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 宁 | 方玉玲:送 菜·小小说

 当代文摘 2020-09-09


送 菜·小小说

作者:方玉玲(辽宁)

老张今天特别高兴,唱着小曲坐在小院里喝着茶,几场雨,菜都像拔节的长。黄瓜带着刺,顶着花;西红柿红的,黄的,大的小的,装满了筐;芸豆是从农学院找人要的种豆,下锅就烂。一入夏,小院的菜是摘不完,吃不了。两个女儿天天不着家,老伴饭量小,自己上了年纪,怎么能吃完这么多菜呢?烂在地里实在是可惜,这地里可一点化肥都没有,开春时花了好几百块钱从养鸡场买来的鸡粪,所以今年的菜才水灵,这叫什么来的,老张拍拍脑袋,对,叫绿色食品。据说这样的菜只有在大超市才有,可贵了!看着自己地里的菜,老张真是从心里高兴呢!点着颗烟,心里暗骂老伴头发长见识短,就为买鸡粪的这几百块钱,不知道在家念叨多少次,想着就烦,可看到那一茬接一茬的菜,他的气就消了。

可是这么多的菜,可怎么办呢?卖吧,堂堂一个退休干部,他实在抹不开面,且家里这断断不需要这点钱。不卖吧,烂了太可惜。刚刚心里的喜悦现在化为乌有。他一颗烟接着一颗烟的抽,忽然他想起早上从家骑电动车来自己郊外小院的路上,看到三楼的小赵正在路边卖菜的摊讨价还价的买柿子。小赵是个寡妇,真是命苦的人,三十多岁的她早早就守寡,还带着个自闭的孩子,没有工作,除了社区每个月给的低保1300元,为了照顾她母子俩,还让她平时扫扫楼道,偷偷补贴个千八百块。婆家指不上不说,每个月婆婆还要管她要五百块钱,不给就扯着嗓子骂。她的日子不仅过得艰辛,而且不幸。老张昨天回家看到她的儿子,顺手给了几个新摘的黄瓜和西红柿,乐得小家伙屁颠屁颠儿的。还有隔壁的李嫂,在窗前开了一小块地,也种着点小菜,开春不知在哪里掏弄几只小鸡,散养着,说是溜达鸡。弄得小区到处都是鸡粪,大家谁也不好意思说,因为她的儿子是区长助理,每次来小区,排场可大了。李嫂种的那还叫菜?干巴巴的架上没几个豆角,最有意思的是种的小生菜,还好意思给老张送来,一咬全嘴是苦味,她家的溜达鸡都不吃。老张想着,连忙到下屋,拿出女儿搬家剩下的纸壳箱,将摘下来的菜,整齐的放到箱子里,满满的有四箱,他怕忘,在每个箱子上工整地写上:“一楼李嫂”、“三楼小赵”、“五楼钱大哥”、“七楼……”。

写好后,老张将沉甸甸的箱子放到电动车的架子上,乐颠颠地往家骑。一到小区,就看到小赵领着孩子在院里玩,老张离老远就喊:“小赵,给你尝尝我种的菜,是绿色食品呢!”小赵笑着接过来,感激地说:“谢谢张叔!”老张听了,心里这个乐啊,心想病孩子可以吃点新鲜菜了。一扭头,看到在外面遛弯回来的李嫂,他笑着说:“李嫂,这箱菜是给你的,新摘的。”李嫂连忙接过说:“太好了,正好儿子今天在家,我给他炖芸豆,他最爱吃呢。”老张这个高兴啊,他捧起一箱菜,要给五楼大哥送去,忽听隔壁李嫂家传来他儿子拿着京腔在训斥李嫂:“我说妈,谁让你要别人家的东西呢?你知不知道现在的人为了增产,不止大量用化肥,还喷农药,吃到肚子里怎么办?芸豆我不是买了吗?这是在进口超市买的进口芸豆,吃着安全,而且开锅就烂。张姐,把这箱菜扔垃圾箱里去,放这碍眼。”一声门响,老张看着李嫂家的保姆张姐吃力的捧着箱子向垃圾箱走去,身子一滑,几个鲜红的柿子滚落出来,在地上打着滚。

老张什么也没说,把剩下的箱菜搬进家,再也没出来,他家的灯亮了一宿。第二天,太阳升起,垃圾箱旁,整齐地摞着几个纸壳箱,上边写分别工整地写着:“一楼李嫂”、“五楼钱大哥”、“七楼……”。箱子边散落的红红的柿子旁,是李嫂家的溜达鸡,吃得正欢!

——写于2017年4月4日

作 者 简 介

方玉玲,女,辽宁省沈阳市人,现职教师。爱好广泛,爱阅读,喜文字,致力于用温暖的文字去温暖生活。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和平区作协会员。多篇散文发表在《辽沈晚报》、《沈阳日报》,《文学微刊》,散文《为你驻守》收录于《盛京龙柳》一书,教育论文《上善若水》收录于《和平教育》期刊,曾获全国国学课特等奖。本刊特邀专栏作者。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当代文摘·摘您所爱

《当代文摘》编辑部

主编:黄山松

微信:rocola2010

  Email:1513686815@qq.com

苹果赞赏入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