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 川 | 吴顺祥:奇 才 少 年

 当代文摘 2020-09-09

奇 才 少 年

作者 | 吴顺祥(四 川)

一、初出茅庐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川西山区,青山绿水,溪流潺潺,天空鸟儿展翅飞,溪中鱼儿欢快地游。

从这里,走出了一位身穿补丁衣服的青春美少年,他的名字叫刘亮,村里人都叫他亮亮。

 刘亮这次出远门,不为别的,他要去县城二高读书。

他是几年来本乡初中惟一一位考上县城高中的学生。因为本乡初中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全中学竟然连一位英语老师都没有。

没有英语老师,英语课没法开,以致于每年中招时乡初中都被剃了光头,多年来没一个学生能考上县高中。

今年老天算是开了眼啦,不知从哪块石头缝里蹦出这么个奇才少年,居然在没有英语成绩的情况下,仅凭其他几门成绩,也能考上县城二高!

这位奇才少年,就是刘亮。

  这可是本乡中学开天辟地的大事,着实让校长美美地高兴了一把,胡子都翘到天上去了。因为此事,校长还特意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连本乡党组书记和乡长都来凑热闹。

乡书记在大会上口若悬河地表扬了学校一番,一时激动,竟然学起了孙悟空拜见如来佛祖的那一套,他向学校发誓保证:“开完会俺就去县教育局要英语老师,县里要是不给,俺就不走了,不走了!”

二、二高求学

 刘亮到了县二高,班主任了解到他在初中时没学过英语,就找来一套初中英语书交给他,让他自学。

  要说这刘亮也真够牛气的,初中六本英语书,再加上高中英语一块学,一个学期下来,奇迹在二高出现了。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刘亮英语成绩全校第一,刘亮理科总成绩全校第一。

这下该二高老师们发呆了,惊呼:“神童!”

  全校学生也被震住了,直呼:“学霸!”这还不算奇迹,奇迹还在后头。

  再看刘亮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理科总分全县第一!

刘亮不经意间露了这么一手,不仅惊呆了二高师生,就连县一高也炸开了锅!要知道,全县中招成绩前几百名的学生,在中招时都被县一高连锅端招走了,没想到这几百名之外,竟然还有漏网之鱼,而且还漏了条大鱼!

 全县理科第一名让二高拿下,这回该一高校长脸上挂不住了。在一高工作例会上,校长的脸阴得像黑锅底,开篇辞就把一高老师训斥了一顿,要求一高老师要知耻而后勇,一定要把第一名给一高夺回来。

三、一高挖人

 一高老师们心里很清楚,凭着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刘亮中招成绩排在几百名之后,尚能在二高脱颖而出,决非等闲之辈,智力必有其过人之处,想让自己教的学生超越刘亮,简直比登天还难!

 若想拿回第一名的头衔,惟一的办法就是把刘亮从二高挖过来,纳于一高麾下,这叫连根拔,一高老师经常用这招,让二高老师防不胜防。

这次一高老师亲自出马,跑到二高找到刘亮,向刘亮保证:“刘亮,你只要答应去一高上学,往后学费、书杂费、资料费通通免净,班级随便捡,座位随便挑,其他条件也都可以商量,只要你刘亮一句话,去不去?”

   一高老师话音刚落,还没等刘亮说话,二高校长带着一队老师浩浩荡荡杀了过来。

原来,二高校长早就留了心眼,知道一高一准会对刘亮来这一手。刘亮这人太扎眼了,一高要是不对刘亮动坏心思,那才叫不正常!

  “为了二高的荣誉和明天,决不能让一高把刘亮挖走!”

  “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提高警惕,盯紧刘亮,人人有责。”

  “防火防盗防一高,盯内盯外盯刘亮!”

   这是二高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的铿锵誓言。这次一高老师一出现,早被二高校长安排的眼线发现了,立马报告了校长。校长一听,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自己好不容易盼来个金凤凰,将来还指望他为二高扬名立万呢,要是真让一高挖走了,二高以后中招时还拿什么跟学生家长们炫耀,以后的招生工作还怎么进展!

  一高这么干,简直是在挖二高的祖坟!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高校长立马率领大批人马掩杀过来,逮住一高老师就是一顿痛批。一高老师不服气:“学生到哪上学,那是学生的自由。刘亮要是愿意到一高去,你们也管不着,谁叫二高教学条件没一高好呢。”

四、家庭劫难

  二高校长和一高老师在校园里吵翻了天,连树上的鸟儿都吓得躲到别处去了。

学生越聚越多,都跑来看热闹,黑鸦鸦一大片全是人。

  二高校长一看这么多人,再争执下去,会影响二高正常的教学秩序,就拉着一高老师到县教育局去理论。县教育局经过调解,决定让刘亮在二高学习,不准一高老师再去二高挖人。这事总算平息了下来。也许是刘亮劫数未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刘亮家里又出事了。刘亮的父亲在田间喷洒农药,不小心农药中毒,抢救未及时,驾鹤西去了。

  家里顶梁柱倒了,只剩下刘亮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刘亮是家里的独子,这书没法再读下去了。

刘亮背起书包执意要回家,任二高老师们怎么劝也劝不住。一高老师听到风声,也跑来趁火打劫。

他对刘亮说:“亮子,你这么聪明,千万别想着缀学的事。只要你到一高去上学,一高所有费用全免,另外一高每月再给你十块钱的生活费,你看咋样?”

也许现在人还不了解这十块钱的分量,当时的十块钱,那可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因为那时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就四十多块钱。

听了一高老师的话,刘亮哭得像泪人,也不知他是伤心,还是感动。二高校长见一高临门来这么一脚,当时就急红了眼,他一发狠:“刘亮,人死而不能复生,你就节哀顺便吧。无论发生天大的事,二高就是你的靠山。这书你一定要读下来,学校领导班子已经研究过了,以后你所有费用都不用交,学校每月再补助你二十块钱的生活费。”

刘亮当时向校长跪下了,他向校长拜了三拜,对天发誓道:“不完成学业,决不离校。以后无论考到哪个大学,毕业后一定回二高教书,以报答校长的大恩大德。”

这回轮到校长激动了,他动情地说:“刘亮,好孩子,有志气,有担当。男儿膝下有黄金,以后可不能随便给人下跪了。今后你有啥困难,只管来找我。你父亲不在了,你就把我当你父亲吧。”刘亮点头称是。

经过这一番波折,让刘亮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更让他憋足了学习的劲头。班里有几个漂亮女生不时给他抛媚眼,他理都不理。为此,女生们偷偷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他柳下惠。

高考那年,刘亮果然不负众望,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国内一所名牌大学。

刘亮终于让二高扬眉吐气了,二高全体老师都来为刘亮祝贺。

最为激动的还是二高校长,三年的辛苦总算有了回报,他知道刘亮家里穷,又从学校账上为刘亮解决了几百块钱的生活费。

刘亮终于跳出了龙门,回头再看一眼二高校园,往事历历在目,不免心潮起伏,感慨万干,此番一别,刘亮有种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感觉。他对着二高校园纵情高呼:“二高,是您给了我明天,我一定把我的明天还给您。二高,我还会回来的!”

五、大学风云

转眼又是艳阳天,旧貌换新颜。

美丽的大学校园,一派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象。

优美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刘亮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天,不一样的地。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是学术的天堂,是他展翅遨翔的地方。

刘亮上的是化学系,在他刚入校没多久,学校化学系就接到了本市一家化工厂送来的一个提纯项目。

化工厂提纯技术一直不过关,也曾组织厂里技术人员攻关,却迟迟没有进展。提纯迫在眉睫,关忽工厂生死存亡,这下可把厂领导急坏了。

化工厂领导找到刘亮所在的大学领导,让大学来参与提纯项目攻关,答应一旦提纯技术指标达到工厂要求,立马给学校提供八百万科研经费。学校把这一项目交给了化学系。化学系指派系里的王教授组织提纯攻关,期限为三个月,必须拿出结果。王教授马不停蹄,把全系学生组织起来,围绕提纯技术组织攻关突破,并发下话来,谁突破了提纯技术,系里有重奖。这下刘亮的机会来了,他经过几昼夜的苦思冥想,凭借天斌异禀,结合所学化学知识,终于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纯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刘亮的提纯精度超出了化工厂要求指标的好几倍!

也就是说,刘亮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科研任务!这项成果从接手到完成,刘亮仅用了七天时间!

当刘亮把提纯数据交给王教授的时候,王教授的眼睛瞪的像铜铃,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刚入校不久、衣着破烂的农家娃,初来乍到就在系里立了威。一个星期,就为学校挣了八百万元。这简直是天神一般的人物!王教授马上向系里作了汇报,停止了系里所有学生的提纯工作。化学系开表彰大会,奖励刘亮三万元。王亮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化学系学生会主席。

刘亮把这三万元留下两千元作生活费,其他的全都寄给了母亲,母亲一生不容易,自己也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了。

两万八千元,这在当时刘亮家乡人眼里,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村里人发了狠,再苦再累也要供养孩子上学!

当时有句话在刘亮家乡传开了:致富要走求学路,生子当为刘家娃。可见当时刘亮带给乡人的震撼有多大!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到了大学毕业季。

王教授本想让刘亮留校,跟自己一起搞科研,还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亮,都被刘亮一口回绝。

刘亮执意要回家乡二高教书,兑现当年曾经发过的誓言。王教授说:“刘亮,你是咱化学系的高才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就这么大材小用地回县城教书,你不觉得委屈吗?况且这对国家也是一种损失呀,大学才是你施展才华的地方,我劝你还是留下吧。”

刘亮说:“王教授,您的好意,学生心领了。无奈我当初曾发过誓言,学业完成就回二高教书育人,我要兑现当年的誓言。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二高就没有我的今天,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子乎?”

刘亮衣锦还乡,回到了家乡县二高。伫立二高大门前,校园依然景色依旧。刘亮发出内心的呼喊,二高,您的孩子回家了。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茹枫铃翔,原名:吴顺祥,现用名:吴顺珍,出生于一九八七年七月,四川省宜宾人,大学本科学历。文学永无止境,愿在“永不毕业的学校”探索一生!活泼可爱的性格却喜欢研究博学精深的文字;善于写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小小说之类,作品发表于各种诗刊及网站,淡薄名利,只想藏在平凡的人群中,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红尘阡陌,此生唯愿用一支素笔,写尽人间的繁华与沧桑,星星装点天空,知识美化灵魂。最喜欢的格言:美在冲刺,亮在历程;成功以前做自己该做的事,成功以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当代文摘·摘您所爱

《当代文摘》编辑部

主编:黄山松

微信:rocola2010

  Email:1513686815@qq.com

苹果赞赏入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