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 栏 | 牟新宇:要 知 恩 报 恩

 当代文摘 2020-09-09

美文周刊
每日美文,心灵相伴。


 要 知 恩 报 恩 

作者 |  牟新宇(陕 西)

相传宋代吴越属地的南坡脚下,有一乞丐自觉孤单,为了方便乞讨,养了一只猴子,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街头卖艺度日,人猴相依为命,犹如亲人一般。光阴如梭,岁月无情,日久乞丐终因年迈体弱不能再去街头卖艺,而这只猴子却从此独自乞讨,每天在街头路边向行人跪乞,讨到了吃喝之类,就带回去喂养主人,天天如此,从未憩息。

终有一天老乞丐死了,猴子却并未弃主人尸骨而去,它又长跪在路边,向路人哭拜讨钱,众位相邻对这只通人性、能报恩的义猴,深表同情,纷纷解囊资助,不多时,便讨得银钱数贯,得到银钱的猴子来到棺材店指手画脚的比划,店主知道它的意思,便给他一口棺材,打发手下人把棺材运到南坡,并帮它将老乞丐入殓安葬。但是猴子并未就此罢了,又在路边讨食,把讨来的食物跟人们扫墓一样,放到乞丐墓前祭奠,接着又在山里拣来一堆柴禾,放在墓旁点燃。随之长鸣数声纵身大火自焚。路人看了无不为这只义猴的举动惊叹怜惜,难怪几百年过去了,人们至今仍然在传颂《曹会秋堂文集》之“南坡义猴”,这个振聋发聩的宋代记载。

叙述完这个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这只感恩报恩、人情味极浓的美猴形象怎能不发人深思!尤其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深入人心、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人不以为福,却见利忘义、忘乎所以,试想猴子做为一个兽类,尚能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超人态度一心报答主人,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如何呢?现实中有人自以为高官在上,大权在握,不思报效国家,回报人民,反而利用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大肆贪污,腐化堕落,最终成为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人渣败类;有人父母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读书,直至成家立业,他却不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管自己吃喝玩乐,不管父母的衣食病痛。仅举一例:前些年据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某县一位县长,他不念人民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便罢,总得管一管还在老家独自为生的亲娘吧!可是他的老娘却因生活艰难,平日靠拣破难度日;世间公理:“百善孝为先,虐待父母如欺天”。理所当然这样一个不思报本的县老爷,理应受到党纪的处罚、社会舆论的谴责;有人通宵达旦的打麻将,甚至用大量的时间四处游山玩水,然而却没有“常回家看看”的时间;有人父母在世时不尽孝道,去世后却唱歌跳舞吼大戏,用亲人给自己赚足金钱和面子。自古大自然中的畜禽:乌鸦尚能反哺,羔羊亦知跪乳,而这些父母生养的人却禽兽不如,焉能不令人痛心与不解;有人虽为炎黄子孙,却迷恋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与文化,对当年美国在伊拉克、利比亚等中东国家强推西方民主导致的战火不断,民不安生至今蔓延不息的乱局不以为训,忘却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文化,忘记了祖国的养育之恩,丧失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信念,甚至把人民大量的财富拿到国外去挥霍享受。就如此所为别说党性、公心,连做人的起码良心都没有了。这种人有的是金钱,缺少的是一个中国人知恩必报的心,他们是地地道道数典忘祖故难以长久的无根人。

常言道:“花美在颜色上,人美在灵魂上”。一个心态美善的人,总有一颗像南坡义猴一样感恩的心,他们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一切对自己有恩的人。笔者企盼:如果人人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恩当报的人,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可爱,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事业会更加灿烂辉煌!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牟新宇,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坊村一个历史名村。自学成才,现为陕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农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陕西继续教育大学特聘教授,高级农技师。长期来在国家级杨凌农业示范区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主要从事特色种养业与沙漠改良和盐碱治理工作。业余时间曾先后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报"等报刋发表过多篇文章,以科普文章见长。人生左右铭是:千规律,万规律,优胜劣汰是铁规律。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美文周刊》特邀专栏作者。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2018 

©2018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