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马镫的时代,战国赵武灵王如何实现了胡服骑射

 人众众人 2020-09-09

有人说,战国时代没有马镫,胡服骑射的骑兵,实际上只能射,射了就跑,不能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这这说法很流行,包括不少学者都持这种观点。

没有马镫,像坐过山车、开山地车这些情况,比骑马还要复杂,还要难搞,甚至更危险,人类一样完好地解决了,为啥今人就觉得古人不行?一口咬定驯服了马匹上千年的古人解决不这样的问题。

我前面写过一篇《学者:马镫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伟大发明;古人:呵呵》。

牛顿第3定律是完美地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马鞍,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用主要2方面:

1.紧紧地抓住马匹

只要不影响马儿的日常生活运动(比如槽饮、摩擦导致损伤),马鞍紧紧地抓住马的躯体,就算马怎么蹦跶,形成整体的人和马鞍都不会轻易摔下。

2.紧紧地抓住士兵

由于上面第1点,遇到再大的动作,马鞍都不会怎么松动(加上人的体重和人大腿夹住加强了摩擦,更加难松动),只要紧紧地抓住士兵就行了。

思路有2种方式:

1:使用软物体固定,卡车、飞机上会使用安全带,马鞍上加装的皮带可以用来配合厚布带等配件扣合固定住士兵的身体。

先人们在先秦、西汉时期,估计采取了这个思路。

广告如何满足她?教你一招解决床上问题,千万要记住!

2:使用硬物体固定,过山车上有安全闸是硬性固定的,非常可靠,在马鞍上加装这样的硬质配件:士兵坐上去就会被牢牢卡住。

古罗马的四角鞍就是这种思路。

广告马来西亚高档别墅 永久产权 买房养老定居好去处

以上2种方案任取其一,骑兵都可以做到到人马合一,想跑想跳,想射想打,都没有任何问题。

马镫的思路比较另类:以马鞍为球心、轴心,无论碰到任何变动,可以发力蹬脚的那只马镫悬挂的绳子方向几乎总能尽量和重力方向一致,从而可以发力稳定。

如果不能很好地在马背固定士兵,赵武灵王绝不敢贸然大规模列装骑兵,就算只射不打,靠近敌军后随1个急转弯很多士兵就会被甩出滚下马,战场上出现大量这样的乌龙,“胡服骑射”还会被史家传唱成英明神武的壮举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