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运良 | 话 说 春 节 · 美 文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话 说 春 节 · 美 文

作者:张运良(河 南)

人们对春节的理解,认为过了腊八就算年了。其实这个说法未免太过牵强。毕竟与年还有二十多天时间。确切点讲,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的,传说这天灶王要上天禀报主家的善恶,因此送灶时,人们会在灶王像前供放融化了的糖果,细心的户家还要将糖水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如此灶王爷的嘴就变甜了,不会在玉帝那儿讲主人的坏话,表达了人们对灶王爷的嘱托和希望。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过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会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福祸,与其它诸神一道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它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主人家的厨房里。迎接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接灶"。

广泛流传的顺口溜大致是这样子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鸭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对子;三十,捏扁食。三十晚上是守岁。这个准备过年的过程既是忙碌又很充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孩童,都沉浸在这最欢乐的时光中。

大年初一,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烟花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人们都早早起来,祭祀神灵,燃放烟花爆竹,给长辈拜年。总之过年那些天,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在各家的院子里穿来穿去,在那些燃放过鞭炮 碎纸里寻觅遗留未响的零碎鞭炮。鞭炮和烟花的发明,让节日加上了一点刺激气氛,使得更像狂欢,更像骚动,增添丰富了年味。

过去孩子们期盼过春节,除去垂涎的饭菜、崭新的衣服,尽情的玩耍是最大的乐趣。也只有这时候,父母才会有时间陪伴孩子们放鞭炮、玩扑克,怎么开心怎么玩,没了大小和老少之分。孩子们将感情存款寄放在父母那里,只有到了春节才可以随心所欲索取,一丁点儿也不会吝惜。

长大后,疲于过春节。太多的迎来送往、频繁的亲朋聚会,浪费了我们大量陪伴父母的宝贵时光。只有这时候,我们才会淡忘生存的压力,开心地做做饭、聊聊天、散散步……

我们将感情存款平时积攒,到了春节集中消费,却总觉得太过微薄。年龄的无情增加、身体的细微变化,让我们感叹人生的短暂。只有这时候,我们才会幸福享受子女的关心,唠叨晚辈的工作生活,尽享天伦之乐。我们的感情存款既有儿孙的给予,又有快乐的付出,在收支平衡中延续。有了春节,我们的感情储蓄便有了挥霍的时间和理由。年复一年,存取支出,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安心,更让我们珍惜。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沟  南,原名张运良,河南邓州人。在淡淡的烟火里煮字生暖。先后在妇女生活、人民公安、北方文学以及河南日报、深圳特区报、扬子晚报、南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散文、诗词、报告文学作品800余篇。《当代文摘》特邀专栏作者。

中 外 文 艺 

4、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格式:【夏之卷结集出版投稿】作品+作者+字数(行数),作品直接写在邮件里,并用word附件一份;正文格式:题目,题目下面署名,署名下面正文,标题和署名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五号宋体  。文末务必附上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含作者真实姓名、笔名、籍贯、文学简历等)1份、风采照1张、作者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