹20Kg(入瓷盆揉烂,绢袋包好压出汁)。以C汁与A.B拌匀如糊,倒入盘中日哂夜露,采日精月华(注意卫生和防变质)。
2.2用法一上药待干研末,炼蜜和丸,如黄豆大,20/次,3/d,酒送服。
2.3功效一补肾和血,白发返黑,延年益寿。
.何首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处方一a.牛膝1000gb.何首鸟3000gc.黑豆|000g,大枣。
ab切成小块捣烂如泥状,c洗净晒干。取盆一个,先铺一层c,然后再簿铺一层b,再铺一薄层a,如此顺序将药豆用完。再放于蒸笼上,旺火蒸之,以豆熟为度。去黑豆取药晒干,再另換批豆共蒸。如此法三次后,去豆取药,待干为末,再取大枣适量,蒸熟取肉与药末共拌成丸,如小黄豆大。
3·2用法一30/次,2/d,饭前服,温酒送下。
3,3功效一补脏温腑,祛风散寒,利膝腰,強筋,鸟发美容。药性平和无毒,可长期服。
.胡桃丸(《名医验方类编》)
4.1处方一A.胡桃仁20gB.补骨脂、杜仲、
萆薢末各20g.
4.2用法一A捣成膏与B末拌匀揑成丸,15g/
次,2/d,空腹温水或淡盐开水送下。
4.3功效一益血补髓,强筋壮骨,延年益寿,
明目悦心,滋润肌肤,能除百病。
.黄精方.
5.1处方一黄精适量研末装瓶备用。
5.2用法一每日以水调黄精末适量,任意服用。
5.3功效一驻颜轻身,延年益寿。

分享:

1

喜欢

0

.40抗老防衰方药

 (2013-07-07 11:26:3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成药:
地黄方,鸟麻散,枸杞方,孔圣枕中丹,熟地膏(唐.《千金方》)
.单味中药:
黄芪,麦冬,茯苓,芍药,续断,大枣,蜂蜜……(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医方)

赠金笔

6.39提高性功能和改善老人生理代谢的中药

 (2013-07-07 11:15:1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成药:
二至丸,刺五加片,六味地黄丸,八味丸,
八仙长寿丹,益龄精,养命宝,古汉养生精,杞菊地黄丸,人参归脾丸,人参皂甙片,首鸟延寿丹……
.单味中药:
人参,何首鸟,枸杞子,地黄,鹿茸,胎盘,蜂王浆,刺五加……

6.38促进内分泌功能的中药

 (2013-07-07 10:31:56)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成药:
1.1补肾的寿尔康(附子、菟丝子、地苋、黄芪、首鸟、枸杞子)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的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增加唾液皮质醇浓度和肾上腺皮质的储存功能。
……
.单味中药:
2.1巴戟天,仙茅,仙灵脾一能促进肾上皮质的功能,使已增生或萎缩的垂体、肾上腺在组织形成上恢复正常,提高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
2.2人参、黄芪、首烏、刺五加、杜仲、肉苁蓉、补骨脂、冬虫夏草一亦具有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

6.37促进免疫功能的中药

 (2013-07-06 19:45:5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成药:
1.1还精煎(潼蒺藜,锁阳,牛膝,菟丝子,地黄,菊花等)一可促进T细胞释放移
动因子,可明显提高老年人降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T细胞的功能。
1.2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孑)一能增加
冠脉流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区的营养血流及缩小急性心肌梗塞范围的作用。
1.3鸟鸡白凤丸(鸟鸡,人参,鳖甲,鹿角胶
,熟地等)一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因而在对抗菌感染中,对抗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单味中药:
2.1黄芪、党参一能增加或促进网状内皮系统
的吞噬能力,延长T细胞寿命。
2.2冬虫夏草一能增强抗癌药作用,可提高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对体液免疫有调节作用,对T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能增加脾脏重量及加速肝脏核酸和蛋白质更新速度。
2.3人参一抗衰老,用于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肝炎,促进抗体生成,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gA]gM的含量。
2.4何首鸟一提高体液免疫能力,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和抗体生成,使人体]gA增加。
2.5绞股蓝一具抗疲劳、抗溃疡、健脑安神、延缓衰老等功能。具有类似人参皂甙的生理活性。
2.6花粉一具有耐饥饿、抗疲劳、提高血糖水平等作用,而且还有增加免疫器官及加强免疫的效应。
2.7蛤蚧一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2.8杜仲一对细胞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 …

分享:

6.36调节神经功能的中药

 (2013-07-06 17:35:35)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成药:
1.1补肾填精的清宫长寿丹(人参,当归,白芍,牛膝,地黄,杜仲等);
1.2益寿饮(熟地,生地,沙苑子,肉苁蓉,首鸟等)
……
一能减少动物脑组织中脂褐质的沉积和神经元的丧失,并能增加记忆力,明显改⺷善智能。
.单味中药:
2.1鹿茸,鹿角胶,羊肾,狗鞭一能补肾生精、健脑、调节植物神经,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趋于正常,能改善机体内环境

2.2人参,灵芝,西洋参一既能兴奋大脑皮层
,又能加强抑制过程,有显著抗疲劳作用。

6.35促进DNA(老化是不可修复的DNA分子损伤)修复的中药

 (2013-07-06 17:11:34)

转载



.中成药:
1.1补肾益精的固真方(肉苁蓉、首鸟等)一能提高老年人降低的外周淋巴细胞DNA非程序合成水平,提高老年人和动物DNA修复能力的作用。
1.2回春胶囊一对DNA有激活作用。
……
.单味中药:
人参、黄芪、当归、三七、刺五加、五味子、淫羊藿、冬虫夏草、人工菌丝……一对脑、肝、肾、骨髓等器官组织中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6.34能清除体内引起衰老的有害物质一自由基的中药

 (2013-07-06 15:24:24)

转载

标签: 

杂谈


.机理:
可以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过氧化脂质水平和脂褐质在细胞内的堆积……
.中药:
女贞子,旱莲草,灵芝,党参,人参,枸杞子,绞股蓝,沙棘,白果,香菇,木耳,莲子,大枣,黄精,当归,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首鸟,刺五加,杜仲……
.中成药:
清宮寿桃丸,还精煎,固真方,五子衍宗丸,复方西洋参(西洋参、淫羊藿、山楂等),清宫长寿丹……

6.33增强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的中药

 (2013-07-06 15:00:47)

转载

标签: 

杂谈


当归,川芎,杜仲,肉桂,人参,参三七,蒲黄,淮山药,云苓,黄精,玉竹,海参,青蒿,大黄……

6.32养血补脑的中药

 (2013-07-06 11:32:26)

转载

标签: 

杂谈


人参,山药,灵芝,淫羊藿,大枣,龙眼肉,远志,菖蒲……
既补脑又化瘀一丹参,木通……
补肾抗衰又健脑一益智仁,酸枣仁,核桃肉,天门冬,刺五加,肉桂……

6.31增进老年人智能的中药

 (2013-07-06 11:02:19)

转载

标签: 

杂谈


党参、人参、西洋参、何首鸟、菟丝子、仙茅、五加皮、杜仲、枸杞子、赤芍、白芍、葛根、胎盘、五味子、柏子仁、何首鸟、石菖蒲、连翘、天花粉、金钱草、黄芪、肉苁蓉、山栀、钩藤、鹿茸、远志、麦冬、冬虫夏草、川芎、茯苓、黄精、灵芝、红景天……
归脾丸,龙骨牡蛎冲剂,石杉碱甲乙,川芎嗪,芍药糖甙,芹菜甲素,鹿茸神经节甙酯,栀子甙元……

8.5|老年痴呆症

 (2013-06-25 17:49:25)

转载

标签: 

杂谈


.概念: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器质性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其特征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智能减退、行为和性格改变,影响工作和生活,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中医学认为本病产生主要与肾精亏虚、心脾不足、肝阳上亢、痰浊壅盛有关。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与人体的精神、思维记忆等方面功能密切相关。肾虚则生髓功能减退.出现髓海不足、神明失养。脾主意思,意者记所往亊,思则兼心之所为也,今脾受病.神明被阻,意舎不清.心神不宁,则使人健忘。肝阴不足,风阳上扰,神明被阻,则精神烦乱。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致聚湿生痰,痰蒙清窍,则出现健忘、头晕神疲等症。
.辨证论治:
2.1肝阳上亢型一烦躁易怒、头晕健忘、舌质红、脉弦细·伴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快。
治疗:平肝潜阳一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加减。
2.2思虑伤脾型一精神疲惫,食少心悸、形体消瘦,健忘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疗:补养心脾一归脾汤加减。
2.3肾精亏虚型一反应迟钝,腰膝痠软,记忆力减退、神疲力乏.舌淡脉沉细.
治疗:益精补肾一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加减.
2.4痰湿蒙闭型一精神淡漠.表现呆滞,黙黙不语,反应迟钝、形体肥眫·舌质淡滑,脉濡细。
治疗:豁痰开窍一苏合香丸加减。

8.50橘药八味之功效

 (2013-06-25 12:46:12)

转载

标签: 

杂谈


.青皮一未成熟之果皮。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食积腹胀、嗳气脘闷。
禁忌:青皮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陈皮一成熟之橘皮。
主冶:脾胃气滞.脘腹胀滿.呕吐或湿浊中阻所致之胸闷.纳呆、便溏。
禁忌:阴津亏损.内有实热者慎用。
三橘络一橘筋。
主治:痰滞经络,咳嗽引起的胸胁作痛。
.橘肉一橘瓣。
主治:咳嗽。
.橘核一橘之种子。
功效:理气、散结.止痛。
主治:小肠疝气.睪丸肿痛、乳腺炎、腰痛。
.橘红一橘皮去掉了内层中果皮所剩的外层红色薄红皮。
功效:利气宽中.祛痰散结。
主治:风寒咳嗽,恶心、胸腹胀闷。
.橘饼一糖制之橘子。
功效:宽中·下气.化痰.止咳。
.橘叶一橘树之青叶,又称青橘叶。
功效:疏肝行气·消肿散毒。

分享:

2

喜欢

0

赠金笔

4.3中医常用方剂歌诀(四)

 (2013-02-21 14:10:34)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方药

16、消导剂

16.1消食导滞

16.1.1保和丸

保和神曲和山楂,

苓夏陈翘菔子加,

炊饼为丸白汤下,

方中亦可用麦芽。

大安丸把白术加,

食滞脾虚小儿佳;

小保和丸加芍术,

减去连翘菔子夏,

脾胃不健食不化。

16.1.2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曲芩连,

大黄泽泻术苓全,

食湿两滞生郁热,

胸痞便秘可消散。

食积甚:加麦芽楂;

腹痛甚:加香附元;

木香导滞:加香槟,

用于痞闷和胀满。

16.1.3枳术丸

枳术丸是消补方,

荷叶裹饭为丸良。

枳术汤即本方源,

心下水饮力能匡,

主治痞气有效方。

本方再加砂术香,

醒脾健胃消气胀。

16.1.4健脾散

健脾参苓术草陈,

豆蔻香连和砂仁,

山楂山药曲麦炒,

消补兼施见奇勋。

16.1.5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壳莪术黄连一,

大黄牵柏香附齐,

积滞便秘痢脘痞。

16.2消痞化积

16.2.1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为丸梧子大,

调和寒热消补痊。

16.2.2大七气汤

行气消积大七气,

三棱莪术青陈皮,

藿桔香附大槟益,

肉桂甘草积块医。

16.2.3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疟母方

蟅虫鼠妇及蜣螂,

蜂巢石韦参乌扇,

桂朴紫薇丹芍姜,

瞿麦柴苓胶半夏,

桃仁葶苈和硝黄,

行气活血逐痰湿,

消癥化积保安康。

16.2.4鳖甲饮子

鳖甲饮子术芎芍,

槟榔厚朴陈草果,

芪草姜枣梅一个,

左胁下块消沉疴。

17.驱虫剂

17.1乌梅丸

乌梅丸用辛姜连,

桂附参归椒柏全,

气上冲心饥不食,

腹疼干呕蛔厥安,

久痢久泻亦可痊。

17.2肥儿丸

肥儿丸用使君榔,

肉蔻香连曲麦尝,

胆汁为丸热汤下,

虫疳食积一扫光。

17.3布袋丸

布袋丸治虫疳症,

四君健脾有奇功,

芜荑君子荟夜明,

补中消疳又去虫。

17.4化虫丸

化虫丸用鹤虱君,

槟榔还与苦楝根,

白矾胡粉糊丸服,

肠胃诸虫永绝氛。

17.5驱绦虫汤

驱绦虫用南瓜槟,

清晨空腹分开用,

四时腹泻排虫体,

不出半月再继续。

18、涌吐剂

18.1瓜蒂散

瓜蒂散用赤豆研,

散和豉汁不用煎,

逐邪催吐效更速,

宿食痰涎一并蠲。

18.2稀涎散

稀涎皂角与白矾,

救急可祛膈上痰,

中风昏迷属闭证,

功能开窍又通关。

18.3盐汤探吐方

盐汤探吐千金方,

干霍乱证急煎尝,

宿食停脘气机阻,

用之及时功效良。

19、痈疡剂

19.1消散

19.1.1仙人活命饮

仙人活命用银花,

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花粉兼乳没,

山甲皂刺酒煎下,

痈疽消散能为力,

红热肿疼阳证佳。

溃后无功用则差。

19.1.2五味消毒饮

疔疮五味消毒饮,

银花菊花蒲公英,

紫背天葵与地丁,

走黄加入牛黄灵。

秘黄硬芍芩红肿,

痈疮肿疼血毒清。

连翘代用天葵能。

19.1.3加味四妙汤

加味四妙外要方,

生芪归芍银草香,

续断山甲皂刺姜,

深部脓肿无症状,

乳痈加公英一两。

溃后甲皂要出方。

19.1.4六神丸

六神丸,次十粒,

咽肿乳蛾疔疖医,

强心镇静调免疫。

抗肿瘤,益心肺,

病毒性疾效颇奇,

五味消毒同服宜,

外敷内用孕妇忌。

19.1.5阳和汤

阳和汤法解寒凝,

外症虚寒色属阴,

熟地鹿胶姜碳桂,

麻黄白芥草安稳,

疽注痰核膝风诊。

椎突腰肥脉管炎,

血虚加归气芪参。

19.1.6小金丹

小金丹内白胶香,

木鳖地龙乳麝强,

归没灵脂草乌墨,

痰淤诸疮服之良。

骨关节结核流痰,

瘰疬痰核乳癌岩,

附骨疽流注色不变,

肿硬作疼酒服安。

19.1.7消瘰丸

瘰疬由来消瘰丸,

贝母元参牡蛎煅,

阴亏气郁痰凝结,

炼蜜为丸服三钱。

19.1.8四海舒郁丸

四海舒郁治气瘿,

海螵蛸藻带蛤中,

陈青皮木香消肿,

日二次,饭前用。

19.1.9乳癖消

乳癖柴芍归附橘,

天葵英甲草青皮,

肿块腺瘤舒肝郁

连翘可代天葵兮。

19.1.10内疏黄连汤

内疏黄连芩翘栀,

归芍香桔薄草施,

槟榔大黄疏内腑,

痈疔实热用无迟。

19.1.11乳蛾方

乳蛾喉痛挂金灯,

山豆根甘草桔梗,

射干牛蒡子服用。

口干可加玄地冬。

19.1.12小檗碱片

黄连素名小檗碱,

泻痢百日咳伤寒,

白喉脑炎与肺炎,

镇静降压把胃健,

心律失常口腔炎;

疱疹痱子腮腺炎,

内服外用功效全。

19.2排托

19.2.1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用八珍,

皂刺桔梗生芪银,

下肢膝溃去皂针,

痈疡体虚邪实诊。

19.2.2透脓散

透脓散治脓成毒,

服之能奏速溃功,

川芎归芪山甲皂,

初起已溃当忌用。

加党参气虚中;

银翘医局热红。

19.3外用

19.3.1口干

口舌烂及疮疡,

口干怕冷尿不利,

二克桂粉酒调兮,

夜敷涌泉效甚奇。

19.3.2烧伤

地榆大黄生烧伤,

细末油调外敷良。

19.3.3口疮

冰硼砂,锡类散,

咽喉口舌肿疼烂,

药粉吹撒局患点。

19.3.4眼疾

石斛珍珠滴眼液,

VA,明目或杞菊,

八宝拨云效甚奇,

目肿赤烂障云翳。

20、专病专方

20.1痹症

20.1.1体虚痹

痹症体质虚外邪袭,

附子汤黄芪防己;

黄芪桂枝五物宜,

四妙四藤和止痉,

独活寄生、活络效灵。

20.1.2 瘀血痹

痹症多为瘀血故,

丹参二芍枳香附,

当归桃红和乳没,

调气血活络化瘀乎。

20.1.3 藤虫治痹

活络通痹宜用虫,

海络忍冬鸡血藤,

夜交安神又除痹,

虫类药物治痹痛。

全蝎僵蚕与蜈蚣,

破血水蛭下地龙。

20.1.4护胃利痹

护胃利痹症:

砂仁三仙内金苓。

20.2糖尿病 肾病

20.2.1 阴阳虚

肾阴虚:

左归 六味;

肾阳虚:

右归 肾气;

肾气不固:

衍宗 水陆,

桑蛸 金锁固;

阴阳两虚:

济生、肾气;

气阴两虚:

大补 参芪地。。

20.2.2 兼病

脾气虚:

香砂、参苓、枣芪;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丸;

情抑:柴疏 逍遥散;

肝血不足:

四物 杞膝;

肝阴不足:杞菊;

阴虚阳亢:羚角钩藤汤。

20.3治胃八法

健脾和胃:参苓术;

疏肝理气:用柴疏,

苏梗佛手、砂仁乌;

清胃泻火:玉女乎,

公英连翘,要加入;

辛开苦降:左金苦;

消食导滞:保枳服;

疏胆和胃:四逆乎,

陈皮佛手和柴胡;

酸甘养阴:芍药甘,

麦冬内金,加三仙;

化瘀通络:通瘀煎,

加入牛膝,瘀血散。

20.4不寐十二证治

热扰神明:凉膈散;

肝郁化火:龙胆泻肝;

痰热内扰:清火涤痰;

胃气失和:半夏秫米、保和丸;

瘀血内阻:血府逐瘀乎;

心脾两虚:归脾汤宜;

阴虚火旺:黄连阿胶汤;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

参神志菖齿;

心肾不交:交泰丸:

黄连九肉桂三;

肾阴虚加六味丸,

心阴虚加补心丹;

肝郁血虚:酸枣汤,

瘀久丹栀逍遥尝;

更年失眠:服二仙,

枣藤皮神志柏痊;

痰湿内扰:温胆玄。

朱砂安神、磁朱丸,

柏子养心、补心丹,

养血归脾、解郁丸,

养血安神曲唑酮片,

五味子合剂针灸痊。

20.5内伤发热

20.5.1 伤食

伤食:保和丸,

槟榔二丑、蒿胡连。

呕恶:藿香竹茹添;

脘腹胀:厚朴木香;

便秘:枳实大黄;

身热甚:知膏强。

20.5.2 气虚

气虚:桂枝合益气,

三仙纳呆脾气虚;

心悸自汗:麦味;

阴虚火旺:知柏齐。

20.5.3 阴虚

阴虚:青蒿鳖甲,

丹皮白薇加。

舌红口干冬粉添;

多汗心悸:加麦味;

干咳少痰:沙紫苑;

午后热甚:知柏诊;

20.5.4五脏积热

五脏积热:按型泻;

心火旺盛:导赤用;

肝胆热:龙胆泻;

心脾热:导赤也;

肺热鼻血:泻白诀。

20.6八种体质治

20.6.1气虚有三:

气血:八珍十全;

肺气:玉屏风散;

心气:天王补心丹,

安神定志丸

20.6.2 二种阳虚

阳虚:附子理中脾;

肾金匮肾气益。

20.6.3 二类阴虚

阴虚:

肝肾:左归兮,

六味知柏麦味;

心脾:归脾,

柏子养心丸宜。

20.6.4 痰湿一种

痰湿:二陈用,

香砂养胃能。

20.6.5 二类湿热

湿热有二也:

痰湿化热:

黄连温胆诀;

湿邪困脾:

藿香正气。

20.6.6 瘀血有一

瘀血:血府逐瘀。

20.6.7 气郁三型

气郁分三种:

心火盛:

导赤用;

肝胃不和:

柴胡舒肝可;

肝郁:逍遥 四逆,

丹栀 越鞠,

开胸顺气。

20.6.8 特禀质

特禀体质,对证治。

20.7肾气丸

20.7.1六味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腰痛消渴耳鸣晕眩。

20.7.2杞菊

肝肾阴虚视物不清,

眼干涩痛眩晕耳鸣。

20.7.3归芍

柔肝养血,填精,

血虚头晕崩漏症。

20.7.4知柏

腰膝酸软,血淋症,

肝肾阴虚,火旺遗精。

20.7.5桂附

阳痿宫冷,温肾阳,

肢腹冷便溏尿清长。

20.7.6济生

济生肾气肾阳虚,

利水除湿水肿尿不利。

20.7.7麦味

肺痨咳喘精遗,

养阴生津涩精敛肺。

20.7.8 都气

七味都气,肾阳不足;

虚咳气喘,遗精兮。

20.8慢性疲劳综合征

滋阴补肾:六味用;

疏肝理气:健胃脾;

小柴胡合益气;

生乐消愁中药宜:

逍遥 开胸 越鞠。

20.9左瘫右痪

左瘫右痪:

气肺血肝,

左还五汤重芪痊;

右边二陈用导痰,

涤痰汤或温胆;

金水六君煎。

20.10热性危重证速效药

三宝美名扬,

清开热闭方,

清热牛黄笑,

开窍至宝良,

镇痉推紫雪,

息风通便强,

20.11中药抗菌素

抗菌素小檗碱

感冒清热双黄连,

三金片消炎利胆,

妇科千金穿心莲

玉屏风上清丸。

20.12脑梗塞通方

补阳还五赤芍芎,

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

血中瘀滞用桃红。

半身不遂中风证,

益气活血通络经,

治冠心病心绞痛,

阴虚血热者慎用。

悸瘀加参枳去红;

失眠加龙骨交藤;

半夏竺黄痰多盛,

语言不利菖远中;

下肢痿软膝杜仲;

加参术医脾虚行;

气短自汗地参茸;

肉桂附子体寒冷;

乳没脉促关节痛;                                    

久服麻痹后遗症;

口噤流涎蚕钩藤;

头眩晕菊花蔓荆。

分享:

4.3中医常用方剂歌诀(二)

 (2013-02-21 14:03:38)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方药

6、补益剂

6.1补气

6.1.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

只加陈皮异功兮;

六君再加木香砂,

腹痛泄泻胃寒医;

归芍六君肝脾虚,

柔肝养血气不足;

六神补津增食欲,

四君加扁姜枣芪;

加木藿葛名七味,

小儿肌热久泻医。

6.1.2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佳名,

血虚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取浓汁,

应知专任力方宏。

6.1.3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益肺脾,

草扁药莲桔砂薏,

食不消化咳肺虚,

肾炎尿蛋白不祛。

资生健脾藿橘连,

楂芽蔻仁泽泻芡,

内外妇儿胎能安。

6.1.4补中益气汤

补中参草术归橘,

芪得升柴姜枣宜,

劳倦内伤功独居,

阳虚外感能得医。

内脏脱垂汗乏力,

中气不足脾胃虚。

举元煎源张景岳,

参草术升炙黄芪,

崩漏恶露兆流产,

亡阳固脱止血兮;

升陷汤源中参西,

升柴知桔生黄芪,

脉沉迟微大补肺,

元气下陷动则喘,

失音感觉咽喉紧。

6.1.5生脉饮

生脉冬味与人参,

补气生津保肺阴,

气短多汗兼口渴,

久咳肺虚能得诊。

心悸失眠枣柏仁;

阴虚火旺地玄参;

血虚加当归熟地;

自汗不止龙牡蛎。

冠心加丹七芍郁,

气短心悸淤胸痹。

6.1.6人参蛤蚧散

久咳人参蛤蚧散,

益肾清肺热平喘,

杏贝草桑苓知研,

日二次,服六钱。

6.1.7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双视眼前现黑星,

中气不足耳鸣聋。

6.1.8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

参芪桂草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

持纲三气肺胃肾。

肾炎浮肿尿蛋白,

常用增加白细胞。

6.2补血

6.2.1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川芎,

血家诸病此方通,

虚加参芪瘀桃红;

寒:姜桂;

热:芩连用;

经多:胶艾;赤血行;

止血归炭去川芎;

丹栀胶芩血妄行;

气滞香附青皮中。

补肝四物枣冬瓜,

草眩失眠视力差,

甲枯筋挛四肢麻。

肝得治丹归芍甲,

板蓝根,矮地茶,

通络软坚柔肝佳。

6.2.2当归补血汤

血虚身热有奇方,

东垣当归补血汤,

黄芪当归五比一,

真阴濡布生血良。

6.2.3通乳汤

通乳汤医气血虚,

黄芪当归二比一,

冬通桔参雄猪蹄,

乳少不行效颇奇。

近代何任治通乳,

通草用了四点五,

山甲王不留各九,

归六猪蹄汤冲服。

6.2.4归脾汤

归脾汤中参术芪,

归草茯神远志宜,

枣仁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双向调压增能兮;

去香姜加胶艾榆,

各种出血均能医。

6.2.5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

大枣麦冬生地黄,

麻仁阿胶加酒服,

结脉代脉心悸尝。

去麻加枣仁便溏;

心悸龙齿朱砂强;

房颤仙鹤龙眼良。

6.3气血双补

6.3.1八珍汤

四物归地芍川芎,

血家诸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气血双补功独崇。

再加黄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此方雄。

姜枣志陈五味子,

去芎人参营养宗。

6.3.2泰山磐石散

泰山磐石断砂芩,

糯芪八珍减苓寻,

补气健脾医胎动。

泰山磐石防流产,

四天一剂五月连。

6.3.3八珍益母丸

八珍益母能调经,

白带腰酸腹部痛。

乌鸡白凤男女用,

虚损调经带漏崩。

6.4补阴

6.4.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

山药萸地苓泽丹。

知柏八味火旺餐;

杞菊地黄治疗眼;

都气加味纳气喘;

晡手足热归芍玄;

骨蒸内热柴芍丸;

阴虚耳聋左慈丸:

六味磁石柴胡添;

杞菊归芍蒺决眼,

明目地黄障翳痊;

六味归柴神味盐,

益阴肾气复瞳散。

6.4.2左归丸

六味去掉苓泽丹,

加入牛菟枸鹿版,

益精阴亏左归丸,

渴欲饮水是要点,

久服香砂陈皮添,

早晚空腹饮加盐。

6.4.3龟鹿二仙膏

龟鹿二仙枸杞参,

平和补养精气神。

6.4.4大补阴丸

大补阴知柏地黄,

龟版猪脊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

阴虚火旺制亢阳,

结核足疼淡盐汤。

不宜食少和便溏。

6.4.5一贯煎

一贯煎沙麦地黄,

枸杞当归川楝良,

滋阴养血疏肝郁,

胁肋疼痛效非常。

 便秘蒌仁,口苦连;

 胁痛鳖甲,枣失眠;

虚热骨皮,斛舌干;

芍药腹痛,芽脘满。

6.4.6二至丸

二至女贞与旱莲,

桑葚加入效更玄;

口苦咽干头晕眩,

腰膝酸软及失眠。

6.4.7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枳膝芎,

二地二冬杞丝苁,

青葙草决犀羚角,

参苓连味蒺草风,

杏仁菊花山药配,

养阴明目第一功。

6.5 补阳

6.5.1肾气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

山药萸地苓泽丹,

加入桂附肾气丸;

济生肾气膝车前;

鹿茸五味十补丸,

6、补益剂

6.1补气

6.1.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

只加陈皮异功兮;

六君再加木香砂,

腹痛泄泻胃寒医;

归芍六君肝脾虚,

柔肝养血气不足;

六神补津增食欲,

四君加扁姜枣芪;

加木藿葛名七味,

小儿肌热久泻医。

6.1.2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佳名,

血虚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取浓汁,

应知专任力方宏。

6.1.3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益肺脾,

草扁药莲桔砂薏,

食不消化咳肺虚,

肾炎尿蛋白不祛。

资生健脾藿橘连,

楂芽蔻仁泽泻芡,

内外妇儿胎能安。

6.1.4补中益气汤

补中参草术归橘,

芪得升柴姜枣宜,

劳倦内伤功独居,

阳虚外感能得医。

内脏脱垂汗乏力,

中气不足脾胃虚。

举元煎源张景岳,

参草术升炙黄芪,

崩漏恶露兆流产,

亡阳固脱止血兮;

升陷汤源中参西,

升柴知桔生黄芪,

脉沉迟微大补肺,

元气下陷动则喘,

失音感觉咽喉紧。

6.1.5生脉饮

生脉冬味与人参,

补气生津保肺阴,

气短多汗兼口渴,

久咳肺虚能得诊。

心悸失眠枣柏仁;

阴虚火旺地玄参;

血虚加当归熟地;

自汗不止龙牡蛎。

冠心加丹七芍郁,

气短心悸淤胸痹。

6.1.6人参蛤蚧散

久咳人参蛤蚧散,

益肾清肺热平喘,

杏贝草桑苓知研,

日二次,服六钱。

6.1.7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双视眼前现黑星,

中气不足耳鸣聋。

6.1.8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

参芪桂草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

持纲三气肺胃肾。

肾炎浮肿尿蛋白,

常用增加白细胞。

6.2补血

6.2.1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川芎,

血家诸病此方通,

虚加参芪瘀桃红;

寒:姜桂;

热:芩连用;

经多:胶艾;赤血行;

止血归炭去川芎;

丹栀胶芩血妄行;

气滞香附青皮中。

补肝四物枣冬瓜,

草眩失眠视力差,

甲枯筋挛四肢麻。

肝得治丹归芍甲,

板蓝根,矮地茶,

通络软坚柔肝佳。

6.2.2当归补血汤

血虚身热有奇方,

东垣当归补血汤,

黄芪当归五比一,

真阴濡布生血良。

6.2.3通乳汤

通乳汤医气血虚,

黄芪当归二比一,

冬通桔参雄猪蹄,

乳少不行效颇奇。

近代何任治通乳,

通草用了四点五,

山甲王不留各九,

归六猪蹄汤冲服。

6.2.4归脾汤

归脾汤中参术芪,

归草茯神远志宜,

枣仁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双向调压增能兮;

去香姜加胶艾榆,

各种出血均能医。

6.2.5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

大枣麦冬生地黄,

麻仁阿胶加酒服,

结脉代脉心悸尝。

去麻加枣仁便溏;

心悸龙齿朱砂强;

房颤仙鹤龙眼良。

6.3气血双补

6.3.1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川芎,

血家诸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气血双补功独崇。

再加黄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此方雄。

姜枣志陈五味子,

去芎人参营养宗。

6.3.2泰山磐石散

泰山磐石断砂芩,

糯芪八珍减苓寻,

补气健脾医胎动。

泰山磐石防流产,

四天一剂五月连。

6.3.3八珍益母丸

八珍益母能调经,

白带腰酸腹部痛。

乌鸡白凤男女用,

虚损调经带漏崩。

6.4补阴

6.4.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

山药萸地苓泽丹。

知柏八味火旺餐;

杞菊地黄治疗眼;

都气加味纳气喘;

晡手足热归芍玄;

骨蒸内热柴芍丸;

阴虚耳聋左慈丸:

六味磁石柴胡添;

杞菊归芍蒺决眼,

明目地黄障翳痊;

六味归柴神味盐,

益阴肾气复瞳散。

6.4.2左归丸

六味去掉苓泽丹,

加入牛菟枸鹿版,

益精阴亏左归丸,

渴欲饮水是要点,

久服香砂陈皮添,

早晚空腹饮加盐。

6.4.3龟鹿二仙膏

龟鹿二仙枸杞参,

平和补养精气神。

6.4.4大补阴丸

大补阴知柏地黄,

龟版猪脊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

阴虚火旺制亢阳,

结核足疼淡盐汤。

不宜食少和便溏。

6.4.5一贯煎

一贯煎沙麦地黄,

枸杞当归川楝良,

滋阴养血疏肝郁,

胁肋疼痛效非常。

 便秘蒌仁,口苦连;

 胁痛鳖甲,枣失眠;

虚热骨皮,斛舌干;

芍药腹痛,芽脘满。

6.4.6二至丸

二至女贞与旱莲,

桑葚加入效更玄;

口苦咽干头晕眩,

腰膝酸软及失眠。

6.4.7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枳膝芎,

二地二冬杞丝苁,

青葙草决犀羚角,

参苓连味蒺草风,

杏仁菊花山药配,

养阴明目第一功。

6.5 补阳

6.5.1六味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

山药萸地苓泽丹,

加入桂附肾气丸;

济生肾气膝车前;

鹿茸五味十补丸,

腰疼脚软肢冷寒。

6.5.2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谙痱足,

远志苁蓉石菖蒲,

五味冬地苓桂附,

茱萸巴戟肉石斛,

薄荷姜枣阴寒除,

久服二仙去桂附。

6.5.3二仙汤

当归仙茅仙灵脾,

黄柏知母与巴戟,

头晕目眩肾不足,

二仙高压更年期,

心肾不交失眠医。

6.5.4还少丹

诸虚百损还少丹,

山药萸地苓膝天,

杜仲枸杞苁蓉远,

楮茴味菖姜枣盐。

纳差香砂陈皮添。

6.5.5济生肾气丸

脚肿济生肾气丸,

金匮肾气膝车前,

温阳利水效非凡,

腰疼便溏痰多喘。

十补加味和鹿茸,

面黑鸣聋腰膝痛。

6.5.6右归丸

八味去掉苓泽丹,

加归杜菟鹿枸全,

肾阳不足右归丸。

不孕不育服之玄。

6.5.7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益肾精,

杞菟覆盆味车用,

日十八克酒二冲。

不孕六五四二能。

常服忌热宜凉清。

6.5.8补肾丸

六味膝茸补肾丸,

扶元八珍神菖添,

交替服治儿五软。

6.6补益成药类

6.6.1益寿

地黄方、孔圣枕中丹

枸杞方、 熟地膏、乌麻散。

6.6.2补肾健脾

益寿丹,龟龄集,

固本仙方八珍膏宜。

6.6.3健脑

当归芍药散,

黄连解毒汤;

加味归脾,

调心方;

加味温胆汤,

益智胶囊;

益智灵液,

补肾方;

固本健脑,

柴胡龙牡汤;

补肾健脑片,

安神补脑尝;

中药DX-9386强。

6.6.4神经衰弱

补中益气、养心丸,

十全,补心丹,

安神,杞菊地黄丸,

知柏,磁朱丸,

金匮,枕中丹,

归脾调压能量添。

6.6.5补气保肝

补气保肝善用方,

参芪加上四君汤,

玉屏补中益气良。

补阴保肝宜通畅,

六味地黄最为常

二至合石斛夜光,

右归丸明目地黄,

补阴汤方八仙长。

肝纤维化乌鸡凤,

软肝片大黄蟅虫,

四物汤加上桃红。

6.6.6祛邪扶正

祛邪小柴胡抗戾,

扶正生脉与六味,

扶正祛邪玉屏风,

防感合剂防通圣。

7、安神剂

7.1朱砂安神丸

东垣朱砂安神丸,

地草归连药五般,

烦乱懊憹神不静,

怔忡不寐息能安。

7.2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归地黄,

枣仁柏子仁沉香,

人参茯神犀角代,

龙齿朱砂蜜丸良。

7.3磁朱丸

磁朱丸用六神曲,

失眠耳鸣聋心悸,

明目癫痫双视医,

早晚空腹六克宜。

合六味治肝肾虚,

赭夏星竺癫痰祛。

7.4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

川芎知草茯苓添,

养血除烦清内热,

肝血补充睡自安。

交藤柏仁安心神;

龙齿惊醒心悸甚;

五味牡蛎盗汗诊。

7.5桂枝甘草龙牡汤

桂枝甘草龙牡汤,

定悸安神又回阳。

7.6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柏子仁,

二冬归地与三参,

桔苓远志朱砂蜜,

枣味补血又安神。

7.7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

脏躁癔病自悲伤,

失眠盗汗和惊狂,

亦为补益脾气方。

7.8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菖远志,

参苓朱砂和龙齿。

枣柏仁:失眠治,

痰多:夏星竹茹。

7.9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

芍药黄芩合之良,

阴虚火旺失眠匡。

7.10五味子合剂

五味合剂枣桂圆,

归药鸣聋悸失眠,

眩晕健忘又疲倦,

补血安神养肾肝。

8、开窍剂

8.1清开

8.1.1安宫丸

安宫犀角与牛黄,

雄冰连芩栀麝香,

珍珠朱砂金箔入,

芳香开窍重奇方。

去犀冰珍麝雄黄,

牛黄清心丸妙方。

8.1.2紫雪丹

紫雪丹方羚角犀,

四香五石厚硝亦,

玄草升金辰砂入,

镇痉解毒清热奇。

本方多为急救剂,

窍开神清即停兮。

8.1.3至宝丹

至宝朱砂麝息香,

雄黄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与龙脑,

琥珀还同玳瑁良。

化痰开窍醒神强。

8.1.4回春丹

回春星蔻枳竹陈,

黄夏钩麻蝎蚕沉,

檀香麝朱牛贝草,

惊风痰热吐泻诊。

8.1.5行军散

诸葛行军痧瘴方,

珍硝牛麝冰雄黄,

硼砂金箔共研末,

窍闭神昏服乃康。

8.2温开

8.2.1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麝息香,

木丁荜檀苏乳香,

犀冰白术沉诃附,

衣用朱砂中恶尝,

解郁辟秽醒神强,

心梗绞痛煤毒良;

鼻炎日三半月康;

风寒外感二粒匡。

8.2.2紫金锭

紫金锭亦玉枢丹,

慈菇五倍红大戟,

麝香千金子霜研,

朱砂雄黄水飞粉,

秽恶痰浊疗疮痊。

金子大戟均有毒,

小儿服用量要减,

外用消肿和止痛,

外用醋调麝改片。

8.2.3通关散

通关猪牙皂细辛,

丹溪心法二味云,

药典加鹅不食草,

气塞昏厥牙关紧,

吹鼻取嚏用少许,

癃闭治之效显甚。

9、固涩剂

9.1固表止汗

9.1.1牡蛎散

牡蛎散内用黄芪,

小麦麻黄根最宜,

阳虚自汗和盗汗,

此方服后效甚奇。

自汗党参白术兮;

盗汗枣仁和熟地。

常加太参或五味;

止汗麻黄根五味。

9.1.2玉屏风散

肺虚止汗玉屏风,

黄芪防风白术用,

表虚汗多易感冒,

固表敛汗加姜灵。

9.2敛肺止咳

9.2.1九仙散

九仙散用乌梅参,

桔梗桑皮贝母承,

粟壳阿胶款冬味,

敛肺止咳气能生。

9.2.2六黄汤

东垣当归六黄汤,

二地芩连柏芪当,

泻火滋阴兼固表,

阴虚阳亢盗汗尝。

麻黄根麦增效强,

增液养阴玄冬匡;

潮热咽干肾火旺,

知版滋阴又潜阳。

9.3涩肠固脱

9.3.1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香诃,

罂壳当归肉蔻科,

术芍肉桂参草共,

脱肛泻痢久安和。

石榴皮可代罂壳。

9.3.2四神丸

四神补骨与吴萸,

豆蔻除油五味须,

大枣须同姜煮烂,

五更肾泻能得医;

温肾暖脾痛冷疲,

妇科常用此方兮。

9.3.3桃花汤

桃花汤米石脂姜,

温中固脱止泻方,

下利不止便脓血,

脐腹痛加归芍良;

阳虚肢冷参附尝。

赤石脂名桃花石,

下痢赤白无腥臭,

养脏汤合桃花汤。

9.3.4驻车丸

驻车丸内有黄连,

当归干姜三味研,

醋煮阿胶当丸服,

湿热伤阴久痢痊。

腹痛加枳实芍药;

止血地榆槐花添;

化瘀生肌芨三七;

加参冬味育阴显。

9.3.5诃子散

诃子散,方有三,

一方来自刘河间,

诃子木香甘草连,

久泻腹痛术芍煎,

涩肠调中厚朴玄。

二方来自教材编,

罂壳诃子姜陈兼,

虚寒泄泻谷不化,

腹痛脱肛脓血现。

三方来自三因病,

诃草良姜干姜用,

朴陈草果曲麦芽,

心脾冷痛霍乱功。

9.4涩肠止遗

9.4.1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实研,

莲须龙牡蒺藜联,

又将莲粉为糊合,

梦泄多遗固精管。

9.4.2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治便数,

参神龙骨龟版乎,

菖蒲远志及当归,

宁心止泄肾精固,

覆盆益智睡眠服,

增强固涩参汤促。

9.4.3缩泉丸

缩泉丸治小便数,

脬气虚寒失约束,

乌药益智等分研,

山药为丸白汤服。

9.5固崩止带

9.5.1固冲汤

固冲汤中用术芪,

龙牡芍萸茜草兮,

五倍海蛸棕榈炭,

崩中漏下总能医。

神疲面白四肢冷,

加入参附可救急。

9.5.2固经丸

固经汤内龟版君,

黄柏椿皮香附芩,

更加芍药糊丸服,

漏下崩中须滋阴。

9.5.3完带汤

完带二术山药参,

芥穗柴草芍车陈,

白带涕唾湿为因,

补中健脾带下诊。

10、理气剂

10.1行气

10.1.1越鞠丸

六郁宜使越鞠丸,

芎苍曲附并栀餐,

食痰湿火分头治,

气郁宣通血瘀安。

木香槟榔气;

桃红治血瘀;

湿苓泽;寒吴萸;

蒌星夏痰矣;

食楂砂芽益;

火郁连芩祛;

胁痛佛手郁;

枳朴治胀痞。

10.1.2眠汤

解郁催眠血粘症,

柴芍郁归枣茯苓,

改善记忆功效能。

10.1.3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气方祖,

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治同名四七,

痰涎呕吐尽能舒。

食滞:砂芽曲;

胃寒:干姜萸;

咽干明显:冬参砂元;

梅核气痊;

胁疼:佛手;

闷:郁壳;

气咳:旋复;

砂呕恶。

10.1.4瓜薤白酒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

豁痰散结又通阳,

胸疼喘息短气咳,

痰浊盛者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厚朴除寒痞满强。

神经性胸痛:

夏郁络桔梗;

胸如椎刺痛:

丹参郁桃红;

心绞痛:

夏郁丹归桃五灵,

或加芍药降红芎;

干姜附子寒邪重。

10.1.5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楝槟姜,

巴豆青皮茴木香,

少腹脐旁寒疝强,

掣腰掣胁疼难当。

橘荔核,疝疼尝;

寒甚肉桂吴萸匡;

消疝强三层茴香;

寒疝轻症导气汤,

导气楝萸木茴香。

10.1.6金铃子散

金铃元胡等分研,

黄酒调服或水煎,

心腹诸疼肝热郁,

胸腹疼经和气疝。

肝郁气滞痛经:

加香附益母丹红;

加橘荔核疝气痛。

10.1.7暖肝煎

暖肝煎用苓肉桂,

茴沉乌药姜杞归,

行气逐瘀暖肝肾,

小腹寒疼此方推。

寒甚吴萸姜附配,

阴囊红肿热痛非。

10.1.8良附丸

良附丸用等分研,

姜汁为丸或水煎,

肝郁气滞胃寒痛,

日服二次量四钱。

吞酸吐苦贼瓦楞;

同名归姜陈木青。

10.1.9胃疼散

胃疼散用高良姜,

枳壳灵脂公丁香,

佛手红花飞雄黄,

木香胡椒巴豆霜。

10.1.10丹参饮

丹参饮,檀香砂,

气滞血瘀胃疼佳,

冠状动脉粥样化,

胃炎溃疡疼消夸。

10.1.11三合共四合

痛在心口窝,

三合共四合;

丹参失笑卓,

良附乌百合。

10.1.12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二姜草,

苓蔻木香陈皮熬,

温中行气兼燥湿,

脘腹胀疼服之消。

脘腹挛急加芍药;

肝气郁滞香金可;

血瘀元胡乳没药。

10.1.13橘核丸

橘核丸中楝桂存,

枳朴延胡藻带昆,

桃仁木香木通合,

颓疝顽疼盐酒吞。

瘀疼莪棱寒萸茴;

湿热胆草黄柏芩;

加炮川乌虚寒甚;

坚胀不消硵酒浸;

阴囊肿痒黄水疹:

加苓泽前去桂心。

10.2降气

10.2.1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呕哕,

人参甘草姜枣随,

呕逆虚热在于胃。

济生同名加苓夏,

冬杷叶逆呕吐佳,

新制蒂易参草枣,

胃气不虚呃逆疗。

和胃化痰加苓夏;

养胃阴宜冬斛加。

10.2.2四磨汤

食欲不振四磨汤,

乌药沉香参槟榔,

补气降逆产妇恙,

体虚气喘等分尝。

去参加枳实木香,

攻补体壮五磨汤;

六磨汤更加大黄,

腹胀噫气便不畅。

10.2.3苏子降气丸

苏子降气夏归橘,

前胡朴草姜桂宜,

湿痰壅盛咽不利,

胸满咳喘能安逸。

去桂加沉平喘气;

气虚参味能敛肺。

10.2.4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草姜大枣临,

反胃痰浊心痞甚,

便秘噫气得安稳。

干姜人参半夏丸,

温补恶阻能得诊。

胃不虚去草枣参;

痰多厚朴茯苓陈;

火旺麦冬和黄芩;

胃热竹茹黄连君;

食滞三仙鸡内金。

10.2.5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人参姜,

中焦虚寒久病伤,

呃逆虚热脉迟样,

温补胃寒呃逆降。

济生去参仅三味,

胸满呃逆不止尝。

柿钱散:去生姜,

气虚寒呃服之当。

分享:

4.3中医常用方剂歌诀(一)

 (2013-02-21 14:00:19)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方药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1.1麻黄类方

麻黄汤中杏桂甘,

发汗定喘表实安。

大青龙汤兼烦躁,

再加姜枣石膏痊。

麻黄加术取微汗,

外感寒湿身疼烦;

麻杏薏甘桂枝减,

风湿发热日晡显;

三拗汤桂枝易姜,

语音不出咳痰匡;

华盍桂苏陈皮桑,

赤苓祛痰喘气降。

1.1.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和营卫,

随症加减去须通。

加葛根医项背痛;

降气定喘加朴杏;

阴阳失调龙牡用,

女子梦交男失精。

1.1.3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五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烦躁口渴石膏用。

1.1.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苍防风,

细辛白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甘草中,

发汗祛风胜湿功。

医学入门姜枣葱,

同名通阳解表增;

芷易连知己术用,

大羌活汤较重症。

1.1.5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辛姜枣,

紫苑夏冬五味尝,

宣肺散寒化水饮,

哮鸣痰喘是良方。

喘逆苏葶芥菔当。

1.1.6香苏散

香苏散内用陈皮,

香附紫苏安胎益,

甘草和中兼补正,

风寒气滞此方宜。

葱白生姜流清涕;

前胡桔梗痰咳兮;

胸满枳,脘朴齐;

食不消:内金曲;

尿黄短:车前须;

寒重:葱豉驱。

身体疼:秦艽医;

孕妇伤寒术效奇。

1.2辛凉解表

1.2.1桑菊饮

桑菊饮用杏薄翘,

苇根桔甘八位标,

咳不甚热微渴解,

风温轻剂此方照。

痰黄稠:贝芩好,

茅根藕节咳血疗。

1.2.2银翘散

银翘散用薄荷蒡,

竹叶生甘苦桔良,

芥豉苇根成一剂,

太阴温病平辛凉。

胸闷:藿香郁金;

咳甚:前贝杏仁;

项肿咽疼勃元参;

尿短知母栀子芩;

桑叶菊花头痛甚;

咽疼赤芍板蓝根;

衄咳知柏板蓝根;

知蒌痰黄稠热甚;

口渴舌干天花粉;

防风羌活恶寒诊;

食滞胀满三仙运。

1.2.3麻杏石甘汤

伤寒麻杏石甘汤,

四药组成法度良,

辛凉疏泄能清肺,

定喘除烦效倍彰。

桔梗蝉蜕治喉痒;

知粉汗多烦渴降;

桑白葶苏痰喘匡;

痰稠蒌皮贝竺黄;

咳血黛蛤茅根当。

1.2.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芷枣姜,

羌膏解表清热凉。

程氏去膏桔芷羌,

知贝地丹清里强。

苏叶解表治无汗;

花粉知母渴舌干。

1.2.5麻附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助阳解表两法彰,

太少表里速解方,

少阴发热皆能康。

去辛易草微发汗,

表里之邪缓解方。

1.3扶正解表

1.3.1人参败毒汤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瘟疫伤寒噤口痢,

祛邪扶正有奇功,

每服九克姜薄从。

参姜薄易荆防风,

可医项颈肿疼症;

木香黄连痢疾用。

1.3.2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含,

细辛煨姜大枣入,

阳虚恶寒冷疲痊。

1.3.3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

薄荷豆豉桔甘兮,

红枣葱头药八味,

阴虚感冒则轻剂。

1.3.4葳蕤汤

葳蕤汤白薇麻黄,

独杏草穹膏木香,

解表清热重剂汤,

气血并治脉阴阳。

2、泻下剂

2.1寒下剂

2.1.1承气汤类

大承枳朴大黄硝,

峻下阳明胃颇饶。

小承去硝枳朴减;

调胃硝黄加甘草;

厚朴三物黄枳实,

行气泻满腹痛疗;

复方大承实改壳,

加炒菔子和芍桃,

肠梗气胀服之好。

2.1.2大黄丹皮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囊,

肠痈初起脉迟紧,

尚无成脓服乃康。

气滞绕脐痛:

元楝木香用;

血瘀右下腹痛定:

当归赤芍行;

淤热腹痛重:

银翘英地丁;

口干便秘腹压疼:

黄连解毒汤中;

湿渴不饮呕重:

瓜子薏米能。

2.1.3凉膈散

凉膈散黄栀翘芩,

竹叶草薄玄明粉,

中上焦热加蜜诊。

天花粉心烦渴甚;

口舌生疮黄连君;

咽肿疼桔豆板根;

藕节茅根吐衄甚。

2.1.4胆道排石汤

胆道排石金钱茵,

枳壳木香黄郁金,

月疗停周二程进。

2.1.5己椒苈黄丸

水饮己椒苈黄丸,

麻黄杏仁医咳喘;

枳朴青皮脘腹满;

日服二次量六钱。

苏子菔子治痰涎;

五皮五苓水肿显;

中气弱术参芪添。

2.1.6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秦艽羌,

椒目通泻腹槟姜,

商陆苓皮赤小豆,

全身水肿服之良。

2.2温下剂

2.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

细辛配合颇精当,

胁下寒凝疼难受,

温阳通下自安康。

腹痛喜温桂芍尝;

实曲苔垢积腹胀;

参芪体虚服之强。

此为温下鼻祖方。

2.2.2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

甘草党参及大黄,

冷积便秘或久痢,

温补攻下法最良。

呕吐:砂半夏;

腹痛:桂香佳;

积滞:芒硝下。

2.3润下剂

2.3.1麻仁润肠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

枳朴大黄麻杏芍,

土燥津亡便难出,

润肠通便蜜丸嚼。

酉时服之效更卓。

2.3.2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

泽泻升麻枳壳从,

便秘腰背酸又冷,

肾虚矢气尿常清。

气虚者:加人参;

有火者:加黄芩;

壳改熟地虚在肾。

2.3.3五仁丸

五仁丸用五般仁,

桃杏松柏郁李并,

配合陈皮疏滞气,

肠燥便秘治之灵。

厚朴菔子木香青,

乌药香附番肠梗。

2.3.4清宁丸

清宁便结头晕眩,

口臭龈肿疖舌烂,

次六克,日四钱。

2.3.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

泽泻升麻枳壳从,

便秘腰背酸又冷,

肾虚失气尿长青。

2.3.6参麦地黄丸

参麦地黄救液虚,

若投增液结如初,

硝黄速入斯汤内,

增液还兼承气扶。

2.4逐水剂

2.4.1十枣汤

十枣汤攻水结邪,

腹胀胸满水停胁,

芫花戟遂肥大枣,

空腹一克虚忌也。

2.4.2控涎丹

控涎遂戟白芥加,

祛痰逐饮效能大,

隔日一次枣汤下。

2.4.3 舟车丸

舟车牵牛与大黄,

遂戟芫花木槟榔,

青皮陈皮轻粉入,

攻逐腹水力量强。

2.5攻补兼施

2.5.1新加黄龙汤

滋阴新加黄龙汤,

调胃承气三参当,

生地麦冬和姜汁,

缓下热结效照彰。

2.5.2黄龙汤

黄龙汤即大承气,

加入人参归草比,

姜枣共煎十味同,

攻补兼施法堪奇。

2.5.3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

硝黄虚实夹杂证,

热结阴亏大便秘,

滋阴泄热肠自通。

2.5.4承气营养汤

承气营养腹硬痛,

咽干身热便不通,

小承四物合一剂,

去芎加知地用生。

3、和解剂

3.1和表里

3.1.1小柴胡汤

柴胡和解少阳证,

小柴胡汤和解供,

芩夏参草姜枣从。

去参加枳芍大黄,

大柴胡汤两解用,

茵栀加医黄疸病;

恶阻旋复代赭倂;

若去人参甘草枣,

枳壳茶陈胸满松。

3.1.2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枳竹茹,

苓夏陈皮碧玉乎,

少阳热重寒轻症,

胸痞呕恶能清除。

巩膜肤黄茵陈主;

合三仁汤非典初。

3.2 调肝脾

3.2.1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效,

调经八味丹栀卓;

逍遥散加生熟地,

调经疏肝又健脾;

左胁疼甚桃红宜;

气郁化火胆黄驱;

3.2.1.1

疏肝理气,

香附苏梗郁,

橘叶和青皮。

3.2.1.2

疏肝通络旋复,

新绛归桃泽兰乎。

3.2.1.3

疏肝和胃用二陈,

白莲金铃或左金。

3.2.2四逆散

四逆柴枳芍甘草,

疏肝理气胃疼疗。

3.2.3柴胡疏肝散

柴胡舒肝白芍芎,

枳陈香附甘草逢,

脘胁胀疼因气郁,

疏肝理气可奏功。

柴胡疏肝实改壳,

陈附芎加胁疼好;

去枳加青归甲络,

乳房肿块胀疼消。

3.2.4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

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土泻木理肝脾,

若作伤食医便错。

疼胀甚者加木香;

屡发不愈加煨葛。

3.2.5疏肝和胃

疏肝和胃用二陈,

白莲金铃或左金;

左金连六萸一丸,

肝经郁火此方传,

胁痛吞酸或嗳气,

苦降辛开冲逆安。

3.3调肠胃

3.3.1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芩连,

干姜草枣人参全,

辛开苦降和肠胃,

痞满呕利自安然。

本方去芩加桂枝,

黄连汤治胸热烦。

若加生姜散水气,

肠鸣泄泻呕臭酸;

加重炙草补中气,

肠鸣泄泻脘闷满,

体壮参草易枳实,

痞呕急慢性胃炎。

3.4调气血

3.4.1疏肝活络

疏肝活络兮:

柴牡苍附郁,

朴菖乌藤皮,

调气血重在气。

4、清热剂

4.1清气分

4.1.1白虎汤

白虎汤中石膏君,

知甘粳米四物存,

热甚津伤宜急服。

气虚尚可加人参;

加桂高热头疼甚;

白虎苍术热痹甚。

4.1.2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用麦冬,

人参半夏米甘共,

清热和胃宜津气,

热伤气逆可推崇。

4.2清营血

4.2.1清营汤

清营犀角与丹玄,

冬地银翘竹叶连,

舌绛而干兼不渴,

寸脉独大用宜先。

4.2.2犀角地黄丸

犀角地黄芍药丹,

清热凉血解毒玄,

吐衄谵语狂发斑,

疔疮败血肝痿痊。

善忘如狂芩大黄;

神昏惊牛黄菖星;

重症患者三宝善。

4.2.3退热汤

退热汤膏与翘银,

大青叶柴茵芩,

羌活知母葛芦根,

解表清里解毒云。

4.3清热解毒

4.3.1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药四味,

黄芩黄柏栀子齐,

狂躁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医。

4.3.2泻心汤

泻心芩连与大黄,

烦血便秘口舌疮,

热迫血行成吐衄,

火平血静自安康。

止血茜草侧柏茅;

湿热黄疸栀柏蒿;

胸闷:厚朴好;

痈疖五味消毒疗。

口舌生糜导赤效。

4.3.3五味消毒饮

疔疮五味消毒饮,

银花菊花蒲公英,

紫背天葵与地丁,

走黄加入牛黄灵。

秘黄硬芍芩红肿,

痈疮肿疼皆有功。

4.3.4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参,

甘草桔梗蚕薄陈,

蓝根升柴蒡勃翘,

大头瘟病能除掉。

老人体虚加人参;

便秘大黄能得诊。

4.3.5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

丹石栀甘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

清瘟败毒也滋阴。

4.4清脏腑热

4.4.1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班用,

口糜舌烂胸烦热,

清心利尿热淋通。

心火较盛黄连清;

心经热甚大黄行;

合八正散尿涩疼;

草易芩清热更能。

4.4.2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通柴泽,

车前生地草归皆,

栀芩一派清凉品,

湿热肝邪力能排。

4.4.3左金丸

左金连六萸一丸,

肝经郁火此方传,

胁痛吞酸还嗳气,

苦降辛开冲逆安。

4.4.4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

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

脾胃伏火见奇功。

4.4.5泻白散

泻白散医肺火蒸,

桑白地骨降而清,

甘草粳米能和中,

咳喘晡热有神功。

栀芩:肺热重;

喘急:杏仁葶;

痰粘:贝蒌用;

栀芩咳痰血胸疼;

阴虚银柴蒿甲中;

和二陈汤肺气肿。

4.4.6清胃汤

清胃石膏和黄连,

黄芩升麻共入煎,

生地丹皮兼凉血,

龈肿牙疼齿衄痊。

便秘:大黄用;

牙头疼热恶风:

加薄荷荆;

龈出血小蓟柏叶。

4.4.7玉女煎

玉女清胃熟地黄,

石膏知麦牛膝匡,

阴虚胃火相兼病,

吐衄牙疼龈肿良。

4.4.8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

黄连黄柏秦皮齐,

性寒味苦入下焦,

坚阴止痢称良剂。

恶寒发热表证:

加银翘葛荆;

腹痛里急后重:

加芍药香槟;

赤痢多偏:

赤芍银榆丹;

白头翁汤加草胶,

产妇久痢血虚疗。

4.5清虚热

4.5.1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地知丹,

夜热早凉身无汗,

养阴透热此方专。

同名去地加桑粉,

少阳汗解渴欲饮。

4.5.2秦艽鳖甲汤

秦艽鳖甲治虚劳,

地骨柴胡更有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咳除蒸敛汗高。

4.5.3清骨散

清骨归梅柴易草,

银柴胡连热重劳,

结核午后夜热潮,

汗多者加黄芪疗。

4.5.4当归六黄汤

东垣当归六黄汤,

二地芩连芪柏当,

泻火滋阴兼顾表,

阴虚阳亢盗汗尝。

麻黄根麦增效强,

滋液养阴玄冬匡;

潮热咽干肾火旺,

知版滋阴又潜阳。

4.6清暑热

4.6.1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西洋参,

竹叶知母草荷梗,

麦冬米斛连瓜翠,

暑热伤津养阴能。

4.6.2六一散

六一滑石与甘草,

解肌行水兼清燥。

加薄鸡苏;朱益元;

青黛碧玉清肝好。

5、温里剂

5.1温中散寒

5.1.1理中汤

理中白术草姜参,

利气驱寒走太阴。

加入桂枝治下痢;

若加附子治失音;

呕吐加入半夏姜;

木香乌药腹痛甚;

香连丸合寒慢痢;

合肾气丸肾炎诊;

丁香蔻仁寒性呕;

附子理中肢不温;

连理汤医呕吐酸;

黄连乌梅结肠稳。

附子理中合五苓,

尿涩寒倦下肢肿;

桂附理中驱寒盛;

枳苓痰饮脘腹痛。

5.1.1.1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

芍药茯苓术附姜,

少阴腹痛水寒气,

悸眩润肠保安康。

背寒掌大仲景方。

5.1.1.2附子汤

温补祛寒附子汤,

真武汤加参去姜,

骨节疼痛手足凉,

阳虚寒湿内盛匡,

5.1.2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饴糖四五补中脏,

虚劳腹痛用无讹。

加上黄芪增补力,

胃疼虚寒见效多。

还有当归建中汤,

产后诸虚属妇科;

芪归建中气血多,

劳损久病起沉疴。

5.1.3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人参枣,

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疼皆能保。

呕吐甚:陈砂夏;

酸频乌贼瓦楞加;

头痛甚:芎归佳。

5.1.4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温中阳,

蜀椒干姜参饴糖,

脘腹上下攻撑疼,

阴寒内盛用则当。

5.1.5四神丸

四神补骨与吴萸,

豆蔻除油五味须,

大枣须同姜煮烂,

五更肾泻能得益。

5.2回阳救逆

5.2.1四逆汤

四逆汤中草附姜,

三阴厥逆脉沉将,

吐利腹痛口不渴,

救逆回阳推此方。

四逆加入人参汤,

固脱补元调阴阳;

草易葱白白通汤,

阴盛于下虚阳上;

白通加猪胆汁汤,

童尿治阴盛格阳;

桂枝白术关节炎,

顽固风湿效非常。

5.2.2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

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

三阴寒厥见奇勋;

呕吐不止少腹痛,

盐炒吴萸显效能;

无脉猪胆汁妙用,

手足温和即须停。

5.2.3参附汤

补气回阳参附汤;

表虚自汗芪附强;

再加熟地茯神艾,

阿胶便成产科方。

5.2.4参附龙牡汤

参附龙牡能回阳,

敛汗救脱手足凉;

术附健脾燥湿强,

身疼脾肾虚属阳。

5.3温经散寒

5.3.1阳和汤

阳和汤法解寒凝,

外正虚寒色属阴,

熟地鹿胶姜碳桂,

麻黄白芥草安稳,

疽注痰核膝风诊。

椎突腰肥脉管炎,

血虚加归气芪参。

5.3.2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芍桂枝,

细辛甘枣木通之,

温经散寒通血脉,

冻疮手足寒厥施。

吴萸生姜重寒象,

胃寒疼经寒疝匡。

简明中医学表典歌诀系列之二《中医诊断学表典歌诀

 (2011-03-30 21:59:37)

转载

标签: 

健康


 四肢诊

肺主皮毛,脾主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且有脾主四肢之称;手足三阴三阳经皆行于四肢,故五脏功能之异常变化及十二经之病变均可显著诸四肢。

8.1望四肢主病:

四肢异常象

主病

1

瘦削

四肢瘦削

脾胃气血虚,脾肾阳衰,肝肾亏虚,小儿禀差。

2

痿软

四肢痿软无力

痿证,脾胃虚,湿热,肝肾亏,脾血阻滞。

3

瘫痪

四肢不用,时作时止,肌不变,中风后遗偏枯

寒痰湿热瘀侵阻络

肝郁血虚

气虚血滞阻络

4

强直

不能弯曲

外邪阻络,痰火动风,

血瘀阻,肝肾亏阳衰。

5

拘急

妨碍屈伸

手指挛急

小腿拘痛

风寒,寒湿,肝血亏,热伤津。

鸡爪风

转筋

6

抽搐

四肢抽搐

风邪闭阻,热极阴虚肝风,痉证,妇经行,儿急慢惊风、痫证、破伤风。

7

振颤

肢颤抖动

中风先兆证,阴虚,血虚脾虚,风痰阻络肝阳风动。

8

关节肿大

关节肿大

膝、大腿瘦

尪痹

鹤膝风

9

下肢青筋

下肢青筋突起

筋瘤(静脉曲张)、气虚血瘀、寒湿、湿热、负重、妊娠、皆可引发。

歌诀:四肢削弱多因虚,脾胃气血不充肌,

脾肾阳衰肝肾亏,小儿禀差养不济。

四肢痿软多痿证,肺热伤津湿热淫,

脾胃虚弱肝肾亏,脾血阻滞为成因。

四肢不用为瘫痪,肝肾气血虚为端,

寒痰湿热瘀侵乘,闭经阻络而为患;

肝郁血虚亦可致,时作时止肌不变;

偏枯多为中风遗,气虚血滞阻络间。

四肢强直不能曲,外邪阻络肝失羁,

痰火动风血瘀阻,肝肾亏虚阳衰极。

四肢拘急碍屈伸,风寒外袭湿热淫;

寒湿蕴结肝血亏;更有热病伤阴津;

手指挛急鸡爪风;小腿拘痛名转筋。

四肢抽搐为风动,外风内风皆可成,

风邪闭阻络不利,热极阴虚肝风生;

妇有经行见抽搐;小儿有风急慢惊;

痫证痉证皆可见;又有金创破伤风。

肢颤多为中风兆,风痰阻络肝阳暴,

阴虚血虚脾气虚,引动内风肢振摇。

关节肿大见尪痹,痹久正亏阴邪聚;

膝大腿瘦鹤膝风,风寒湿乘犯于膝。

青筋突起为筋瘤,负重妊娠多此候;

气虚血瘀阻络道,寒湿湿热皆为由。

8.2问四肢异常主病:

四肢异常象

主病

1

疼痛

痛重着不移

湿痹

酸痛走窜不定

风痹

剧痛喜热

寒痹

灼痛伴红肿

热痹

足跟痛

肾精亏损

足心湿着痛

命门火衰

2

麻木

四肢麻木不仁

肝风(风痰阻络)

手指麻

湿热阻(气血虚瘀)中风先兆

3

酸楚

四肢酸楚难受

风湿侵,湿热阻,肝肾亏(气血不足)、劳损

4

乏力

四肢倦怠乏力,懒惰

脾虚湿困,暑伤酷热、体虚、久病

5

郁胀

四肢郁胀不舒适

气滞湿郁、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湿热、寒湿

6

肩不举

肩难受抬不起、感觉痛

痹证、肩凝(五十肩)胸痹重症、外伤

歌诀:四肢疼痛多痹证,风寒湿阻气血行,

      湿痹重着痛不移;酸痛走窜风痹证;

痛剧喜热为寒痹,热痹灼痛伴红肿;

痛于足跟肾精亏,足心湿着命火窘。

四肢麻木失痛痒,风痰阻络肝风张,。

气血虚瘀湿热阻,指麻需将中风防。

四肢酸楚风湿侵,湿热阻络寒湿蕴,

气血不足肝肾亏,别无不适为劳损。

四肢乏力多怠惰,脾虚湿困因最多,

盛夏酷暑热伤气,体虚久病气血弱。

四肢郁胀不舒适,气滞湿郁而为之,

气虚血瘀风痰阻,湿热寒湿也可致。

肩不举证多因痛,痹证肩凝皆可成,

胸痹重症涉肩背,外伤损筋瘀不行。

8.3切诊四肢异常主病:

四肢异常象

主病

1

浮肿

按陷随起复原

气肿、气滞湿郁、气血虚。

按陷起较迟缓

水肿、水湿困脾。

四肢浮肿、全身浮肿、腹水膨肿

水邪上逆

肢肿,全身肿,神倦乏力,手足冷

肾阳虚

2

温凉

手足四肢温

阳气尚存

手足四肢凉

阴证

手足背比手足心热

外感

手足心比手足背热

内伤

歌诀:

四肢浮肿水气分,陷起迟速细别甄。

随按随起为气肿,陷起较迟水肿云,

气滞湿郁虚气肿;水肿脾由水湿困;

水邪上逆兼腹膨;肾阳虚型手足冷。

四肢温凉手按明,阴阳盛衰寒热定。

阳气存亡由此辨;温为阳存凉阴征;

外感内伤亦可知:手足背心热比明。

九、手足诊——查找潜伏的病根

9.1手部异常主病:

手部异常

手冷

掌心热

手背发热

十指疼色紫

屈伸不利

手痒

主病

阳气虚

胃热阴虚

外感

肝郁气滞血凝

湿痛

血虚受风

歌诀:阳气虚:手冷, 掌心热:胃热阴虚病,

      手背热:外感征, 指痛紫:肝滞血凝,

      手屈伸不利:湿痛,手痒:属血虚受风。

9.2诊鱼际:

鱼际颜色

红色

青色

微黑色

鱼络青、短小

青赤黑色

青黑色

主病

胃热

胃寒

痹证

虚证、少气

病危重

痛证血凝

歌诀:鱼际红:胃热病, 胃有寒:鱼际青,

      微黑色是痹证,   虚证:鱼络短小青,

      青赤黑:病危重, 青黑:多痛多血凝。

9.3观手知病:

手部位

异常现象

判断病证

手掌

发热发干

甲状腺机能亢进

手掌

出现红色斑点

糖尿病或肝炎

指关节

肿胀

痛风或高尿酸病

指尖

苍白

血液流动障碍

手背

起小白色丘疹

胆固醇过高

指尖

纹线出现股沟

中风或心肌梗塞

手面

出现红线

高血压或风湿或心脏病

指关节

青筋凸起

胃肠欠佳、腹胀痛、口臭

掌背部

青筋呈黑色

颈椎肥大或腰椎病

指趾末端

肥大呈杵状指

气血阻络、循环不达

歌诀: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掌发热发干。

      手掌出现红斑点:糖尿病或肝炎。

      指关节肿胀:痛风高尿酸在。

      指尖苍白:血流障碍。

      手背起小白色丘疹:为胆固醇过高哉。

      指尖纹线出现股沟:中风或心肌梗塞。

      手面出现红线:高血压或风湿或心脏病。

      指关节青筋凸起:口臭、胃肠差、腹胀痛。

      掌背部青筋呈黑色:颈椎肥大或腰椎病。

      指趾末端肥大:  气血阻络、循环不佳。

9.4.按手足:

手足异常

手足热

手足凉

手背热

手心热

主病

阳热盛

阳虚寒

外感

内伤

歌诀:手足热:阳盛热, 阳虚寒:手足凉,

      手背热:为外感, 手心热:多内伤。

9.5.儿诊虎口脉

9.5小儿指纹三关图

食指命气风脉色

紫色

红色

青色

淡白色

浮露

暗滞

长短

主病

惊风痛

脾虚、疳积

表证

里证

实证

病轻重

歌诀:儿食指主病 :推关:命、气、风,

      紫热寒为红, 青惊风或痛,淡白虚积病。

      浮表、沉里、滞暗实,三关长短定轻重。

9.6 左手中指末节腹面皮下黄黑色圆形斑点报伤(偏桡骨、尺骨):

左手中指部位及斑点色

上部

中部

下部

点在桡侧

在尺侧

黄色

黑色

主病部位及轻重

胸廓有伤

腹背有伤

腰小腹伤

伤在左

伤在右

伤轻

伤重

歌诀:报伤指征显现:左中指末节腹面,

皮下黄黑园斑点:上胸廓伤,腹背(伤)中,

      下示腰小腹伤征:靠桡尺侧左右呈;

      黄色伤轻,黑色重。

9.7.五指与脏腑及功能关系:

五指及节形态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一节

二节

代表脏腑及功能

智慧、意志

心、循环

肾、生殖

消化、遗传

特征及相主

孔子目节纹

节长依次减

三节对称

筋骨

节长短相称

歌诀:拇指:智(慧)(意)志;

食指:肝;

中指:心脏及循环(系统);

      无名:肾与生殖联(系),

      一节主性,二(节)骨关;

      小指:消化及遗传。

十、甲诊

甲为筋之余,内以候肝胆,望爪甲不仅可测知肝胆之疾,而且由于人身一体,脏腑相关,故望爪甲也可测全身正邪,盛衰之情况。

10.1指甲:(是筋之余,为候肝胆的外候)

甲色

红润

深红

淡白

苍白

黄色

黑色

主病

气血充足

气分有热

脏气虚寒

血虚

湿热黄疸

血淤或血凝

歌诀:指甲:肝胆外候、筋之余,

      深红:气分热,淡白脏气虚,

      苍白:血虚,黄疸湿热色黄兮,

      黑色:血凝或血瘀。

10.2指甲异常现象主病证:

指甲异常现象

主病

指尖纹线出现股沟:扇形,嵌顿甲

中风或心肌梗塞

乳白色甲

肾或肝有病,或缺锌,贫血症

甲发青色

支气管炎征

甲表呈玻璃样

结核病或肝萎缩

甲上现横沟

缺营养、劳累、紧张、多忧愁

甲向里凹陷

肾虚、肾上腺亢进、风湿热或甲亢

甲上有小白点

缺钙或为虫斑

甲表面棕色, 纵纹或纵裂

肠道炎或缺维生素或缺铁

甲上棕黄色,横纹过甲尖在十指

肝病

甲上内凹麻坑陷

晚期银屑病

甲紫晕、指头肿

肺部疾病

云斑甲:白色云片状

蛔虫征,易疲劳或长期便秘

纵线甲

心衰、皮肤功能及肠蠕动减弱

黑线甲

内分泌失调,脑体力过耗,失眠缺VB12

花斑状甲:似浪花凹凸不平

凸眼性甲亢或部分甲状腺炎

脆裂甲

血行障碍,循环系统病或痴呆症

竖条甲:不平滑样凸变条,鹰爪形

有骨质病变,气滞血瘀,胸痹,痉挛

圆筒形

痈肿,瘰疬,易患肿瘤

长形甲或狭长甲

体弱或易患风湿痹证

甲明显狭小

易患脏躁证

指甲过于柔弱

阴虚火旺

甲薄硬脆

肝血不足

甲身如平板者

体虚多病

软薄甲,甲尖向掌侧倾下斜

气弱血亏,血行阻滞,易出血或缺钙

勺状甲,周边卷起,中央凹陷

气血双亏,易患贫血及营养不良或痹证

甲干枯萎缩

肝热或心阴不足,肝血亏虚或疠风大毒

甲剥离脱落

气血不足,肝经血燥或热毒壅盛

歌诀:指甲异常主病证:      扇形甲:中风或心梗;

      乳白:缺锌、贫血症;  支气管炎甲发青;

      结核、肝萎玻璃形;    劳累多忧横沟呈;

      凹陷:风湿、甲亢征;  白点:缺钙或有虫;

      棕色、纵纹、纵裂缝,  缺维铁或肠道病。

      甲棕黄色为肝病;      银屑病甲陷麻坑;

      肺病:紫晕指头肿;    云斑:便秘,易累虫;

      纵线甲:心衰皮肠功能;黑线甲:内分泌,失眠症;

      花斑状甲:似浪花不平,  甲亢属于凸眼性;

      脆裂甲:痴呆和循环系统;骨质血瘀鹰爪形;

      痈肿瘰疬形圆筒;        长形甲体弱和痹证;

      甲特小:脏燥病;        阴虚火旺:甲柔形;

      肝血不足:薄脆硬;      甲身平板:虚多病;

      软薄甲尖内下倾,        易出血和缺钙征。

      气血双亏勺状甲,        易患贫血营养差。

      甲干枯萎缩肝热,        心肝血亏疠风毒也。

      甲剥离脱气血不足,      肝经血燥壅盛热毒。

凹陷变

小块样凹变                      点状凹变

                              缺钙或脏器官性损害

纵裂甲             软薄甲                脱落甲

血行障碍、血虚风燥            缺钙和出血病变                 命门火衰、体虚至极

勺状甲                                   横沟甲

气血亏、肝血不足、脾失运健                        邪热肺燥、肝气郁结、

气虚血瘀、肝功异常

10.2

10.3右手指甲征(出现星状、块状、片状按之不散的暗红色、青紫色、黑色或黄色淤血斑点)报伤

右手甲征处

拇指甲

食指甲

中指甲

无名指甲

小指甲

主伤部位

头部

锁骨下膈上

膈下脐上

脐下耻骨上

耻骨联合下

歌诀:右手指甲征报伤:     星片块瘀斑点状,

      暗红、青紫、黑或黄: 呈现拇指头部伤,

      食指锁骨下至膈肌上, 中指膈下脐上伤,

      无名脐下耻骨上,     小指耻骨以下伤。

十一、脉     

可以判断疾病之病位、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还可判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未病的发生)。

11.1 脉诊概说

11.1.1 寸口分候脏腑:

     

      

        

  说明

 

小肠配左尺

大肠配右尺

以尺候腹中的相应部位,故又以三焦分配寸、关、尺三部

肾命门

膻中

胸中

胆膈

膀胱

小肠

大肠

歌诀:寸关尺相应脏腑诊,

      左:心膻中、肝胆膈、小膀肾,

      右:肺胸中、脾胃、大命门。

11.1.2 诊脉方法:

    

                           

 

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称中指定关,然后以食指

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举发

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又称浮取。

按法

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称沉取。


寻法

手指用力不轻不重,适当指力或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称中取。

歌诀:掌后内侧动脉处,

高骨定关用中指,

食中无名寸关尺。

举法轻按称浮取,

按法沉取较用力,

寻法适力左右推寻兮。

11.2正常脉象

名称

脉象

正常脉

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一息45至,相当于7280/分(成人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力,并随心理生理活动、气候、季节、环境等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有胃

指下有从容,徐和,软话滑感的冲和之象

有神

具有和缓有力之象,和有胃气基本一致

有根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尺脉候肾,沉取候肾

歌诀:常脉寸关尺,    45至时一息;

      要有胃神根:    节律要整齐,

      有力中不失柔和,和缓中不失有力,

      尺部沉取,应指有力,以候肾气。

11.3常见病脉

共同

特点

                              

脉名

脉象

主病

举有余,按之不足

表证及虚阳浮越证(亦见于)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热证

浮细无力而软

虚证、湿困

浮取散漫无根,脉力不匀

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之际

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重按推之筋骨始得

邪闭、厥病、痛极

沉细无力而软

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积、疝气、症积

一息

不足

四至

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湿病、脾胃虚弱、亦见于平人

往来艰涩,迟滞不畅,轻刀刮竹

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一息

五至

以上

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热证、亦主里虚证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热证、亦主里虚证

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积,脏气衰败

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疼痛、惊恐

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气血两虚,伤暑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气血俱虚、湿证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疼痛、惊恐

跌仆损伤

首尾俱短,不及本部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举按充实而有力

实证,平人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老年健康者

绷急弹指,状如转索

实寒证、疼痛、宿食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平人

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

健康人、病进加重

歌诀:脉纲:浮表、沉里、寒为迟,

      数热、虚虚和伤暑,

      举按充力实平实。——提纲六脉主病。

      阳脉:浮、大、数、动、滑,

      阴脉:沉、涩、弱、弦、微;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总纲十脉主病。

脉类共同点:浮脉类轻取即得,

            浮洪濡散芤革。

            重按始得类沉脉,

            沉伏弱牢四脉哉。

            迟一息不足四至,

            迟缓涩结脉中四。

            数一息五至以上,

            数疾促动脉四样。

            虚脉类应指无力,

            虚细微代短五矣。

            实脉类应指有力,

            实滑弦紧长大齐。

脉象及主病

浮:举有余,按之不足,

    主表证,阳虚。

洪:脉大,充实有力,

    来盛去弱,热盛兮。

濡:浮细无力而软,

    主虚证,湿困现。

散:浮取无根散漫,

    脏气将绝,元气离散。

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失血,伤阴全。

革: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亡血、失精、崩漏、半产。

沉:轻取不应,得重按取,

    主里证兮。

伏:重按推至筋骨,

    邪闭、厥病、痛极乎。

弱:沉细无力而软,

阳气虚衰,气血虚见。

牢:沉按实大长弦,

    阴寒内积,症积、气疝。

迟:慢一息四至不足,

    寒症及邪热结聚。

缓: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湿病、脾胃虚弱、平人见。

涩:轻刀刮竹,艰涩不利,

    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痰食内停齐。

结:气血少,阴寒凝,

    迟慢时止无一定。

数:息超五,七至不足,

    热证及里虚。

疾:一息七八,脉来急疾,

    既主热证,亦主里虚。

促: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热亢盛,瘀滞故,

    痰食停积,脏气败乎。

动: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疼痛、惊恐兮。

虚:举按松软无力,

    气血两虚。

细: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气血俱虚及湿证现。

微: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气血大虚,阳气暴脱乎。

代:迟而中止,止数定,

    脏气衰微,疼痛,

    跌仆损伤,惊恐。

短:首尾俱短,不及本,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实:举按充实有力,

    实证或平人矣。

滑:如盘走珠,往来流利,

    痰湿、实热、食积,

    青壮年,孕妇齐。

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痛、病在肝胆,

    痰饮或健康老年。

紧:状如转索,绷急弹指,

    实寒证、疼痛、宿食。

长:超过本位,端直首尾,

    阳证、阳气有余,

    热证、实证、平人俱。

大:脉宽大,无汹涌势,

健康人或病进式。

11.4兼脉主病(复合脉)

兼脉

主病

兼脉

主病

浮数脉

风热病

迟沉

里寒

浮紧

伤寒病

迟涩

血少

浮缓

伤风证

迟缓

寒证

浮滑

风痰证

迟弦

痛证

浮芤

失血证

数沉

里热

浮虚

伤暑病

细数

阴虚、内热

弦浮

外感病

洪数

实热

沉弦

肝瘀气滞

数虚

阳证

弦滑

痰饮证

虚迟

阴证

弦迟

虚寒证

虚浮

气虚

弦数

肝火

虚沉

阴虚

沉细

肝肾虚

实滑

凝结顽痰

沉滑

宿食

实数

内结寒热

沉浮

霍乱、剧腹痛

实弦

肝气郁结

迟浮

气虚



歌诀:浮数风热,浮紧伤寒,

      浮缓伤风,浮滑风痰,

      浮芤失血,浮虚伤暑完。

      弦浮外感,肝气沉弦,

      弦滑痰饮,弦迟虚寒,

      弦数肝火现。

      沉细肝肾虚,

      沉滑宿食兮,

      沉浮霍乱腹痛剧。

      迟浮气虚,

      迟沉里寒,

      血少迟涩,

      寒迟缓,痛迟弦。

     数沉里热乎,

     阴虚内热细数,

     洪数实热故。

     数虚阳,虚迟阴,

     虚浮气虚,阴虚虚沉。

实数内结顽痰,

实数内结热寒,

肝气郁结实而弦。

11.5诊小儿脉

11.5.1 小儿正常脉象特点

小儿年龄

正常脉象

23

以成人正常呼吸定息,一息67至每分钟约跳100120

510

以成人正常呼吸定息,一息6至,每分钟约跳100次,910岁定寸关尺,15岁按成人

歌诀:小儿之脉部位短,寸关尺脉难分明,

      何况诊脉易惊啼,脉随惊乱至不清。

      三岁小儿用拇指,一指三部测病情;

      三岁以上拇指滚,关前寸部后尺定;

      次第下指定三部,七岁以上可应用;

      三指定位寸关尺,十五岁后诊同成。

小儿脉快应记住:三岁七至脉为平,

五岁一息常六至,二三、五十两年龄。

11.5.2小儿病脉

小儿脉象

主病

数脉

热证: 浮数表热、沉数食积

迟脉

脏寒: 有力实寒、无力虚寒

滑脉

伤食疾

沉数脉

食积

紧脉

寒证

缓脉

湿证

大小不齐脉

濡脉

脾虚 湿困

伏脉

邪闭 厥病 痛极

芤脉

亡血 伤阴之际

浮脉

表证: 有力表实 无力表虚

沉脉

腑热里证 :有力里实 无力里虚

歌诀:儿脉弱强定虚实:腑热数、脏寒迟,

      滑食疾,沉数积食,紧主寒、缓主湿,

      大小不齐属于滞,脾虚、湿困脉为濡,

      伏脉厥病痛极至,芤脉亡血伤阴之。

      数脉主热寒为迟。浮表沉里腑热是;

      无力属虚,有力实。

11.6 诊妇人

11.6.1 诊月经

      

脉象与症状

    

月经将至

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

月经不利

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

精血少虚闭

尺脉虚、细涩

气滞血淤实闭

尺脉弦涩

痰湿阻于胞宫

脉弦滑

歌诀:妇人左关尺忽洪,     不热不胀将行经;

        尺脉弱、细涩不通。   尺虚细涩亏虚闭;

      弦涩实闭,气滞血淤; 弦滑湿阻胞宫兮。

11.6.2 孕检:

方 法

孕 征

脉检

早晨脉滑数冲和左关脉微跳动

指检

孕妇中指与无名指呈放射性搏动,怀孕二、三月第一节两侧跳动;五、六月则第二节跳动;八、九月则第三节跳动;指末梢跳动为怀孕已十个月将产。

压甲检

 妇女停经,压其拇指红活鲜润的为胎征;暗滞色的为月经病。

神门脉检

妇女停经,神门脉跳动的即为孕征。

歌诀:

孕妇脉搏早晨按摸:

滑数冲和,左关微觉。                                

孕妇中指与无名(指),

呈发射性脉搏动,

二、三月则一节行,

五、六月则二节呈,

八、九月则三节动,

指末若动十月整。

压拇指甲检孕征:

红活鲜润为胎呈,

暗滞属于月经病。

妇女停经:

神门脉动,

呈圆滑性,

即为孕征。

11.6.3 辨胎产

名称

征象

辨胎

沉按脉呈洪弦象,按腹部温暖感为活胎。

临产

孕妇将产尺脉转急如切绳状,中指顶节有脉跳动感,目出金花,腰腹痛难忍。

歌诀:

活胎好分辨,

沉按脉洪弦,

腹部呈温暖。

孕妇将产之象征:

尺脉转急如切绳,

中指顶节有脉动,

目出金花腰腹痛。

11.6.4 血(按经血颜色和腹痛于经前后定病性质):

血病性质

经前后血色与腹痛情况

血热

经先期血色深红、紫黑

血虚

经后期血色淡白

气滞血瘀

经前少腹痛硬

血虚有寒

经后少腹痛

歌诀:

经先期血色深红紫黑:为血热。

经后期血色淡白:血虚也。

气滞血瘀:经前少腹痛硬。

血虚有寒:经后少腹痛。

11.6.5

带病性质

带之颜色气味状态

带白色、清稀、有腥味

湿热

带黄色、稠粘、有臭味

歌诀:

带白色、稀、腥属寒

带稠粘黄臭:湿热现

11.6.6崩漏

崩漏性质

主证

热证

月经不止,血色紫黑成块痛

冲任脉损

月经不止,无块无痛

中气下陷

月经不止,无块无痛

歌诀:

月经不止:崩漏病,

色紫黑成块痛:热症,

冲任脉损:无块无痛,

中气下陷:亦无块痛。

十二、经络诊

——对十二经的外经病称之是动病(是症),多因感受外邪、邪气偏盛、经气闭阻所致;对其十二经之内脏(腑)病称之所生病(是病),多因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把该经之症候与疾病分别归属于该经之经脉(外经)与脏腑进行分类诊断的方法。

12.1手太阴肺经

肺经之外经病——是动病

肺经之内脏病——主肺所生病

洒淅寒热,伤风自汗出,肩背和前臂部气血阻滞出现厥冷,疼痛-缺盆中痛

诸气愤怒、郁滞、吐痰、喘息、气促、气粗、咳嗽、倚息不得卧、咳唾脓血、吐涎沫,吐米粥状,呵欠、小便数欠

歌诀:

肺:洒淅热寒,伤风自汗,

          冷痛肩背、臑臂前廉。(——是动病)

          诸气愤郁,诸痿呕喘,

          咳唾脓血,咳嗽气短,

          不卧遗矢,小便数欠。(——所生病)

12.2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外经病——是动病

大肠经之内腑病——所生病

齿痛、喉痺、颈肿、鼻衄、目黄、咽梗。发冷寒战栗(气虚不足);大次指痛,若气盛有余时,则发热,食欲减退

矢气腹中雷鸣,腹中沥沥有声,便燥、便秘结;里急后重、肛灼热、肛坠、肛脱垂,泄痢、便血、先血后便。

歌诀:

大(肠):齿痛喉痹,

颈肿口干,

鼻衄目黄,

咽梗寒战,

大次指痛,

发热食减。〈——动病〉

肠鸣脱肛,

大便闭结,

里急后重,

泄痢下血。〈——所生病〉

12.3足厥阴肝经

肝经之外经病——是动病

肝经之内脏病——所生病

头顶痛、目赤、疟热寒、面青、怒目、易怒、吐涎、颊肿、女卵缩、男颓疝,妇腹肿块、阴病、筋挛

诸风晕眩、惊愓、痫证,僵卧强直,角弓反张、颈项强直、胁肿痛、症瘕、疝痛、痛经

歌诀:

肝:头痛、目赤、疟热寒,

      面青、耳闭、怒吐涎,

      颊肿卵缩、男颓疝,

      妇腹肿、阴病、筋挛。(——是动病)

      诸风晕眩、惊痫证,

      僵卧强直、胁痛肿,

      症瘕疝疼与痛经。(——所生病)。

12.4足少阳胆经

胆经之外经病——是动病

胆经之内腑病——所生病

寒热往来,痁疟病,瘰疬、胸胁痛,头角痛、结核、耳痛、耳鸣、耳聋、马刀,小次趾不用

心中澹澹如人将捕,呕吐苦汁,善太息;口苦目昏,卧起不宁而不眠

歌诀:

胆寒热往来,痁疟病,

      瘰疠胸胁头角痛,

      结核与耳痛鸣聋,

      马刀、小次趾不用。(——是动病)

      心中澹澹如人将捕,

      呕苦汁、善叹息,口苦,

      目昏不眠乎。(——所生病)

12.5足少阴肾经

肾经之外经病——是动病

肾经之内脏病——所生病

发热、不恶热、口热舌干、头痛、晕眩、脊股内后廉痛

诸寒厥逆、骨痿、腰痛、少腹满、疝气、腰冷如坐冰水中,便秘、五更泄泻、足胻寒肿,消渴饮引,吐利秽腥之肠癖

歌诀:

肾:发热,不恶热、舌干,

          头疼痛又晕眩,

          痛在脊股后廉。(——是动病)

              诸寒厥逆,骨痿腰痛,

              少腹满疝,腰冷如冰,

              大便闭泄足胻寒肿,

              消渴饮引,吐利秽腥。(——所生病)

12.6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之外经病——是动病

膀胱经之内腑病——所生病

发热、恶寒、鼻塞、头痛、腰脊强,足小趾不用

多尿、尿频、尿短白、尿黄、尿血、尿脓血、遗失、气痛

歌诀:

():发热恶寒,鼻塞头痛,

      腰脊强,足小趾不用。(——是动病)

      小便短数,白黄红,

      遗失与气痛。(——所生病)

12.7手少阴心经

心经外经病——是动病

心经阴阳失调主心所生病

肌热、战栗畏寒、面赤、舌强、不能言语、目黄、血贯瞳神,胸胁满闷、臑臂肩痛厥、心烦

诸热(潮热、手足心热)、健忘、惊悸、惊、谵语、郑声、狂躁、癫病。疮疡痛痒、怔忡、心中烦乱、自汗盗汗、油汗不止

歌诀:

心:肌热、战栗畏寒,

          面赤、舌不能言,

          目黄、胸胁闷满,

          腰背肩痛,心烦。(——是动病)

               诸热惊或谵,

               痛痒、疮疡、自汗,

               健忘、怔忡、烦乱。(——所生病)

12.8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外经病——是动病

小肠经内腑病——所生病

身热、恶寒、头痛、颈颔肩臑外后廉痛,口糜、耳聋

是主液所生病,小便清长自利,尿灼热。尿黄赤、尿短少、小便频急、淋漓涩痛等;

小肠胀,少腹胀引起而气痛(厥气客于小肠),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日明(旦)复止

歌诀:

肠:身热、恶寒、头痛,

       颔肿痛、口糜、耳聋。(——是动病)

          大便后血、水谷利,

          小便自利短血闭,

          气痛夜热旦止兮。(——所生病)

12.9足太阴脾经

脾经之外经病——是动病

脾经之内脏病——所生病

全身沉重无力、四肢不举、舌本强痛、九窍感不通,好嗳气、得到大便或放屁后感轻松;大趾不用,诸颈项痛、嗜卧。

诸湿肿胀,痞满、善噫气、黄疸、痰饮、大小便不利、吐泻、霍乱、大腹痛、腹胀满、绕脐痛。

歌诀:

脾:四肢不举、体肤痛,

          舌本强痛、九窍不通,

          重快嗜卧、大趾不用,

          诸颈项痛脾是动病。(——是动病)

               诸湿肿胀、痞满噫气,

               黄疸痰饮、大小便闭,

               吐泻霍乱、腹痛齐。(——所生病)

12.10足阳明胃经

胃经外经病——是动病

胃经之内腑病——所生病

发热蒸蒸、发狂谵、身前热、身后觉寒、齿痛、口眼偏、鼻衄鼻痛、酒鼻渣。

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利、食滞、伤食、霍乱、腹痛、支俩满痞、胃管心痛、消谷善饥、心慌。

歌诀:

胃:发热蒸蒸、发狂谵,

           身前热、身后寒,

牙痛、口眼偏,

鼻衄痛、鼻渣全。〈——是动病〉

噎膈、反胃、中满肿胀,

呕吐、泻利,食滞食伤,

霍乱、腹痛,满在支俩,

胃管当心痛,善饥慌。〈——所生病〉

12.11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经外经病——是动病

心包经内脏病——所生病

臂肘挛急、腋肿、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掌中热、心烦、心痛

歌诀:

心包:臂肘挛急、腋肿,

            甚胸胁满,心澹动,

            面赤目黄、喜笑不停。(——是动病)

            掌中热、烦心痛,

            是主脉所生病。(——所生病)

12.12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外经病——是动病

三焦经之内腑病——所生病

耳鸣、耳聋、战栗畏寒、如伤神守、喉痺、嗌肿干

汗出、目外小眦痛、颊痛、惊骇、小指次指不用

歌诀:

三焦:耳鸣聋、战栗畏寒,

            如伤神守,喉痹嗌肿干。(——是动病)

                汗出目外眦颊痛,

                惊骇小次指不用,

                是主气所生病。(——所生病)

十三、八纲辨证施治

13.1 八纲

症型

    

表症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苔白、脉浮、有或无汗、四肢疼痛。

里症

脉沉、发热不恶寒、脘腹胀痛、心悸、气短、二便失调、腰脊酸软。

寒症

脉迟、恶寒、手足冰冷、面色苍白、口不渴、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白、喜热饮。

热症

发热、恶热、脉数、面赤烦躁、口渴喜冷饮、尿短赤、便秘、舌苔黄、舌质红。

虚症

少气、自汗、食少、乏力、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心悸、舌质色淡无苔、脉细弱。

实症

声高气粗、面红目赤、腹满拒按、便秘、身痛脉实有力、谵语躁动、高热尿涩、舌苔黄厚。

阴症

语声低微身冷畏寒、精神萎顿、面色晦暗、近衣喜温、口不渴、动作迟缓、脉沉细迟、舌苔白、质淡。

阳症

发热口渴、身热喜凉、脉浮滑数、舌质红、苔黄燥、便结尿赤、精神兴奋、语声粗壮、甚或谵语发狂。

歌诀:

表症:恶寒发热头痛,

鼻塞,苔白脉浮形,

有或无汗,四肢痛。

里症:脉沉、发热不恶寒,

脘腹胀痛,心悸气短。

二便失调,腰脊酸软。

寒症:脉迟、恶寒手足冷,

面白、口不渴、尿长清,

便溏、苔白、喜热饮用。

热症:发热、恶热、脉数形,

面赤、烦躁、口渴喜冷,

尿短赤、便秘、苔黄、舌红。

虚症:少气、自汗、食少乏力

形廋神不振、心悸,

舌淡无苔、脉弱细。

实症:声高、气粗目赤面红,

腹满拒按、便结身痛,

脉实有力、谵语躁动,高热尿涩、苔黄厚征。

阴症:语声低微身冷畏寒,

精神萎顿、面色晦暗,

喜温、口不渴、动作迟缓,

脉沉细迟、苔白舌淡。

阳症:发热口渴、身热喜凉,

脉浮滑数、舌红苔黄,

便结尿赤、神奋声壮,

面赤气粗、甚或谵狂。

证型

       

亡阴

汗多、味咸不粘四肢畏热温和,口渴喜冷饮舌红干,脉洪数无力,呼吸气粗。

亡阳

汗多味淡,如有粘,呼吸气微,四肢厥冷畏寒口不渴,喜热饮,舌白润,脉虚大空或微细欲绝。

歌诀:

亡阴:汗多味咸不粘,

呼吸气粗,四肢畏热温和感,

渴喜冷饮舌红干,

脉洪数无力现。

亡阳:汗多味淡如油粘,

呼吸气微,肢厥冷畏寒,

不渴喜热饮,舌白润般,

脉虚大空或微细欲绝见。

13.2治疗方法:

治 法

       类

八种治法

温法、和法、汗法、吐法、下法、清法、消法、补法。

驱邪法

治风、驱寒、理气、清热、逐水、散瘀、去湿、除痰、驱虫。

扶正法

补气法、补血法、补阴法、补阳法。

辅佐法

辅佐驱邪——通利法;补正——固止法。

歌诀:

温、和、汗、吐、下,

清、消、补八法。

治风、袪寒、理气,

清热、逐水、散瘀,

去湿、除痰、驱虫兮,

祛邪法九种齐。

扶正法有四样: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辅佐祛邪与补正:

通利、固止法两种。

十四、五脏辨证施治

14.1  心病

  

     

  

心阳虚

心中空虚、  动颤,面色胱白心悸,气喘、脉弱虚大,苔薄白,舌质淡,喘动则重,自汗,肢冷形寒。

养心汤、参附汤

心阴虚

虚烦心悸,多梦失眠,脉细数,健忘舌尖红,苔少盗汗,面色少华。

补心丹

心火亢盛

面红润、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脉数、舌体溃疡,尿黄。

导赤散、安神丸

痰迷心窍

精神抑郁,哭笑无常,胡言乱语,脉弦滑,舌质红,舌苔黄腻,面色红赤躁动不安。

导痰汤

心血淤阻

唇青面白,心悸,胸闷,疼痛剧烈,舌质暗红有紫斑,脉细涩。

血府逐淤汤

心肾不交

虚烦不寐,面赤耳鸣,目眩咽干,梦遗滑精,脉细数。

黄连阿胶汤

歌诀:

心阳虚:心中空,    动颤,

面白、心悸气喘,

脉弱虚大,苔白舌淡,

喘动重、自汗、肢冷、形寒,

养心汤、参附汤选。

心阴虚:虚烦,心悸,多梦失眠,

脉细数、舌尖红、健忘、盗汗,

面色少华,服补心丹。

心火亢盛:面赤,口渴,心烦,

舌红、苔黄、脉数、舌溃烂,

尿黄、导赤散、安神丸。

痰迷心窍:精神抑郁,

哭笑无常,胡言乱语,

脉弦滑,舌红,苔黄腻,

面赤躁动,导痰汤医。

心血淤阻:唇青面白,

心悸,胸闷疼痛剧烈,

舌暗红、紫斑,脉细涩,

血府逐淤汤善哉。

心肾不交:虚烦失眠,

面赤耳鸣,目眩咽干,

梦遗滑精,腰膝酸软,

脉细数,黄连阿胶汤癒。

14.2肝病

  

    

  

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目涩口干,面热头疼,脉细数,舌质绛,急躁心悸,失眠多梦。

杞菊地黄丸

天马钩藤饮

肝气郁结

肋痛嗳气,烦躁易怒,腹痛,嗝逆,舌苔白,脉弦,有梅咳气。

柴胡舒肝散

肝火上炎

目赤头疼,燥怒如狂,口苦,眩晕,耳鸣,呕吐苦水,胁肋灼疼,脉弦数,苔黄舌红,便秘。

龙胆泻肝丸

肝风内动

头抽擎疼,四肢挛急,卒然昏仆,人事不省,口眼歪斜,眩晕,脉弦,苔黄舌红。

镇肝熄风汤

肝肾阴虚

头眩目涩,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咽痛而干,盗汗、胁痛、梦寐遗精,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一贯煎,杞菊地黄丸,镇肝熄风汤

歌诀: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

目涩口干,面热头疼,

脉细数,舌绛红,

急躁心悸,失眠多梦,

杞菊地黄(丸),天马钩藤(汤)。

肝气郁结:肋疼嗳气,

烦躁易怒,腹痛嗝逆,

舌白脉弦,有梅咳气,

柴胡舒肝散宜。

肝火上炎:目赤头疼,

易怒口苦,眩晕耳鸣,

呕吐苦水,胁肋灼疼,

脉弦数,苔黄舌红,

便秘,。龙胆泻肝汤用。

肝风内动:头抽擎疼,

四肢挛急,昏仆人事不省,

口眼歪斜,眩晕抽动,

脉弦,苔黄,舌红,

镇肝熄风汤中。

肝肾阴虚:目涩头眩,

五心烦热,颧红咽痛干,

盗汗胁痛,遗精腰酸,

舌红、脉细数服一贯煎,

杞菊地黄丸,镇肝熄风汤。

14.3脾病

证 型

    证

方 药

虚证

畏寒肢冷,脘闷腹胀,呕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脉沉细,舌质淡,舌苔白。

理中汤

面黄、腹胀、大便溏、四肢乏力,倦怠懒言,脉细弱,苔白舌淡。

补中益气汤

实证

湿

头身沉困,胃脘饱胀,饮食不香,口干不欲饮,饮入则吐,苔白腻,脉细滑。

胃苓汤

湿

鲜明黄疸,厌食油腻,呕吐腐酸,脉滑数,舌苔黄腻,口苦干。

茵陈蒿汤合四苓散

兼病

肢冷畏寒,面色苍白,少气懒言,便溏肾泻,浮肿疲倦,脉沉细、苔白、舌淡。

附子理中汤

歌诀:

脾阳虚:畏寒肢冷,腹胀,

脘闷呕吐,食少便溏,

脉沉细,舌淡白,理中汤。

脾气虚:面黄、腹胀、溏便,

四肢乏力,倦怠懒言,

脉细弱,苔白舌淡,

补中益气汤痊。

寒湿困脾:胃脘饱胀,

头身沉困,饮食不香,

口干不饮,饮则吐往,

苔白腻,脉细滑,胃苓汤。

湿热蕴脾:鲜明黄疸,

厌食油腻,呕吐腐酸,

脉滑数,苔黄腻,口苦干,

茵陈蒿汤合四苓散。

脾肾阳虚:肢冷畏寒,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

便溏、肾泻,浮肿疲倦,

脉沉细、苔白舌淡,

用附子理中丸。

14.4肺病

  

    

  

虚证

肺气虚

痰多清稀,咳而气短,声音低怯,倦怠懒言,面色胱白,畏风自汗,脉细弱,舌苔薄白,舌质淡。

补肺汤,玉屏风散

肺阴虚

干咳,少痰,舌质红,痰稠粘,午后潮热颧红,痰带血,盗汗,脉细数,声音嘶哑,舌红,口干,五心热。

百合固金汤

沙参麦冬汤

风寒束肺

咳喘痰稀,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头身疼。

杏苏散、麻黄汤

风热袭肺

痰黄咽痛,口渴引饮,身热畏风,气喘息粗,咳引胸痛。

银翘散、麻杏石甘汤

燥热伤肺

干咳少痰,苔黄,脉数,鼻燥咽干,舌苔薄少津。

桑杏汤

痰湿阻肺

胸闷咳嗽,痰多,喉中痰鸣,喘不能卧,舌苔白腻,脉滑。

二陈汤

歌诀:

肺气虚:痰多清稀,咳而气短,

声音低怯,倦怠懒言,

面色胱白,畏风自汗,

脉细弱,苔白淡,

补肺汤,玉屏风散。

肺阴虚:干咳,痰少稠粘,

午后潮热、颧红,痰带血盗汗,

脉细数,音哑,舌红,口干,

五心热, 百合固金汤痊。

风寒束肺:咳喘痰稀,

恶寒发热,鼻流清涕,

苔白,脉浮紧,头身疼,

杏苏散、麻黄汤医。

风热袭肺:痰黄咽痛,

口渴引饮,身热畏风,

气喘息粗,咳引胸痛。

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用。

燥热伤肺:干咳少痰,

苔黄脉数,鼻燥咽干,

津少,桑杏汤痊。

痰湿阻肺:胸闷,咳痰多,

喉中痰鸣,喘不能卧,

苔白腻,脉滑二陈汤卓。

14.5肾病:

证 型

    证

方 药

肾阳

虚衰

形寒肢冷,面色胱白,腰酸腿软,阳痿滑精,便溏,气短,脉沉细,苔白舌淡。

右归丸

肾不

纳气

面浮色白,气短喘逆,尿随咳出,舌苔薄白,脉沉细。

人参胡桃汤加紫河车

肾阴

亏虚

耳鸣眩晕,五心烦热,舌燥咽干,梦寐遗精,腰膝酸软,脉细数,舌红,苔少,口干。

六味地黄丸

肾虚

水乏

咳逆气喘,周身浮肿,肢冷形寒,下肢肿甚,按之凹陷,痰多清稀,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滑。

真武汤

肾亏

火旺

口咽苦干,颧红唇赤,虚烦不眠,阳兴梦遗,腰膝疼酸,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歌诀:

肾阳虚:肢冷形寒,

面色胱白,腰酸腿软,

阳痿滑精,便溏气短,

脉沉细,苔白舌淡,

温肾填精用右归丸。

肾不纳气:面浮色白,气短喘逆,

尿随咳出,苔白,脉沉细,

人参胡桃汤加紫河车。

肾阴虚:耳鸣眩晕,

五心烦热,舌燥咽干,

梦寐遗精,腰膝酸软,

脉细数,舌红,苔少口干,

   滋阴六味地黄丸。

肾虚水乏:咳逆气喘,

周身浮肿,肢冷形寒,

下肢肿甚,按之凹陷,

痰多清稀,苔白舌淡,

脉沉细滑,真武汤痊。

肾亏火旺:口咽苦干,

颧红唇赤,虚烦不眠,

阳兴梦遗,腰膝疼酸,

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14.6五脏气、血、阴、阳实证

证型

共同主证

  

    

憋闷、疼痛、胀满,设置较暗,脉多见弦象

肺气瘀滞

喘急,胸闷,胀疼,咳逆

肝气郁滞

胸腹满疼,呃逆,乳房疼,痛经。

脾胃气滞

呕吐、嗳气、脘腹满疼,呃逆,矢气

疼痛有定处,刺疼或钝疼或有肿物积块,或局部麻木唇暗,舌暗有紫斑,脉涩而有力。

心脉淤阻

心区阵发性疼痛牵引肩背,舌尖有瘀斑,脉结代。

肝脉瘀滞

肋下疼痛,或肝脾大硬,肢体时有麻木。

寒邪内侵与痰饮,水湿相凝引起诸证舌质淡,舌苔白润滑,脉相沉迟

水寒射肺

喘咳痰多稀,胸疼,恶寒,无热。

水气凌心

阵发心悸,心区疼痛,遇寒则甚,或浮肿,脉结代。

寒湿困脾

脘腹满闷,呕吐清水,大便溏,头身困,白带稀多脉缓滑。

寒滞肝脉

少腹胀痛,疝气,睾丸坠胀湿冷,呕吐白沫,头疼于巅顶部。

五脏功能失调造成火热内炽舌苔黄,舌质红,脉洪滑数。

肺热内蕴

咳痰黄稠,甚带血,胸部热疼,鼻咽干燥。

心火炽盛

心中烦热,失眠,高热神昏,甚狂躁,舌体糜烂。

脾胃蕴热

口唇红肿,口腔溃疡,渴欲凉饮,脘腹热疼,大便热结。

肝阳上亢

眩晕头疼,目赤多,口苦耳鸣,急躁易怒,胁肋灼疼。

歌诀:

五脏气实共同点:

憋闷、疼痛、胀满,

舌质较暗,脉见弦。

肺气瘀滞——喘急,

胸闷胀疼,咳逆。

肝气郁滞——胸腹满疼,

呃逆,乳房疼,痛经。

脾胃气滞——呕吐嗳气、

脘腹满疼,呃逆,矢气。

血瘀证:疼处定点,

肿物、积块、局麻、唇暗,

脉涩有力,舌暗有紫斑。

心脉淤阻——舌尖瘀斑,

脉结代,心区阵疼牵肩。

肝脉瘀滞——肋下疼,

肢体时麻,肝脾大硬。

阴盛证:寒邪内侵,

水湿相凝与痰饮,

舌淡,苔白,脉迟沉。

水寒射肺——喘咳、痰多、白稀,

胸疼,恶寒,无热。

水气凌心——阵发心悸,

心区疼痛,遇寒则剧,脉结代,浮肿矣。

寒湿困脾——脘腹满闷,

呕吐清水,便溏,头身困,

白带稀多,脉缓滑诊。

寒滞肝脉——少腹胀痛,

疝气,睾丸坠胀,湿冷,

呕吐白沫,头疼于巅顶。

阳盛证:苔黄、舌红,

火热内炽,脉滑数洪。

肺热内蕴——咳痰黄稠,甚带血,

胸部热疼,鼻咽干燥。

心火炽盛——心中烦热,失眠,

高热神昏,狂躁舌烂。

脾胃蕴热——口唇红肿,

口腔溃疡,渴欲饮冷,

便秘热结,脘腹热疼。

肝阳上亢——眩晕头疼,

目赤多,口苦耳鸣,

急躁易怒,胁肋灼痛。

14.7 五脏气、血、阴、阳虚证

证 型

共同主证

  

症候

语气低微,懒语,面胱白,身体倦怠,气短自汗,脉虚大,苔白中裂舌质淡

肺气虚

喘咳,气短,痰多清稀

脾气虚

食少,便溏,食后脘胀,失血过多。

心气虚

气短,心悸,脉细弱或结代,心前区闷满或痛。

肝气虚

头身麻木,疲乏不耐劳,胆怯。

肾气虚

腰腿酸软,小便清频,甚至失禁。

面色萎黄,唇舌指甲色淡,毛发枯落;舌质淡,脉沉细。

心血虚

健忘,心悸烦躁,脉细或结代,失眠,多梦。

肝血虚

惊惕,头晕,易怒,目睹,肢体震颤,麻木,经闭,经少脉细弱。

怕冷,四肢厥逆,舌淡胖润有齿痕,脉弱细。

心阳虚

统心气虚症候

脾阳虚

同脾气虚症,白带多而清稀腹冷疼,口泛清水。

肾阳虚

下肢酸软发冷,腰疼,阳痿滑精,便溏,脱发齿摇,耳鸣聋浮肿,夜尿多,白带多稀清。

潮热心烦,颧红盗汗,咽燥口干,舌红,脉细数

肺阴虚

咳血,咳嗽无痰,喉痒,声哑,潮热,咽干。

心阴虚

同心血虚症状,舌干尖红,口舌生疮。

肝阴虚

如肝血虚

肾阴虚

腰疼,下肢酸软,梦寐遗精健忘晕眩,发脱齿摇耳鸣聋。

脾阴虚

不思饮食,干呕,呃逆,大便燥结。

歌诀:

气虚:语声低、懒言,

面白体倦,气短自汗,

脉虚大,苔白中裂,舌淡

肺气虚——喘咳,气短,

痰多清稀。

脾气虚——食少,便溏,

失血过多,食后脘胀。

心气虚——气短,心悸,

脉结代或细弱,

闷满痛在心前区。

肝气虚——头身麻木,

疲乏不耐劳,胆怯。

肾气虚——腰腿酸软,

小便清频,甚失禁。

血虚:面黄,唇舌指甲色淡,

毛发枯落;舌淡,脉沉细全。

心血虚——健忘心悸,躁烦,

脉细或结代,多梦失眠。

肝血虚——惊惕,头晕,易怒,

目暗,肢体震颤麻木,

经少、经闭,脉细弱。

阳虚——怕冷,四肢厥逆,

舌淡胖润有齿痕,脉弱细。

心阳虚——如心气虚

脾阳虚——同脾气虚

白带多而清稀,

腹冷疼,泛清水齐。

肾阳虚——下肢酸软,发冷,

阳痿滑精,便溏、腰疼,

脱发齿摇,耳鸣聋、浮肿,

夜尿多,白带多稀清。

阴虚:潮热心烦,颧红盗汗,

舌红,脉细数,咽燥、口干。

肺阴虚——咳血,咳嗽无痰,

喉痒,声哑,潮热,咽干。

心阴虚——同心血虚症状,舌干尖红,口舌生疮。

肝阴虚——如肝血虚

肾阴虚——腰疼,下肢酸软,

梦寐遗精、健忘晕眩,

发脱齿摇,耳鸣聋全。

脾阴虚——干呕呃逆,

不思饮食,便燥结矣。

十五、病性辨证施治

15.1 八种发热证治

证 型

    证

方 药

气虚

低热,怕风,易汗出、肢倦懒言,食少,大便稀,舌质淡,脉大无力

补中益气汤

血虚

低热、面色苍白,疲倦,头晕,心悸月经量或少或过多,脉细弱,舌质淡白。

归脾汤

津虚

手足心热,口干,渴饮,消瘦,皮肤干皱,烦躁,舌苔少而干,脉细弱数。

沙参麦冬汤

阴虚

午后潮热,不恶寒,阵发头面火热感烦躁多梦,消瘦,盗汗,咽干,胸肋疼,腰酸,舌质红,脉细数。

知柏八味丸

虚阳上越

常不自觉发热,面赤如妆,心悸气喘,口干不欲饮,尿少,下部寒冷,脉微细数,舌质淡胖。

右归饮

阴阳失调

阵微热,阵微寒,饮食如常,精神不振体倦,舌苔薄白,舌质红,脉缓。

归芪建中汤,桂枝汤

气郁

阵见微寒,微热或情绪激动时身热,情绪抑郁或心烦易怒,饮食不下,头疼,肋痛,月经不调,口苦,苔白微黄,脉弦。

解郁合欢汤,丹栀逍遥散

血瘀

低热,不恶寒,体内局刺疼,面色晦暗,可有各种出血或皮肤紫斑,脉细涩,舌紫暗或有瘀点。

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

歌诀:

    气虚:低热,怕风,出汗易,

肢倦懒言,食少便稀,

舌质淡,脉大无力,

补气固表:补中益气汤。

血虚:低热、面白,疲倦,

头晕,心悸,月经量变,

脉细弱,舌淡白。

益气补血:归脾汤痊。

津虚:手足心热,口干,

渴饮,消瘦,皮皱,烦躁,

苔少干,脉细弱数现。

沙参麦冬汤妙玄。

阴虚:午后潮热,不恶寒,

阵发头面火热感,

烦躁,多梦消瘦,盗汗,

咽干,胸肋疼,腰酸,

舌质红,脉细数般。

滋阴泻火:知柏八位丸

虚阳上越:不觉热感,

面赤如妆,心悸气喘,

口干不饮,尿少下部寒,

脉微细数,舌胖淡

右归饮,引火归元。

阴阳失调:阵微热,阵微寒,

食如常,神不振,体倦,

苔薄白,舌质红淡,脉缓,

归芪建中汤,桂枝汤健。

气郁:阵微寒微热,情激动,

情郁不食,心烦易怒,

头肋疼,经不调,口苦,

苔白微黄,脉弦乎。

解郁合欢汤,丹栀逍遥散。

血瘀:低热,不恶寒,

体内局刺疼,面暗,

出血、肿块,皮肤紫斑,

脉细涩,舌紫暗或有瘀点,

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煎。

15.2 五种类型恶寒证治

证型

    证

方 药

卫气虚

恶风,多汗,面色淡白,易患外感,舌质淡,脉陈。

玉屏风散

脾阳气虚

怕风,多汗,肢冷面色胱白,饮食减少,体倦无力,气短脉缓无力,舌质淡。

黄芪建中汤

补中益气丸

肾阳不足

怕冷畏寒,背部寒冷特别明显,面白尿多肢端冰冷,脉沉细,舌胖,舌质淡。

芪附汤,参茸丸

阴阳失调

一阵阵觉得微寒微热,精神不足,体倦无力,苔白舌红淡,脉细。

桂枝汤,黄芪建中汤

食滞恶寒

脘腹胀满,嗳气有腐臭味,肢冷畏寒,呕吐不食,苔腻,脉滑。

枳术汤,保和丸

歌诀:

 卫气虚型:恶风多汗,

面色淡白,易患外感,

脉弱,舌质淡,

服玉屏风散。

脾阳气虚:怕风多汗,

肢冷,面白,饮食减,

体倦无力,气短,

脉缓无力,舌质淡。

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丸。

肾阳不足:怕冷畏寒,

背部寒冷特别明显,

面白,尿多,冰冷于肢端,

脉沉细舌胖,舌质淡。

芪附汤,参茸丸。

阴阳失调:阵微寒微热,

精神不足,无力体倦,

苔白,舌红淡,脉细,

黄芪建中汤,桂枝汤痊。

食滞恶寒:脘腹胀满,

嗳气腐臭,肢冷畏寒,

呕吐不食,苔腻,脉滑现,

枳术汤或保和丸。

15.3 九种多汗证治

证型

    

  

卫气虚

多汗易外感,怕风,脉弱,面白,舌淡。

玉屏风散

脾气虚

容易出汗,食少,便溏稀,神倦,脉弱,苔白,舌淡

补中益气汤

心虚

受惊出汗,失眠,神倦记忆力减弱,脉细,舌质红淡

补心丸

阴虚

烦躁易怒,多梦,盗汗、脉细数,形态消瘦,唇红口干,低热颧红,便干,尿黄短,舌嫩红,苔少,失眠。

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

阳虚

面白微肿,尿频,自汗,恶寒怕冷,腰疼腿软,脉沉细,舌胖,舌质淡。

芪附汤

阴阳失调

体倦,手足多汗,精神不振,舌淡红,脉缓。

桂枝加黄芪汤

阳脱

大汗不止,四肢冰冷,面色灰白,脉微细欲绝。

参附龙牡汤

胃热

吃饭时头额出汗,口气热臭,口渴烦热,脉滑数,舌红苔黄干

玉女煎凉膈散

淤阻

头或半身出汗,局部疼,舌紫或有蓝色斑点

复元活血汤

歌诀:

卫气虚——多汗易外感,

怕风脉弱,面白舌淡,

服玉屏风散。

脾气虚——容易出汗,

食少,便溏,神倦,

脉弱,苔白,舌淡

补中益气汤痊。

心虚——心跳受惊出汗,

失眠,神倦记忆力减,

脉细,舌红淡,服补心丸。

阴虚——烦躁易怒盗汗,

脉细数,形瘦,唇红口干,

低热、颧红,便干,尿黄短,

舌嫩红,苔少,失眠,

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

阳虚——面白微肿,尿频自汗,

恶寒怕冷,腰疼腿软,

脉沉细,舌胖质淡,

加味芪附汤玄。

阴阳失调——体倦手足多汗,

精神不振,舌淡红,脉缓,

桂枝加黄芪汤。

阳脱——大汗不止,四肢冰冷,

面色灰白,脉微细欲绝形,

加味参附龙牡汤中。

胃热——吃饭时头额出汗,

口气热臭,口渴烦热,

脉滑数,舌红苔黄干

凉膈散和玉女煎。

淤阻——头或半身出汗,

局部疼,舌紫或有蓝色斑,

复元活血汤加碱。

15.4 七种水种证治

证型

    

  

风水

眼脸面部突然浮肿,尿赤少咳嗽,咽喉肿痛,怕风,脉浮,苔黄,舌边红

麻黄石膏汤,消风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水湿

困脾

肢体浮肿,身重困倦,尿短少,脘腹胀满,饮食减少,舌苔白,脉沉缓。

防已黄芪汤,五苓散

阳虚

全身浮肿,面色苍白,神倦四肢无力,手足冷,恶寒怕冷,头晕心悸,腰疼,尿短,腹胀,气促,食减,脉沉细苔白,舌淡或暗。

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气滞

血瘀

腹大如鼓,脉大怒放,面暗肋疼,摸有硬物,颈胸血痣食减形廋,齿鼻时血,舌暗红少津,脉细弦脉。

调荣饮

气血

两虚

渐见四肢及面部浮肿,食少神倦,心悸,气短,脉细弱舌质淡,头晕。

归脾汤、养荣丸,参芪白术散

水邪

上逆

全身浮肿,腹水膨隆,脘腹胀满,胸闷气粗,平卧加剧,不食,尿少,苔白,脉沉滑。

黑白丑丸,十枣汤

经前

水肿

每在月经前眼脸或下肢微肿月经量少,血色瘀黑,经期不准,小腹疼,乳房胀,经后消退,苔白腻,脉沉紧。

温经汤,调经丸

歌诀:

风水:眼脸面部突然浮肿,

尿赤少,咳嗽,咽肿痛,

怕风,脉浮,苔黄,舌边红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

麻黄石膏汤,消风散中

水湿困脾:肢体浮肿,身困倦,

尿短少,脘腹满,食减,

舌苔白,脉沉缓,

防已黄芪汤,五苓散

阳虚:全身浮肿,面白、神倦,

四肢无力,手足冷,恶寒

头晕、心悸,腰疼尿短,

腹胀,气促,怕冷、食减,

脉沉细、苔白,舌淡或紫暗

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气滞血瘀:腹大如鼓,

面暗肋疼,摸有硬物,

颈胸血痣,脉络张怒,

食减形廋,齿鼻时有血出,

舌暗红干,脉细弦乎,

逐水治标,调荣饮服。

气血两虚:四肢及面部浮肿现,

食少、神倦,心悸,气短,

头晕、脉细弱、舌质淡,

归脾汤、养荣丸,

参芪白术散加减。

水邪上逆:全身浮肿,腹水膨兮,

脘胀,胸闷气粗,平卧加剧,

不食,尿少,苔白,脉沉滑,

十枣汤、黑白丑丸医。

经前水肿:眼脸或下肢微肿

血色瘀黑,量少或错经,

经期乳房胀,小腹疼,

苔白腻,脉沉紧,经后消肿,

温经汤,调经丸行。

十六、六经辨证施治

16.1 六经证治:

证型

   

方 药

太阳病

头痛

脉浮

发热

恶寒

表 实

身痛、脉紧、无汗

麻黄汤

表 虚

自汗、恶风、脉缓

桂枝汤

蓄 水

尿不利、烦躁、口渴欲饮、水入口即吐

五苓散

蓄 血

如狂、尿利、少腹急结、脉沉便黑色

桃仁承气汤

阳明病

身热、自汗脉大、恶热不恶寒

经 证

脉大自汗,大热,大渴,心烦

白虎汤

腑 证

大便秘结,腹硬满痛拒按日脯潮热,手足出汗,舌苔黄厚,脉沉实

大承气汤

少阳病

目眩,口苦,咽干,胸肋闷满,喜呕,心烦,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脉弦。

小柴胡汤

太阴病

腹满呕吐,食不下,舌苔白滑,脉缓弱。

理中丸

少阴病

脉微细,但欲寐

虚 寒

手足厥冷,脉沉微,下利清谷,尿色白。

四逆汤

虚 热

口燥,心烦少寐,舌尖红,苔少,脉沉细数。

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

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乌梅丸

歌诀:

太阳:头痛、脉浮、发热、恶寒。

经证——表实:身痛、脉紧、无汗,麻黄汤痊。

        表虚:自汗、恶风、脉缓,桂枝汤解肌玄。

腑证——蓄 水:尿不利、烦躁、口渴、

欲饮即吐,化气利水五苓散。

         血:如狂、尿利、少腹急结、

脉沉、便黑,桃仁承气汤。

阳明:身热、自汗脉大、恶热、不恶寒

经证——脉大、自汗,大热,大渴,

心烦,白虎汤服之玄。

腑证——便秘,腹硬满痛、拒按、

苔黄厚、脯热、手足出汗,

脉沉实,大承气汤痊。

少阳:目眩,口苦,咽干,

胸肋闷满,喜呕,心烦,

往来寒热,不食,

脉弦,小柴胡汤效专。

太阴:不食、呕吐、腹满,

时腹痛、苔白,脉缓弱,

理中丸温中散寒。

少阴:脉微细,欲寐。

虚寒——手足厥冷,脉沉微,

下利清谷,尿白,四逆汤对。

虚热——口燥,心烦、少寐,

舌尖红,苔少,脉沉细数,

黄连阿胶汤宜。

厥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

饥不欲食,食则蛔厥,

消渴证见、乌梅丸也。

16.2 六经头痛

  

   

太阳经  头痛

头后疼,兼颈项强。

少阳经  头痛

头角疼,颈项强,胸肋满。

阳明经  头痛

前额痛连眼目。

太阴经  头痛

头疼重,腹满出汗。

少阴经  头痛

连脑痛,指甲青。

厥阴经  头痛

疼在头顶部,四肢发冷,口吐涎沫。

歌诀:

后头疼,兼项强,

属太阳。

头角疼,颈项强,

胸肋满,少阳乡。

前额痛,连眼目,

阳明乎。

头疼重,腹满汗,

太阴全。

连脑痛,指甲青,

少阴病。

疼在顶,四肢冷,

吐涎沫,厥阴经。

十七、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证型

    

  

发热、头痛、微渴、恶寒、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咳嗽。

桑菊饮加牛蒡子

壮热,大汗,口大渴喜冷饮,舌苔黄,脉洪大数。

白虎汤

身热夜甚,斑疹隐隐,心烦不寐,言语神昏,舌质红绛,脉细数。

清营汤

高热夜甚,斑疹透露,可见吐血,便血,甚发狂躁,舌质深绛苔黑芒刺,脉数。

犀角地黄汤

歌诀:

卫:发热、头痛,

微渴、恶寒、舌边尖红,

苔白、脉浮数、咳嗽证,

桑菊饮加牛蒡子用。

气:壮热大汗,渴喜冷饮,

苔黄,脉洪大数,白虎汤诊。

营:身热、夜甚,斑疹隐隐,

心烦不寐,言语神昏,

舌红绛,脉细数,清营汤饮。

血:高热夜重,透露斑疹,

吐血便血,狂躁甚,

舌质绛,苔黑芒刺,脉数存,

犀角地黄汤。

十八、三焦辨证施治

证型

    

  

发热、头痛、口渴、汗出、咳或喘、舌苔薄黄、脉浮数。

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

高热神昏,言语躁动,舌骞,舌质红绛,四肢厥冷,脉细滑数。

清瘟败毒饮

发热恶热,口渴汗出,面红目赤,呼吸气粗,舌苔黄躁,脉洪大数。

白虎汤

大肠

潮热便结,语声重浊,腹疼拒按,舌苔黄燥焦黑,大便干结,尿短涩,脉实数

大承气汤加生地

身热不扬,体重肢倦,头晕纳呆,胸脘痞满,泛呕欲吐,舌苔白腻,脉濡滑。

三仁汤

身热体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不寐心烦,舌红,脉细数,面赤神倦。

黄连阿胶汤

低热肢厥,手足蠕动,心中谚谚,甚至抽风,脉细微弱,舌光红无苔。

大定风珠

歌诀:

上焦:肺、心

脾、胃、大肠中焦诊,

下焦:肝、肾。

上焦——

肺:发热、头痛、口渴、汗出、

咳或喘、苔薄黄、脉浮数,

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服。

心:高热、神昏,言语躁动,

舌骞,舌质红绛,四肢冷,

脉细滑数,清瘟败毒饮用。

中焦——

胃:发热、恶热,口渴汗出,

面红目赤,呼吸气粗,

苔黄躁,脉洪大数,

把白虎汤服。

大肠:潮热便结,语声重浊,

腹疼拒按,苔黄燥焦黑,

便干结,尿短涩,脉实数,

服大承气汤加生地乎。

脾:身热不扬,体重肢倦,

头晕纳呆,胸脘痞满,

泛呕欲吐,舌苔白腻,

脉濡滑,三仁汤痊。

下焦——

肾:身热、体倦,口燥、咽干,

手足心热,不寐、心烦,

舌红,脉细数,面赤神倦,

黄连阿胶汤加减。

          肝:低热、肢厥,手足蠕动,

心中谚谚,甚至抽风,

脉细微弱,舌光红无苔,

大定风珠对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